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55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圣的故事概述Word下载.docx

湖笔产于浙江天兴县的善琏镇,历史上属湖州管辖,因而所产之笔称为“湖笔”。

湖笔风格齐全,品种繁多,根据使用和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兼毫(前三种毛的混合物)四大类,规格有250多个。

羊毫最软,紫毫最硬,狼毫锐而健,兼毫则刚柔相济。

  

湖笔关键在于毛尖上那段透亮的部份,称为“颖”。

制成一支湖笔要经过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要求都很严格。

湖笔内外优美,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而由戴月轩制造的湖笔更是品质精良,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故而深受文人墨客、画家学士们的喜爱。

“戴月轩湖笔徽墨店”是整个北京琉璃厂惟一一家以人名作店名的老字号,它以制售湖笔而闻名。

该店原名“戴月轩笔墨庄”,后改为“戴月轩笔铺”,匾额是徐世昌所书。

戴月轩,名斌,月轩是其号,是“湖笔”故乡浙江湖州人。

幼年来京,在北京琉璃厂东口的贺莲青湖笔店当学徒。

他学艺刻苦,短短几年便掌握了制笔诀窍,未出师便小有名气。

他制笔的技艺高超,经他整修出的笔特别好,书写者使用起来与同样的湖笔相比有迥然不同之处。

后来,他便在毛笔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

天长日久,这家笔店的毛笔声誉大振,戴月轩三字也出了名,在许多书画家笔筒中都备有戴月轩毛笔。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戴月轩和几个制笔工友在琉璃厂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为店名的前店后厂式笔墨庄——“戴月轩笔墨庄”。

店中所制售湖笔的原料均由浙江湖州进货,再亲手加工、精修、整理后出售,以保证其正宗。

戴月轩毛笔具有毛笔尖、齐、圆、健的“四德”,品种繁多且各有特色。

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性柔软;

野兔毛做的紫毫笔性硬健;

黄鼠狼毛做的狼毫笔性中常。

还有用羊毛、兔毛、狼毛混合制成的羊紫狼毫笔;

也有用貂毫、鸡毛制成的毛笔,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另外,有些采取特殊工艺加工的精品,如乌木镶头、玉杆或玉顶,再配上锦盒包装,更是古色古香,格外珍贵。

“荣宝斋”字画

在琉璃厂西街,有一家经营字画的百年老店——荣宝斋。

有多少人知道,一百多年前,荣宝斋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店;

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荣宝斋曾经靠出售官员名录《缙绅录》而发家,分店遍布南京、上海?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南纸店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松竹斋的创办者是浙江绍兴人氏,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

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

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

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

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

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

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有一笔很可观的稳定收入。

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

盖专制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

大凡臣下呈递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韵,尤当谨记本朝历代皇帝之庙讳,与天边皇、背旨、落地臣,种种之避忌。

稍有疏忽,即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为戒。

故对于选用奏折,必须纯洁无疵者为上上品。

琉璃厂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对于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经十数人之手拣选而得,稍有微细之墨迹即打入残货推内,故其价比较他铺昂贵半倍有余。

凡售出者,绝无丝毫毛病,用主买去准可放心。

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斋货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但是,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谙于经商买卖之道。

到了道光年间,松竹斋的生意传到了张仰山的手上。

张仰山的书法篆刻堪称一流,但兴致用心却不在店铺的生意上,松竹斋的生意日渐萧条了,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

不久,气恨交加的张仰山便撒手人寰,紧随其后的独生儿子也不幸英年早逝。

整个家族的重担都落在了张仰山的儿媳张李氏的肩上。

此时的松竹斋已是债务缠身。

在众人眼里,这份家业似乎已走到了油枯灯尽的一天。

在张李氏的主持下,松竹斋聘用商人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有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

木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

当年,就连齐白石老先生面对荣宝斋复制后的自己作品,也难辨真伪。

“一得阁”墨汁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近140年的生产历史。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位姓谢名松岱的书生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不想身边盘缠又已用尽,不得不流落北京街头。

正值穷愁潦倒之时,他忽然想起当时在考场上研墨的情景,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

既然在考场上研墨既费时又费力,能不能有一种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墨汁呢?

