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07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docx

中班主题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健康中班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

我运动我健康

中班主题活动:

我运动我健康

《纲要》明确指出:

要“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锻炼的兴趣,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灵活运用适当的形式与方法,保证运动量,引导幼儿上下左右肢体参与活动。

”依据以上,在四月份我们开展的网络式主题材活动名称是:

“我运动,我健康”。

其目标是通过多元活动激发幼儿的热爱运动,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不怕困难、勇敢、坚持锻炼的意志品质,并促进幼儿体质最优发展,争取全班幼儿身高体重100%双达标。

主题活动目标:

1、能够平稳协调的进行走、跑、跳、投掷、钻爬和攀登等游戏,均衡发展身体各大动作。

2、组织幼儿共同探索身体能做的运动方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3、积极运用各种运动器材参加活动,并尝试探索多种玩法。

4、在相应的探索和运动游戏中,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

5、了解常见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区域游戏活动:

(一)区域目标:

1.支持幼儿用多种常见材料及废旧物品进行制做活动,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敏性和协和调性。

2.提供层次性的操做材料,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来探索它们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特点。

3.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伙伴,学习制定及实施活动计划,支持幼儿努力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探索身体的运动变化及玩具的多种玩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运动经验及身体经验。

(二)区域构成:

(三)重点区域:

区域一:

美工区

1.培养目标:

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拼贴、组合各种运动姿式的小人,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2.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

幼儿在班里已经玩过“木偶小人”的游戏,知道木偶小人的各个关节都能动,并能操作木偶摆弄出不同的运动姿式。

(2)材料准备:

颜色,质地不同的手工制若干,臃棒、胶条、剪刀等废旧纸盒、一次性筷子、勺子等。

(3)环境创设:

a、美工区有活动规则小提示。

b、殿示木偶小人摆出来的不同运动姿式的图片。

(4)重点指导:

a、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拼贴和组合木偶小人。

b、指导幼儿用牙签,棉签等辅助材料来衔接泥塑木偶的身体各部位。

区域二:

益智区:

1.培养目标:

继续发殿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增强做事的坚持性。

2.活动经验:

a、幼儿已经玩过立体单线迷宫游戏,了解迷宫游戏的规则。

b、幼儿操做过磁铁拼图和磁场铁接龙游戏,对磁铁相吸,相斥的特点有所了解。

3.材料准备:

自制难易不同的磁铁迷宫,例:

找线迷宫,足球小人,小司机和多米诺迷宫,幼儿记分牌和筛子。

4.重点指导:

a、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法让磁铁小人动起来。

b、鼓励幼儿耐心细致操做游戏,坚持完成任务。

C、指导幼儿同伴间进行竞赛游戏,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区域三:

运动区

1.培养目标:

运用多种玩具器材积极活动,并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在运动中表达创造性,培养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品质。

2.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

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走、跑、跑、投掷、铅爬等动作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动作较协调、灵活。

(2)材料准备:

投入自制玩具:

纸棒、纸球,纸盒车轮及大皮球、高跷等。

3.重点指导:

a、指导幼儿合作,变换,创新皮球游戏玩法,并开展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共同游戏。

b、根据幼儿差异安排运动密度和强度。

(四)基本区域:

区域四:

图书区

1.区域目标:

幼儿按照分类标志有存收的图书,按照页码有序阅读。

2.材料提供:

图书管理员工作卡,师幼讨论制定的阅读规则及提示,图书分类樗,自制书签,自制运动日记图书等。

3.重点指导:

a、指导会认字的小朋友和同伴共同阅读,并反图书内容讲给同伴们听。

b、安静有序阅读,小声交流。

区域五:

建筑区

1.区域目标:

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等技能,结合辅助材料进行运动场所的情景搭建。

2.材料提供:

各种型号的积木,自制辅助材料(滑梯、秋千、路灯等)体育场、运动中心等字卡。

3.重点指导:

a、指导幼儿在搭建前有一个初步的搭建方案,并且同伴之间能协商进行简单的分工。

b、合理选择和适当使用辅助材料,搭建作品完整。

区域六:

