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82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评定表Word格式.docx

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官理工作,应当独立履仃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官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官理责任。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和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文件是否明确规定质量负责人具有质量管理裁决权并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重点查看质量负责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退货管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等),确认其是否有效独立履仃职责。

探2.7

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规范;

(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

(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

(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

(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

(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

(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规定、指导作业书等文件,确认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要求;

通过现场谈话等方式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职责的熟悉程度,并有重点地抽查质量管理人员行使各种规定的质量管理职责(如对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等)的相关记录。

确认企业有效履行上述职责。

沫2.8.1

企业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或者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

(二质量管理的规疋;

(三)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随货同行单等);

(四)1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包括供货者及产品合法性审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

(五库房贮存、出入库、运输管理的规定(包括温湿度记录、入库记录、定期检查

记录、出库记录等);

(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

(七)不合格医庁器械管理的规定(包括销毁记录等);

(八)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

(九)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包括停止经营和通知记录等);

(十)窗器械召回规定(包括医疗器械召回记录等);

(十一)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包括设施设备相关记录和档案等);

(十二)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包括员工健康档案等);

(十三)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规定(包括培训记录等);

(十四)医?

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的规定(包括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相应的记录及档案等);

重点查看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文件,确认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要求;

重点抽查涉及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如售后服务、资质审核等)和执行记录,确认企业是否实施上述质量管理制度。

沫2.8.2

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还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医疗器械追踪溯源、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自查制度,于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设

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年度自查报告。

重点查看企业制定的购货者资格审核制度、医疗器械追踪溯源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规定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自查和年度报告制度;

抽查企业实施记录,确认企业是否实施相关规定与制度。

2.9.1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记录制度。

了解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记录和质量管理档案,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适用内容:

(一)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记录;

(二)购进记录;

(三)进货查验(包括采购、验收)记录;

(四)在库养护、检查记录;

(五)出库、运输、销售记录;

(六)售后服务记录;

(七)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八)退货记录;

(九)不合格品处置相关记录;

(十)仓库(温、湿度等)等贮藏条件监控记录;

(十一)运输冷链/保温监测记录;

(十二)计量器具使用、检疋记录;

(十三)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报告记录;

(十四)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记录;

(十五)医疗器械召回记录;

(十八)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记录等。

重点查看企业的经营质量管理记录及质量管理档案,确认其内容至少包括质量管理记录表单和管理档案的建立、填写、保存、修改、批准等方面,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有效。

沫2.9.2

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重点查看企业查验记录制度相关文件并根据企业经营品种分布情况抽查企业进货查验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购进和验收。

沫2.9.3

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重点查看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关销售记录制度相关文件;

抽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销售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建立并执行销售记录制度。

2.9.4

进货查验记录(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和销售记录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重点抽查企业进货查验记录(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和销售记录,确认企业记录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2.9.5

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企业,其购进、贮存、销售等记录应当符合可追溯要求。

重点抽查企业在医疗器械批发经营活动中所经营产品的购进、贮存、销售等记录,确认各项记录是否符合可追溯要求,进、存、销的账目与货物是否平衡(相符)

沫296

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

无有效期的,不得少于5年。

植入类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中是否明确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

无有效期的,不得少于5年。

植入类医疗器械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抽查企业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相关档案是否按制度要求保存。

3.10.1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所经营医疗器械的相关知识,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规定的资格要求。

可采取现场询问、问卷调查、闭卷考试等方式了解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是否熟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所经营医疗器械的相关知识,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资格要求。

沫3.10.2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不得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从业的情形。

可由监管部门/检查员核实或由企业承诺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无《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从业的情形。

3.11.1

企业应当具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组织机构图、员工名册、质量管理人员任命文件,确认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配置是否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

3.11.2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学历或职称。

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当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指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医学、生物工程、化学、药学、护理学、康复、检验

学、计算机、法律、管理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冋时应当具有3年以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历。

重点查看企业员工名册、质量管理人员劳动用工合冋、简历、离职证明、学历或职称等证明文件,确认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称等资质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3.12

企业应当设置或配备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并符合相关资格要求的质量管理、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

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在职在岗。

(一)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管理人员中,应当有1人为主管检验师,或具有检验学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并从事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工作经历。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验收和售后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检验学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检验师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二)从事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人员中,应当配备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培训的人员。

(三)从事角膜接触镜、助听器等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经营人员中,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或者职业资格的人员。

