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70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学生好学法发展智力你知道的Word文件下载.docx

4%的初中学生认为自己"

很粗心"

,这说明增强注意力,克服粗心的毛病,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注意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即无预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全班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一人推门进来,大家不由自主地转头去看他,这就是无意注意。

这种注意不费力,轻松,但不持久。

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

这对学习、掌握知识是很起作用的。

一位愿学英语的同学,就很注意电视屏幕上出现的英语词语,一旦看懂。

心中高兴,就很容易记住。

如若相反,无论看多少遍"

WORLDNEWS"

也不去注意它,这就叫"

熟视无睹"

懂得这个道理之后。

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这样可以在无意之中多学到一些知识。

博学多才的人都有兴趣广泛的优点,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突然出现的事物,新奇、强烈的刺激,都可引起无意注意。

这类无意注意如果与学习活动无关,就容易分心,对学习、工作不利。

这样的无意注意就该加以控制。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以意志作保证。

有目的的注意。

学生专心听课就是有意注意。

这种注意集中、持久、抗干扰力强,但坚持时间过久容易疲劳。

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意注意在学习、工作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学习、活动的有力保障,每位中学生都应大力发展有意注意,以保证自己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学习。

(3)注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继续升华,达到"

入迷"

的程度,无须意志努力而自觉保持的注意。

叫注意后注意。

1933年美国加州大地震时,爱因斯坦教授正在研究地震理论,他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完全进入了"

注意后注意"

的境界,竞没发现房屋桌凳在震荡、移动,直到几个大学生去喊他,他才意识到正在地震,赶忙跑出大楼。

这是"

的典型事例。

平日所说的"

废寝忘食"

就是"

这一心理状态的具体反映。

注意后注意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注意,因为这种注意可以使一个人把全部精力调动起来,全部集中于学习目标上,而且是自觉自愿的,是忘我的。

如果一个人觉得"

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分秒必争,专心致志地钻研问题"

是一种幸福,那么这个人已完全处于"

的状态之中了。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时也会体验到这种状况:

当对一道题特别感兴趣时,越钻研越有趣,逐渐人了迷,非要把它解开不可,这时忘了疲倦,忘了时间,什么别的事也不想做了,甚至连饭也不想吃了。

这就是进入了"

状态。

注意后注意是经过长期锻炼、培养才能形成的一种注意。

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中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的"

执著追求"

精神。

使自己的"

早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

学会"

闹中求静"

--宁静以致远

注意力是心灵世界的天窗,没有它,知识的阳光是照不进来的,这是一种说法。

我更觉得注意力像聚光镜的焦点,没有它,燃点再低的物质也不会点燃。

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再浅显的知识也记不住,学不会。

80%学习后进的学生不是记忆力、理解力有问题,他们记自己喜欢的歌星、球星的生活琐事,比老师记得还快,比学习尖子记得还快,有的猜谜语、参加智力竞赛常常超过尖子生。

学习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差。

他们的注意力像找不到焦点的聚光镜。

盲目地东一头西一头地照来照去。

学习常常心不在焉,周围一有风吹草动,他立即东张西望,一有什么热闹,立即凑过去热闹一番。

一天下来。

一无所获,还常常埋怨环境不好周围太热闹。

学生刚入学时,不少人注意力很差,自习课常常东张西望,哪有声音,哪有热闹。

一些同学的目光就跟到哪里。

自己的大脑成了四面八方信息的奴隶,不该做的事忙着做,该做的事却不知道做,成绩不好。

还埋怨别人干扰了他。

我要求学生训练自己"

的能力,每个人都做自己大脑的主人,不管周围多乱,自己只管做自己的实事,周围有人说话,有声音、有震动,只要不是找自己的,那就不抬头去看,更不去参与。

比如学生正上自习课,我推门进去,一听开门声,原来有一多半学生抬头看,侧耳听。

我说:

以后,老师再进来,有开门声,只要不要求大家听,大家就只管忙自己的事。

谁不忙自己的事,放下自己正做的实事,侧耳听,抬头看,怎么办,大家说。

有同学提议:

