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26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主要内容,旅行的同伴,旅行的交通工具)

5、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骑着鹅旅行;

为什么会骑着鹅旅行;

旅行中遇到了什么;

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或蕴含什么哲理;

他是个怎样的人……)

现在,我们就跟随瑞典女作家赛尔玛·

拉格洛芙,走进有趣的历险世界,认识这位小小历险家。

6.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出示课件3】

作家简介

塞尔玛·

拉格洛芙(1858-1940)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个作家。

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

在任教期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她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

因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

以谈话方式导入,从课题介绍小说的作者和地位,揭示课题,从课题中得出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

33 

)分钟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4】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无济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没完没了:

一个接着一个,完全没有终止。

乌合之众:

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

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聚精会神:

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5】

学习方法提示:

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课文写了十四岁的少年尼尔斯受到了惩罚,被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狐仙。

之后受到了鸡鹅,猫,牛群的威胁和攻击,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后为了阻止大雄鹅飞走,抱住大雄鹅飞上了天空。

【出示课件6】3.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了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子,筛选出关键信息)

①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同桌互相交流。

②自由汇报,全班汇总。

【出示课件7】总结:

“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

豪尔耶松。

“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在他周围叫着......你活该!

””

“我只想让你知道,咱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由此可以看出,十四岁的少年尼尔斯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狐仙。

以前他经常欺负和捉弄鸡鹅,猫,牛群等动物们,而后却受到了他们的威胁、憎恶和攻击,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出示课件8】1.小组讨论:

对比前后变化,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

评价要点:

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

——对牛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

【出示课件9】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经常用木鞋打名叫星星的牛,要么把马蜂放进金百合牛的耳朵,要么就捉弄自己的母亲,多次气哭。

牛都非常憎恨他。

(2)

【出示课件10】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再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

◎【出示课件11】再如文章的最后部分,当尼尔斯发现大雄鹅要跟着大雁们飞走时,他想到了父母亲发现雄鹅不见了后会很伤心,而勇敢地去阻止雄鹅腾空飞起(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勇敢。

鸡鹅威胁———————淘气顽皮

与猫决斗———————勇敢羞愧

牛群憎恨——————知错就改

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出示课件12】1.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地狱谷的羊群”,发挥想象力,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

(1)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2)全班汇总。

2.【出示课件13】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就改、勇于舍己,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在今天学习后,你哪些收获?

如:

积累了词语:

无济于事,没完没了,乌合之众,聚精会神;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学习难以理解的成语,掌握并积累词语的方法,逐步形成主动积累和运用词语的习惯。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可以感受人物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感受人物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展开想象,猜猜小说中其他故事的神奇之处。

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小历险家,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认识到做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真诚待人,乐于助人。

2.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4】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课下,可以找出原著读一读。

(3)让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课文,想象后来尼尔斯又经历了哪些危险的历程,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阅读原著和积累好词好句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学习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提高语文素养。

6*骑鹅旅行记

鸡鹅威胁———————淘气顽皮

与猫决斗——--————勇敢羞愧

牛群憎恨—--—————知错就改

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āchà

树杈()杈草()

dāidà

i

待在一起()期待()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

头晕目眩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

1.他()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2.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3.

4.那些鸡()地叫着。

5.

4.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了。

答案:

一、chà

chādāidà

i

二、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头晕目眩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整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得兴趣盎然。

从这我看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

大家至少读了两遍课文,第二遍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批注和摘记。

新课标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笔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忙得不亦乐乎。

本堂课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他们学到了阅读方法,激发了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孩子们十分踊跃,侃侃而谈。

整节课热烈而愉快。

更让我惊奇的是,第二天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时,意外发现教室里一改往日震天的喧闹,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小班长也优哉游哉地拿着一本书,再也不像往常那样大喊:

“安静!

安静!

”再看孩子们,有的继续欣赏《骑鹅旅行记》,有的手上捧着各种各样的新书,都是大本的儿童文学名著,我不禁窃喜:

“这真是阅读课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收获啊,看来,真应该多上这样的课!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参与的面不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来展现自己。

我在想:

是不是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来训练,比如赏析和习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学习如何进行童话习作。

再比如具体指导阅读文章中精彩篇章,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也就是把童话阅读的指导再细化一些,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当然,我相信,只有在不停地实践和探索中,一定会上出更完整的课,一定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也一定能让学生展现出更多的精彩。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内容简介】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

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

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还没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

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

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作者介绍】

塞尔玛·

拉格洛夫(1850—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因为拉格洛芙的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由于其文学贡献,从1991年开始,拉格洛夫的肖像被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

【创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写作一本以小学、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历史和地理。

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

“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

这部长篇童话事实上是被当作教科书的变异品种出版的。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细心观察飞鸟走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并且在收集资料的途中也不忘对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故事的搜集,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

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故事背景,构想这部童话作品也是她从一次散步经历中找到的灵感:

一次在花园散步时,作者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小男孩正在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

而这一幕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就是她童话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经常欺负家里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

【人物介绍】

尼尔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作品影响】

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

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广泛流传,许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甚至从丹麦、挪威和德国来看望作者拉格洛夫。

瑞典文学院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授给了她。

在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个名字命名的。

课后作业

基础知识大巩固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聚精________没___没垂头无济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援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缩句)

②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

(缩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理解

(一)

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

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

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

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

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1.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二)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

“快把鹅放下!

