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22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游围堰竣工报告文档格式.docx

渗透系数k=10-4cm/s~10-5cm/s。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2.1水文气象条件

小湾水电站位于横断山纵谷区,立体气候显著。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50~1100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51.0mm。

在维西地区降水年内呈双雨季型。

多年平均气温5℃~16℃,绝对最高气温27℃~34℃,绝对最低气温-13℃~-4℃。

2.2工程地质条件

下游围堰地段出露的岩层为MⅣ-1:

黑云花岗片麻岩夹片岩,另外在下游侧堰脚部位分布有少量MⅢ-3角闪斜长片麻岩。

第四系(Q)地层主要分布有冲积层(Qal),原始厚度为10m~17m、坡积层(Qdl),原始厚度为3m~10m、人工堆积层(Qs),主要由两岸开挖滚入河床的块石组成。

冲积层(Qal):

由卵石、砾石及少量漂石及砂组成。

卵石直径一般为2cm~30cm,次圆~圆状。

分选和成层性差,中等密实,具强~极强透水性。

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地段。

坡积层(Qdl):

由块石、碎石质粉土组成,稍密~中密,块石直径为0.2m~0.8m,含量约5%~10%,碎石直径为3~15cm,含量占10%~30%。

与基岩的接触面起伏不平。

结构一般较松散。

主要分布于两岸坡及坡脚地带。

由于施工期两岸工程边坡开挖造成部分弃渣堆积或被冲刷至岸坡及江中,使得岸坡及江中有人工堆积层(Qs),主要由含孤石的块石、碎石质粉土组成,稍密~中密,孤石直径大于2m,含量约1%~5%,块石直径为0.2m~0.8m,含量约10%~20%,碎石直径为3cm~15cm,含量占20%~50%,其厚度5m左右。

围堰填筑材料主要为粒径不大于30cm的开挖料(石渣料Ⅱ)碾压而成。

河床基岩面高程约960m,基岩面附近岩体以弱风化岩体为主。

两岸坝肩部位,强风化岩体厚度约5m~10m,弱风化岩体厚度20m~30m。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潜水,裂隙潜水在破裂面中作网格状运动,岩体透水性极不均匀。

地下水位铅直埋深10m~15m。

微透水岩体顶界铅直最大埋深,左岸约45m,右岸约47m,河床地段微透水岩体顶界高程一般为943m~945m。

河床部位冲积层具强透水性,局部地段存在为中等透水性,山坡地段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层一般具中等~强透水性。

3.主要工程量及工期

3.1主要完成工程量

镶铸孔口管(φ91mm、3m/根)333根,(φ91mm、5m/根)33根,混凝土层钻孔146.40m,覆盖层钻孔10380.40m,基岩钻孔1830.00m,覆盖层灌浆10380.40m,基岩灌浆1830.00m,化学灌浆3097.50m;

检查孔镶铸孔口管(φ108mm、3m/根)19根,钻孔732.00m,覆盖层钻孔642.00m,基岩钻孔90.00m,检查孔段154段,覆盖层灌浆642.00m,基岩灌浆90.00m,化学灌浆354.00m。

3.2工期

本工程于2004年11月5日开工,帷幕灌浆于2005年3月6日完成,检查孔于2005年3月23日完工。

4.工程参建单位

工程建设单位:

云南省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局(原小湾建设公司)

工程设计单位: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工程监理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小湾水电站建设工程监理中心

工程施工单位:

(责任方:

中国水利水电八局七局联营体)

二、施工依据

1、招标文件以及随招标文件所提供的施工图纸;

2、下游围堰结构布置图(1/2~2/2);

3、围堰工程施工技术要求(XW•TJ10A-2004);

4、小湾水电站下游围堰防渗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58-2001);

6、《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规范》(GB175-85);

7、《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SD108);

8、经审批的《下游围堰堰基防渗施工组织设计》;

9、本标工程施工相关的现行采用的国家与行业标准、规程和规范;

10、我方已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国内、外已建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和经验;

11、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企业技术标准;

12、本工程有关的业主、设计、监理来往的施工方案变更批复以及文件、便函等。

三、临建工程施工(施工现场布置)