插塑区

1.区域目标:

感知插塑的数形和连接方式,体会运用插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发殿小肌肉动作及空间感知。

2.材料提供:

小型积木,各类积塑玩具,插塑图谱及幼儿作吕图片。

3.教师指导:

a、小伙伴可以合作搭建打踊桌面界限。

B、给自己搭建及拼插的作画像或拍照。

区域七:

表演区

1.区域目标:

能充分利用道具,结合“健康歌”及“亲子运动会”开幕排练啦啦队热舞。

2.材料提供:

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健康歌音乐,录音机,花束,头饰等。

3.重点指导:

a、会正确使用录音机倒带、插放等。

b、在表演行进中能比较熟练地变换队形。

区域八:

自然角

1.区域目标:

师幼共同种植,建立自然角,让幼儿体验一些照顾植物的方法,感知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材料提供:

植物观察记录本,记录笔,温度计,放大镜,洒水壶等。

3.重点指导:

a、鼓励幼儿持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b、幼儿认养一株植物来照料、护理。

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一:

会动的身体

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准备:

听诊器、人体结构图、幼儿用书《身体会动的地方》。

过程:

1.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教师引出话题,幼儿自由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你们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

“你找到的这些部位可以动吗?

幼儿交流观察、寻找的结果,教师聆听,并及时小结:

——“你找到了哪些部位会动?

2.幼儿观察图片:

出示人体结构图,幼儿进行观察人体的各个部位:

——“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动?

3.展示会动的身体:

——“你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动?

“请你一边活动身体,一边在自己的书上做记录。

幼儿轮流展示自己记录身体会动部分的材料。

建议与提示:

1.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如果活动进行时间较长的话,可以将最后一环节的记录放在教学活动后的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二:

做做拍拍

目标:

1.学习用接口昌的方法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和诙谐。

2.创编歌词,对音乐游戏有兴趣。

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

2.耳朵、鼻子、脸、眼睛、嘴等五官卡片。

过程:

1.韵律活动:

——“我们一起做五官游戏好吗?

幼儿随音乐做律动。

(第一、三、五、七小节做摸某一五官的动作,第二、四、六、八小节拍三下手。

根据五官卡片,点五官律动。

2.学唱歌曲:

欣赏歌曲:

——“这首歌曲听上去感觉怎样?

“歌曲中你听到了些什么?

幼儿学唱。

重点学习接唱部分。

以师生对唱、生生对唱等多种形式学习接唱。

3.创编歌词:

——“除了摸五官,还能摸什么?

幼儿自由创编。

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集体进行模仿演唱。

用接唱方法演唱:

方法:

创编者唱第一句,被指定的个人或小组分别唱第二、三句,全体齐唱最后一句。

4.复习音乐游戏《做做拍拍》:

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建议与提示:

1.本次活动可分两次进行。

2.幼儿在创编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五官的创编,如:

摸耳朵同时摸鼻子。

活动三:

捉光斑

目标

?

发现镜子能反光,探索镜子反光需要的条件。

?

在捉光斑的游戏中感受到光与影的关系。

?

创意设计光斑镜,体会图案与影子的关系。

过程

?

有趣的光斑镜。

——出示小镜子,引起幼儿好奇。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中的镜子与普通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镜子上的图案。

——引发探索兴趣。

老师为什么在镜子上粘贴图案?

鼓励幼儿进行猜想。

?

玩捉光斑游戏。

——选择合适的地方游戏,在开心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光斑镜在什么地方玩合适?

引导幼儿发现在既有阳光,又有背荫的地方玩光斑游戏,能发现镜子反光的基本条件是光源。

——引导发现镜子与阳光的角度。

幼儿玩镜子时,引导他们发现由于角度的不同,光斑镜反射出影子的清晰度就不同,所以要边玩边调试,才能看到美丽而清晰的光斑。

——发现设计图与影子的关系。

玩各种图案的光斑镜子,引导幼儿发现:

光斑镜的图案轮廓清晰、简单,投射的光斑就清楚,而图案太复杂,投射出的光斑(影子)就看不清楚。

——玩创意游戏。

一人拿着镜子投射光斑,其他幼儿用手去捉光斑,光斑会“跑到”手背上,用脚去踩,光斑就会“跑到”小脚上,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

?