谁抬头就让谁写500字说明书。

大家一致拥护这条建议。

通过这一建议的第二天,自习课,我推门进去,没人理我,注意力不好的李健、赵伟等几名同学,偷偷低头笑,但不抬头。

我见了,故意把门用力一关,他们忍不住抬头看。

对不起,500字说明书"

又过了两天,自习课我进屋,用力关门,都没人去注意了,大家都低头忙自己的事。

只有那几位注意力不好的同学,听我关门声音大了,便低着头笑,也不抬头看。

这几位注意力不好的同学,已经训练到了听而不闻的水平,听到了像没听到一样。

再训练一段,同学们便能达到只顾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没注意老师进来、没听到关门声音的水平,那就具备了闹中求静的本领了。

要练"

的本领,首先自己的学习任务要特别明确。

特别具体,易于达到。

周围环境特乱时,学习任务订得更容易一些,选自己喜欢的学科,这样作用更好些。

第二,任务一旦明确,就一定要规定更明确、具体的完成任务的时间。

效率最高之时,常常是规定完成任务的最后时限到来之前的那段时间。

自己学习效率一高,就无暇注意周围的人和事了。

越不注意周围的杂事,心越静;

心越静,学习效率越高、心情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现代社会紧张喧嚣,信息量大,红尘滚滚,诱惑遍地,人如果不学会"

,就很可能让四面八方、乱七八糟的无序信息牵着自己的脑神经,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闹得自己心烦意乱。

筋疲力尽,还常常一事无成。

有了"

的能力,守住了心灵中的一片宁静,才能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良好注意力的要点

--短期注意与长期注意结合起来

人的注意力的后天可塑性要比记忆力大得多。

到了中学阶段,注意力还有极大的可塑性,中学生一定要抓紧这一机遇,培养自己良好的注意力。

一般应注意以下六点:

(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责任感。

中学生心中应有远大目标,为父母、为他人、为祖国争光,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变为实际行动。

明确的学习目的能使人产生责任感,责任感能促使人采取积极行动,并使人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如:

记忆外语单词的"

分组循环逐步提高记忆法"

,就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作保证,既能分秒必争地去读、写、听、看,又要按"

识记再认重现"

的步骤循环提高。

目的明确,注意力自然增强。

学起来才有劲头。

(2)理解所从事的事情的结果和意义。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能预见行为结果并深刻理解其意义时,就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从事这项事业。

我国举重健儿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训练多么艰苦。

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教练能从运动员擦汗的大浴巾中拧出一公斤重的汗水。

运动员之所以能这样艰苦地进行训练,就是因为他们理解奥运会金牌意味着什么,因而能把全部注意力倾注到举重运动上。

一个学生真正懂得了预习的积极作用,就会专心致志地去预习功课。

争取学习的主动权。

为了培养良好的注意力,要经常想想自己从事的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3)培养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

兴趣广泛,可以引起更多的无意注意。

使人在轻松的条件下接受影响,学习知识。

例如一位愿意安装收音机的同学,很容易被一个新式收音机线路图所吸引。

并积极地去买零件安装,别人以为枯燥的事,他却兴趣盎然。

全神贯注地去做着。

这说明,有了兴趣,注意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住。

作为中学生,是以有意注意为主去进行学习活动的,但兴趣广泛则可使一个人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再多学一些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兴趣广泛除能发展注意力。

还可使人的知识结构合理、全面地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毕业后几十年的工作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4)以意志努力保持有意注意,并使之升华为注意后注意。

懂得注意的重要性以后,就要经常反躬自省:

我的注意力如何?

我开小差没有?

我的注意力是否持久?

一旦发现自己开小差,就应马上排除干扰。

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就应加以调整,并自责一次。

这种自责是为了增强责任感,并非妄自菲薄。

另外还要记住,增强注意力是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注意力的增强是波浪式发展的,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注意可以长时间稳定之后,还应使之升华为注意后注意。

这是进行复杂脑力劳动所必需的。

任何事业要取得大的成功,都离不开注意后注意。

(5)防止过度疲劳。

大脑兴奋与抑制相互交替的规律决定,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都需要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尤其如此。

只有使兴奋与抑制进行合理交替。

人才能注意保持最佳状态。

在疲劳的情况下很难使注意力集中和稳定。

因此要学会休息和放松,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休息效果。

为了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情绪,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必要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

