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00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课外阅读专项2Word文档格式.docx

为什么?

 

 

月亮上的家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月球已经变成人类的第二故乡,我在月球上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家,我把房子建成蘑菇形,外面涂上乳白色的高科技涂料。

从蘑菇根部的大门进去,顺着螺旋形的楼梯来到楼上,楼上是我的卧室,打开窗户,就可以望见院子中绿草地上的小兔。

这些小兔是嫦娥姐姐送来的,嫦娥姐姐是养兔专家,她很喜欢我,就送了我几只小兔子。

现在,这些小家伙正竖着长长的耳朵,三瓣嘴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我还在院子里栽了许多树木,别看这些树木长得高大、粗壮,它们可是我上个月才栽的,因为运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所以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不仅我家,家家户户和大街上都有郁郁葱葱的大树。

这些树不断提供着氧气,从而解决了人们的呼吸问题。

在月球上生活,会有许多全新的感觉。

比如:

我有独特的运动方式,上学的时候,我就蹦蹦跳跳地去学校,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轻轻一跳,就可以跳三米多高,跳到空中,有一种飞翔的感觉,许多小朋友也跟我一样跳着去上学,这成了月球上的一大景观。

放假时,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夏令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星际列车去宇宙各地旅游。

别愁我们和其他星球的小朋友无法交流,宇宙通用语就是汉语,我们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我想家了,就坐着自家的星舰回到祖国。

就这样,我有时生活在月球上,有时生活在地球上。

浩瀚的宇宙任我遨游,这才是真正美妙的生活。

1.仿照例子些词语。

家家户户

2.在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的生活()的宇宙()的楼梯

()的耳朵()的感觉()的优势

3.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哪些月球的知识?

4.如果你到了月球上,最想对地球上的小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华  表(节选)

华表在天安门前、明十三陵以及卢沟桥处都可以看到,尤其是天安门前的那对高大的华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古朴精美,高大挺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一部分。

但华表的起源和用途,至今还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华表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树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观点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华表上蹲坐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名为“望天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喜好观望,让它望着宫外,眺望远方,告诉人们远游的皇帝何日归来整理朝纲。

而远古的人们都将本族崇拜的图腾标志刻在华表上,顶礼膜拜。

后来随着图腾崇拜时代的结束,华表柱顶的图腾也就逐渐演化为“望天吼”类的吉祥动物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表在上古名为“谤木”。

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桩,为人们出谋划策、提意见提供方便,后来演化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1.选一选。

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是指:

A.华表

B.图腾崇拜

2.短文主要写了华表的     和     ,有  种说法,我能分别给它们概括小标题:

①    ;

②    ;

③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雏形:

纳谏:

4.像华表这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艺术珍品你还知道哪些?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并介绍给大家。

一棵树上的两种收获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漫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进了东邻。

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

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

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

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

过了几天,他竟然发现所有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感到很快乐。

一场大风雨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部分进行了捆绑。

捆完时,他忽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

他忽地想起,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后才回来,石榴也许就会错过花期。

他没多想,也将那石榴残枝进行了修理。

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吃了自己家的石榴后,看见了蔓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

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

“没关系的,你拣大的给孩子摘些吧!

”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

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因此特别高兴。

几个月后,换了新邻居。

起先是东家觉得西家的树枝碍事,便拿起剪刀剪了个精光,而西家觉得东家在找自己的事儿,索性趁他家没人时,打落了正在绽放的花。

秋天,该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两家的树枝上光秃秃的,只有几片残叶在秋风中诉说着凄凉。

生命本是一棵华美的树。

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该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送到别人的面前。

1.解释下列词语。

姹紫嫣红:

体无完肤:

2.请你用“  ”和“  ”分别画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3.还是原来的两棵树,为什么换了新邻居以后,反差会这么大?

4.品读短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读了这篇短文,请你谈谈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让钱塘江大桥站起来

钱塘江大桥长1453米,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铁桥。

它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多年前设计建造的。

那时候,架设在中国江河上的大桥都是外国人造的。

茅以升要替中国人争气,建造一座结实美观的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水流很急,江底流沙多,潮水来时,潮头有八九米高,冲击力极大。

有人说:

“在钱塘江造桥是不可能的!

”面对种种困难,茅以升造桥的决心毫不动摇。

他翻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半年的勘测,提出了大桥的设计方案。

1934年8月,大桥动工了。

造桥先要打桩。

他又请造桥工人献计献策,大大加快了建桥速度。

1937年9月,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钱塘江大桥终于“站”起来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结实—(   )美观—(   )

2.钱塘江江水的特点是:

水流,流沙,冲击力。

3.题目中的“站”有几层含义?

4.建造钱塘江大桥有哪些困难?

茅以升是怎样想办法克服的?

邮票齿孔的故事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

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

在阿切尔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

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

“先生,您带小刀了吗?

”阿切尔摇摇头,说:

“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多好啊!

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

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

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1.“打”字的含义有:

A.击。

B.购买。

C.与某些动词结合为一个动词。

D.介词,从,自。

在下列句子中,“打”的含义是什么?

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括号里。

(1)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

(2)爷爷经常让我去商店打酒。

(3)我打小就有当科学家的梦想。

(4)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都精心打扮。

2.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样子的?

用“”在文中画出来。

3.一个是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趵突泉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活,由南向北流着。

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

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

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

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腾。

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飘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曳,碰着水面就碎了。

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1.根据原文填空。

一()热气一()活水一()境界一()珍珠

2.按原文填空。

(1)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________,________,由南向北流着。

(2)永远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好像永远不知________。

(3)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________________,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3.下面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腾。

B.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4.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景物顺序

美丽的规则

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

菲律普岛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企鹅岛,我们要去那儿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这个岛上举办的摩托车赛快要结束了。

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忧心忡忡。

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车赛的观众一散场,会有成千上万辆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

因为这条路只有两条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堵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半小时,如果因堵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司机加快了车速,想争取时间赶在散场之前到达企鹅岛。

但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

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时,对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

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

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

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正注视着前方。

此时此际,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向北的却何止千辆!