设计喜欢的光斑镜。

一提供小镜子、彩色即时贴,鼓励幼儿自己设计镜子上的图案。

——提醒幼儿结合玩光斑游戏的发现,想想什么样的图案更能反射出清晰的光斑?

达到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幼儿用自制的光斑镜玩光斑游戏,可以交换光斑镜玩,鼓励他们变花样玩。

建议

?

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观察各种影子,画下影子的样子。

?

开办有趣的影子展览。

积累有关影子的经验,逐步总结出形成影子的条件。

?

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科学》第1页“光斑镜”和第2页“有趣的光斑游戏”。

活动四:

数字排队

目的

比较5以内数字的数量。

给5以内数字排顺序。

过程

?

玩游戏“举数字”。

——集体进行。

每个幼儿一份数字卡(5以内)(从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5页剪下),进行以下活动。

——看数字伸手指:

教师举一张数字卡,数字是几,幼儿就伸出几个手指,说说是几?

如教师举出数字“3”,幼儿就伸出3个手指。

——听声音举数字:

教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是几下,就举数字几,说说是几?

——看动作举数字:

教师做动作(如拍球),幼儿看动作是几下,就举数字几,说说是几?

——听指示举数字:

教师用语言指示数量(是数目的比较),例如:

“比4小的”,幼儿可任意举l、2、3;“比3多的”,幼儿可任意举4、5。

说说几比几大?

几比几小?

?

玩游戏“数字排队”。

——集体进行。

分成5人一组,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每组的数字卡是:

1、2、3、4、5

——教师敲击铃鼓,幼儿四散跑,鼓声停止,每组幼儿按数字的顺序排成纵队(1、2、3、4、5),看哪一队先排好?

——教师要检查队列的数字顺序,每次游戏后,组内的幼儿交换数字卡,再继续玩下一次游戏。

建议

?

在生活中玩“看数字做动作”游戏,教师举一张数字卡,数字是几?

幼儿就做几下动作,可做各种动作,如:

拍手,跺脚,点头……

?

在数学角活动中,吸引幼儿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25页,做“小猪的气球”。

?

指导幼儿点数完好的气球和破了的气球,把题目念给幼儿听。

?

幼儿按题目辨别合适的数字,圈起来。

活动五:

动物接球

目标

?

辨别队列中的第几个。

?

在变化中辨别序数,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

?

“第几”和“几个”。

——出示5朵红花,排成一横排,确定每朵花排第几?

请幼儿按指示取花,如:

请你取来3朵红花,请你取来第3朵红花,辨别“几个”和“第几”是不一样的。

——送红花。

请5个小朋友排成横列,让幼儿确定他们每个人排第几?

然后请幼儿为他们送红花,要送到指定的第几个小朋友。

——幼儿熟悉后,增加难度,如:

把第2朵花送给第4个小朋友。

?

动物排队。

——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13页,将动物卡片剪下来,做动物排队材料。

——每个幼儿排列5个动物卡(不同的动物),将动物排成一横列,确定横列的排头,确定每个动物排第几?

——教师说某个动物的名字(如小鸡),幼儿就报告该动物在自己的行列中排第几?

(如我的小鸡排第4

——教师说第几个(如第3个),幼儿就报告自己行列中的第3个是什么动物(如我的第3个是小猫

——教师指定动物排第几,幼儿就执行,如教师指定小鸭排第5,幼儿就把小鸭换到第5;教师指定第2和第5换位置,幼儿就将这两个动物换个位置。

?

动物接球。

——每个幼儿一个小圆片,当“球”。

——教师指定第几个动物接球,幼儿就把“球”摆在第几个动物的上边,如:

第4个动物接球(圆片摆在第4个动物的上面),把球传给第1个(圆片由第4换到第1)……

建议

?

玩“排队报数”游戏,幼儿们分成5个人一组,每组排成一横列,确定横列的排头人。

?

