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044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Word格式.doc

(3)、会师金汤桥

(4)、我军的全面胜利

四、总结

天津解放了,从此揭开天津历史崭新的一页,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胜利成果,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五、缅怀先烈

(1)、教师发起倡议

(2)、同学畅所欲言

(3)、寄托哀思

(4)、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解放天津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让我们给烈士们送上一束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除去刚才的纪念方式,我们还可以怎样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呢?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可以查找资料,了解了解我们的市政府是如何做的。

执教日期:

课后随笔:

第二课 

永远的怀念

【教学目标】了解平津纪念馆的建馆意义;

了解历史,缅怀先烈。

【教学重点】了解历史,缅怀先烈。

【教学难点】了解历史,缅怀先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天津是如何解放的,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成果,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为了缅怀他们我们政府修建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子牙河桥西侧的植物园预留地内,于1997年建成占地4.7万平方米。

该馆是反映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专题纪念馆。

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2、馆舍介绍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

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

 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有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

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

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

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战役实施厅

  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本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人民支前厅

  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伟大胜利厅

  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

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

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英烈业绩厅

  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

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

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

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

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多维演示馆

  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表现战争时空氛围的音响合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多维空间历史画面。

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纪念广场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

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

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

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4米的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冷刺刀直插云霄。

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

兵器布列

  兵器布列——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

三、知识延伸

天津的纪念馆还有很多,著名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

为了纪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缅怀他们的功绩,在1998年春天,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时候,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落成开馆。

还有天津历史纪念馆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

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对而后解决国民党残存军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位于天津市子牙河畔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它的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

展馆由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及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和兵器布列组成,这里有7000多件文物、文献资料,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也采用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场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作业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

【教学目标】认识李叔同,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

李叔同,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家境殷实,年仅十八岁却执意离津南下、远走他乡;

他,为妻尽爱、对母尽孝,丧母之时却一改旧规、自作主张;

他,长于诗词、工于书画,才识过人,不惑之年却忽然遁入空门、超然世外。

从此,尘世间少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士,多了一位致远通达的高僧。

此人,正是一代奇才、一代宗师李叔同。

那么,李叔同为何离津南下、远走他乡?

以孝著称的他又究竟为何遭人非议?

在出家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合适尺寸实际尺寸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听!

听!

那缥缈的歌声又从远方传来,又在耳畔响起。

酒壶已空,余欢将尽,惟剩苍凉别梦,其中还残留下多少回忆的温馨?

该上路的终归要上路,该告别的终归要告别。

人生是一段不长不短的夜行,惟独智慧才是我们心中的长明灯,所以要觉悟,所以要修智慧。

极少数人修持了慧业,经历这段夜行之后,便能抵达光明的彼岸。

李叔同先生无疑便是这极少数成就者中的一个: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

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先生辞世前在致生平至友夏丐尊、弟子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附录的四句诗偈。

前两句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后两句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宿颇感欣慰。

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死者关怀生者)给今天的人们依然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城防图纸的故事

(2)、弘一法师李叔同:

俗家姓李,幼名成蹊,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清光绪六年(1880)生于天津,卒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

出家之前三十九年,以傲视之才浪迹江湖。

先生不仅精诣诗、词、文、画,还能演剧弹琴,金、石、书法也得心应手。

这样的大才子总使人好一阵纳罕,他的宿慧何以得天独厚?

 

  在弘一法师身上,有许多个“想不到”,这样一位奇人和畸人(他和苏曼殊被称为“南社两畸人”),居然会不小心投胎世间,可能连造物主也感觉意外吧。

想不到,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引入国内的人;

想不到,他在东京的舞台上演出过《茶花女》,扮演的不是阿芒,而是女主角玛格丽特;

想不到,他是才子,是艺术家,本该落拓不羁,却偏偏是个最严肃、最认真、最恪守信约的人;

想不到,他在盛年,三十九岁,日子过得天好地好,却决意去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 

  太多的“想不到”拼贴在一起,仍旧是不完整的,是模糊的。

真实的那个人,有血有肉有灵有性的弘一法师,他随时都可能穿着芒鞋从天梯上下来,让我们一睹想象中所不曾有过的另一副风采。

读了他的新诗新词,我们笑了,他却不笑;

我们忧伤了,他却不忧伤;

我们等着他说话,他却悄悄地转过身,背影融入霞光,飘然而去,无迹可寻。

(3)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先世移居津门,经营盐业。

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设立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

李筱楼晚年喜好内典(佛经),尤其耽爱禅。

很显然,他的言传身教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

童年时,李叔同常见僧人来家中诵经和拜忏,即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诵佛号。

他儿时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姓刘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虽只有八九岁光景,他居然能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悟性已赶上了二十岁的贾宝玉。

  李叔同五岁失怙(父亲去世),十八岁时遵奉母命与俞氏(津门茶商之女)结婚。

百日维新时,他赞同康、梁“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的主张,曾私刻一印:

“南海康君是吾师”。

因此在当局者眼中李叔同乃是不折不扣的逆党中人,他被迫携眷奉母,避祸于沪上。

“我自二十岁到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

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直到出家。

”这正是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时期。

他参加“城南文社”的集会,与江湾蔡小香、宝山袁希濂、江阴张小楼、华亭许幻园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个个才华出众。