我们都紧张地盯着从对面来的车辆。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我们终于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

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

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

2.短文中加横线的部分可以用这个词语替换,而句子意思不变。

3.填空。

(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也指。

(3)短文中表示“看”这个意思而不出现“看”的词有: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琴弦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两个盲人:

年长的是师傅(fù

fu),年幼的是徒弟。

小山村很贫穷,也很荒凉,这里的村民就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些粮食,一年一年,这样勉强(qiá

nɡqiǎnɡ)维持填饱肚子。

在这个贫困的山村中,师徒二人没有任何生活依靠和来源,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

师傅弹得一手好琴。

于是,他们四处流浪,脚步走过了很多城市和小镇,靠弹琴为生。

那一年,师傅七十多岁,徒弟二十多岁。

这时,师傅已经弹断了999根琴弦(xiá

nxuá

n)。

相传,师傅的师傅临终前对师傅说:

“我有一张祖传的复明药方,上面写着吃什么药,眼睛能重新看到东西。

药方放在你的琴槽里,但是你必须要尽心尽力地弹琴,等到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才可以取出药方来。

不然的话,再灵的药方也没有用。

五十多年来,为了实现复明的梦想,为了谋生,师傅一直没有忘记他师傅的话,认真而执着地弹琴。

他所走过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优美的琴声,给别人带来了欢声笑语,同时,自己也感到了满足。

在他途经的一个小镇上,收留了现在的徒弟,并且教会了他弹琴。

终于有一天,师傅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

当他取出琴槽中的药方,急切地到药店取药时,掌柜却告诉他:

“那是一张白纸!

尽管他非常失望,但还是明白了师傅的一片苦心。

因为有这个药方,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和希望。

后来,他又郑(zhè

nzhè

nɡ)重地对徒弟说:

“我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放在你的琴槽里。

记住,只有当你用心地弹断1200根琴弦时,你才能打开它。

据说,这个小徒弟也虔诚地向师傅作了承诺,为了那个生命的希望和梦想,最终他活了100岁,可也没有弹断1200根琴弦!

1.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认真而执着地弹琴”里的“执着”是什么意思?

师傅“执着地弹琴”又是为的什么?

3.师傅为什么让徒弟用心地弹断1200根琴弦时,才能打开药方?

又为什么要“郑重地对徒弟说”?

4.这个故事里面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一番,把你感悟到的内容写下来。

钱被风刮跑以后

一月十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勿 匆)忙赶路。

临近路口,突然撞上了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老大爷,他手中的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 急)了。

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得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地方跑去,有的还高喊着:

“钱跑了,快捡呀!

”顿时,路口喧腾起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

我本想向老人赔不是,可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抢钱”的人从四面八方向老人跑来,把钱一一(缴交)到他手里。

人们聚集在老人周围,关心地要老人把钱数一数。

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颤抖的双手数了起来。

数完,老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

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围在四周的人们,自言自语:

“不对……”话音刚落,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儿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连忙说:

“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了呢?

是你记错了吧?

”人们诧异地问。

老人肯定地说:

“没错,是三十张,都是五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对视着。

那个小男孩儿又喊开了:

“是谁多送了?

”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的。

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买东西,刚才只顾帮大爷抢钱了,忘了自己手里拿着的钱,就一块儿交给了大爷。

”说完,人群中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北风仍然刮得很猛,然而,我心中热乎乎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填上适当的词。

()的北风()的双手()的笑声

2.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3.“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

”“这”是指什么情况?

老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4.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是什么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我长大了,妈妈变小了

月底放假回家,妈在大门口迎我,咧开嘴冲着我笑。

等我放下背包,妈站得直直地跟我比个子。

中午,我炒着菜,妈在一旁烧柴火。

吃完饭,我在洗碗,妈站在一旁看着。

今儿赶集,我说:

“妈,赶集去。

”妈说:

“不去,太远了,不想走。

”我说:

“走,给你买衣服去。

”妈赶紧换下拖鞋出来了。

我给妈买了件小米黄格子衬衣,她一个劲地问我:

“好看吗?

“好看。

”回到家,妈说有点累了。

我蹲下来帮妈捶着腿,揉着肩。

看着墙上相册里的那张妈和我一岁时的合影,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眼中的妈变得是这么瘦,个子更显得矮了。

大清早,我发现妈已在菜地里浇菜了。

那大扁担挑着的两桶水,怎么看也不和她瘦小的身子相配。

我跑过去,抢了过来,说:

“妈,我挑,你浇。

妈摘了一篮子青椒,笑呵呵地对我说:

“看,你最爱吃的。

早饭过后,妈把被子拿出去晒,踮着脚往绳子上搭。

二叔家捕鱼,妈拉着我叫我一起去看。

我冷不丁发现,她已穿上那件刚买的衬衣。

中午吃饭时,我把鱼皮抢过来对妈说:

“妈,现在我喜欢吃鱼皮了,您多吃点肉。

吃完饭,我该走了。

妈目送我走远,我回头望去,妈显得更加瘦小了。

这时,我的眼泪忍不住蹿了出来,原来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1.填上合适的词。

()柴火()衣服()拖鞋

()水()菜()腿

2.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段落。

3.请你说说对画“  ”部分的理解。

4.“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大”和“小”的?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

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

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

噢,你化作了晨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

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

“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暇!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

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形容雪景中户外的东西像被银白色包起来了一样,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2)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2.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第④段写__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