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82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进行背诵竞赛。

成语故事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石新路小学白瑞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

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

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

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

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

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

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

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

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

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

写谁的什么事。

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

《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

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

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

你的看法是什么?

你认为她该怎么做?

(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编成短剧演一演。

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

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

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

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

(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语文园地八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

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

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

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

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1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2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3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

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三、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

注意区分同音字。

四、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

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五、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5、

附送: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言语形式

点赏析与价值分析整理表格

课题

言语形式点

赏析

价值分析

1观潮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连用了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作者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千万匹”烘托出浪潮汹涌而来的磅礴气势。

“山崩地裂”则着眼于描绘浪潮的声音,凸显出声势浩大。

这两个比方烘托出了涨潮时的气势,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涨潮时雄伟、壮观的景象。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文字以画面感、立体感,使文字更富有生命力。

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这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场景,以达到形象美和声音美的和谐统一。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课时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作者在写作时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退潮后”的情境,文章如同一幅幅连贯的画面,一一向我们展现潮起潮落的神奇和独特魅力。

这样的叙述使文章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学习本课,不仅可以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积累好词佳句,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模仿按时间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这段文字采用了“总起—分述”的方法详尽地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

第一句话总的介绍大峡谷的美,后两句则采用并列的句式具体介绍山和水的独特风貌。

作者的笔触细腻,语言凝练、精致,通过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景观的奇异,“固态的万年冰雪”“沸腾的温泉”,“热带雨林”、“皑皑雪山”,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细细品读这段文字,能感受到画面美,意境美,可以启发学生在朗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校园的一角”,尝试采用“总起—分述”的写法来介绍。

3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榕树的绿在字里行间跳跃,“堆”出浓浓绿意;

阳光下的耀眼“绿”意……每一处绿都代表着生命的色彩,生命的活力。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

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时时处处展示着榕树那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那勃勃的生机。

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颤动”的精妙和传神之处。

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充分感受经典美文的独特魅力。

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作者运用了长短不一的句式组合,从鸟影、鸟声、大小、颜色、活动等五个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

排比、复迭的句子,畅达地体现鸟的天堂热闹欢腾的景象。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作为经典美文,要让学生积累精彩的语段。

在朗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长短不一的句式组合,连环、顶真等写作手法……让学生在美文诵读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学会写法的迁移和运用。

4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作者在介绍火烧云的色彩时毫不吝惜自己的语言,运用了大量描写色彩的词汇让火烧云显得美不胜收。

这些词语的呈现方式也各具特色。

红彤彤和金灿灿是abb式的词语;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搭配;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则是由水果名加颜色组成。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读这段文字时不会感觉到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读者能尽情领略火烧云变幻无穷的魅力。

可以运用课文这一范例,让学生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会迁移和运用。

这不仅仅是词语的堆砌,而要进一步学会词语的变换使用,避免给人单一、贫乏的感觉。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到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段文字着重描写火烧云形态的变化,先写马的样子,再写马的变化。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词“跪、站、伸、长”,使马儿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为了凸显火烧云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时间词“过了两三秒钟”,体现了时间的短,变化速度的快。

火烧云的形态美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

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恰当地运用动词来表现火烧云变幻无穷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观察火烧云的图片,试着模仿描写火烧云的样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5古诗两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

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浑然天成。

浅显的诗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诗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表达的精确。

同时,学会赏读优美的古诗词,达到积累和应用的目的。

尤其是后两行,可以联系生活感知、理解,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品悟和感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妙处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前一句中的“疑”字用得传神:

“疑无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而仅仅是路难寻难辨。

后一句中的“又”字也很传神:

“又一村”不是说一个接着一个村,而是经过探寻忽然发现有那么一个村在那里,表现了绝处逢生的喜悦。

正是因为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便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富含深刻的哲理。

在积累经典诗句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得到一定的启示。

俗话说:

诗情画意。

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有所感悟,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意境美和形象美的和谐统一。

6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作者笔下的爬山虎是一片生命的绿色,绿得新鲜,铺得均匀。

这段文字不仅表现了爬山虎的静态美,同时也充分地展示了它的动态之美。

风中的爬山虎,作者仅用一个“漾”字就赋予了静态的画面以生机和活力。

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唯美的画面。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佳作,在诵读中积累精彩的语段,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感染。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段话中,作者就是凭借连续性的观察,具体描绘了细丝由直变弯,爬山虎顽强攀爬的过程。

这不仅是植物成长的过程,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观察所得。

看,爬山虎在作者笔下充满活力,它会“巴住”墙,被细丝“拉一把”,还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小小的生灵蓬勃向上的风采。

连续性的观察,细致的描写让爬山虎的成长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习作方法。

尝试去观察一种植物,了解它的成长过程。

再写一写观察日记,不断地积累习作的素材。

逐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习作。

7蟋蟀的住宅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作者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蟋蟀这种幼小的生灵进行了赞美。

这句话是讲蟋蟀既没有良好的建筑住宅的才能,也没有特别好的工具。

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通过这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突出了蟋蟀顽强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

要让学生了解设问这种写作方法在表达上的功效。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通过朗读、品悟学习“设问”的写法,学会在习作中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这段文字中连续运用了“扒、搬掉、踏地、推到、铺开”等5个动词,将蟋蟀造房子的过程介绍得清楚明白。

连续运用动词,能够清楚地写明“做一件事”的过程。

这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好素材。

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把握这种写作的方法——连续运用动词,能够清楚地写明“做一件事”的过程。

能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和习作能力。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试想一个天性好动的人待在静谧的病房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做了恰当、逼真的诠释。

“困兽”的窘迫、无奈,和魏格纳此刻的心境不谋而合。

透过这个比喻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魏格纳当时的心情、神态,透过文字背后他那坐卧不安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文中的这一句子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要让学生摘录、品读,感受语言的精妙,比喻的贴切,从而学会迁移、运用。

9巨人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这句话描写了巨人的花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其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这几个四字词语的组成结构相似,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让学生仿照这几个词语,也写些类似的词语,并且能有节奏地读一读。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

从而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特色。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这是巨人在感受到有了孩子才拥有春天的道理之后发出的感叹。

在这里可以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

”巨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在巨人后面可用一个词语代替。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醒悟、被唤醒……)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让学生用这样替代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挖掘学生以往积累的词汇。

10

幸福是什么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小练笔,思维拓展:

幸福是——,————。

理解“幸福是什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这样的训练,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方法。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有效的练笔也是很重要的。

“你们好,孩子们!

”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像这种说的内容前后置的形式,学生平时接触得比较少,抓住这个学习锲机,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在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做到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比较难,特别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所以强化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11

去年的树

句子1: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句子2: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第一个“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

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这是篇拟人体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明显的童话特点,如:

“门先生”、“小鸟问女孩”等。

同样的一个字却能表达截然不同的两种意思,这样的写法,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从而运用到写作上去。

“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