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1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下载.docx

5.(2009·

广东2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这体现了()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答案D

6.(2009·

广东21)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7.(2009·

广东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AC

8.(2009·

广东32)《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

这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D.文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答案BCD

9.(2009·

江苏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10.(2009·

江苏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天津文综10-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回答11~12题。

11.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A.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对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利的保障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支持

12.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

A.鑫诺卫星B.嫦娥一号卫星C.北斗导航卫星D.中星九号卫星

14.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

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09·

天津文综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2)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

你赞同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1)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

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2)参考答案一:

赞同第一种观点。

大公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应该作为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去。

参考答案二:

赞同第二种观点。

先公后私是一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这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有助于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14.(2009·

福建文综39)

某校高二

(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

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

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

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

“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只是,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1)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2)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

因此,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②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

(3)

措施

意义

答案1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1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2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3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

5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6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答案2

为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

⑤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⑥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观。

我国采取有利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

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08·

广东单科,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温总理“以诗言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还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说明传统文化的形成,故B项错误。

现代思想的源头是当前的社会实践,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A、D两项错误。

2.(2008·

广东单科,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

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

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文化的发展,体现的是经济促进文化,并有了进一步创新。

③体现的是文化决定经济,所以排除。

材料中未提及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所以排除④。

3.(2008·

广东单科,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解析不同地域的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有日趋雷同的趋势,这一趋势是不符合城市建筑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的,是错误的,题中只有D项反映这种状况是错误的。

4.(2008·

广东文基,12)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③不符合题意,斗牛、舞龙、桑巴舞体现了世界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5.(2008·

广东文基,10)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①④是错误的,②③符合题意。

6.(2008·

广东文基,1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

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解析A、C、D三项说法都不科学,B项符合题意。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回答7~8题。

7.(2008·

山东文综,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解析承诺不能成为爱国主义的标志,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不能理解为只起推动作用,奉献社会体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故A、C、D项不选。

8.(2008·

山东文综,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北京奥运会是世界文化盛会,所以应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即尊重差异,作为我国公民都要做交流的使者,本题并未强调弘扬建设各国文化问题,即②与题干无关。

9.(2008·

江苏单科,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点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主旨是考查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得以传承的事例,说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10.(2008·

海南单科,14)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

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文化既要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又要保持个性,②片面;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应持的正确态度,而非各国都践行的现实,③错误。

①④正确说明了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符合题旨,故选C。

11.(2007·

广东单科,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解析本题重在读懂材料含义。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享用文化,①②④正确。

③将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精神产品,将二者等同是错误的。

应选C。

12.(2007·

广东单科,31,不定项)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

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AD

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D项正确。

C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故本题选A、D。

13.(2007·

广东文基,12)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应选A。

14.(2007·

广东文基,1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

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所以国家重视文化创新并非取代传统文化,②排除,①③④正确。

15.(2007·

广东理基,59)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提示,比较A、B、C、D项可知C项正确。

16.(2007·

广东单科,32,不定项)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C.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BD

解析A项错误,我国尊重文化多样性同时发展本民族文化,不搞一国文化主导世界;

B项正确;

C项错误,文化交流并非为了文化创新;

D项正确。

故本题选B、D。

17.(2007·

海南单科,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题干说明世界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丰富多彩,正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需要交流,而文化交流又可推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确。

故选C。

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区别对待。

18.(2007·

宁夏文综,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①错误,“国家年”是一项具体活动;

中俄文化各有特色,“趋同”不准确故排除②;

③④正确。

应选D。

19.(2006·

全国Ⅱ,1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解析A、C两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尽管启蒙思想家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上却不见得相同,伏尔泰的个人观点并不能代表全部启蒙思想家,故排除B。

题干中的材料表明伏尔泰和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也就证明他们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008·

山东文综,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揭示下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

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

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

从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经济信息:

2007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对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

措施:

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

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2)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

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

(3)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村民选举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较高的参选率说明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养逐步提高。

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解析

(1)题中,通过读图分析出山东省对哪些行业投入大,哪些行业投入少,从而得出对节能减排成绩的认识,并相应的分析出体现的财政措施。

(2)题中,就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提出发展文化的措施即可。

(3)题中,关于村民自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2008·

宁夏文综,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

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

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

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

(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