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51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教育局版

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2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放翁晚年,更多的是平常之心。

“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

”他兴趣昂然,不断地杖藜外出。

“_________”,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廷。

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cī)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xiăn)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liăo)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

同时他看到农事稼穑(sè),体味到乡间情味:

“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

1、文中加点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兴趣昂然B、屡见不鲜(xiăn)杖藜外出

C、红蓼(liăo)大相径廷D、稼穑(sè)斑斓色彩

2、填入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楼船夜雪瓜洲渡

C、小楼一夜听春雨

D、买尽烟波不用钱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B、知识愈浅薄的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D、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5、对下面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

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

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

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

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

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

二、积累运用。

(共15分)

6、名著阅读。

(4分)

(1)下面描述与原著情节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原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名唤“金蝉子”,因其轻慢佛法而被佛祖贬去真灵,转生东土,成为凡人,这是八十一难的第一难。

B、《朝花夕拾》中自私的衍太太和满肚子封建礼节的长妈妈是鲁迅笔下的的女性人物,作者揭示了她们的缺点,对她们俩作者只有批判和反感。

C、《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

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未成功,后采取里应外合的对策,终于打下来了。

D、在飞岛国生活时,格列佛用自身的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

一是人类最易满足,二是需要是发明之母。

(2)简答(2分)

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

“我们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

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

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

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中的这段文字有何深刻寓意?

请结合你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7、过春节张贴的门联是城市或乡村记忆的文化符号。

门联既传达出不同的家风文化,又展现着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

对下列联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理解:

表达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祈望家中有喜庆之事,家人健康长寿,年成好。

B、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理解:

彰显了以忠厚之德治家、圣贤诗书教育子孙的家风,期望家运久远绵长。

C、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

理解:

祈望生意规模,犹如山川一般宏大;诚信无欺,好似松柏一样四时长青。

D、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

理解:

希望词作清新华丽,像云霞般绚丽;文章典雅庄重,如金石之声般铿锵。

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谈谈你的观点。

(3分)

近日,有一家出版社日前推出一套“西方经典通读”系列丛书,并请网友投票,从于丹、易中天、韩寒等明星中,选取一位最适合代言“经典通读”的人。

据了解,该丛书精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一批影响世界的西方思想巨人的学术经典,包括《资本论》、《社会契约论》等20部。

出版社想通过缩短冗长句子,删减拗口词汇,加入通俗事例,从而使经典著作通俗化。

 

9、填空。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富有人生哲理的不朽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的意思一致。

(6)我们经常说: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十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田单复国

田单,齐国临淄人也,为市掾。

危亡之际立田单为将军,抗击燕军。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之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

燕人士卒忿。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

“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燕将大喜,许之。

燕军由此益懈。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注释】①市掾:

管理市场的小官。

②版插:

筑城的工具。

③飨:

犒劳。

④千溢:

形容财宝之多。

⑤安堵:

平安无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燕王以为然然:

____________

②乐毅因归赵因:

____________

③许之许:

____________

④燕军由此益懈益:

____________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D、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译文:

②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译文: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14、结合选文,说说田单采用了哪些巧妙的计策化解了齐国的危机。

 

四、现代文阅读。

(共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22题。

(一)我们有多大一个“中华骨髓库”?

①1992年中华骨髓库由中华红十字会创建,实际上是骨髓捐献志愿者的资料信息库。

②“捐骨髓怎么捐?

”“捐骨髓和献血一样吗?

”“捐骨髓就是抽脊髓吗?

”在大多数人眼里,骨髓移植依然陌生而遥远。

③实际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三种:

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三个部位产生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分别是骨髓、外周血(骨髓之外的周围静脉血)和新生儿的脐带血。

目前主要采取外周血采集,这种方法是不会给供者带来痛苦和任何不良影响的。

④外周血采集的过程很简单。

采集前,注射动员剂。

目的是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游离到血液中去,使供者血液中有效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多,这样采集更加快捷。

动员剂对人体没什么伤害,不过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疼等症状,但停药后会自动消失。

⑤采集时,供者的左右手臂都插上一根输血管,输血管与细胞分离机相连。

血液从供者的右臂抽出,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

这个时候,供者的外周血并不与采集器直接接触,而是从美国进口的一次性输血管中循环,完全保证了供者的安全。

⑥至于采集量,要根据供者的体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约为50毫升,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3%。

由于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供者捐献后一两周内就能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手术后不需要任何的额外休息和调养。

⑦人是如此的巧妙,几克重的骨髓,就能让另一个人开始他新的生命。

在新浪网关于“您是否愿意捐献骨髓给白血病患者”的调查中,72%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捐献。

⑧不过,这样的现实也不容忽视:

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超过了60万,但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也就是说志愿者只占到总人口的万分之四。

而在美国,截止到2004年8月,美国国家骨髓库就已经有550万志愿者,相合率高达80%,平均每年移植2000例,增加志愿者30万。

⑨那么,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到正规的献血车上,伸出手臂,6~8毫升的血样,就能让等待的生命看到更多生的光明!

(摘自于《中国青年报》)

15、阅读全文,说说医护人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捐献骨髓志愿者的安全的。

(4分)

 

16、阅读文章第⑤段,说说加点词语“这个时候”具体是指什么时候。

(3分)

17、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约为50毫升,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3%。

18、全文介绍的是“中华骨髓库”,但文章第⑧小节为什么还要向我们介绍美国的骨髓捐赠情况?