”狐狸看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

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

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

”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尾巴。

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

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

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

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

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标红字注音。

圈子()转动()晕眩()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

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续写:

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高空,之后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1.会神了完丧气于事

2.①他环顾家。

②男孩找小狐仙。

二、

(一)1.狐狸可能会想:

多么美味的野鹅呀,我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2.这是一只贪婪、狡猾的狐狸。

3.示例:

兔死狐悲狐假虎威

(二)1.quānzhuà

nxuà

n

2.动作语言尼尔斯为了救下被咬的野鹅,与狐狸进行殊死搏斗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3.不可以。

因为“终于”一词突出了尼尔斯为救野鹅与狐狸搏斗的过程之长,体现了他奋不顾身的精神。

去掉以后就不能体现出尼尔斯的这种精神。

4.示例:

尼尔斯,你是好样的!

谢谢你的帮助,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三、略。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栅(zhà

) 覆(fù

) 聊(liá

o)

(2)难写的字

籍:

左下是“耒”,右下是“昔”。

覆:

上面是“西”的变形,左下是“彳”,右下是“复”。

聊:

左窄右宽,右边是“卯”。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航海 荒岛 流落 潮水 凄凉 水源

野兽 帐篷 援救 寂寞 恐惧 联想

宴会 面积 淡忘 文明 忧郁 计算

缺乏 防止 日历 仪器 望远镜 自动

事实 制造 缺少 栅栏 介意 无非

处境 苦闷 理智 控制 知足 隔绝

境地 缘故 热带 袭击 防御 手段

解除 不可思议 焉知非福 远眺

(2)近义词

畏惧~恐惧 凄凉~凄惨 安慰~宽慰

野蛮~蛮横 缺乏~缺少 简陋~粗陋

相信~信任 消失~失踪 仍然~依然

聪明~聪慧 缘故~原因 温柔~温和

恼怒~愤怒 混乱~杂乱 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无济于事~于事无补 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得意扬扬~扬扬自得

头晕目眩~头昏脑涨 绝望~失望 荒唐~荒诞

疲乏~疲惫 悲伤~悲痛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

满不在乎~毫不在意

(3)反义词

畏惧➝勇敢 凄凉➝繁荣 安慰➝责备

简陋➝豪华 野蛮➝文明 前所未闻➝司空见惯

相信➝怀疑 消失➝出现 聪明➝愚蠢

熟悉➝陌生 温柔➝粗暴 示弱➝逞强

混乱➝整齐 舒服➝难受 一模一样➝天壤之别

无济于事➝行之有效 乌合之众➝如鸟兽散

聚精会神➝东张西望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伤心➝高兴 绝望➝如愿 遵守➝违反

辉煌➝黯淡 喧嚣➝清净 派头十足➝垂头丧气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

舒舒服服

类似的词语: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干干净净

②AABC式词语:

跃跃欲试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斤斤计较

勃勃生机 闷闷不乐 铮铮铁骨 振振有词

③ABAC式词语:

一模一样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轻手轻脚 百发百中 无边无际 有声有色

④描写十分遥远的词语:

天涯海角

千里迢迢 千山万水 不远万里 长途跋涉 山高水长 山遥路远 水远山长

⑤含有数字的词语:

九牛二虎之力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六神无主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⑥量词

一座荒岛 一丝安慰 一艘船 一道刻痕 一条狗 两只猫 一批货 一根木桩 一场梦 一只麻雀

一块石头 一个圆圈 一条细缝 一道寒光 三头牛

一种享受 一群大雁 一辆敞篷车 一张沙发椅 一番工夫 一只小艇

⑦动词

走遍荒岛 搭起帐篷 布置处所 调整生活方式

闭上眼睛 射出寒光 拱起腰 伸直腿 张开大嘴 刺进肉皮 提着奶桶 挣断缰绳 长满荆棘 张开翅膀 叙述经过 恢复原状

⑧修饰词

寂寞的生活 野蛮的宴会 荒无人烟的岛 可怕的荒岛 孤独的人 受尽折磨的处境 深重的经历 淡黄的头发 瞪大的眼睛 光滑的脊背 绝望的心情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⑨形容勇敢的词语:

临危不惧 冲锋陷阵 奋不顾身 挺身而出 身先士卒 浴血奋战

二、佳句积累

1.描写外貌的句子

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

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这句话抓住大黑猫的脖子、皮毛、爪子、眼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了大黑猫在尼尔斯的眼里是那么的漂亮和温柔。

2.描写语言的句子

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

“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

蒙尔耶松!

这句话借麻雀的语言,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姓名。

“一……就……”和一连三个“快看”,表现了麻雀的惊异和嘲笑。

3.描写动作的句子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这句话主要是对大黑猫动作的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大黑猫发怒时表现出来的凶狠与残暴。

4.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这句话描写了尼尔斯的心理活动。

可以看出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他也在慢慢地发生转变,变得会为别人着想,变得学会关心父母了。

考试点睛

  人物描写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①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句子中,你感受和体会到了什么?

  

5.含有哲理的句子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段话既是鲁滨逊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的体现,也蕴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现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时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

三、考试热点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小标题填空的形式考查。

2.《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对小男孩尼尔斯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课,对汤姆•索亚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4.本单元作文,常以概括某部课外名著的主要内容的形式考查。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

[法]儒勒·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推荐理由:

《海底两万里》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潜艇,让读者如痴如醉。

阅读方法:

《海底两万里》可以和本单元的几篇关于历险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