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34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粗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4-测量小车;

5-测量棱镜;

6-超高调缸;

7-夹轨机构;

8-测量小车定位滚轮;

9-支腿走行机构;

10-电气控制柜;

11-牵引连杆;

12-动力牵引单元。

2.1动力牵引系统

以发电机组作为动力源,通过配电盘向走行系统、液压系统、电气工具系统、控制系统、施工区照明系统供电。

2.2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为液压驱动,发电机组单元为自驱动单元,其余调整单元均为被动行走单元。

每个调节单元在不同工况下有两种行走模式,可跨过工具轨之间的缝隙(最大300mm)。

(1)边轮在下部结构上行走(通过工具轨轨缝时)。

(2)边轮提起时靠工具轨上钢轮行走。

2.3调整系统

包括横向调整装置、竖向调整装置、横向坡度即曲线超高调整装置,分别完成轨排的中线、高程、超高的调整。

各个调节装置均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电机实现平顺、精确的调节,中线调整精度为≤±

5mm,高程调整精度为≤-5~0mm。

2.4量测系统

主要包括测量小车(配合高精密全站仪工作)、超高传感器、轨距传感器,全站仪通过测量沿线布置的精测基桩(线路两侧,间距约60m)自由设站(一般采用6个点);

测量小车在工具轨上行走,轨排的位置反映到固定连接在测量小车的棱镜上,全站仪将测量数据经无线传输到控制计算机。

2.5计算系统

采集到的测量数据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递给控制系统。

2.6控制系统

接收计算机指令,实现机器的自动控制。

2.7粗调机的作业过程

粗调机的行走和功能均由操作人员遥控操作,动力牵引单元始终在前方未提起的轨排上,即调整轨排时动力牵引单元位于前一轨排上,其行走为液压驱动控制。

全站仪通过无线传输与操作人员手持的笔记本电脑相联系,全站仪上设置无线发射装置,将数据传递给笔记本电脑。

当操作人员将粗调机定位后,全站仪自动依次寻找各个调整单元的棱镜,自动测量各调整单元的位置并将各调整单元的坐标及高程传输到计算机进行计算。

粗调机采集超高、轨距数据通过无线传输传递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对获得的坐标和超高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每个调整单元处的轨排位置与其设计位置的偏差。

该偏差值由计算机计算后将数据自动无线发送至各个调整单元,由人工控制进行水平、垂直、超高位置的自动调节。

粗调机具有无线操作以及有线操作两种方式,以备信号频率受到干扰时能正常使用。

2.8遥控器操作

1-棱镜开闭控制钮;

2-状态指示灯;

3-夹轨、松轨控制钮;

4-双支腿伸、缩;

小车左、右运行控制钮;

5-电源开关钮;

6-调整单元选择钮;

7-急停按钮;

8-手动、自动选择钮;

9-小车复位钮;

10-超高控制、牵引车运行控制钮。

2.9手动操作

1-左支腿伸缩控制开关;

2-右支腿伸缩控制开关;

3-自动、手动选择开关;

4-超高控制开关;

5-松轨、夹轨控制开关。

2.10性能参数

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

RP1500-4型粗调机性能参数

项目

单位

调节范围

工具轨最大长度

m

15

轨距

mm

1435

最大轨道结构高度

630

最大超高

180

平曲线最小半径

2800

工具轨标准

GB60

最大纵向坡度

2.5%

双线轨道间距

5000

最大单机提升载荷

kg

3500

最大提升工作高度

400

最大横向移动行程

±

120

最大轨道超高

200

定位精度

≤5

遥控器使用范围

<200

工作环境温度

-10~50

调整单元外形尺寸

3130×

1700×

2100

调整单元内侧净宽度

2750

调整单元支腿中心距

2830

调整单元质量

2000

三、工作目标

利用粗调机一次调整最大15m长的工具轨排,自动测量、自动调整轨排中线、高程、超高,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粗调机与测量系统配合工作,可一次将工具轨排的中线、高程、超高调整至设计位置。

经粗调后轨排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0mm。

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

5mm。

四、资源配置

4.1人员

1人测量并提供调整量、1人操作粗调机、8人安装螺杆调节器并协助粗调机过轨。

4.2主要工器具

粗调机、全站仪(建议使用2台同型号的全站仪提高效率)、螺杆调节器水平调整时使用的双头调节扳手、螺杆调节器高度调整时使用的扭矩扳手、小型运输器具。

五、工艺流程

5.1工前检查

(1)检查所有轨道扣件安装是否紧固;