1、施工平台

为保证防渗帷幕的灌浆效果,要求灌浆必须在有盖重的条件下进行。

沿帷幕灌浆轴线方向,浇筑混凝土施工盖板,混凝土盖板平均厚度不小于0.4m,宽度5m。

盖板中心线与防渗帷幕中心线重合。

并以此盖板,作为钻孔灌浆施工的工作平台。

截流后,围堰平台高程为998.0m,盖板顶面高程为998.4m。

盖板混凝土标号为C20。

2、水泥浆制浆站

考虑本次灌浆施工中将较多的采用膏状浆液,并且由于施工工期紧张,钻灌设备投入较多,为减少施工干扰,采用局部集中制浆的方式供浆。

修建了4个集中制浆站,沿轴线均匀布置灌浆施工平台的下游侧方向。

每个制浆站的面积12×

6m2。

安装2台搅拌机,4台灌浆泵。

3、泥浆站

堰基防渗帷幕可控灌浆浆液中使用的膨润土、粘土原计划以泥浆形式加入,膨润土浆、粘土浆计划采用集中生产的方式先行搅拌。

堰基防渗可控帷幕灌浆由于工期紧张,计量工作繁琐,取消利用粘土浆,膨润土以粉剂方式加入。

4、水泵站

施工用水直接抽取围堰内的澜沧江水。

水泵站计划建在围堰的上游侧,安装2台6”高压水泵,抽水量不小于100m3/h。

5、施工供电

根据本次施工的投入设备情况(参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主要设备总功率约为1900kW。

6、施工排污

在施工工作平台的下游侧(施工平台和水泥制浆站之间),全长修建排污沟,并在适当的部位修建集水井、沉淀池,施工废水、废浆经沉淀分离处理后,废水排至下游河道,沉淀物运至弃渣场。

7、施工交通道路

在施工现场,修建沿工作面全长的临时施工交通道路,交通道路布置在施工平台上游侧,两岸分别和左、右岸的交通路相连。

水泥制浆站的下游侧修建一条运送灌浆材料交通道,右岸与底线公路相连。

临时交通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0m,碎石路面,按照30t载重汽车的荷载考虑。

临时交通道路总长约300m。

现场以外的交通道路,全部依靠小湾工地现已经形成的交通道路网络系统。

8、现场生产用房

在施工现场,主要考虑生产值班室、监理工程师值班室、现场修配车间和各种材料存放库房等。

现场生产值班室、监理工程师值班室、现场修配车间建在施工平台上游侧,总面积80~100m2,材料仓库和制浆站相结合建造,采用棚架结构,总面积约300m2。

现场施工机组材料工具用房考虑使用集装箱形式,总数量约10个。

9、施工营地和施工通讯

施工人员营地由甲方负责提供,施工人员总数原计划为256人,后来为赶工又增加80余人。

施工人员上下班采用专车接送。

施工通讯用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的服务,施工主要负责人员均配备移动GSM手机。

现场短距离通讯配合使用无线对讲机作为补充。

四、施工组织结构及资源配置

1、施工组织结构

小湾围堰堰基防渗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且非常艰巨工作任务。

工程局对此施工特别重视,早在试验期间就成立了项目经理部,为保证堰基防渗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将在围堰防渗施工期间进一步加强项目部的领导和技术力量。

并聘请基础处理方面的老专家作顾问,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满足合同要求。

下游围堰堰基防渗工程施工组织结构见图1,各级施工主要负责人员如下:

项目经理:

孟凡辉

项目副经理(常务):

崔文光

项目副经理:

刘中秋

项目总工:

张金海

工程部部长:

李铅

质安部部长:

周文泉

物资部部长:

赵补厚

劳财部部长:

李少勇

办公室主任:

王勇

为了确保下游围堰堰基防渗工程在合同工期内顺利完成,我局特派一名局领导坐镇指挥,成立技术专家组现场咨询指导。

工程局副局长:

刘建发

专家技术组:

肖恩尚、张聚生、张良秀、董学君、唐玉书(上下游)

2、人力资源配置

下游围堰堰基防渗施工轴线长度为144.60m,最大施工深度50m。

原预计主要工程量为:

帷幕钻孔10036.08m,灌浆9885.28m,按照可控帷幕灌浆试验“两机一泵”组合,270m/组月的生产工效,根据全线开工完工日期安全计算,需要投入15个施工机组和相配套的施工设备。

