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347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9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docx

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

1编制说明

1.1编制原则

1.1.1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本次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地质报告的要求编制。

1.1.2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了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劳动力计划、主要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保证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农忙及节假日施工安排组织、雨季施工措施、冬季施工方法、各专业配合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施工工期网络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内容。

在施工部署中,对项目管理目标、现场管理机构、施工总组织及工期安排等进行详细可行的计划安排;在主要施工方法中,对施工测量、基础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进行全面详细的叙述。

1.1.3统筹全局,组织施工协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好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立体交叉作业;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到均衡施工。

1.1.4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施工安全、工期及文明施工。

1.2编制依据

1.2.1***县淮庙街(体育路)小吃市场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1.2.2业主提供的设计文件、现场勘察情况

1.2.3用于本工程的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BJ18--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29--20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J80--91)

《建筑机械安全技术规范》(BGJ33--8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

1.2.4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工艺标准。

1.2.5我公司现有人、机、料、构件、加工品等的实际生产供应能力和配备情况。

2工程概况

2.1概述

2.1.1该工程为***小吃市场工程项目,位于***。

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上三层,1号、2号楼层高1层均为3.60米,二层均为3.3米,三层局部为3.0米室内外高差为0.30米,1号楼建筑面积为1457.30平方米,建筑总高9.60米,2号楼建筑面积为1960.64平方米,建筑总高9.60米。

建筑设防裂度为6度,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

基础采用钢筋砼条型基础,基础垫层为C15;圈梁、构造柱、压顶为C20;基础底板、基础梁及各层梁板、楼梯和构造柱为C25;框架柱为C25。

钢筋砼保护层:

板15mm,梁25mm,柱30mm。

2.2地基与基础工程

基础为钢筋砼条型基础,钢筋砼条型基础上砌MU10页岩砖M10.0水泥砂浆砌筑至0.30米。

2.3主体工程

2.3.1为砖混结构。

±0.000以下墙体采用页岩砖MU10、M10.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一层墙体采用页岩砖MU10、M10.0混合砂浆砌筑,二层~顶层墙体采用页岩砖MU10、

M7.5.0混合砂浆砌筑

2.4装饰、装修工程

2.4.1外墙面为面砖、具体分布详见各立面图。

2.4.2内墙:

均为混合砂浆、卫生间为面砖。

墙面为防瓷涂料。

2.4.3楼地面:

地面为水磨石防水地面,楼面均为陶瓷地砖楼面。

2.4.4门窗:

窗为塑钢窗,中空玻璃;门:

底层为铝合金卷闸门,其余为实木门。

2.5屋面工程

屋面采用05YJ1屋23,瓦屋面;05YJ1屋15,上人屋面。

2.6安装工程

2.6.1电气部分:

2.6.1.1本工程采用三相五线制,220V/380V电源供电。

入室总配电箱做重复接地保护。

2.6.1.2室内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穿线管为FPC半硬塑管沿、梁板孔暗敷设。

通过现浇板和承重梁、柱时,穿金属管。

2.6.1.3本工程为三级防雷设计。

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极,防雷与重复接地共用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避雷网采用Ø10镀锌圆钢沿屋顶一周。

利用柱内两根主筋作防雷引下线。

2.6.2给排水系统:

室内给水管用涂塑钢管、管丝连接。

排水管采用U—PVC管,粘结连接

2.7现场施工条件

本工程道路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用水已到位,施工用电已布置完毕。

3施工部署

3.1项目管理目标

3.1.1质量目标:

优良工程。

3.1.2工期目标:

103.5天。

3.1.3安全施工目标:

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29—99,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下。

3.1.4文明施工现场目标:

市级文明工地。

3.1.5环境目标:

采取积极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现场设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卫生制度。

不污染场外道路,搞好环境卫生。

施工期间,工地将采用有力措施,减轻施工噪音,确保不扰乱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3.1.6科技进步目标: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在施工或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及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科技进步综合效益率1.8%以上。

争创省级科技示范工程。

3.1.7服务目标:

严格信守合同,自觉接受业主、监理、设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的现场监督与管理。

3.2现场管理机构设置

3.2.1现场管理机构设置:

本工程中标后,我公司将严格按项目法施工,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保障。

项目部配备业务水平高和具有现场管理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设立五组一室(工程技术组、质量安全组、材料设备组、成本财务组、后勤保卫组、综合办公室),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强有力管理层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

项目部机构设置见图1。

 

 

图1项目部机构设置图

3.2.2管理机构具体分工:

3.2.2.1工程技术组: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现场技术管理、资料管理。

3.2.2.2质量安全组:

现场质量检验、验收、落实质量目标;施工现场脚手架、机械、机电设备检查及验收,安全教育、检查。

3.2.2.3材料设备组:

编制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并组织材料、设备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协调调度材料及设备供应,材料试验及限额领料。

3.2.2.4成本财务组:

成本核算、工程量及各种费用结算。

3.2.2.5后勤保卫组:

现场保卫、服务职工生活、协调周边关系。

3.2.2.6综合办公室:

文明施工、文件管理、人员接待、职工文化娱乐。

3.3施工总体组织

3.3.1施工区及施工段划分: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力量、机械设备部署情况,1#楼、2#楼同时开工同时竣工。

3.3.2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

3.3.3在施工期间,设置四架物料提升机负责砼、钢筋、砌体及装饰材料的垂直运输。

砼采用现场机械搅拌,采用胶轮车及物料提升机运送。

3.3.4室外装修顺序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组织好外墙面砖的施工,同时做好窗框与玻璃的穿插施工。

室内装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穿插作业,要求工序搭接合理,避免返工,并尽可能安排交叉作业,以缩短工期。

3.3.5安装工程穿插施工,不占总工期。

3.3.6本工程工期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3.4施工平面布置

现场分为施工区及生活办公区两部分。

施工区建材料库访、钢筋制作区、木工房,设置钢筋堆场、楼板堆场、模板架料堆场、砂石堆场;生活办公区设食、厕浴间、办公室。

现场设临时用水、用电、排水等设施。

施工区及生活区均用C20砼将道路硬化。

现场严格按文明工地标准进行规划。

3.5施工准备工作

3.5.1技术准备

3.5.1.1由公司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生产、技术、测量、内业等有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认真审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

3.5.1.2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标准、规程及施工验收规范。

3.5.1.3提出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加工计划。

3.5.1.4对各级技术人员作好交底,对工程的重要分部和关键施工过程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3.5.1.5对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5.1.6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3.5.1.7与业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

做好定位放线、标高、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

3.5.1.8编制施工预算,进行工料分析。

3.5.2现场准备

3.5.2.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在现场布置施工临时水电线路,搭建临舍。

3.5.2.2修筑排水明沟,做好现场排水布置。

3.5.3劳动力、施工机具、材料准备

3.5.3.1制定劳动力进场计划。

组织工程所需人员按计划进场。

3.5.3.2公司材料设备科将工地所需各种施工机具及原材料、周转料具按计划组织进场,进行物料提升机安装工作。

按照公司合格供方名册组织货源和材料进场,及时进行原材料的试验、检验,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好砼和砂浆的配合比试验。

4、主要施工方法

4.1施工测量

4.1.1施工测量前的准备

4.1.1.1我公司配备电子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详见6.1),以确保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在工程使用前,专门进行一次检测校核,确保测量精度。

4.1.1.2.复核规划勘测部门提供者的坐标桩及水准点,以确保坐标、高程控制的准确性。

4.1.2轴线控制

4.1.2.1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红线图和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利用主轴线法测出平面控制网。

先定出二条相互垂直的平面控制网的主轴线,并进行方向纠正,使纵横轴线严格垂直,并将其引伸至施工建筑物的5m以外不被扰动的地点,设置控制引桩;用1.2m长的ф25钢筋打在地下,周边用细石砼包住,使之不被扰动,在头上用钢锯锯成十字丝,交叉点即为标准控制点。

以此二条控制线为基线,再建立轴线控制网,设置控制桩,确定纵横轴线位置。

4.1.2.2基础施工前依据平面测量控制网,采用外控法,投测出各轴线,并用经纬仪及测距仪进行检查、复核。

4.1.2.3结构施工出标高±0.000以后,采用外控与内投法相结合,投测出各轴线。

用激光铅垂仪作垂直向上传递控制。

即先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在建筑物每一流水段的四个角,偏离边轴线约1.2m左右位置处作控制点。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每层在相应的位置上留一直径为200mm的圆洞口中,在首层测控点处架设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激光铅垂仪发射出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红色光班点离靶心最小之点,即为此层上的一个控制点。