于是,谢松岱亲自动手试验,经过多次的选料研制,终于摸索出用油烟加上其他辅料可以制成同墨块效果相同的墨汁。

他将自己精心研制出来的几瓶墨汁拿到考场外面兜售,结果深受考生欢迎。

于是,这位书生放弃了考试做官的念头,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北京琉璃厂西街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自书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并取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得”,亲手书写匾额“一得阁”,悬挂于门前。

自此,一得阁的声誉不胫而走,蜚声京城。

谢氏身后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

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当然,“一得阁”其后的大规模生产墨汁,已经改造制墨原料和工艺,而非早期的制墨之法了。

现今“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

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

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

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

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所以,“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畅、色泽乌黑光亮、香味浓郁、写后易干、耐水性强、适宜揭表等特点,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胡开文”墨店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

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使用,以后不断创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创始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战乱,携子廷圭南逃至歙州,因此地多松,又有清泉可供制墨,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

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遂令奚廷圭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奚氏一家从此变为李姓。

李墨顿时名扬天下,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在这种风气的激荡下,各朝制墨高手纷纷涌现,推动了徽州墨业的发展。

到了清代,徽墨制作出现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

胡开文墨店作为后起之秀,善于把握时机,在商业竞争中逐渐领先,名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

胡开文旧居位于休宁县海阳镇齐宁街育才巷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厅、客厅、花厅、八合院、四个四合院、五个大三间以及帐房、厨房等组成的建筑群,内有128个门洞相互连接。

房屋前后还有花园式的庭院,现已毁坏过半。

胡开文是绩溪人,旧居却座落休宁县城;

其本名胡天柱鲜为人知,却以开文名世。

欲解其中之谜,不能不说到其创业的历史。

胡天柱(1742年~1808年),原名胡正,字柱臣,号在丰,绩溪县上庄乡人。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家乡来到休宁县城汪启茂墨店当学徒。

由于干活勤快,不怕吃苦,为人诚实,善于经营,因此在16岁时被汪启茂招为上门女婿。

乾隆三十年(1765年)承租屯溪汪采章墨店,这标志着胡氏墨业的肇始。

乾隆四十蒳年(1782年)承继汪启茂墨店。

胡天柱接管墨店后,回想到孔庙内“天开文运”匾额的象征意味,于是撷取中间两字,将“汪启茂墨店”改名为“胡开文墨庄”。

关于改换店名一事,在民间还流传着李廷圭梦点胡天柱的传说。

胡天柱继承岳父汪启茂墨店时,已濒临倒闭,他日夜思索着如何振兴店业。

有一次他从老家绩溪上庄村省亲回来,经过一座叫“溪源”的山。

爬到半山腰,天色已黑,只得摸到附近一座山神庙里宿夜。

睡至半夜,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白发老翁手托一墨,飘然而来。

老翁在他面前站定,问道:

“你就是休宁汪氏墨店的胡天柱吗?

”胡天柱说:

“正是。

老翁怎知贱名?

老翁笑道:

“我便是南唐李廷圭,知你接替汪氏墨店,店业待兴,特来转达神明旨意。

你可将店号改为‘开文’,取‘天开文运’之意。

”说罢,将印有“岭耀彩”字模的神墨交与胡天柱,飘然而去。

胡天柱从梦中惊醒,朦胧间见庙堂正上方有一块斑驳的匾额,上书“岭耀彩”四字,大喜过望。

胡天柱回到休宁,当天就挂出了“胡开文”招牌。

接着,根据梦中的幻境,融合徽州山水的风光,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时间制作了一套“岭耀彩”墨模,用它制出的墨立刻震动了制墨界和文坛。

胡开文墨店很快兴旺起来。

胡开文墨店之所以卓立于世源于其一流的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胡天柱令其子在黟县渔亭办了一爿正太烟房,利用渔亭一带丰富的优质松木,精炼松烟,这就为优质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

此外,他改革配方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标准,终于生产出一批墨质极佳的著名珍品,如“苍佩室墨”、“千秋光”、“乌金”等。

