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8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审核版湖南省六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六校联盟高一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赤壁赋》中三段文字,完成1-3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2分)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

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

越过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泣:

哭泣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

端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何.为其然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

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

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尝从容问曰:

“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对曰: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

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太祖称善。

从下溆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

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

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

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

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

“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

”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B.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C.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D.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5、对原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

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称字,以示尊重和祝愿。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

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

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

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B.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了他的兵权,由此可知朱元璋当时还是郭子兴的部将。

C.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3分)

(2)从下溆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4分)

(2)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杜甫《绝句》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比,在写景手法上有何相同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10、

(1)诗经·卫风·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五、文本类文章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小题。

姑苏看水

张宏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

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水,简直就是这里无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

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

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

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

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

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

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

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

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

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

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

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

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

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

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

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

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

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

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

谁说云水无心?

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

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1.第一段中“惧怕”指什么?

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4

12.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6

1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2分)

(2)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2分)

14.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

②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数量达500余件。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

夜幕中,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

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A.精妙绝伦美轮美奂蔚为大观B.精妙绝伦蔚为大观美轮美奂

C.美轮美奂蔚为大观精妙绝伦D.蔚为大观精妙绝伦美轮美奂

16、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2分)

A.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随着它的热映,许多网友通过社交网络表达了对熊顿的怀念,有观众表示虽然熊顿走了,但是她留下的笑容和温暖一直都在,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

B.在1个月左右的征求意见过程中,高速公路收费期限调整的消息引发很多争议,“长期收费是否合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网友担心高速公路会变成“永久性提款机”。

C.有分析认为,地方和高校的这种争执,要把以不威胁公平和考生更好的高校深造机会作为前提,各方要拿出更多诚意和勇气,真正为学生着想。

D.大多数人的肺活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大多长寿老人可以保持年轻时的肺活量,目前国外有很多机构已将肺活量的高低作为检测衰老的首选项目。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

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

“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

“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们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物质困难。

”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C.这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无法想像的

18、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分)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4分)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2分)

六、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力克强敌最终夺取桂冠,举国欢庆。

“女排精神一直在,但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就谈女排精神,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有时,背后的故事更能启发人,你有过这样的认识经验吗?

请以“背后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800字左右,不要套作。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课内古文阅读

1.【解析】选C,泣,使……哭泣。

2、【解析】选B,动词,到,往。

A.介词,从;介词,在。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D.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为什么。

3、【解析】选D,例句及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D是状语后置。

二、课外古文阅读

4.【答案】D

5.【答案】B(庙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以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6.【答案】D(应为“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7.

(1)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德高望重的人,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

(3分)

(2)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

(4分)

(3)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

朱元璋很倚重他。

(3分)

【参考译文】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

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

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

太祖攻打到滁阳,李善长出面迎接。

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德高望重的人,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

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

“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

”他回答说:

“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不胡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业。

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

(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

”太祖称赞他的主意好。

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

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来,起事的将领来归附的,李善长察他的才能,(再)报告给朱元璋(任用)。

又替朱元璋表达(对投诚者的)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

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

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

朱元璋很倚重他。

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

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

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消息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

李善长熟悉先例(或:

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

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

恢复制钱后,又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

吴王元年九月,评论平定吴地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

改了官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

朱元璋刚过长江,很用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

“法律上有三条关于连坐的规定,不是太严厉了吗?

”李善长趁机请求除谋反要连坐之外,其他都废除掉,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刘基确定法令制度,颁行朝廷内外各处。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

朱元璋说:

“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别的)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

”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封爵。

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儿子可免一死。

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堪比刘邦对萧何的赞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

李善长外表宽厚平和,内里却多刚愎自用,待人刻薄。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

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

后来因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处死。

三、古代诗歌鉴赏

8.(5分)在写景手法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视听结合)描写了景物。

(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随云水而动的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悠远而微茫的晚钟声,让我们感受到山中景色的宁静寂寥。

(2分)杜诗从视觉角度描写白鹭的飞翔上天,从听觉角度描写黄鹂居柳上而鸣,展示出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

(2分)

9.(5分)①孤独惆怅之情。

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②思念故乡之情。

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③喜爱山居之情。

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

“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对一点2分,三点全对给5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名句默写

10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五、文本类文学阅读

11、“惧怕”指北方人对江南湿漉漉的生活环境不适应。

衬托出姑苏水独特的魅力,自然引起下文对姑苏水的描述与评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分)

12、承载和滋润了苏州的葱茏与繁盛,带来了富裕;带来了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浸润人的气质,带来了苏州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

(1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13、

(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分)

(2)用“碧螺春”和“三白酒“写出了姑苏水同时具有两个鲜明特点:

姑苏水的温柔,姑苏水的执倔与刚韧。

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写抽象的事物,富有情趣。

(2分)

14、在它的温柔里面,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2分)因为姑苏水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水养育了姑苏人,并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人与水有过相似的命运,都曾经坎坷、不幸,但都不失刚韧的精神。

(4分)

六、语言基础题

15、B【解析】精妙绝伦:

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侧重于“精致”适用第一句的“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

蔚为大观:

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侧重于繁多、盛大,“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修饰“名家作品”。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一般用于形容建筑物,第三句用于修饰“好溪楼”。

16、B【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应为“随着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热映”。

C去掉“把以不威胁公平和考生更好的高校深造机会作为前提”中的“以”。

D“将肺活量的高低作为……项目”不搭配。

17、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

从事理的逻辑来分析,A根据上句“幽默地说”可以衔接“玩笑话”,“一件小事”呼应“抓苍蝇”,“一连串”与后句“连带性”相呼应,即可判断是B。

18、

(1)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35%及以下的演示、视听、阅读、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是被动学习;(2分)而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学习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

(2分)(未答出具体学习方式这一构图要素扣1分)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就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

(2分)

七、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