许幻园的夫人宋贞曾作《题天涯五友图》诗五首,其中咏李叔同的一首尤其传神,李叔同诗酒癫狂之态活灵活现:

      李也文名大似斗,等身著作脍人口。

      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

  李叔同竟把杜甫呼作“小友”,真是比盛唐侧帽癫狂的“饮中八仙”还要奔放。

他风神朗朗,是俊友中的最俊者,其才艺使四周朋辈折服。

(4)、 辛丑年(1901年),李叔同二十二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邵力子等人同学。

有趣的是,这个特班中举人、秀才居多,普通资格的教师根本镇不住,结果总办(即校长)何梅笙专诚请来翰林学士蔡元培做国文教授,用意自然是一物降一物,名师出高徒了。

  李叔同天性纯孝,丧母之痛乃是其人生至痛。

二十六岁那年,他心中再无牵挂,遂决意告别故里,留学东瀛。

他特意赋就一阙《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其壮志奇情半点也未销磨: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

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

  母亲弃世后,李叔同改名为李哀,自号哀公。

他既哀自身孤茕,也哀万方多难。

次年(1906年),他在日本感慨故国民气不振,人心已死,挥笔赋七绝以明志:

    故国荒凉剧可哀,千年旧学半尘埃。

    沉沉风雨鸡鸣夜,可有男儿奋袂来?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

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

其后多作书法。

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

《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

《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

《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

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

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

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

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课已经上完了,我们依然还沉浸在这位传奇伟大人物的一生中,他颇有才俱的前半生的文化、音乐艺术成就和与佛结缘的后半生,组成了他不同凡响的人生岁月。

他不仅为中国近代众多文化领域留下了一抹重重的笔墨,同时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留下深深的足迹。

我从内心升涌起对他无尽的敬佩。

虽然对他高山仰止,但暗下决心默誓学习他在人生岁月里的风骨、才骨、傲骨。

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正是有了李叔同的开历史之先河之举动,才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新音乐的发展,也成就了他在中国近代文艺史和音乐史上荣膺了奇才的称号。

进一步了解李叔同的艺术成就

第四课天津的话剧与戏剧大师曹禺

【教学目标】了解天津是我国话剧的发源地,是中国话剧的摇篮,知道一代大师曹禺的传奇人生和主要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天津是我国话剧的发源地,是中国话剧的摇篮,知道一代大师曹禺的传奇人生和主要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天津是我国话剧的发源地,是中国话剧的摇篮

同学们,天津是中国北方话剧运动的摇篮,中国话剧的奠基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就诞生在天津。

1908年中国话剧运动的开拓者王钟声和刘艺舟率“春阳社”从上海来天津演出“文明戏”,这是在天津最早演出的话剧。

  天津早期话剧运动主要活跃在天津南开中学。

当时严范孙、张伯苓等都倡导话剧运动,在南开中学成立了“南开新剧团”,周恩来就曾是该团的骨干,亲自参加过编、导、演,并发表过有关理论文章。

由于天津的话剧演出非常活跃,因此培养出不少人才。

曹禺、黄佐临、谢添、石挥等等,都曾得益于天津话剧运动的熏陶。

三、四十年代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及上海影人剧团、上海银星旅行剧团、南艺剧团等等不断来津演出,使天津话剧舞台再度出现繁荣景象。

  抗战胜利以后,一些有进步倾向的话剧团体也经常来津演出进步剧目,如郭沫若的《孔雀胆》、《虎符》,吴祖光的《文天祥》,陈白尘的《升官图》等等。

1949年后,一些文艺演出团体带来了新文艺,演出了《子弟兵和老百姓》等剧给天津舞台带来了新的风气。

五、六十年代天津话剧更加繁荣兴旺。

1951年成立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该院编演了不少优秀剧目,如《家》、《雷雨》、《钗头风》、《飞雪迎春》等,培养出一批优秀演员。

80年代以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又编演了一些有影响的剧目,为繁荣天津的话剧舞台及影视银幕做出了新贡献。

 早在一百年前,属于舶来品的话剧,登陆中国大陆并普及开来。

至今话剧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为天津人民所珍爱。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百年的时候,我们追忆过去,探究它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天津这座城市和这个城市里的人们为这一文化瑰宝所做出的贡献堪称巨大,并因此成为天津人民的骄傲。

  春柳社领班人系天津乡贤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有九个侵华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于是出现了华洋杂处的现实,并且由此而形成文化方面兼容并蓄的特色。

1871年,英国侨民在天津组织了一个业余剧团,每年圣诞节前后为侨民们表演欧洲话剧。

后来还曾在兰心剧院上演了当时在英国颇为流行的喜剧《英国皇家军舰平纳福号》。

虽然这些演剧活动是为了满足外国侨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但欧洲话剧在中国民众的知识阶层,特别是在对新事物兴趣敏锐的青年学人中,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天津乡贤李叔同即为代表人物之一。