其余控制点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

同时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引桩上安置激光经纬仪进行施工复核。

采用延长线法(即外控法)向上引测建筑物轴线。

同一轴线上要用经纬仪的盘左及盘右方面各投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正确值。

把内投法放线和外控法放线互相做一复核,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

4.1.3高程控制

根据规划勘测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临时固定的水准点,水准点不少于四个,要把绝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

主体一层施工完毕,将控制标高引测到边柱及墙体阳角处(每一施工段不少于二处),做油漆三角标志,要求标志准确,清晰平直,并在标志旁边写上该标志的相对标高。

在施工楼层时,用标准钢尺(已校验)顺着边柱向上垂直测量,用激光水准仪相互检测这三点,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对整个楼层进行抄平。

层高标高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mm,建筑物全高(H)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

4.1.4沉降观测

4.1.4.1在主体施工超出±0.000时,在±0.000以上约20cm设观测点,主体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观测,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直至交工和沉降稳定,将观测资料移交业主方。

沉降观测点设置时,要求相邻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设在砖墙位置处。

4.1.4.2沉降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激光水准仪(SJZ1型)进行。

观测时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固定人员,每次观测均采用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4.1.4.3测量员应认真做好观测记录资料,每次记录观测时间,建筑物的荷载变化,气象情况与施工条件的变化以及沉降情况,计算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及前后几次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及施工的有关技术负责人使用。

4.1.4.4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观测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把握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应做到四固定:

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固定的日期、方法及线路进行观测。

技术人员必须按规范操作,确保沉降观测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4.2土方开挖

4.2.1土方开挖前,业主代表、现场总监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共同复核定位桩和主轴线闭合控制定位桩,无误后办理定位复核手续。

4.2.2故采用机械开挖土方,人工修边清底,开挖分次进行,随挖随运。

注意在开挖土方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础予留150—300m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引测基底控制标高,打好水平控制标桩,以防超挖或欠挖。

基坑周边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且距坑边不小于3.0m施工挖掘机及自卸汽车进场前应进行验收。

4.2.3在基坑开挖完成后,为防止地表水及雨水进入基坑,在距基坑边1m远设截水沟,将水拦截排除。

沿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并设集水坑,水泵排水。

4.2.4土方开挖时严密注意同基坑支护的相互配合。

4.3砼垫层施工

4.3.1基坑施工完毕进行钎探、验槽后方可施工垫层。

4.3.2砼垫层施工前,每隔10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桩,在垫层砼浇筑时拉线控制。

砼浇筑分区段进行。

垫层侧模采用钢模板,砼采用砼人力车运送,平板振动器振捣。

砼振捣密实后,以水平标高控制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

用水平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搓平。

4.3.3砼浇筑完毕,养护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施工下一道工序。

4.4基础施工

4.4.1主要施工顺序:

放线→钢筋砼独立柱基、支模→基础砼浇筑→条基砌体施工→土方回填。

4.4.2钢筋砼条基施工

模板采用竹胶合板,钢管和木方作为支撑和龙骨。

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砼采用现场机械搅拌,物料提升机运送。

砼搅拌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浇筑完毕注意养护。

施工工艺参照“4.6模板工程”,“4.4钢筋工程”、“4.8砼工程”中相关部分。

4.4.3砖砌体施工

4.4.3.1待基础施工完毕,即可进行砖基础施工。

砖砌体施工前基层清扫干净,洒水湿润,砌筑首层之前,先排砖,保证竖缝均匀,组砌合理。

立皮数杆,双面挂线。

砌筑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三线一靠,五线一吊,保证灰缝平直,厚度均匀,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

4.4.4土方回填

4.4.4.1基础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回填。

4.4.4.2回填土采用振动夯实机分层夯实。

每层土铺摊厚度为200-250mm。

夯打的遍数不少于三遍。

土方回填每层夯实后,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土的铺摊。

4.5脚手架工程

4.5.1主体和外装修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室内抹灰及涂料采用移动式脚手架。

外墙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主体施工时随主体施工一起搭设,在施工前进行详细验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4.5.2外架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轲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有关规定。