②及时变换活动方式,无论学习或休息,都应采用多种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6)培养"

长期注意"

人的注意力的指向,不但要有当前目标,还应有长远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对学生的"

的培养。

他带领初入小学的儿童到麦田里玩耍,让儿童熟悉小麦。

然后他领着儿童播种,施肥,浇水,管理,收割,直到烘制成面包,让儿童品尝,在几年里完成了有关小麦的教学。

这样儿童从小就培养了"

的能力,长大后,就善于搞跟踪研究,有事业心,善于钻研和创造。

中学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

,并把短期注意与长期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注意品质才会发展得更好。

良好的注意力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人发挥潜能。

而且可弥补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

例如,可以用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去弥补记忆力的不足,夺取优异的成绩。

用冥想法训练注意力

快期末考试了,有几位学生跟我说:

这些天,明知学习任务紧。

复习量大,可就是静不下心来,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复习效率很低。

怎样才能静下心来呢?

临近升学考试前。

也有一些学生心浮气躁、精神涣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复习。

心态浮躁涣散。

若不及时收拢,常常愈演愈烈,形成心理习惯,弄得人心烦意乱,就更不好收拾了。

怎么办?

最好在浮躁之初就控制住它,怎么控制?

冥想是一种好办法。

近10年来。

每年全校师生的开学典礼和结业大会上,我讲话之前都是引导全校师生进行几分钟冥想,以使精神涣散、心浮气躁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听我讲一学期的工作要点。

我请全校师生先坐直,两脚叉开,脚面平行,两脚距离与肩相等。

双手放在两腿上,手心朝内,微闭双目,内视鼻尖,以鼻对口,以口问心,气沉丹田,浑身放松,冥想自己心灵深处有一汪湖泊。

湖泊平静得不仅没有波澜,甚至没有一丝涟漪。

湖泊岸边,长满了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的影子倒映在湖泊里,历历在目,色彩斑斓,十分清晰。

请大家再细想:

一朵倒垂的牡丹花的影子在心灵湖泊上倒映出来,粉红的花瓣,细嫩的花蕊上点缀着金黄色的花粉。

这时全场楼上楼下,1500多师生,鸦雀无声,相互之间呼吸之声都能听到,师生们面带笑容,进入了目的性极强的冥想境界之中。

这样想过两分钟或三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睁开双目,回到现实,许多同学顿觉神清气爽,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听我讲话上来。

这种训练可以在会场里,也可以在教室里在家里,可以是上千人。

上百人,也可以是几个或自己一个人。

自己学习累了的时候,或是临考前,临升学前,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浮气躁的时候,都可以先坐直,全身放松,微闭双目,冥想内心深处那片平静的湖泊。

想那花草树木在湖面上倒映的形象,想得越逼真、越细致,心情便越沉静,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好。

也可以试着把周围的声音和冥想结合起来。

如倾听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可以把这声音想成雨水滴在心灵湖泊上的声音,每滴一滴,湖泊上便溅起一丝涟漪。

你还可以一边听,一边想,一边数着这雨滴的数量,1,2,3,4,5......当数到100多次的时候,睁开双眼,你会觉得心情异常平静。

注意力特集中。

冥想若不愿闭目。

也可睁眼。

你在作业本上画一个直径2毫米的圆圈。

你可以先把自己浮躁的心,丢在这圈外,然后想像这个小圈像一个宏大的世界,那里也有江河山川......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冥想的森林中的一处湖泊上,湖泊的水面异常平静。

这样冥想一次两三分钟,用时不多,却能有效控制精神涣散,收拢浮躁的心。

经常这样训练,形成习惯,注意力会越来越好。

集中注意力,首先学习任务须明确

李健问我:

老师,我上自习时注意力总也不集中,什么也学不进去。

我该怎么办?

我问:

想学习吗?

当然想学。

想学什么?