(1)、 李叔同(1882—1942)从小迷恋戏曲艺术,与一些著名演员过从甚密,并且粉墨登场参加票戏实践。

1905年他赴日本留学期间,得到日本戏剧改良家川上音二郎等人的指导,间接学会欧洲的演剧艺术与技巧。

他以息霜为艺名,成功地在《茶花女》里扮演玛格丽特,在《黑奴吁天录》里扮演爱米柳夫人等女性角色。

他除登台表演外,还担任舞台美术设计,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投身于新剧的尝试中。

为了塑造好剧中的女性形象,他毅然剃去心爱的胡须,自制了几套漂亮的女士戏装与头饰,在房间里对着镜子琢磨各种表演动作。

李叔同在日本还演过《天生相怜》等独幕剧。

  中国人第一次搬演西洋话剧,不仅吸引了一般观众,也获得了日本戏剧界首肯。

春柳社源自西方的戏剧实践,促成了中国话剧的诞生。

当年春柳社所演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剧目,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让中国群众认识了早期话剧这个新的戏剧样式。

后来,戏剧史学家们认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剧社,在日本东京相继演出新剧《茶花女》(选场)、《黑奴吁天录》,首开中国国民搬演西洋话剧的先河,因此,把这一年定为中国话剧诞生之年。

春柳剧社成为把西洋话剧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团体。

而这个团体的创始人之一兼领班人李叔同,系在天津土生土长的老乡。

(2)王钟声在津播撒新剧种子

  1908年5月,中国话剧的又一位先驱王钟声率领上海春阳社北上天津,演出按照晚清实事、自己编写的《张汶祥刺马》和根据英国作家哈葛德著名小说改编的《迦茵小传》等一批新剧。

这些新剧摆脱了传统戏曲歌舞化、程式化模式,以生活化的语言、表情动作抒发剧中人的内心情绪,令看惯传统戏曲的人们以为“它不像演戏,更像真的生活故事”,从而引起观众对新剧(即早期话剧)的兴趣。

1909年,王钟声及其同志者们再次来天津演出《爱国血》《浸海石》《血手印》等新剧。

  北马路大观茶园主要股东宋则久,受王钟声所宣扬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拥护通过戏台教化推动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主张。

他请王钟声与其合作,创建天津新舞台有限公司,把大观茶园建成表演新剧的中心。

宋则久还采纳王钟声的建议,投资翻新大观茶园,增设转台以便表演新剧。

改造翻新的大观茶园竣工后更名为大观新舞台,以演出文明新剧相标榜。

同年农历八月十二(公历9月25日)大观新舞台举行揭幕首演,由王钟声领衔演出揭露官场黑暗的新剧《缘外缘》,为两年后爆发的辛亥革命大造了舆论。

  王钟声等话剧先驱在大观新舞台的演出,有力地推动了早期话剧在天津民众中的发展。

在王钟声的带动下,天津的许多专业戏曲艺人开始尝试编演文明新戏,后来鼎鼎大名的河北梆子女演员刘喜奎,就曾经在王钟声指导下搬演过《爱国血》《宦海潮》等一些文明新剧;

后来成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当年尚未出师的荀慧生,也曾在天津与王钟声同台演过新剧。

  新剧的种子在天津生根、开花,王钟声功不可没。

1911年12月3日,辛亥革命志士、中国话剧的先行者王钟声,为策划北方革命被清朝统治者杀害于天津。

(3) 1916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张校长胞弟张彭春担任新剧团副团长,他对欧美话剧有深入的研究,南开新剧团在他的指导下,戏剧实践的现实主义因素逐渐加强,编演方法也明显借鉴了以剧本创作为基础。

南开新剧团在张彭春的指导下,几年间不仅演出了《一念差》《新村正》等一些自己创作的剧目,并且上演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高尔斯华绥的《争强》,莫里哀的《财狂》,果戈理的《巡按》等世界名剧,把南开新剧团的演剧方向,迅速从自编剧本引导到比较系统地公演西方著名写实剧上来。

  南开新剧团的演出实践不仅受到天津各界群众欢迎,而且引起诸如鲁迅、梅兰芳、胡适、陈大悲、宋春舫等各地文化界名流、学者们高度关注。

他们都曾观看过南开新剧团的演出,发表过观后感和剧评。

当年的《新青年》《晨报》《每周评论》《新潮》《春柳》《新民意报》等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报刊,都曾刊登过南开新剧团所演剧本和对演出的评论、报道。

  南开新剧演出扩大了天津剧坛对各地艺人的吸引力。

刚刚出道的京戏名角梅兰芳,连续编排了《一缕麻》《邓霞姑》等一些时装新戏,于1916年送到文明新剧方兴未艾的天津,在东天仙戏院接受民众检验。

  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909年至1922年这十几年里,南开新剧团上演的新剧将近50部,培养了大量的话剧爱好者和市民观众,为中国话剧在北方兴起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在专业话剧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艺术家,诸如曹禺、黄佐临、焦菊隐、沈浮、梅阡、黄宗江、金焰、石挥、谢添、魏鹤龄、田方、卫禹平等人,当初都曾在天津吸吮过南开新剧团的养分。

中国话剧史册上,对于南开新剧团为中国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话剧人才的培养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