4.6主体模板工程

4.6.1柱、构造柱模板施工

采用竹胶合板,构造柱采用一般支模方法。

在对构造柱支模时,为防止浇筑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竹胶合板内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钢筋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Ø16。

拉条穿过砖墙的孔要预留,留孔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外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的一丁头砖处。

在墙面与模板接触部位粘贴双面胶带,确保不涮浆。

4.6.2柱、梁模板施工

4.6.2.1工艺流程:

放线→支立撑→调整标高→绑扎柱钢筋→安装柱模板→安装梁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办预检。

4.6.2.2在墙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4.6.2.3安装柱、梁支撑之前,支撑下垫通长木板。

梁板支撑木方及钢管,支撑的间距以60-100cm为宜。

支撑上面垫方木,支撑双向加剪力撑和水平拉杆,离地50cm设一道,以上每隔1.5m设一道。

4.6.2.4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

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3‰。

4.6.2.5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连接牢固。

4.6.2.6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4.6.3楼梯、现浇板模板施工

4.6.3.1选用竹胶合板作为模板板面,木方和钢管作支撑体系。

采用竹胶合板作为模板板面,可使板、梁、墙接头接缝严密,砼表面光滑平整。

4.6.3.2模板的支设步骤:

(1)按楼面+0.50m标高线,在墙上返至上层标高,拉通线以控制立柱顶标高。

(2)将底脚螺栓、钢管和柱头相互联结,组成立柱。

(3)立柱支撑前应予先排尺,从一侧搭起或放出立柱线。

(4)接立柱间距,将两根已挂好横撑(木龙骨)的立柱立起,并作临时固定,再同样立两根立柱,加水平支撑,并升起柱头板。

(5)将模板铺在横撑上,平铺摆好,将板边用钉子钉在横撑上固定牢固,以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刚度。

(6)补局部边角模,贴缝,刷脱模剂,调整。

(7)支模完毕,进行下道工序。

4.6.3.3模板的拆除

(1)操作人员站在水平支撑上,用榔头敲击柱头上的支承楔,使下板落下,水平支撑及模板随之下落(拆模时必须使相邻的四根立柱支承同时落下)。

(2)将模板一端托起,前后移动,依次拆下。

(3)拆横撑,随后拆水平支撑和斜撑。

(4)必须待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才予以拆除。

4.6.3.4施工中注意事项

(1)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块、支撑、柱头板及支撑件逐件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安装时必须按照模板设计图及支模顺序进行。

(3)多层楼板上下层模板的立柱应安装在同一垂直线上。

(4)模板的接缝,用胶带纸贴粘,防止漏浆。

(5)模板使用几次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

(6)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按顺序进行,严禁硬砸乱撬,以防止损坏砼。

(7)支模过程中的停歇,应将已就位的支撑连接固定,不得悬浮架空,拆模间歇,应将支撑、模板等拆下运走,以免坠落伤人。

4.7主体钢筋工程

4.7.1本工程主体施工时,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其余钢筋由于直径较小,采用绑扎搭接。

4.7.2柱钢筋制作绑扎

4.7.2.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焊接竖向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4.7.2.2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钢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柱子竖向钢筋的连接采用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4.7.2.3合棋后对伸出的竖筋应进行修整,宜在连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砼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4.7.3构造柱钢筋制作绑扎

4.7.3.1工艺流程:

制作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墙搭接部位箍筋。

4.7.3.2制作构造柱钢筋骨架:

(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又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45°。

(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4.7.3.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底层构造柱竖筋伸入条基或地圈梁内。

4.7.3.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接部位各绑3个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4.7.3.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Ø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4.7.3.6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4.7.4梁钢筋绑扎:

4.7.4.1工艺流程:

画梁箍筋间距→放梁箍筋→穿梁底层纵筋→穿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4.7.4.2先穿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钢,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放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4.7.4.3绑梁上部纵向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4.7.4.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4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单面焊缝长度为5d。

4.7.4.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按设计要求加密。

4.7.4.6在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筋时,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7.4.7梁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4.7.5板钢筋绑扎:

4.7.5.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4.7.5.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4.7.5.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7.5.4绑扎板钢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个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4.7.5.5在钢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