什么都想学,每当上自习课,我都想学好数学、物理、化学,也想背英语课文。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想学的科目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似乎任务明确,但什么都想做的人,等于不明确自己目前做什么,不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什么,结果一堂课,摸摸数学作业,又动动物理教材。

又看看化学试题,还觉得英语课文没背。

每个学科都有一大堆实事要做,自己时间又有限,心情焦急,不知做什么好,一节课常常不知不觉溜走了。

李健说:

我真是像老师说的那样,什么都想干,犹犹豫豫,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怎样才能治这个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呢?

我觉得最要紧的是缩小学习范围,明确学习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名的实验:

在受试者面前设置一面屏幕,屏幕上有一个窗口,窗口后面有一个由转轴带动的长纸袋。

纸袋上画有许多小圆圈,以每秒钟3个圆圈的速度通过窗口。

受试者的任务是用铅笔把在窗口通过的小圆圈勾去。

实验结果证明,受试者能在20分钟内毫无错误地进行工作。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明确具体的任务能使人集中注意力。

要集中注意力,一节自习课前,就要想一想诸多学科,自己能做昀是哪一科,科臣稳定孓,再明确章蓖一再进:

步确晃制几道习题。

一上课立即开始做具体练习题,这样别的学科的干扰,就挤到一边去了。

李健这样实验了几个月,渐渐地,每堂自习课都能集中注意力,一件接一件地做实事了。

还有的同学,上自习时,先花费很多时间用于学习准备工作,如削铅笔,准备好几种笔,准备好几种漂亮的日记本、笔记本,摆弄有十来个弹簧开关的文具盒,待这些都摆弄一通之后。

已没有多少精力看书了。

对此我跟学生讲了自己的看法,做事时,只要不影响工作,所用的工具越简单。

越能集中注意力。

我在学校当校长11年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

到教委工作后,也不要套间。

只是简单的椅子、办公桌。

别人问为什么不搞得好一点。

我的想法就是办公条件简单了,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有利于略去不必要的东西,坐在只有0。

3平方米的学生课桌上写书,桌面面积有限。

只能摆放最有参考价值的书籍、资料,不必要的书籍的干扰因素自然就减少了。

注意力当然容易集中。

有的厂家把一些文具搞得花花绿绿,一个文具盒有七八个弹簧开关,对学生的学习弊多利少,起到了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学习的作用。

注意力既要集中又要稳定

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是指学习、思考、实践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排除干扰,使之保持稳定。

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的作用巨大,主要有:

(1)能使人的感知深刻、观察细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2)使人思维活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利于思考、想像、联想和创造。

(3)能增加单位时间工作量和提高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国外心理学家统计,13。

15岁的初中生可使注意力稳定30分钟,15。

18岁的高中生可使注意力稳定40分钟。

根据我们的统计,一般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水平低于上述标准。

青岛教科所的老师们曾多次统计高一学生注意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他们的注意力稳定平均保持25分钟左右。

多数15。

16岁的学生说,一堂课他们的思想总要开两三次小差。

青岛教科所的老师们还曾在农村和城市的四所学校里,就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做过多次调查,结果如下:

12-13岁的初一学生,平均每堂课只能利用29分钟,占课时的64%。

在一个班级里,前10名优秀学生平均每堂课能利用36分钟,占课时的80%。

10名后进生只能利用20分钟,占课时的44%。

以上统计说明,我们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并使之稳定,在课堂上分心、走神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状况的出现,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

有的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过程,讲课不吸引人,容易使学生分心。

在主观上,一些同学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当,又不会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以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听课时间。

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注意力不稳定这一问题,青岛教科所的老师们在两个初一实验班进行过一学期的实验。

首先,他们向学生们讲明道理,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

理解祖国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然后,他们又与老师一起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课讲得生动有趣。

他们还定期给这两个班的同学讲学习方法课,并通过具体实验训练同学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尝到甜头,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在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将6个英语单词从再认水平(会英译汉)提高到重现水平(会汉译英)。

在这5分钟内,要求每位学生抓紧每一秒钟眼看、15读、耳听、手写、脑记。

因为努力。

目标明确具体,学习方法科学高效,绝大多数同学在规定的5分钟内完成了学习任务。

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同学们的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实验一学期后,他们的统计结果是:

两个班平均每堂课充分利用的时间从29分钟提高到35分钟,前10名优秀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从80%提高89%,10名后进生的时间利用率从44%提高到62%。

