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56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

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

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

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

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

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

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

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

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

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

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

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

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

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

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

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

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

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

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

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

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

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

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

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

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

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

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

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

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

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

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

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

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

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

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做铺垫。

B.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

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5.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

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

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

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

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

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

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

”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

“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

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

“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

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

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

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

”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

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

“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

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有读书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受到更好的效果。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

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

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

阮籍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B.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

能测。

C.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D.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意为召见并授与官职,如《后汉书·

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拜”“除”都可表授职之意。

“出”“出宰”则表职位升迁。

B.古代十日为旬,《逍遥游》中“旬有五日”即十五天,而《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则指古代官员十天休息一天的“旬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语。

D.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礼记·

曲礼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章用“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①

徐门②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③,牛衣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②徐门:

即徐州。

③缲车:

丝车。

④牛衣:

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词的上片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构成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上片的首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既描绘出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又把词人的行踪逗出---行走在枣树下。

C.上片的后两句,词人通过“村南村北”的“缲车”声和农人卖瓜的叫卖声,表现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表达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D.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

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E.“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15.结合词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分析理解词人的形象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

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2)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5)陶渊明追求个性自由、维护人格尊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李白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过相似的感慨: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陈阳在国外参观文物展览时,意外与一故友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②现在的一些研究论文越来越经院化、小众化、边缘化,有的随意生造概念,有的过分地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

③中国跆拳道队借鉴了乒乓球队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明显的“效益”,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比赛成绩扶摇直上。

④出门忘带钥匙,听了几遍还记不住新同事的名字,经常得鱼忘筌……这些健忘现象可能是缺觉扰乱记忆所致。

⑤狄更斯可以为朋友和事业不辞辛苦,全力以赴,但在金钱问题上却锱铢必较,甚至别人求他写一封介绍信都要收费。

⑥黄校长对新生们说,请你们时刻牢记父母的乌鸟私情和期待,努力以自己的健康成长和优异成绩,抚慰父母花白的头发。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7亚洲媒体峰会”设在青岛举行,这次峰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丝路沿线国家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

B.《敦刻尔克》讲述的是英国人、欧洲人所了解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对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历史。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文化多样化不仅是人类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表达,而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多样性的存在促使不同文化相互了解和学习。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店开业,老同学从远方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

“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前来致谢,耽误一下你的宝贵时间。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某作家近日举行签名售书活动,他在书的扉页写道:

鄙人才疏学浅,奉上力作一本,敬请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长期沉迷手机,除了可能导致一些心理疾病,还会

(1)。

当人体直立时,颈椎所承受的重量就是头部的重量,但当头部倾斜时,

(2)。

模拟人体低头玩手机时最常见的前倾60度的情况,颈椎所承受的压力达到了垂直承重的5倍,(3),颈椎所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颈椎失去了“自然曲线”,导致脖子承受了额外的压力。

这些压力首先会导致肌肉劳损,出现酸痛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头晕、行走不稳甚至是瘫痪!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前段时间,山西一游客因为川菜“鱼香肉丝”中没有鱼而拒绝付款一事传遍了网络。

其实,正如“老婆饼”中没有老婆,“蚂蚁上树”中没有蚂蚁一样,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毫无关系。

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

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