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16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课堂达标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D.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10.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A.AB.BC.CD.D

12.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13.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

A.NaOH烧碱B.Na2CO3纯碱C.CaO生石灰D.NaHCO3火碱

14.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

C.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D.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

15.可以将AgNO3、Na2CO3、MgCl2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性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A.HNO3B.HClC.NaClD.KNO3

16.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Na2SO4B.可能存在Na2CO3

C.一定存在CuCl2D.一定不存在NaCl

17.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

A.CuSO4、Ba(OH)2、NaClB.Na2SO4、HCl、Ba(OH)2

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

18.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19.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氯化钡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2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B.NaHCO3C.H2SO4D.K2SO4

21.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22.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

CO2分解反应

2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24.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A、B分别为

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

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

25.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鉴别出的一组是()

A.Ba(OH)2Na2SO4HNO3FeCl3B.AgNO3NaClHClKNO3

C.Na2SO4Na2CO3BaCl2HClD.CuSO4NaNO3KOHHCl

26.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HCO3固体与稀HCl

B.SO3与KOH溶液

C.CuSO4溶液与MgCl2溶液

D.Al(OH)3固体与稀HNO3

27.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16B.15∶14C.5∶4D.15∶8

28.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29.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

30.“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H-

Cl-

Fe2+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M点和N点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共有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C、M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检验M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Na2CO3,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法确定氯化钠是中和反应生成的,还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N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先滴加足量的Cu(NO3)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B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l+3O2

2Al2O3,方程式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l2

Mg+Cl2↑,是分解反应,完全正确;

故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

故选B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

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3.D

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4.B

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B。

5.C

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我们常用的化肥。

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是KNO3,KNO3属于钾肥。

6.D

A、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两者不能共存,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正确。

7.A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与CO32-、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

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8.D

A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

B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

C项,碳酸钠溶液的pH>7,而不应小于7,错误;

D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

9.C

A、盐酸和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该性质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盐酸和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有色溶液,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10.C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

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

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

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11.A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过量的碳酸钙通过过滤除去,故正确;

B、引入了氯化钡杂质,故错误;

C、引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杂质,故错误;

D、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2.C

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13.D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正确;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正确;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正确;

D.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错误。

14.D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A错误;

B、稀盐酸与硫酸钠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B错误;

C、硫酸钠与碳酸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C错误;

D、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现象明显,故D选项正确。

15.B

A、取样品,加入硝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另外两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硝酸银,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硝酸银,另外两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硝酸钾,三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B。

16.A

试题分析:

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确定一定不存在CuCl2,C错误;

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无Na2CO3,一定存在Na2SO4,A正确,B错误;

存在Na2SO4,一定无Ba(NO3)2,因两者不能共存;

NaCl可能存在。

考点:

物质的推断。

17.C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18.C

结合题给物质,分析表格实验现象:

甲和丁产生气体,则甲和丁中有一种为碳酸钠,另一种为酸;

若甲为碳酸钠,则丁为盐酸或硫酸;

因为丁和丙能生成沉淀,故丁为硫酸,丙为氯化钡,乙是盐酸,代入表格中,验证现象甲和乙有气体产生,与题给现象不符合,故假设错误;

甲应为酸,丁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沉淀,故丙为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产生沉淀,故乙为硫酸,故甲为盐酸,代入表格验证,正确,故选C。

19.A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

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

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

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点睛:

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20.C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21.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故A正确;

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故B不正确;

C、不符合客观事实,故C不正确;

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不正确。

22.B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2Fe+3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23.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B、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能与盐酸(胃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做补钙剂,正确;

C、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错误;

D、盐酸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可用于除铁锈,正确。

常用盐的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4.C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A应是可溶性盐酸盐。

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沉淀应是硫酸钡,B应是硫酸钠。

则A、B分别为氯化钡、硫酸钠。

点睛∶氯化银和硫酸钡均不溶于盐酸或硝酸。

25.B

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AgNO3

NaCl 

HCl

KNO3

----

沉淀 

沉淀

无现象

有两组现象是完全相同的,不加其它试剂不可以鉴别;

C、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Na2SO4

Na2CO3

BaCl2

------

气体

四组中的现象都是不同的,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根据溶液的颜色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

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在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

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26.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间若两两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三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碱的化学性质

27.B

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3中Ca的质量是x,

,解得

,设CaCO3中O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