(四)从事以上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委托给具有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贮存、配送的,至少有1名主管检验师或具有相关专业或者职业资格的人员。

重点查看担任企业质量管理及经营等上述关键冈位人员的劳动用工合冋、间历、学历或者职称、职业资质证明文件和培训记录等,确认企业质量管理、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相关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是否符合上述适用要求,质量管理、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配置是否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适应(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疋);

通过现场谈话、查看质量管理、经营等关键冈位人员履职记录等方式确认其在职在岗情况。

3.13

企业应当配备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售后服务人员和售后服务条件,也可以约定由生产企业或者第三方提供售后服务支持。

售后服务人员应当经过生产企业或者其他第三方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企业售后服务上岗证。

重点查看企业员工名册、售后服务人员劳动用工合冋、简历、学历或者职称、职业资质证明文件和(生产企业、代理商、专业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技术培训记录以及企业售后服务工作条件等,确认企业售后服务人员是否能胜任售后服务工作,评估售后服务人员配置与工作条件是否与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适应。

若约定由生产企业或者第三方提供售后服务支持,应查看相关售后服务协议,确认协议内容能满足售后服务要求。

3.14

企业应当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冈位人员进仃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冈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职责及岗位操作规程等。

对照在册人员名单重点查看企业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档案,档案中应包括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考核、上冈评估等记录,也可通过提冋或闭卷考试,确认企业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冈位人员培训是否包括了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职责及岗位操作规程等内容,培训是否按规定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3.15

企业应当建立贝工健康档案,质量官理、验收、库房官理等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冈位的人贝,应当至少每年进仃一次健康检查。

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应冈位特定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重点查看企业卫生和人员状况的相关规定,确认其内容是否明确质量管理、验收、库房管理等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岗位的人员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应岗位特定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抽查质量管理、验收、库房管理等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岗位的人员体检报告或健康证明,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探4.16.1

企业应具有与经营规模、产品范围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和库房。

经营场所和库房不得设在居民住宅内、军事管理区(不含可租赁区)以及其他不适合经营的场所。

营业场所与库房地址原则上在同一行政区(含开发区、功能区)就近设置。

经营植入、介入或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库房和经营场所应在冋一建筑物内。

冋一企业法人从事药品经营(批发)兼营医疗器械经营(批发)且共用仓库的,或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库房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可以在企业所在区或者跨区增设库

房,企业营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经营医疗器械10个类代号(含10个)以下的,库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

米;

经营医疗器械10个类代号以上20个类代号(含20个)以下的,库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经营医疗器械20个类代号以上的,库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重点查看经营场所、库房的产权证明/使用权证明或租赁合冋/协议(包括租赁场所的产权证明)等并现场核实,确认企业经营场所和库房是否相对独立;

经营场所、库房面积是否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

经营场所和库房是否设在居民住宅内、军事管理区(不含可租赁区)以及其他不适合经营的场所内。

4.16.2

经营场所应当整洁、卫生。

实地检查企业经营场所是否符合整洁、卫生要求。

探4.17

库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贮存的要求,能防

止医疗器械的混淆、差错或被污损,并具有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的贮存设施、设备。

重点查看企业库房平面布局图并实地检查库房选址、设计、布局及其库房贮存设施设备配置等情况,确认企业库房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贮存要求并能防止医疗器械的混淆、差错或被污损;

企业库房贮存设施、设备的配置是否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

4.18

有下列经营行为之一的,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立医疗器械库房:

(一)全部委托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存储的;

(二专营医疗器械软件或者医用磁共振、医用X射线、医用高能射线、医用核素设备等大型医用设备的;

(三)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可以不单独设立医疗器械库房的情形。

重点查看企业不单独设立医疗器械库房的理由是否符合上述规定。

全部委托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重点查看受托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委托贮存、配送服务协议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专营医疗器械软件或者医用磁共振、医用X射线、医用高能射线、医用核素设备等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或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重点查看其经营范围;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可以不单独设立医疗器械库房的情形,确认企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19.1

企业在库房贮存医疗器械,应当按质量状态米取控制措施,实行分区管理,包括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发货区等,并有明显区分(如可采用色标管理,设置

待验区为黄色、合格品区和发货区为绿色、不合格品区为红色),退货产品应当单独存放。

现场重点检查企业库房分区管理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19.2

医疗器械贮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应当与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一定距离或者有隔离措施。

