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58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5、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美国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6、从19世纪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7、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8、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自觉的实践性是最根本的。

10、共产主义分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其第一阶段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二、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题第一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B)

A、绝对真理体系的创立B、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C、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顶峰D、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2、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C)

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18世纪60年代D.18世纪末

3、(C)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

A.开辟新大陆B.圈地运动C.资本原始积累D.贩卖黑奴

4、(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阶级斗争的激化B.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生产率的下降D.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5、(D),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6、(A),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A.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D.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B.亚当·

斯密C.大卫·

李嘉图D.威廉·

配第

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9、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A)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0、(A)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1、(B)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解释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12、(C)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4、鲜明的(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A.历史性B.阶级性和实践性

C.阶级性D.实践性

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16、(A),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B.坚持为人民服务 、

C.坚持唯物主义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8、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是因为它(B)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

20、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21、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在(C)

A.1778年 B.1793年 C.1825年 D.1836年

22、费尔巴哈哲学在自然界领域是(D)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23、费尔巴哈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是(A)

(二)单选题第二部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2、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

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C),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科学发展观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主要区别在于(D)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

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

7、马克思恩格斯运用(D)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A.辩证唯物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史观

8、“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9、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B)

A.生产力水平不高B.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发展不平衡D.三农问题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B、只存在剥削阶级的哲学

C、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D、剥削阶级哲学都是唯心主义

1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2、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3、(D),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A.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是否坚持实事求是

C.是否始终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D.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B)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 D.流通理论

15、费尔巴哈理解的人是(A)

A.抽象的人 B.工人C.农民 D.实践的人

16、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D)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工人和资本家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

17、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新和谐公社实验的是(C)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三、双项选择题

(一)双选题第一部分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CD)

A.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D.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体现在:

(AB)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理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自由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AB)

A.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B.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

C.反对形而上学D.反对不可知论

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CD)

A.反对形而上学B.反对不可知论

C.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书D.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分清:

(AB)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哪些是列宁主义

6、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AC)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真理性

C.以实践为基础D.历史性

7、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就要做到:

(BC)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做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BC)

A.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

B.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D.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画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BC)

A.平等的人权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工人阶级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双选题第二部分

1、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两个重大转折,即(AC)

A.1825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为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

C.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又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D.工业革命的开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

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

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生物进化论和(AD)

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细胞学说

4、实现共产主义,要求我们(AB)

A.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B.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C.加强党的建设D.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影响:

(BC)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C.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语言的形成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意识的形成是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最终直接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5、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8、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9、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10、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12、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就得到了正确的解决。

13、实践是人类被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4、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主观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

15、科学实验仅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

16、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7、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包含精神活动。

18、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19、语言的产生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

20、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2、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25、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26、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

27、量是事物的大小的规定性。

28、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29、度是保持事物量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30、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31、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2、主观辩证法是以判断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

33、综合就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

34、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35、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指的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36、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述以下论断: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

37、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

38、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3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4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41、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42、马克思主义认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3、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事物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5、“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是对发展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片面认识。

6、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7、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绝对的。

8、凡是一元论都是唯物主义。

9、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二元论的根本要求。

11、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

12、实践是客观的,所以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不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

1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是作为一个过程向前发展的,而思维领域的现象是片段发展的。

14、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5、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6、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17、主要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18、根本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

20、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三次否定、两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21、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感性思维的方法。

2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2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26、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27、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28、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二、单选题(338题)

1、爱因斯坦指出: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自然科学的概括

2、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

3、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关系是(C)

A.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造规律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D.人无法把握规律

4、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5、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他们:

A.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C)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7、以下不是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的是(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否定的实质是全盘否定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9、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