图1施工组织结构示意图

施工人员配置按照15个灌浆机组,5个制浆站,1个供水电及排污清渣组,按照2班作业的工作方式进行考虑。

辅助生产人员主要包括现场值班技术人员、质安人员、内业技术人员、物资材料人员、修配、食堂、车队人员等。

部分工作人员与上游围堰堰基防渗施工同时考虑。

施工中,由于基岩面比预计情况普遍加深,按照设计技术要求入岩,并满足透水率q≤7~10Lu的标准,则工程量增加1500.00余米,为确保工期,又投入了9台套造孔灌浆设备。

本次施工,总计需要各类施工人员338人,见表1。

3、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按照“二机一泵”组合,为完成本次灌浆施工任务,共计投入19个灌浆机组(39台地质钻机),和与之相应的泥浆、水泥浆搅拌设备,灌浆设备,以及其它相应的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2。

表1施工人员明细表

工种或岗位

数量

说明

钻探灌浆工

171

钻孔灌浆施工

记录员

38

灌浆施工纪录

搅浆制浆站

98

配制灌注浆液

司机

2

现场的汽车、起重机等设备,其余计入上游

修配

灌浆设备的维护及修理

排污清渣泥浆工

12

现场排污清渣

咨询专家

本工程特聘的上下游技术顾问,计入上游

经理

工程全面管理

技术负责

1

工长

现场生产协调

值班

6

现场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材料

物资供应

电工

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与上游围堰施工同时考虑,计入上游

合计

338

表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制造厂名

单机功率

(kW)

备注

地质钻机

XY-2

22

重庆探矿机械厂

484

SGZ-Ⅲ

17

杭州钻机厂

374

高压灌浆泵

3SNS200/10

18

宜昌

396

水泥浆液搅拌机

1000L

9

自制

15

135

储浆桶

700L

泥浆搅拌机

4

山东

备用

高速搅拌机

ZJ-400

杭州

5.5

1台备用

泥浆泵

3PL

3

河南

45

中压泥浆泵

BW200/40

无锡

60

清水泵

6”

现购

90

自动记录仪

J31系列

14

轻便测斜仪

KXP-1

上海

比重称

泥浆粘度计

青岛

电焊机

30kVA

30

180

排污泵

3PN

44

载重汽车

5t

工具车

1.5t

车床

施工照明用电

40

总计

1882.5

五、工程施工

(一)防渗方案的确定

小湾水电站下游围堰堰体回填料主要为石渣料Ⅰ、石渣料Ⅱ、过度料Ⅰ、过度料Ⅱ,其中含有大量块石体和边坡开挖滚落的大孤石,堰基防渗工程难度大,工期紧,闻名中外。

为确保整个小湾电站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下游围堰堰基防渗施工尤其重要,关系重大,如何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完成防渗任务,施工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通过专家咨询会议,下游围堰的地层地质条件不具备建造混凝土防渗墙,通过前期现场施工试验,最终敲定下游围堰防渗采用可控帷幕灌浆方案。

(二)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灌浆孔布置

下游围堰堰基防渗帷幕灌浆孔按三排孔布置,排间距为1.0m,孔间距为1.2m,梅花形布置,见图2。

图2帷幕灌浆孔布置示意图

施工时按照先下游排,再上游排,最后中间排的顺序进行施工,每排灌浆孔分二序进行加密灌浆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

下游围堰堰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程序为:

施工平台及临建建造下游排Ⅰ序灌浆孔施工下游排Ⅱ序灌浆孔施工

上游排Ⅰ序灌浆孔施工上游排Ⅱ序灌浆孔施工中间排Ⅰ序灌浆孔施工中间排Ⅱ序灌浆孔施工检查孔施工

孔口0~3.0m镶孔口管可以先做,次序为先下游排,然后上游排,最后中间排进行实施。

若为抢进度下游排、上游排、中间排同时施工时,分序进行。

3、钻孔施工

3.1钻孔

钻孔设备采用XY-2型和SGZ-Ⅲ型地质钻机,钻孔施工能力满足施工需要。

钻孔施工采用金刚石钻头,清水钻进的施工工艺。

帷幕灌浆钻孔孔径为Φ56~Φ91mm。

帷幕灌浆检查孔孔径为Φ91mm。

3.2钻孔深度

帷幕灌浆施工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并保证终孔深入基岩的深度不小于1.0m,同时满足透水q≤7~10Lu的标准。

3.3钻孔偏斜

所有灌浆孔均为铅直孔。

钻孔孔位允许偏差10cm。

钻孔施工期间,应对灌浆孔的钻孔偏斜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表3的要求。

当钻孔偏斜超过要求时,应对灌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对灌浆效果有影响时,应重新钻孔和进行灌浆。