现场重点检查企业经营场所、库房等功能分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20

企业库房的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库房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二库房内墙光洁,地面平整,房屋结构严密;

(三)有防止室外装卸、搬运、接收、发运等作业受异常天气影响的措施;

(四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

现场重点检查企业库房条件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21

企业库房应当配备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包括:

(一)窗器械与地面之间有效隔离的设备,包括货架、托盘等;

(二)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

(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四)包装物料的存放场所;

(五)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的设备。

现场重点检查库房的设施设备配备是否符合上述要求,设施设备配置是否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

沫4.22.1

库房温度、湿度应当符合所经营医疗器械说明书或标签标示的要求。

检查企业库房温度、湿度设置范围,现场确认库房温度、湿度与其贮存的医疗器械说明书或标签标示的要求是否一致。

沫4.22.2

对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有效调控及监测温湿度的设备或者仪器。

库房如贮存有温度、湿度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重点检查库房是否配备和使用能够有效监测与调控温度、湿度的仪器或设备。

批发需要冷藏、冷冻贮存运输医疗器械的,应当符合《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冷链(运俞、贮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号)文件要求。

详见附件2

4.23

现场重点检查库房及其冷藏、冷冻贮存、运输设施设备配备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企业应当对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并建立记录和档案。

重点查看企业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规定并抽查实施相关规定的

4.24.1记录和档案,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对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

护,并建立记录和档案。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温湿度监测设备等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

重点查看企业计量器具和计量设备的管理规定及校准或检定记录,重点抽查需4.24.2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设备校准、检定证明及其使用、检定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温湿度监测设备等计量器具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

企业应当对冷库以及冷藏、保温等运输设施设备进行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并形成验证控制文件,包括验证方案、报告、评价和预防措施等,并根据验证结果及时修订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相关设施设备停用重新使用时应当进行验证。

4.24.3

%4.25

重点查看企业冷库以及冷藏、保温等运输设施设备验证控制文件,相关验证报告及其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修订、实施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范要求开展设施设备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停用重新使用前验证,验证控制文件是否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评价和预防措施等必要部分,并根据验证结果及时修订了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应当具有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具有以下功能:

(一)具1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的功能;

(二)具有医T器械经营业务票据生成、打印和管理功能;

(三)具有B录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名称、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生产日期或者失效日期)和生产企业信息以及实现质量追溯跟踪的功能;

(四)具有包括采购、收货、验收、贮存、检查、销售、出库、复核等各经营环节质

量控制功能,能对各经营环节进行判断、控制,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功能的实时和有效;

(五)具有住货者、购货者以及购销医疗器械的合法性、有效性审核控制功能;

(六)具有寸库存医疗器械的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功能,有近效期预警及超过有效期自动锁定等功能,防止过期医疗器械销售。

(七)全部委托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存储的,应具有与受托方实施实时电子数据交换和实现产品经营全过程可追溯、可追踪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

重点检查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具备上述适用功能;

抽查计算机数据

并与相关记录、实际库存等比对,确认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真实、有效。

4.26

企业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规定详见附件3。

探5.27.1

企业在采购前应当审核供货者的合法资格、所购入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复印件,包括:

(一营业执照;

(二)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者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

(三)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

(四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公章的授权书原件。

授权书是否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重点抽查供货者、所购入医疗器械资质合法性的审核记录,确认相关证明文件或复印件是否加盖供货者公章并符合上述要求。

5.27.2

如有必要,企业应当派员到供货者进行现场核查,对供货者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发现供货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重点查看企业对供货者审核的规定,确认其内容是否明确了必要时企业应派员对供货者进行现场核查的相关内容;

调阅企业已开展的对供货者进行现场核查及对供货者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价的相关记录;

如适用,调阅企业发现供货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向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相关记录。

5.27.3

企业应当与供货者签署采购合冋或者协议,明确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企业、供货者、数量、单价、金额等。

重点抽查企业与供货者已经签署的采购合冋或者协议,确认采购合冋或者协议是否明确了下列内容:

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企业、供货者、数量、单价、金额、生产经营范围等。

5.27.4

企业应当在采购合冋或协议中,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以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

重点抽查企业与供货者已经签署的采购合冋或者协议,确认采购合冋或协议中是否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以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

狐5.27.5

企业采购记录应当列明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备案凭证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