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72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子拜师课件文档格式.docx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能感觉到什么?

我能感受到孔子路上很艰辛。

你从哪里体会出艰辛?

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

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

(师领读,生跟读)

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

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

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

生:

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吧!

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

我要抓紧时间赶往洛阳。

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这就是——

风餐露宿。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

日夜兼程。

孔子日夜赶路,一路历经艰辛,他——

终于赶到了洛阳。

他这样辛劳,是为什么?

他想快点赶到洛阳。

可见,他的心情——

非常急切。

让我们试着读一读,读出孔子一路上急切的心情。

(生自由练读)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评价:

你真是一位急切的孔子。

)全班跟他一起读。

全班齐读。

(三)体会孔子和老了的谦虚

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

(出示):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拜访——拜见

你知道“拜访”和“拜见”的意思吗?

生;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也是敬辞,“拜会”、“会见”的意思。

师:

这两个词虽然有一点不同,但都是敬辞,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我能感受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

同桌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真是无巧不成书。

这两句话中也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出示);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含有什么意思?

“迎候”和“等候”都含有等待的意思。

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一换呢?

不能。

为什么?

如果把“迎候”换成“等候”就不能表达老子的谦虚。

这两个人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一个虽年纪轻轻,却也远近闻名,但他们都表现得如此谦逊,值得敬重。

你还能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

老子说: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觉老子和孔子的谦逊。

请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

面对谦虚的老子,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

(出示这句话)

为什么“学无止境”?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知识很多,是学不完的。

就好像我妈妈,也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为了工作,她必须学习用电脑。

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

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

他常说:

“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们。

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休会他们谦虚好的品行。

分角色练读。

(四)体会孔子认真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从此以后,孔子就跟着老子学习,他是怎么学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跟他一起读。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温帮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老子是怎么教的?

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再读。

板书:

毫无保留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

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读: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阅读全文,语言积累

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课文中一不定期有许多词语和句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朗读全文,背

篇二:

17孔子拜师

课件

17《孔子拜师》教学

设计

一、谈话导入、认识圣人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扇宝库的大门。

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两位大思想家。

我请一个同学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幻灯片出示:

孔丘、老聃)

我们平时怎么称呼他们?

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子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位圣人。

(课件出示介绍)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

孔子

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称其二们为“子”吗?

是的(幻灯片出示:

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这里的“子”读第三声,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名字。

在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品行高、学问高的人,你们能说出几个来吗?

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为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从这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真有一双慧眼。

(出示第二组:

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请推荐一个比你读得还要好的同学来读。

这一组词语中藏了一对近义词,谁发现了?

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从这组词语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也有一双火眼金睛。

(出示一二组词语并去掉拼音)去掉拼音小帽子,同学们还会读吗?

自由地读一读吧!

请女学们读给大家听

请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

你们读得真棒!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拜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课文。

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比较具体了,同学们,我们把下面的词语填在这段话中,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传授)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了孔子。

谁来挑战一下自己。

看,只要认真,什么都难不到你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四、品词析句,感悟品行

同学们真能干,把这么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句话。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困难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

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生汇报,老师相机出示)

曲阜到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把“上千里、几个月后、终于”描红

孩子们知道上千里有多远吗?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链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

曲阜离洛阳是那么遥远,孔子就是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种路途的遥远?

从这个句子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谁能解释一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想象到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生汇报

是啊!

这一路上孔子经历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艰辛啊,这就是——

孩子们听!

(幻灯片出示,师引读)

狂风暴雨中,他依旧——

严寒酷暑时,他依旧——

一路跋涉,一路艰辛,他依旧——

上百里,上千里路,孔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课文学习到这里,孩子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孔子的学问这么高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

五、联系实际,体会学无止境

是的,课文会告诉我们,请大家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把答案用笔画出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课文第一段

从句子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谦虚好学)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啦,那就请你化身为孔子,把“他”改为“我”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我”总觉得自己————————师。

还有哪个地方告诉我们他要拜师的原因。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用一个成语说,就是——

止和境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同学们把“学无止境”这个成语工整地写在书的边上。

孔子谦虚好学,认为学无止境,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这样的呢!