教师当教练,要求队列报数,从排头开始报告自己是第几?

?

再辨别自己的旁边的人是第几,能力强的幼儿,可辨别自己队列中的任何一个人排第几?

?

在生活中排队时,让幼儿辨别自己排第几?

如早操队列中自己排第几?

?

在数学角活动时,吸引幼儿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26页,做“找小鸡”。

指导幼儿看例题,知道按点子卡找到排第几的小鸡,圈起来。

提示幼儿,要先确定每个队列的排头,再找到指定的第几个。

活动六:

彩色躲避球

活动目标:

?

学习抛球、传球等基本动作,促进大肌肉的发展。

?

培养在竞赛中合作的能力。

?

学习自制彩球并能有创意地装饰彩球。

活动准备:

?

报纸、壁报纸或棉纸、美工工具;户外场地或体育活动教室。

活动过程:

?

老师讲解制作彩色球的方法:

——将报纸捏成球形,用胶带固定、扎紧,再裹一张报纸,依此法将报纸做成想要的大小。

——再用彩色壁报纸或棉纸装饰球。

——可用皱纹纸剪成条状,做成彩球。

?

制作完成后,找一个大的空地邀请幼儿一同玩彩球游戏,说明游戏规则:

?

请幼儿向空中抛球。

?

请幼儿两人一组互相传球。

?

分两组,可请幼儿找队友,但两组人数需一样。

?

请幼儿先试试自己的彩球,踢一踢、丢一丢、滚一滚,看看和其他的球有什么不同?

用哪一种方式玩躲避球比较好呢?

再一同进行躲避球游戏。

?

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交流玩躲避球的心得。

注意事项:

?

注意场地的安全性,如:

幼儿人数与场地比例。

?

老师可视情况进出场内外,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

提醒在边线上的幼儿轮流接球。

活动七:

跑跑跳跳

活动目标:

?

运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改编故事。

?

按照情节发生顺序讲述图片故事内容。

?

形成运动比赛的概念,感受比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

?

故事:

《出去玩》(请参见幼儿用书

?

户外可以运动的场地;录音机、空白录音带。

活动过程:

?

讲述“故事:

《出去玩》”【附】,老师逐一展示故事图页,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

和幼儿一起改编故事,如:

男生追着女生;大脚追着小脚等。

?

带幼儿到户外,告诉幼儿我们也要让左脚追着右脚——跑步比赛。

?

将幼儿分组,一次3~5位幼儿,定出起点、终点,听到老师的哨声就开始跑,看谁先跑到终点。

?

最后可以将每组的优胜者组织起来再跑一次,看一看谁是班上跑得最快的。

?

不管是赢还是输,都要给一个爱的鼓励。

活动评价:

?

能看图讲故事。

?

能参与赛跑的活动。

延伸活动:

?

也可以让幼儿分组玩“谁跳得高”的游戏。

?

将制作的录音带与耳机放置在语言区,让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前往聆听。

出去玩

分针追着时针,左脚追着右脚,风跟着叶子往前跑,我跟着雨伞往前跑。

雨喜欢往下跳,我喜欢往上跳,我偷偷踩着影子回家,在镜子里碰了自己。

(画线的地方可以替换)

活动八:

大嗓丫丫

目标:

1、关注嗓子的健康,了解使用与保护嗓子的方法。

2、理解他人嗓子哑后的不便,知道关心他人。

准备:

1、一个女孩木偶(或纸偶)。

2、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十页。

3、自备歌曲磁带

4、

过程:

1、欣赏歌曲

——请幼儿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磁带)。

你们喜欢听吗,知道这是谁唱的歌嘛?

想和他见面吗?

——出示小木偶,教师介绍:

她的名字叫丫丫。

刚才你们听的歌曲就是他唱的。

——想听丫丫唱歌吗?

欢迎丫丫唱歌。

可是木偶不出声,知识向大家招手、鞠躬。

2、猜一猜。

——咦!

丫丫为什么不说话呢?

请幼儿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原来丫丫的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

丫丫的嗓子是怎么哑的呢?

