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80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解析】材料说明了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故A项正确。

B说法错误,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说法否认了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借鉴意义。

D的意思是发生在昨天的事,人们知晓了它就可以用它来指导今天的行为,与题意无关。

故BCD三项排除。

4.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

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解析】指南针的广泛使用与书籍数量大幅增加无关,故A项错误。

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时期,并且造纸术的发明与藏书家和藏书数量的增多关系不大。

故B项错误。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书籍数量大幅增加关系不大。

故C项错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使书籍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并进而推动了藏书家和藏书数量的增加。

故D项正确。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解题时紧扣时间信息“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导致小说出现,①正确;

②明末清初思想出现也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宋朝风俗画是商品经发展结果,故③正确;

京剧出现也与经济有关,④正确,故选A。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解析】从材料“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可看出张之洞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对张之洞思想的突破,所以D项正确。

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排除。

B是洋务派的观点,排除。

C是顽固派的观点,排除。

7.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其背后发生的根源在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不得不向西方探求强国御辱之道,因此在此过程中“西学”地位在中国日益上升,所以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选C,ABD三项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历程

点评:

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

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8.孙中山说: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可看出,孙中山思想此时发生了转变,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有了新的内容,所以本材料应该是1924年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故B项正确。

A项是旧三民主义;

CD两项是在1912年;

故ACD三项排除。

点睛:

抓住题干中心词“人民”“反帝国主义”“平民”,联系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

“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到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所针对的是

A.大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

B.中央关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

C.大会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阐述

D.中央关于重庆谈判的安排

...........................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段话的主旨是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思想的产物,ABD三项明显与题意无关。

10.“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

……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对此,毛泽东提出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解析】从材料“1956年初”“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可以看出这是1956年的“双百方针”。

A项提出于改革开放后,C、D两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件或言论。

11.2009年5月16日,电影《邓稼先》在江苏常州首映,该片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

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邓稼先

12.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解析】从材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领域就是农业领域,ABD三项排除,故C项正确。

13.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此题也可使用排除法来作答。

A和D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B出现于1956年。

只有C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

14.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故A项正确。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是社会原因,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是历史原因;

故BC两项排除。

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是启蒙运动的原因,文艺复兴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还没有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故D项排除。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导致的,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经济,本题只有A项属于经济现象。

15.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

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霍布斯的《利维坦》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A不对,霍布斯的《利维坦》代表早期启蒙思想;

D不对,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AD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关系;

C不对,根据所学,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早期如《十日谈》等作品,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据此本题B项说法正确。

文艺复兴

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

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

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16.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目的就是要防止滥用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才能做到权力的制约与均衡,所以该启蒙思想家只能是指孟德斯鸠,所以答案就是A。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17.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次会议上提出:

世界上的原子能发展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其主要目的是

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

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

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建议由一个国际组织来管制核武器的发展。

在该机构建立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美国的意图是将核武器的制造垄断在现有的范围之内,禁止他国再进行核武器的实验以及研发、使用核武器,企图由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8.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D.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先是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接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再就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即新文化运动。

故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思想领域”,ABC排除,故D项符合题意。

19.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有

①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在批判“左”倾错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①正确;

毛泽东思想是在王明“左”倾错误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在对“文革”的“左”倾错误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②正确;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正确;

毛泽东思想指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④正确。

故选D。

20.“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政府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孔子

D.墨子

【解析】从“有偿家教”“能言善辩”、参与“民主政治”可以判断这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CD两项排除,故A项正确。

苏格拉底虽与智者学派生活在同时代,但苏格拉底的主张是建立在对智者学派的批判基础之上的。

故B项排除。

21.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以前只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B项正确。

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22.看图: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D.宗教改革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6世纪新教的势力尚未超过天主教,但是16世纪天主教不再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也从未合流过,“教皇、红衣主教们被翘起”其实揭示了宗教改革的开展使原来宗教的地位发生动摇,所以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就是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3.卢梭在《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可以看出是在强调相当于国家心脏的议会地位要高于相当于大脑的行政权,故选A。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

特点

24.10.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

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可以分析出毛泽东十分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要联系实际,B项正确。

独立自主是外交方针的体现,排除A。

表格信息没有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这是古今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

“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

“(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或加提升、或加贬斥;

或生、或杀;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三袁世凯称帝时宣称:

“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

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文献中?

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答案】

(1)思想:

君权神授。

目的:

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2)异:

阿奎那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教权高于王权;

詹姆士一世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王权至上、不受限制。

同:

君主在世俗社会中专制。

(3)人民主权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信息:

(此问开放,按思维层次从低到高给分。

低:

体现出袁世凯的虚伪性。

中:

体现出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高:

体现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解析】

(1)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可知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

结合所学回答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即可。

(2)根据材料“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可以概括出材料一中阿奎那认为国王权力来自于教皇授予,所以认为教权高于君权,而材料一中詹姆士一世却认为君主只要对上帝负责即可,不受教皇制约,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但相同之处就是两者都认为君主应该实行专制。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

”可以得出人民主权。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材料可知袁世凯为了称帝,制造人民赞成君主立宪制的假象,所以体现了袁世凯的虚伪性;

他利用人民主权理论复辟帝制,也说明了当时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

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

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吴于廑、齐世荣《——摘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些思想主张?

并指出其历史渊源。

(2)与材料一相比,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孟德斯鸠与卢梭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实践产生的影响。

(1)三权分立思想。

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

(2)卢梭主张:

民主共和;

人民主权不可代表原则。

(3)先后推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