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35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

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

(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resourcesinformation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

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

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

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

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

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

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

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

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

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简称一类清查。

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

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

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单位是小班。

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

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

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

1)唯一性:

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

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

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

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

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

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

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

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8.地理数据库设计

答:

地理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的目的和要求,构造最优的地理数据库模式,建立地理数据库,使之能有效地存储和操作地理数据。

典型的地理数据库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

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多源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答:

一种数据源常常只能较好地反映森林资源被测对象的某一方面,如地形图能较好地反映地形和高程的变化;遥感数据则能较好区分各种地类,甚至能反映不同林种的变化;GPS能较好确定某一目标的经、纬度;实地测量虽然能较准确测得树高、胸径、坡度和坡向等多种因子,但因地势、成本和效益等原因必须通过其它数据源加以补充。

由此可见,森林资源多源数据提供的信息具有冗余性、互补性和协作性。

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与建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将可以更好地利用不同的数据源,获取被测目标更准确、更综合、更有效的信息

10.TM、SPORT5、Quickbird、IKONOS遥感图片特征

答:

请同学们网上找参考资料。

11.系统的定义,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类是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定义;第二类是从输入、输出角度定义;第三类是用数学方法定义。

12.从功能与结构出发,可以把系统定义为:

为了同一目的,一些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与功能,并且与周围环境发生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13.系统的性质有哪些?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协同性,动态性。

14.管理:

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对相关的人和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5.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16.

17.信息新度:

信息的时间价值,使用时间和产生时间的时间差。

18.遥感技术:

是指不接触物体而探测物体有关信息的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内的平均电磁波辐射水平数值,按其值大小与变化规律来有效地识别地物。

19.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

面向主题、集成性、数据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数据量庞大。

数据集市

20.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的例子比较普遍,如windows中的注册表,数据库中的表的结构等。

元数据可以分为两类:

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

21.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典型知识主要包括:

关联规则、分类、聚类。

2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主要有:

统计分析方法、遗传算法、粗集方法、决策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23.模拟图像:

是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可以用函数f(x,y)表示。

数字图像是用离散函数表示的数字矩阵。

24.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图像恢复、图像分割、图像的理解和识别。

25.模型的分类有很多种,按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来划分,可分为:

数据模型和知识模型。

26.方法库按照内容属性可分为:

知识类方法库和数学类方法库。

27.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的“三库”结构一般指的是:

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四库”结构指的是:

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

28.空间:

是表征事物广泛性、结构性和并存性的物质存在形式,通过信息的表达,表现地理景观实体的物理形状、大小、形态和本质。

29.森林资源空间性的特点:

区域性、层次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相关性。

30.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点、线、面。

31.空间通达性:

指空间实体与其他空间实体进行交流活动的方便程度。

32.系统集成:

围绕着某一目标而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的对各相关部分的有机组合的过程,使组合后形成一个新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组合后的实体或状态远远优于各部分的简单迭加。

33.什么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近似的描述;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简化、抽象和对比;是实体诸多要素及其关系的各同构性质的某一侧面。

模型库:

是模型的集合。

模型库由模型字典和特征参数库两个部分组成。

模型字典用元数据表示。

34.模型库建立包括的内容:

对现有模型进行收集、分类;模型在应用层面上的预表达;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库与方法库、数据库、知识库的集成。

35.方法是得到某种结果的一种算法;达到目标的一种规则。

方法库:

方法的集合。

方法库按照内容属性可分为知识类方法库和数学类方法库。

知识类方法库类似于知识库中的规则描述,可采用归纳、推理和演绎等方法来实现。

数学类的方法库是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的描述。

39.请解释WinCE中断系统中IRQ,ISR,IST各自定义和意义。

(参考答案)

IRQ:

中断请求。

外设或其它请求服务的设备发出来的中断,属于硬件中断。

ISR:

中断处理程序。

ISR为WinCE默认的中断入口处理函数,中断处理程序运行完毕后将返回一个逻辑中断号,以决定要不要执行IST和其他处理。

IST:

中断服务线程。

IST为WinCE在DeviceManager的一个线程中运行的一段高优先级的应用程序代码,用来服务实际的中断请求。

40.如果一个WinCE驱动程序名称前缀为XXX,请写出该驱动程序的的初始化、卸载、打开、关闭、读、写、IO端口控制设备的接口函数名。

(参考答案)

XXX_Init()

XXX_Deinit()

XXX_Open()

XXX_Close()

XXX_Read()

XXX_Write()

XXX_IoControl()