他所制作的“集锦墨”则长期当作贡品送入宫廷。

“鱼戏莲墨”是他制作的一锭名墨,墨体呈手卷式,长12.3厘米,宽6厘米,厚1.4厘米,重157克。

墨的正面是当时户部尚书、歙人曹文埴所书乾隆皇帝五言绝句:

“鱼戏莲叶壮,潜跃适生殖,周南喻民劳,慎哉鲂尾赤。

”字体为楷书填金,末款书“臣曹文埴敬书”,并附“臣”、“埴”之连珠印。

墨背面镂鱼戏莲图,体现江南盛世景象。

一侧楷书“乾隆年制”,一侧楷书“胡开文造”。

胡天柱以墨业致富后,曾捐官而获从九品头衔,被赐予奉天大夫,成为正宗绅士。

胡氏后人世代制墨,1915年所制“地球墨”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使胡开文墨业又一次大放光辉。

“曹素功”墨庄

曹素功,原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安徽歙县岩寺人,清代制墨名家。

他原是一位秀才,由于一直未能走上仕途,便在家乡潜心经营制墨。

早期,曹素功继承其亲戚明末著名制墨家吴叔大经营的“玄粟斋”墨店,以其墨模制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

后来,曹素功研制出一套黄山图的集锦墨,这套名贵的墨,共三十六锭,分别代表黄山三十六峰,每锭墨形、色彩均按黄山各峰形状、大小、特征而定,拆开时,是黄山诸峰,独立成景;

拼合起来,恰巧是一幅完整的黄山全景。

康熙皇帝巡视江宁时,曹素功将他精心设计制作的黄山集锦墨作为贡品献上,康熙帝看后赞叹不已,亲自为该墨赐名为“紫玉光”。

从此曹素功墨名声大噪,后为避康熙“玄烨”之名讳,改店名为“艺粟斋”。

据《墨林初集.墨品赞》记载,曹素功的制墨主要有“紫玉光”、“青麟髓”、“千秋光”、“笔花”、“天琛”、“天瑞”、“非香”、“大国香”以及集锦墨“豹囊丛赏”等名墨,墨品既注重实用价值,又讲究制作精美,“其配方神秘,做工考究,名闻天下。

”曹素功墨从此走上了徽墨之冠的宝座。

曹素功墨庄乾隆年间迁址苏州,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迁址上海,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绵延近400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

曹素功墨庄制造的墨锭有着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的选料十分考究,尤其是高级油烟书画墨,更是如此。

它的原材料是以桐油、麻油等动植物油料燃炼成墨灰,再配上上等的纯牛皮“广胶”作为原材料,然后加入金箔、天然麝香、梅片、冰片和其他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

其次,曹素功墨庄的墨锭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从材料选择,到配制、燃炼、成型、出厂,每一道工序都有独到的技术要求。

于是,经过特殊技术燃制而成的曹素功墨锭便具有以下特点:

(1)墨锭发出紫玉光泽,历久不褪。

(2)蘸笔不胶,入纸不晕。

(3)香味浓郁,防腐不虹。

(4)坚而发墨,托裱不化。

曹素功墨庄生产出来的墨锭具有以上独特的“国粹特色”,用曹素功墨庄的产品,“作书色泽黝而能润,作画神彩焕发,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清晰”,能够充分表现出文人墨客所要表达的意象、物像,能够传神写照,因而,这样的产品不仅在中国书画界备受欢迎,而且也为世界文化界所瞩目。

天下第一墨

清朝康熙年间,乌海图是徽州知府,他不但贪赃枉法、鱼肉乡民,在任内短短几年间,就把富庶美丽的徽州古城搅得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腾。

乌海图为了自己仕途能更上层楼,还派属下四处收集奇珍异宝上贡朝廷。

一天,他从重金收买的皇宫眼线得知康熙皇帝最近迷上“墨宝”,不由得喜上心头。

因为就在他管辖的徽州城内,就有许多制墨高手,其中有一个叫曹素功的秀才,他家墨坊制出的墨用料考究,墨身雕有不同的图案文字,做工十分精巧,几乎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但曹素功为人脾气古怪,从不肯为别人专门设计,只凭自己的爱好而制作。