这一实验说明,同学们只要肯与老师配合,主观上多做努力。

注意品质就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注意品质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效率,将来参加工作,就等于延长工作寿命。

注意力的转移要合理

注意力的转移就是根据任务的改变,及时把注意力转向新的目标。

及时转移注意力,可使人适应情况的变化,根据需要,把注意集中到新的任务上,这样才能连续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

例如,在课堂上自行理解消化时,自己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老师开始检查提问,这时就应使自己的注意力先转向老师的提问,先暂时停止自己的学习活动。

倘觉得老师的提问自己已完全能够解答,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上。

倘觉得老师的提问,极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则继续将注意力指向老师。

注意力转移是否合理,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请看以下几例:

①晚自习第一节下课了,而自己的一道题尚未解完,就差最后一两步了,再有一两分钟便可完成,这时就应坚持解完这道题。

然后再将注意力转至课间休息。

这样一气呵成,比一下课就转移,第二节再接着用几分钟去做这道题效率要高得多。

②如果一次考试失误,心里难过,这时就应赶快转移注意力。

不去想刚考过的科目,再想想下场考试应注意的事项,这样的转移可以解脱苦恼,又加强了考准备。

③有的同学踢足球之后,进入教室学习,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练习题上。

后进的同学踢完足球,休息10分钟再上自习课,常常满脑子都是刚才踢球的场面,难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由于不能及时转移注意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增添了许多苦恼。

④有一位同学家里被盗了,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面对现实,再多想已属无益,可这位同学就是不肯将注意力从不幸中移开。

下课跟同学说这件事,上自习想着自己丢的心爱的东西,甚至想到了小偷如何摸黑跟踪她,越想越心烦,越想越怕,连续十来天心神不宁。

后来我强制性地加大了她的作业量,又从她的实际出发布置作业、练习、日记的题目。

并加大检查的密度,才使她的注意力由不幸的阴影中移开。

转移到学习中来。

⑤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母亲得了急病,正值盛年去世,这位同学的痛苦是极深的。

为使她的注意力及时从对母亲的思念中转移出来,我叮嘱两位性格豁达的同学,陪她学习,上学、放学路上陪她走,留一些她平时喜欢做的学科的作业,吸引她注意力往教材、练习、学校生活方面转移。

当注意力不可避免要转移到母亲时,也不让她停留在"

母亲活着该多好"

的思考上,而是吸引她的注意力指向"

面对现实,我该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以使父亲得到安慰,以使母亲含笑九泉"

她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慰藉父母上,反倒一改过去的骄娇二气,而变得深沉、坚强、谦虚,学习反倒从班级的中下跃进到前10名。

注意力转移合理的同学,是拿得起、放得下,进得来、出得去,赢得起、输得起的学生,他们读书会拿高分数,工作能创好成绩。

注意力的分配要合理

注意力的分配是指同时注意几个目标,合理分配注意力。

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心算专家,能力极强,几乎没被人考倒过。

一次来了一位青年,要心算专家回答他的提问。

心算专家说:

你有什么题目就说吧。

青年以较快的语调说:

一列火车发车时车上共有856人,到站后下来68位旅客,上去57位旅客。

过了30分钟到了下一站,下来94位旅客,上去76位旅客。

过了20分钟又到了一个站,下来......"

青年一连串说了许多上下旅客的数字,最后停了下来。

心算专家胸有成竹,不以为然地说:

你的问题完了吗?

完了。

那你要问什么?

我问,火车一共经过多少车站?

霎时心算专家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答。

心算专家原以为,青年要问火车上共有多少旅客,倒没去想火车一共经过多少站,因而被青年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考倒了。

原来。

这位青年是心理学家,他设法分散了心算专家的注意,然后以"

注意的分配"

考倒了这位心算专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注意分配是否恰当,对工作效果影响极大。

当注意分配不当时,即使是简单问题,也可能解决不了。

因此,作为一个中学生,一定要学会科学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中学,是人生中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观点。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把注意分配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使自己有个协调的发展。

具体地说,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立志为祖国学习,要注意道德品质修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审美能力。

注意到上述各个方面,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就学习过程而言,也存在着注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