(4分)

 

(二)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

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

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

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阅读全文,说一说你对文章题目“母亲的心”两层含义的理解。

(4分)

含义一:

含义二:

20、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1、说说对第⑨段中“放下母蟹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2、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

(4分)

 

五、作文。

(共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到了冬,有了岁月……”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怎样的遇见?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或是带给你影响最大的哪次遇见呢?

请以“最重要的遇见”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不得抄袭、套作。

(5)要有真情实感。

 

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D

解析:

A项,兴趣盎然;B项,屡见不鲜(xiān):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杖藜外出:

拄着手杖行走出去;C项,大相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2.D

3.B

A项,栩栩如生: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B项,侃侃而谈:

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

C项,一气呵成:

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D项:

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4.B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因为”或“使”;

B项,正确;

C项,搭配不当,“看到”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

D项,语序不当,主语和宾语不一致,改为“国庆节张灯结彩的烈士公园”。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C

解析:

虹桥并不是指抬头看见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产生了对神话的联想而全诗也不是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赞美九曲溪之美景。

二.积累运用(15分)

6.

(1)B(2分)

解析:

考查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B项中应该是遭到了妇女、俗人和文盲的反对;不是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项中的“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表达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既揭示他们身上愚

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讽刺了人类的本性极其贪婪、丑恶,对金钱是疯狂掠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富人对穷人疯狂压榨和剥削的现象。

(2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写作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本题解答依据自己对《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的了解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这段文字运用了讽刺的手法,讽刺了极其贪婪丑恶的人的本性,对金钱是疯狂掠夺;揭示资本主义富人对穷人疯狂剥削的丑恶现象。

7.C(评分标准:

2分)

8.答案示例:

(1)出版商看好西方经典的市场是好事,可没有必要找明星代言。

(2)经典阅读,不应靠庸俗化的包装来代替。

(3)经典的传播,依靠的是它本身的思想力度,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

(答对1点得1分)

评分:

言之成理即可。

共3分。

9.填

空。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江山代有才人出

(3)千里共蝉娟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评分:

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题不得分,共6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10.

(1)正确,对的。

(2)于是,就。

(3)答应,赞同。

(4)更加。

评分:

4分

11.C评分:

共2分。

12.

(1)(乐毅)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

(2)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

评分:

每句2分,共4分,意对即可

13.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评分:

共2分。

14.答案:

①巧妙采取反间计,让燕惠王撤换乐毅,从而去除复国的一大阻力。

②只派老弱妇孺上城防守,以松懈燕军的戒心。

③收集即墨城中的金银珠宝送给燕将,麻痹燕将,使燕军松懈。

评分:

共3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

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

然:

正确,对的;

②句意为:

乐毅被免职之后就逃到赵国去了。

因:

于是,就;

③句意为:

满口答应。

许:

答应,赞同;

④句意为:

燕军因此更加松懈。

益:

更加。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例句中的“之”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代词,代曹刿;

B、动词,到;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重点词语:

伐:

讨伐;王:

称王。

句子翻译为:

(乐毅)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

②重点词语:

惧:

担心;唯恐:

只怕;他将:

别的将领;残:

破。

句子翻译为:

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

1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故”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其后停顿;“以”为表目的连词,连接两个短语,其前停顿。

句子停顿为: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句子翻译为:

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

1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巧妙采取反间计,让燕惠王撤换乐毅,从而去除复国的一大阻力;“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只派老弱妇孺上城防守,以松懈燕军的戒心;“田单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收集即墨城中的金银珠宝送给燕将,麻痹燕将,使燕军松懈。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临淄人,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

在齐国危难之时,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抗击燕军。

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有些不和。

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

“齐闵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

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

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

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

”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就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

乐毅被免职之后就逃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为此忿忿不平。

田单知道现在是出战的最好时机,于是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

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

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

“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

”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

燕军因此更加松懈。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5.采用外周血采集;注射动员剂;供者的外周血不与采集器直接接触;根据人体体重决定采集量。

评分:

共4分。

16.指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的时候。

如写成“血液从供者的右臂抽出,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

”得2分

评分:

共3分。

17.不能删去,“一般情况下”是指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可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评分:

3分。

意对即可。

18.是和我国捐献率作比较(或对比),以此来表现我国骨髓捐献志愿者的人员比率小。

评分:

4分。

意对即可。

(二)19.含义一:

母亲疼爱“我”,关爱“我”的心。

含义二:

母亲对天底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的心。

评分:

每点2分,共4分。

意对即可。

20.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我”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突出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评分:

共4分。

意对即可。

21.母亲放走母蟹,不能满足“我”想吃螃蟹的迫切愿望,母亲觉得对不住“我”,心里不好受。

母亲又不后悔自

己的选择,她有心成全那只母蟹对小蟹呵护,心里有很坦然。

评分:

共4分。

意对即可。

22.“幸运”的是:

这只螃蟹碰到了一位能懂得母亲的心的好母亲,最终被放回溪边,免遭劫难。

“不幸”的是:

这只母蟹被我母亲捉住,不但要饱尝母子分离之苦,还将成为“我”的盘中餐。

评分:

共4分。

意对即可。

五.作文。

(50分)略

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内容20分

20~16分

15~10分

9~5分

4~0分

表达25分

25~20分

19~15分

14~10分

9~0分

文面5分

5分

4分

3分

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