曾有许多达官贵人带着文字图案请他制墨,都被他当场回绝。

这次乌海图和师爷亲自登门拜访并委托他制墨,不知是不是迫于乌海图的淫威,他爽快地答应了。

知道的人都为他叹息,也有人说他假清高。

曹素功毫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亲自带人上黄山的天都峰伐来几棵百年老松,运回墨坊经多种程序的精心制作后,只剩最后一道工序--雕刻。

曹素功花了两天两夜将自己关在雕刻房,终于把乌海图想要的墨宝完成了。

这块椭圆形墨宝散发着淡淡麝香味,上面精雕着徽州古城和黄山峰图案,当乌海图一见这墨宝,不由得眉开眼笑说∶“曹先生果真是制墨高手,难怪你敢在墨面刻上‘天下第一墨’这五个字,真是名不虚传!

如果能博得皇上欢心,本官一定厚赏你!

不久,这块墨宝便就出现在康熙皇帝的御书房。

康熙皇帝见“天下第一墨”这五个字刚劲有力,忍不住想试看看这墨有何奇特之处。

于是亲自研磨墨汁,并挥笔在宣纸上写下“天下第一墨”五个大字。

等字迹风干后,康熙帝开始细细观赏,初时只见宣纸上的字墨乌黑发亮,与平常并无不同,可是拿远侧看,五个大字竟发出淡紫色的光芒。

“真是天下第一墨宝呀!

”康熙帝不由得赞赏起来!

再仔细玩赏,忽然发现“墨”字上下两字分得太开,不但不符章法,且图案中的黄山峰顶上的太阳也没涂金粉。

康熙帝满怀疑问,心想有机会倒要问问这制墨高手,这是何故?

隔天早朝时,康熙皇帝命小太监把这块“天下第一墨”拿给群臣轮番观赏,还把自己写的那幅大字向他们展示。

消息一下传到徽州城,乌海图好不得意,摆酒宴、请戏班唱大戏,一连热闹了三天以示庆贺。

曹素功真是一举扬名,各地墨商都纷纷赶到徽州城向曹素功订购墨宝,这下也招惹城内同行妒嫉,但曹素功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整天皱着眉头长叹气。

第二年开春一过,曹家墨坊忽然来了两个客商,一个相貌堂堂,自称是京城来的墨商“黄三”,另一个显然是跟班。

他们拿出一张两万两的银票,还带来一张“天下第一墨”的拓图,说是花重金收买皇宫太监才取得,想订制一模一样的的墨宝。

曹素功当场回绝并说:

“原以为皇上是识墨之人,所以费心给他制了‘天下第一墨’,但看来皇上也看不出我墨中的奥妙呀!

黄三爷听了说:

“我听朝中大臣们说,皇上不但赞赏你所制的墨宝,还亲自写了‘天下第一墨’五个大字,而且发现所写的字侧看会出现淡紫光芒,说有机会要见你一面呢!

曹素功摇头说:

“我不是想让皇上看到这些,而是雕在墨身上的字和图案呀!

墨制得再好只是书画之用,让皇上知道这一州百姓生活疾苦才是主要的啊!

”曹素功看黄三爷不吱声,便说:

“黄三爷远从京城来,不如先陪黄三爷出外走走,制墨之事日后再商量吧!

黄三爷立即答应了,于是一行三人走到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年轻人,正跪在许国大学士的八角牌楼下磕拜,嘴里喃喃自语:

“许阁老呀,你得为晚生做主……还我娘子啊!

黄三爷见了忙问其故,曹素功低声说:

“这是当地的方秀才,前年春天他和娘子到郊外踏青,碰上知府大人的公子,那公子见他娘子美貌非凡,便仗着家势把她抢去。

谁知方秀才的娘子是个烈性女子,在经过‘万年桥’时,便跳进河中自尽了!

黄三爷听完怒问:

“难道这里没有王法吗?

”曹素功摇摇头说:

“我再带你去一个地方,你就知道有没有王法。

他们转到街尾的一片废墟前,曹素功指着废墟说:

“这原是城中首富赵百万的家。

因为知府大人知道他家有一祖传翡翠白菜,就要他交出来,说要进贡给皇上。

但赵百万不答应,当天半夜这里发就生火灾,赵百万一家二十余口全都葬身火海。

听说那翡翠白菜已进皇宫,当今皇上哪里知道这棵白菜是多少人命换来的呀!