请幼儿猜想可能呀桑的原因。

3、呀桑真难受。

——教师说:

丫丫告诉我她特别想给你们唱歌,也想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是,可是现在不行,嗓子好疼呦,不能出声,心里好难受啊。

——丫丫告诉我嗓子哑原来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人都夸她的嗓子好,所以她平时总喜欢大声说话和喊叫,好让大家都能听到。

另一个原因是她和小朋友玩追人游戏时,出了一身大汗,立即脱了上衣,所以得了感冒。

5、保护嗓子。

——我们来帮助丫丫早日恢复健康。

你能告诉丫丫爱护嗓子的办法吗?

让她日恢复健康。

——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怎么保护嗓子,如,合理使用嗓子、预防感冒、注意饮食营养和饮水等。

——打开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10页“大嗓丫丫”。

让幼儿看图说一说保护嗓子的方法。

——看!

丫丫鞠躬感谢小朋友对她的关心,她表示一定按照小朋友说的话去做,好好保护嗓子,嗓子恢复后一定来给大家唱歌。

建议

结合识“保护”“嗓子”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提示幼儿注意保护嗓子,主要是:

不大声叫;多喝水;不感冒;嗓子痛告诉大人等等。

活动九:

出汗了怎么办?

目标

1、知道出汗后合适的做法,学会保护自己。

2、能正确评价画面中小朋友的行为。

过程

1、谈谈出汗

——教师说说自己一件出汗的事情,引起幼儿弹出汗的兴趣:

什么情况下出了汗?

出汗的感觉是什么?

——出了大汗后,你是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将书自己的做法。

2、看图谈话

——幼儿打开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14-15页“出汗怎么办“,观察画面内容:

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们出汗了吗?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分别描述画面上小朋友出汗了的做法,并进行评论:

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身体有好处?

谁的做法对身体有害处?

3、说儿歌

——结合阅读画面欣赏儿歌,教师每朗诵一段儿歌后,让幼儿指出画面中相应的内容。

——带领幼儿看图画学说儿歌,并用肯定和否定的声调表现儿歌。

4、引导归纳

——引导评论儿歌中对身体不利的做法,为什么对身体有害?

怎样做能避免有害。

如:

等汗落一落后,再打开电扇或空调,但是不要直吹身体;要等落汗后再吃冷饮等等。

——引导归纳小朋友的正确做法,进一步启发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说出其他的方法。

如:

可用温水洗脸或擦澡等

——引导幼儿说说有关防止夏天中暑的保护常识,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如:

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游戏;运动时要控制活动量,不做过于激烈的活动;勤洗脸、洗澡等。

建议

结合识字“出汗”“健康”。

培养幼儿活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幼儿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办法。

如:

不做危险动作,手抓牢运动后不立即大量饮水等

与家长会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强幼儿的养生意识,出汗了会保护自己。

出汗了

(一)

出汗了,怎么办?

多多打开电风扇,

呼呼一阵大风吹。

感冒发热惹麻烦

(二)

出汗了,怎么办?

来来站在空调前,

冷气一吹身上凉,

毛孔小门都关严。

(三)

出汗了,怎么办?

咪咪冷水冲冲脸

有吃一盒冰激凌

海鲜天热出大汗

(四)

出汗了,怎么办?

发发回到屋里边

搭积木啊看图书

安静一会儿汗就干

(五)

出汗了,怎么办?

索索躲到树下玩

太阳公公晒不着

手绢擦干脸上汗

活动十:

肚子里的死胡同

目标:

1、简单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过程,知道吃完饭后不能做剧烈运动。

2、提高自护意识。

准备:

1、挂图第14号.

2、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18-19页

过程

吃进的东西哪里去了?

——说说昨天吃的食物:

昨天吃了什么?

吃进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

了解幼儿对消化系统的认知,帮助幼儿粗浅了解消化系统。

——说说肚子痛:

有没有过肚子痛?

为什么肚子痛?

知道怎样避免肚子痛吗?