41.请谈谈对智慧林业的认识。

(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请查阅后补充完整)

42.智慧林业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3S及北斗导航技术,等。

名词解释:

1.信息:

是经过加工并且对主体有用的数据。

2.数据:

是记录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物理符号。

3.知识:

是升华了的信息,表现为各种概念、规则、规律等。

4.信息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

5.林业信息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基础上,林业领域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

6数字地球:

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地球信息场,是信息化的地球。

它包括地球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检索、决策分析和表达等内容。

从狭义上说,数字地球技术主要包括“3S”: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智慧地球:

数字地球加物联网技术。

7.云计算(CloudComputing):

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

8.物联网:

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人与物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无缝连接。

9.大数据(BigData):

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帮助管理者经营决策的资讯。

10.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11.移动互联网:

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

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蜂窝移动电话、PDA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包括移动无线网络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等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12.3S及北斗导航技术:

3S是RS(遥感)、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这3项相互独立而在应用上又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的总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13.森林:

森林是一个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

14.林分:

林分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或相近并与四周邻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它是区分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也是测定森林的基本对象。

15.树种组成:

树种组成是描述林分由哪些树种形成的标志。

16.优势树种:

优势树种按该树种蓄积占各树种总蓄积65%以上确定。

17.林分起源:

林分起源是描述林分中乔木树种发育来源的标志。

按林分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林、人工林、飞播林。

18.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是反映林分中林木对其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标志。

常用的评定尺度有株数密度、疏密度和郁闭度3种。

19.株数密度:

指单位面积(公顷、亩)上的林木株数,简称密度。

20.疏密度:

指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或材积(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胸高总断面积或材积(蓄积)之比,用小数十分法表示。

21.郁闭度:

指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小数十分法表示。

22.蓄积量:

指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总材积,说明木材材积多少的数量指标,简称蓄积。

23.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

有林地面积

×100%+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

×100%

土地总面积

土地总面积

24.林班:

指在林场或村的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土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25.森林资源调查: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类。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26.小班:

是指林班内林学特征、立地条件一致,相同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的单位。

小班是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

27.林权:

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包括它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

28.地类:

根据土地的现实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的土地分类。

分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

29.林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类。

30.森林类别:

按分类经营系统分为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31.林相:

林相是描述林分中乔木树冠层垂直分布所构成的层次,又称林层。

分为单林层和复林层。

32.基本图:

基本图主要反映调查单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要素和调查测绘成果。

它是求算面积和编制林相图及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资料。

33.林相图:

以林场(或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

林相图根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

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

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及地类符号。

34.森林分布图:

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

比例尺一般为1:

50000—1:

100000。

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

凡在森林分布图上大于4mm2的非有林地小班界均需绘出。

但大于4mm2的有林地小班,则不绘出小班界,仅根据林相图着色区分。

35.胸径:

胸高直径的简称。

我国和大多数国家胸高位置定为地面以上1.3米高处。

二、实验内容(请同学们参考实验代码)

Mapx编程中的相关功能

 

'定义变量

DimlyrAsMapXLib.Layer

DimftrAsMapXLib.Feature

DimdsAsMapXLib.Dataset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Map1.CurrentTool=miPanTool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2_Click()

Map1.CurrentTool=miZoomInTool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3_Click()

Map1.CurrentTool=miZoomOutTool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4_Click()

Map1.CurrentTool=miSelectTool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5_Click()

Fori=1Tods.Fields.Count

lyr.KeyField=ds.Fields

(1)

ftr.KeyValue=Text1(0).Text

ftr.Update

EndSub属性信息修改

PrivateSubCommand6_Click()

lyr.Editable=True

SetMap1.Layers.InsertionLayer=lyr

Map1.CurrentTool=miAddRegionTool'添加区域图元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7_Click()

EndSub

PrivateSubForm_Load()

'加载图层

Map1.GeoSet=App.Path+"\xiaoban.gst"

'lyr指向最上层图层

Setlyr=Map1.Layers

(1)

'加载属性数据

Map1.DataSets.AddmiDataSetLayer,lyr

'ds指向最上层图层的属性数据

Setds=Map1.DataSets

(1)

EndSub

PrivateSubLabel2_Click()

EndSub

PrivateSubMap1_SelectionChanged()

'ftr指向当前选中的图元

Setftr=lyr.Selection

(1)

'用循环结构

Fori=1Tods.Fields.Count

'定位字段

lyr.KeyField=ds.Fields(i)

Text1(i-1).Text=ftr.KeyValue

Next

EndSu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