走了大半天,天色已暗下来。

黄三爷要回客栈休息,约好来日再与曹素功商量制墨之事。

第二天一早,黄三爷独自一人来到曹家,神色凝重的说:

“昨天与曹先生在街上走了一趟,回去后再细品先生的墨作,觉得图案中的‘墨’字上下分离太多,实是故意所为,分明是说图案中的徽州城,乃天下第一‘黑土’啊!

曹素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

“黄三爷真是我的知己啊!

如果皇上也像你一样洞悉这墨宝里的秘密,能把这乌海图狗官查办了,也就不枉费我苦心制出那‘天下第一墨’了。

黄三爷听了“哦”的一声说:

“曹先生不必灰心,多行不义必有报应,依我看乌海图也快活不了几天了!

”曹素功看了黄三爷一眼笑笑说:

“真如黄三爷所说,曹某到时就送你一块真正的‘天下第一墨’!

没想到黄三爷的话很快就应验了,第二天早上,徽州城里来了大队官兵,把知府衙门团团包围,原来两江巡抚于文龙大人接到皇上密旨,特从杭州带兵来这里查办乌海图。

当日午时三刻,乌海图就被押往菜市口开刀问斩!

乌海图被斩后,徽州城内百姓都欢欣鼓舞,家家燃放爆竹,比过大年还要热闹。

这时,两江巡抚于文龙也陪同黄三爷来到曹素功的墨坊,黄三爷的随从大喝一声:

“曹素功,还不快跪下叩见皇上!

”曹素功好像并不吃惊,领着墨坊的一帮伙计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

黄三爷笑着上前扶起曹素功说:

“其实朕的身份曹先生早就知道了,这次微服私访能遇先生,朕不虚此行呀!

曹素功赶忙道:

“草民不敢欺瞒皇上,宫廷中有位画师是我小时同窗,他曾给草民看过皇上的画像,所以皇上一进墨坊,说要买‘天下第一墨’墨宝时,草民就猜出皇上的身份了。

说着曹素功转身进了墨坊,出来时手里捧着一块椭圆形的墨宝,墨宝上那黄山峰顶的太阳也涂上金粉了,正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曹素功微笑着说:

“皇上,这块墨是我早就制好的,下面该写什么,还是请皇上御笔亲题吧!

康熙皇帝哈哈大笑道:

“朕可不能学那乌海图贪得无厌呀!

曹先生之前已经送了一块‘天下第一墨’给朕了,这块墨宝你还是自己留着,不过这字朕还是要题的!

”于是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就挥起狼毫在宣纸上写下“紫玉光”三个遒劲的大字,还在旁边落了款。

后来,曹素功把这“紫玉光”三个字和“康熙御笔”的落款,雕刻在那块椭圆形墨宝上,作为他们曹家墨坊的镇店之宝。

自此,“紫玉光”墨宝之名誉满天下,人们不远千里前来求购徽州曹家墨宝,他们不仅是冲着这墨宝的名气而来,更景仰制墨大师曹素功智告赃官的智慧和高尚人品。

盛世明君唐太宗之书法逸事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唐太宗从小就受翰墨薰陶,虽然半生戎马倥偬,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作书。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他尤爱王羲之的书法,谓之“尽善尽美”。

曾下诏重金征求羲之遗墨,并自撰《王羲之传》。

据载,唐太宗每得王帖,不仅自己锐意临仿,还命诸王子临帖五百遍。

唐太宗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笔划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浑然天成。

其所书的〈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于碑之先河,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

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的笔法源自“二王”,但他也很善于向当时的书家学习。

他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研习书法,经常与大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

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感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

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随后唐太宗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

“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的字?

”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含笑道:

“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

”唐太宗说道:

“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

“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唐太宗不禁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

李世民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唐太宗设宴写飞白书

飞白书是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相传为东汉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

飞白书的笔划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划突出,显现苍劲浑朴。

北宋黄伯思说:

“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

”“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

据《书史会要》载,“(唐)太宗善飞白,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绝。

唐张彦远在《法书要目》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贞观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