帮助幼儿了解消化出现的问题。

讲故事

——教师讲故事《肚子里的死胡同》,配合出示挂图“消化系统”。

结合故事内容看挂图。

——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小米粒吃进去以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帮助幼儿掌握消化系统词语“食管”“胃”“肠道”

阑尾炎

——小米粒掉进了什么“死胡同”呢?

指导幼儿看挂图上的阑尾,学说词语“阑尾”。

——教师介绍身体中有关阑尾的知识:

人体肠子上长出一小段又细又窄像小尾巴的部分叫阑尾,当人吃完饭后食物通过这里时,一般都不会掉进阑尾中,但是吃完饭后做剧烈运动,食物渣就可能掉入,会使阑尾发炎,这是人就会感到肚子疼,厉害时此处会化脓,那就得开刀将阑尾割掉。

——你知道小米粒是怎么掉进阑尾的吗?

小米粒感觉“猛烈一震”是怎么回事?

(剧烈运动)。

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长着阑尾,因此要记住吃完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那么,在饭后适合做什么活动呢?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完饭后做什么?

知道饭后适合做轻微的运动,如散步等。

看图操作

——打开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18-19页“肚子里的死胡同“引导幼儿阅读图画内容。

——判断画面内容,适合饭后活动的内容用彩笔画上对勾不适合的内容画叉。

建议:

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食物消化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引起幼儿对自己的健康的关注。

引导幼儿自己合理地安排饭后的活动内容。

附故事

肚子里的死胡同

皮皮吃了一碗小米粥。

小米粒从嘴里经过食管来到胃里,又从胃里向弯弯曲曲的肠道走去。

小米粒走着走着,感到全身一颠一颠,之后猛烈一震,哇塞!

地震了吗?

小米粒掉进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心想:

真奇怪,每天我的同伴不是把营养留下来,就变成粪便离开人的身体了吗?

今天我怎么走进了死胡同了呢?

小米粒正想着,恍惚传来了皮皮的哭声,哭得好厉害呀!

接着就听见嘈杂的说话声,打针的声音、刀子、剪子的卡喳声

渐渐的声音没有了,小米粒突然眼前一亮,咕嘟一下掉进一个盘子里。

就听见一位传白大褂的叔叔对皮皮说:

“你看这手术盘里是什么?

”皮皮说:

“是粥里的小米粒。

可是小米粒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医院的手术盘里?

小朋友你能告诉他吗?

活动十一:

听音乐模仿走

目标1、体验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时值。

2、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用动作表现老爷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特点,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

铃鼓一面

过程:

(一)老师用三种不同的速度敲鼓,幼儿随鼓声走路。

(二)请幼儿分别听三段音乐,说一说分别像谁在走路,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速度和力度。

(三)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老爷爷、解放军、小朋友走路的特点。

建议:

引导幼儿听三段音乐除了像走路以外,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比如想象成大象走路;小鹿跑等,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相应的动作表演。

活动十二:

大家来锻炼

目标:

1、感受四二拍的节奏类型,根据歌曲特点来添加动作,并学习区分少林拳和太极拳的不同。

2、学会演唱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了解中华武术。

准备:

引导幼儿观察过公园里人们锻炼身体的情景。

观看过太极拳、少林拳或气功的表演。

过称:

(一)用音阶歌来进行练声活动。

(二)跟老师学习朗读歌词1-2遍。

(三)跟老师逐句学唱歌曲2-3遍。

(四)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师指导调整幼儿的动作。

(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根据拳术的种类进行演唱,进一步感受各类拳术的特点。

建议:

1、歌曲演唱熟练之后,可以让幼儿进行一段武术表演,这样有利于幼儿更有趣的投入演唱歌曲。

2、在这首歌曲中,十六分音符比较多,而且韵律的转换比较频繁,而戏曲的韵味表现在韵律的起伏跌宕上,所以,在学习、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部分或整体的练习。

活动十三胆小先生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的变化,有做勇敢者的愿望。

2、大胆想像故事结尾,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

准备:

1、桌面教具——可站立、移动的胆小先生和老鼠;积木搭建的楼房。

2、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听看结合,加深理解:

1、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

——“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