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56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秦始皇颁布秦律。

(2)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文化:

统一文字,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4)工程:

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

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三、影响

1.积极影响

(1)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巩固国家统一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

专制权威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

图示构史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1.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2.朝议制度

秦汉时期建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由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世袭制和皇位继承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考点一 “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

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

(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1)运作方式:

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要求:

从材料中找出“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的表现。

材料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员有职分、等级、俸禄,不再是世卿世禄。

1.秦朝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

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发现问题 秦朝形成了直属于皇帝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监察体系,这超出了教材的表述。

命题角度 秦朝的监察制度设计内涵;

周秦的政治制度比较;

秦朝制度创新。

2.秦朝政治制度的“现代化”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发现问题 周秦之际的制度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命题角度 秦朝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内涵;

周秦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考点二 “公天下”的郡县制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前期巩固了统治,但易导致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先秦贵族政治的不同

(1)不再是族权与王权的统一,而是形成了唯一绝对的政治权力——皇权。

(2)不再层层分割政治权力,而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则集中于皇帝。

(3)君主不再依靠家族势力来行使政治权力,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和官员进行统治,各级官员都对皇帝负责。

(4)不再是各级政权都实行世袭制,而是只有皇位实行世袭制,其他官僚都由皇帝任命。

分析材料,论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和秦朝的郡县有何差异。

史料一 (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史记》

(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

史料二

秦朝疆域图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已陆续设立郡县,县的规模、地位高于郡;

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

(2)秦朝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并推广到全国;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这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郡县制的利弊得失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不知有司之官……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发现问题 顾炎武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郡县制,蕴含着限制皇权的新思想。

命题角度 郡县制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郡县制的变革与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转型;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发现问题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命题角度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

周秦政治与天下一统的内在关联。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2014

全国Ⅰ,24

1.命题点:

君主专制统治与人伦秩序

(2014·

课标全国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

仅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的结论,排除D项。

2.命题点:

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开创

(2015·

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的“诸侯”,改为任命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A项正确,B项错误;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而秦朝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C项错误;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随分封制度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解,D项错误。

3.命题点:

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外戚干政和权臣弄权现象

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 C

解析 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

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易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渊源

(2018·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一般认为,在以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年的秦国。

与县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

这反映出(  )

A.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

C.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

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秦统一后才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魏国,B项错误;

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与材料中“在以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不符,C项错误;

材料说明先秦时已出现郡县制的萌芽,反映了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

爵秩变化折射出的秦汉时期的政治转型

贵阳一中检测)战国至秦汉,爵级繁细,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

这种现象(  )

A.加速了小农阶层的分化

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集中化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D.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的形成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战国至秦汉时期,新的爵秩变化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

血缘维系的秦汉皇权承袭制度

郑州联考)秦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皇位宝座千万世都传下去;

汉王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约定: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  )

A.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分封制依然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强化,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非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故C项错误;

材料中秦始皇的想法和刘邦的约定都是要保证依照血缘关系加强君主对国家的统治,故D项正确。

4.命题点:

秦朝太尉一职设而不授的历史缘由

(2017·

济宁期末)有学者认为:

“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或废除太尉之职,故A、B项错误;

太尉一职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

秦统一六国后才设置太尉一职,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

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二)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纵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这反映了(  )

A.中国实现局部统一的趋势

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

解析 材料中苏秦“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有六国存在,体现不出当时出现了局部统一,故A项错误;

分封制是指天子分封诸侯维护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

官僚政治是指官员由帝王任免,而不是世袭,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苏秦一人可担任六国相,可知与传统一人代表一国观念不同,故D项正确。

2.(2018·

福建高三文综质检,24)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

解析 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

3.(2017·

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

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4.(2017·

吉林一模,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 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

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代中央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

5.(2017·

益阳高三9月调研,2)《中国历史十五讲》说: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

A.郡县制度B.皇帝制度

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7·

天津和平一模,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解析 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宗法体系不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故C项错误;

分封虽然在后代得到延续,但是后来的分封已经不等同于西周的分封了,后代的分封是君主专制的内容和体现,故D项错误。

7.(2017·

宜宾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4)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

B.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

C.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

解析 “限于外郡人”限制了郡守的权力,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保证了郡守对郡内事务的充分决策权,有效管理地方,巩固了统治,故C项正确。

8.(2017·

周口高三期末,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解析 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

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

“启继禹位”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法政治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法则,皇位继承原则是对其完善和发展,故D项正确。

9.(2017·

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

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

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解析 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

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2018·

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2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

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该规定是为(  )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解析 材料是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官员任用程序无关,故A项错误;

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有官吏,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大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B项正确;

材料中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未对官员数量进行减少,因而无关官员数量的多少,故D项错误。

11.(2017·

淄博二模,24)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

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

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

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

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

秦国的这种做法(  )

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内部的司法运作程序,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

形式主义是指形式大于内容,对内容的忽视,材料中客观公正的陈述,同时肯定了司法的可执行性,故B项错误;

“可进行刑讯”说明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太绝对化,故D项错误。

12.(2018·

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25)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解析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

在古代中国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

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的,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

答案 

(1)原因:

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

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

(要对应写出,笼统写宗法制和分封制不得分)

(2)地位:

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

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解析 

(1)据材料“东方的诸侯”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可知,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

据材料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可知,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

(2)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和“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可见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

第二小问制度,具体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14.(2018·

山西康杰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

欧洲之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