(2)检查待调轨排的轨距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标准轨距为1435±

2mm,使用轨检尺按轨枕位置逐个检测,不符合标准值的应立即调整;

(3)检查工具轨表面是否清洁,若有附着物(若粘接的混凝土等)立即清除;

(4)清理待调轨排内的杂物;

(5)清扫干净调整单元走行轮所走行的路面;

(6)按要求安装好螺杆调节托盘(不安装螺杆)。

5.2粗调轨道

(1)粗调机就位

①安装好工具轨和螺杆调节器托盘后,粗调机沿工具轨自行驶入,四个调整单元布置在一个轨排上,动力牵引单元落在下一个轨排上;

两端的1、4号调整单元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轨缝;

中间的2、3号调整单元均匀布置,并保证螺杆调节器的位置与调整单元的夹轨器相互错开。

②调整单元定位后,将自动、手动选择钮调至手动位置,调整单元选择钮处于com(全部)位置,操作夹轨按钮夹住工具轨;

③确定四个调整单元的八个夹具正确夹轨后,抽出所有的支腿插销;

④转动单元选择钮到单项调整位置,用支腿控制钮分别将调整单元的支腿落地。

(2)确定全站仪坐标

全站仪测量时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测站附近6个CPⅢ基准控制点棱镜,通过配套软件,自动平差计算,确定全站仪的x、y、z坐标。

改变全站仪测站,需要重新确定新测站坐标时,必须至少观测后方3个交叉控制点。

为了加快粗调速度,压缩测量仪器定位时间,每套粗调机宜配备两台同型号全站仪。

(3)测量与轨道调整

将调整单元选择钮旋至com(全部)位置,将轨排提升适当的高度(大约50~100mm),然后将自动、手动选择钮调至自动位置,开始由计算机操作测量与调整作业。

依次遥控打开每个粗调单元顶部的棱镜,全站仪自动搜索、测量、计算得出的棱镜x、y、z数据,各单元倾角仪测得的倾角数据,全部无线传输到电脑上。

通过计算软件,计算出每个调节单元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调整数据)。

并由无线信号发送至各个调节单元,进行水平、垂直、超高位置的自动调节。

调整按照先调整中间两台、后调整端部两台的顺序进行。

一般情况下,调整后的高度应低于设计标高0~5mm。

(4)确认测量结果

重复测量,确认轨排定位。

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

(5)安装螺杆

完成轨道粗调后,安装调节器螺杆。

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安装波纹管或其他隔离套,旋入螺杆。

用扳手拧紧调节螺杆,最大扭矩不应超过5N·

m。

(6)松开夹轨器

所有螺杆安装完毕后,将遥控操作盒的自动、手动选择钮调至手动位置,单元调整钮调至com位置,用支腿控制钮收起支腿大约30~50mm,然后用松轨控制钮松开夹具,把支腿插销插入支腿,并检查所有支腿已离开地面且所有夹具已全部打开。

(7)走行移位

将自动、手动选择钮处于手动位置,单元选择钮处于1的位置,用支腿伸长钮将1号调整单元提升高度至轨道走行轮和测量车的滚轮都离开轨面,然后,用牵引车控制钮向前走行,当第1号调整单元全部跨过轨缝后,停止走行,将第1号单元落在轨道上,收起支腿,牵引车继续前进,当第2号单元靠近轨缝时,停止前进,同1号单元一样,提升高度至轨道走行轮和测量车的滚轮都离开轨面,跨过轨缝后,收腿前行,依次操作3、4号单元全部跨过轨缝后,重复粗调机就位—调整—走行移位。

六、设备维护及保养

发电机的有关详细情况参考《发电机保养与维修手册》。

七、注意事项

7.1全站仪应架设在不受施工干扰、通视条件良好的位置。

7.2电动扳手旋入螺杆到底时,要尽量保持同对螺杆同步到底,并且到底后出现嘣响时间长短需通过试验确定,避免螺杆拱地抬起钢轨。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的工艺一是加强电动扳手操作熟练程度,螺杆接近基底层时停止,然后用手拧紧,再用棘轮扳手紧半圈;

二是使用电动扳手到达基底后,会出现嘣响,此时停止并回旋,再人工拧紧后,用棘轮扳手紧半圈。

7.3粗调机在过轨时,注意支腿插销的位置转换。

7.4粗调机行驶过程中防止支腿碰到轨枕钢筋。

7.5全站仪与工具轨端部相距约7~8m,以保证其处于最佳测量范围。

7.6粗调完毕后注意及时复测。

7.7注意夹轨器与螺杆调节器托盘相互错开,以免影响螺杆的安装和夹轨器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