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90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

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评价要点:

  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过程的考察。

  3、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技能、及思维逻辑能力。

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勤于提问,是否能自己"创造性"地学数学、用数学,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愿意采纳别人意见;是否大胆提问,勇于创新。

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

我们数学组经过集体研究,将对一年级进行改革数学考试评价方式,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制定本方案。

评价目标:

(1)知识目标:

一生活中的数

1、按一定顺序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3、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4、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5、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

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6、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7、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8、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还可以表示0摄氏度。

9、学会读、写“0”。

10、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11、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

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4、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5、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6、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7、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8、间接比较轻重,渗透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

(一)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正确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4、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5、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6、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7、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8、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9、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10、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1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1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1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14、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15、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16、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7、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18、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19、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0、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21、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22、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3、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2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25、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6、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7、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8、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29、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30、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四分类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4、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5、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五位置与顺序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只有一个。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5、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6、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7、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进一步再体会:

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8、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六认识物体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

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

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七加减法

(二)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

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4、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5、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6、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

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7、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

”的进位加法。

8、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

(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

”的凑十法。

9、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10、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

”的经验探索“8+?

”的计算方法。

11、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12、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13、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14、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15、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16、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17、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18、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9、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0、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1、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八认识钟表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

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3、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4、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活动。

2.让学生经历在具体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自己已有的加减法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体会和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景中动手动口数并抽象为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是数出来的。

3.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价形式:

教师课上评价,学生阶段自己评价,活动小组相互评价,期末综合评价,期末综合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单元测试情况和期末测试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四个等级),四星为表现最好者。

详细评价内容见下表。

期末测试具体形式:

(一)口试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各部分知识的目标要求,对以下内容进行口试,口试由教师自主进行。

1.数的概念:

数的组成、数的意义、数位、基数序数等比较琐碎的有关“数”的内容。

比如:

“13”里面有几个十?

几个一?

17前面的数是几?

后面的数是几等知识。

2.钟表的认识:

整时和几时半。

老师拨时刻学生口答,老师出时刻学生拨表。

3.认识物体和图形: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让学生指认老师手中的学具。

(二)笔试

1.口算

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速度。

建议10分钟考100道题。

对50道以上为四星,50道为三星;45-49为二星;40-44道为一星。

2.用数学---图画应用题(50分钟30题,附样题)。

“用数学”能有效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及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在具体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自己已有的加减法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提高看图能力、观察能力等。

评价表

 

教师课上评价内容

一年级评价表

等第标准

四星

三星

二星

一星

学习表现

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举手发言

对数学学习兴趣浓,积极发言

对数学学习比较有兴趣,能够发言

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回答提问

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肯发言

作业质量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订正正确干净

作业质量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订正正确干净

作业质量较好,按时完成,及时订正

按时完成,及时订正

不交作业,经常抄袭

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倾听他人意见

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专心并听懂他人意见

比较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专心听讲

能与伙伴一起学习,能够听讲

不能与伙伴一起学习,不能专心听讲

学习习惯

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

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

坐姿端正,不经常举手发言,认真听讲

坐姿端正,不举手发言,认真听讲

坐姿不端正,不举手发言,不认证听讲

学习能力

勤思考,会表达

认真思考,正确表达

主动思考,能够表达

愿意思考,较少表达

不愿思考,不会正常表达

爱提问,能操作

能积极提问,能规范完成操作

能够提问,能完成操作

有时能提问,基本完成操作

不会提问,不能完成操作

实践能力

积极参加数学兴趣活动

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果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完成一定任务

能参加数学课外活动

不参与数学课外活动

期中成绩

满分100分

90分至100分

75分至90分

60分至75分

60分以下

学生阶段自我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一般

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或对学习比较漠然

课堂听讲

认真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较专心听讲,偶尔有小动作

较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时间能较专心听讲

专心听讲的时间较短,小动作较多

回答问题

发言积极性高,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发言较踊跃,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有一定的发言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比较淡薄,学习较被动

作业

书写工整、清楚,正确率很高

书写工整、清楚,正确率较高

书写一般,正确率一般可

书写较差,错误较多

小组活动互评

活动态度

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有较强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一般

不太感兴趣比较漠然

活动过程

认真遵守纪律,专心进行活动

认真遵守纪律,较专心活动

较认真遵守纪律,大部分时间能较专心活动

专心活动的时间较短,小动作较多

活动成果展示

发言积极性高,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成果突出

发言较踊跃,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成果可以

有一定的发言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成果一般

参与意识比较淡薄,学习较被动,无成果

活动画报质量

书写工整、清楚,正确率很高

书写工整、清楚,正确率较高

书写一般,正确率一般可

书写较差,错误较多

综合评价

单元测试

平时测试成绩平均分达90分以上

平时测试成绩平均分达75分以上

平时测试成绩平均分达60分以上

平时测试成绩平均分达60分以下

期中测试

90分至100分

75分至90分

60分至75分

60分以下

期末口试,5分钟10题

错2道题以下

错2-3道

错3-4道

错4道以上

期末口算,10分钟100题

对50道以上

对45-49道

对40-44道

对40道以下

期末图画应用题,50分钟30题

错5道题以下

错5-7道

错7-10道

错10道以上

 

时间安排:

教师将于元月12号完成对学生的课上评价,学生阶段自我评价和小组活动互评将于元月13号完成,期末口试将于元月14、15号完成,笔试将于20号进行,笔试评价将于22号前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