比如,今天坐在我们教室后面的老师们,他们有很多啊是名校的校长,他们已经很有学问了,可是他们为了把孩子们教得更棒,他们每天还在不停地学习,研究着。

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对了,这些都是学无止境,都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正是有这种精神,所以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我国一代圣人。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

——齐读

(课件出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

,教导)人不倦。

今天,老师就把《论语》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一起去感受他的品行和学问。

篇三: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整理版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

2、课件出示:

孔丘、老聃

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

3、师:

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板书:

孔子老子

4、师:

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子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伟人。

课件播放孔子及老子的介绍:

5、师:

这里的“子”读第三声,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名字。

孔子、老子

6、师:

在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品德高,学问高的人,你们能说出几个来吗?

我还知道曾子。

我知道的有荀子、孟子、庄子。

7、师:

板书课题,(拜字左右两边都是手的变形,左边是竖撇,右边多出的一横表示大地,两手着地下拜,非常虔诚。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

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

曲阜洛阳

这是两个地名,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地图

看了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曲阜和洛阳相距两个省,好远啊!

是啊,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它们之间相距上千里,坐火车也要7、8个小时。

6、出示第二组: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

谁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读词语

你把字音读得真准。

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

(是写孔子的。

谁能说说远近闻名的意思?

(远处和近处的人都知道。

找出课文中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理解的渊博(识广而且深。

7、出示第三组:

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

指一名学生读词语。

你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

请推荐一个比你读得还要好的同学来读。

这一组词语中藏着一对近义词,谁发现了?

(候和等候)

迎候有欢迎的意思,而等候没有。

你真会思考,一下子就明白了。

真棒!

我发现这一组词语都是写老子的。

8、出示:

同时出示二三组词语(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很简洁,这是你的想法。

谁能够说得更详细一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吃了很多苦。

比较具体了,同学们,把我们下面的词语填在这段话中,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件出示:

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传授

一路上(),(),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了孔子。

指一名学生填空朗读,老师用鼠标填写。

(生齐读)

四、品词析句,感悟孔子品行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阜和洛阳相距很远。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千里、几个月、终于)

请你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曲阜和洛阳的路程遥远。

(生朗读)

从这个句子,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

我从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感受到孔子拜师很艰辛。

8、师:

你从这两个词能想象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狂风暴雨。

野兽。

会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

?

是啊,这一路上孔子经历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艰辛啊,这就是——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狂风暴雨中,他依旧——(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严寒酷暑时,他依旧——(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一路跋涉,一路艰辛,他依旧——(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上千里路孔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问孔子吗?

(生:

孔子啊,你学问那么高,为什么还来拜师?

老师和你有相同的疑惑。

刚才两位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无止境。

止和境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

(师范写止和境。

同学们把学无止境这个成语工工整整地写在书的边上。

这个成语还可用谚语来说。

(1)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

(2)活到老,学到老。

(生齐读。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学无止境?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这就是学无止境。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取得的成就。

出示:

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博学多才,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样样精通。

《诗经》、《尚书》、《周易》、《乐经》都了然于心。

他还是当地最有名气的学者,在乡里收徒授业,拥有了一达批弟子。

读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知识渊博虚心好学)

孔子是这样说的,那他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不离?

随时请教)

在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虚心好学,孜孜以求)

孔子虚心好学,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在这样做呢!

比如,我们的老师们他们都很有学问了,可是,他们为了把学生教的更棒。

每天还在不停地学习着,研究着。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

(课件)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

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

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

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子?

(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

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

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

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

又会说些什么呢?

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

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

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

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

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

读给大家听一听。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品行学问

孔子(学生)谦虚好学、孜孜以求思想家、

教育

家佩服

老子(老师)爱护晚辈诲人不倦思想家

》出自:

干货资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