表3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表

孔深(m)

20

50

允许偏差(m)

0.25

0.5

0.8

1.15

1.5

4、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4.1钻孔冲洗

对返水正常的孔段,应进行钻孔冲洗,至回水变清为止。

4.2压水试验

帷幕灌浆先导孔、灌浆孔,钻孔返水正常的孔段,作灌前简易压水。

每5分钟一个读数,连续2个读数即可结束。

以最后的读数计算该段的透水率值。

钻孔不返水的孔段,不作压水试验,但班报中应注明不返水。

检查孔采用静水头单点法注水试验,注水试验的压力采用全压力,为10~15m水柱压力,抽取20%孔段作压水试验,压力为0.3MPa。

5、灌浆

5.1灌浆材料

水泥:

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P.O32.5。

水泥材料由甲方负责提供。

膨润土:

选用云南和湖南产钙质膨润土,细度要求过200目筛。

粘土:

粘土材料选用小湾本地产粘土,使用前先进行除砂分离。

外加剂:

主要包括速凝剂、灌浆剂和防冲剂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5.2浆液配合比

帷幕灌浆采用四级水灰比的灌注浆液,分别为2:

1、1:

1、0.7:

1的稳定性浆液和膏状浆液。

浆液使用原则:

上、下游排灌浆孔堆石层采用膏状浆液灌注,冲积层灌浆和中间排孔灌浆根据灌前压水情况采用由稀变浓的变浆原则。

施工中,根据上游排Ⅰ序孔灌浆情况发现,有些灌浆段在比级1:

1变0.7:

1或0.7:

1变膏浆时,出现注入量突然减少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将原四级配比调整为五级配比,取消0.7:

1比级配比,增加水固比0.8:

1和0.6:

1两个比级,其他配比不变,以保证灌浆效果。

5.3浆液制备

灌注浆液采用局部集中制浆方式进行搅拌。

搅拌机采用自制1000L水泥浆搅拌机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搅拌材料如水泥、膨润土等固体材料,采用成袋方式人工加入,水等液体材料,采用容积计量方式加入。

灌注浆液搅拌结束后,直接送入灌浆泵储浆桶内,供灌浆施工使用。

灌注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为4小时,超过4小时应弃掉,重新搅拌新浆使用。

5.4灌浆方式

灌浆泵采用3SNS200/10灌浆泵,性能可满足施工使用要求。

帷幕灌浆采用纯压灌浆和循环灌浆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法灌浆时,射浆管距孔底为20~50cm。

5.5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采用0.5~2.0MPa。

灌浆压力控制以压力表平均值为准。

施工中,为了增大浆液扩散范围,保证充填质量,在上游排二序孔和中间排中吃浆量比较小的孔段,灌浆压力提升了0.5MPa。

5.6浆液变换

对于钻孔正常返水的孔段,采用稳定性浆液由稀变浓的原则灌注,浆液比级采用四级变换,分别为水固比2:

1和膏状浆液;

调整后浆液比级采用五级变换,分别为水固比2:

1、0.8:

1、0.6:

1和膏状浆液。

变浆原则如下: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明显改变时,应改浓一级水灰比。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5.7灌浆结束标准

对于膏状浆液,结束标准为在设计压力下基本不吸浆(槽内浆液液面降低无明显下降),可结束本段灌浆。

对于较稀的稳定性浆液,自动记录仪记录,结束标准为在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3L/min后,持续灌注45min即可结束。

5.8灌浆中断处理

因为躲炮等原因造成长时间灌浆中断的,中断后立刻用清水冲洗灌浆孔段,正常后扫孔重新复灌。

6、镶铸孔口管

在每孔的第二段灌浆结束后,镶铸孔口管。

孔口管直径为:

一般灌浆孔,Φ75~Φ89mm;

先导孔和检查孔,Φ108mm。

孔口管长度不小于3.0m。

7、灌浆后的冲孔和待凝

每段灌浆结束后,可以用清水冲孔,冲孔深度距段底不小于5m。

每段灌浆结束后,根据灌浆量不同分别确定待凝时间。

8、封孔

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如孔内浆液水灰比大于0.7:

1时,采用膏状浆液置换出孔内的稀浆,进行压力封孔。

封孔压力采用最大灌浆压力,封孔时间为30min。

9、特殊情况处理

(1)当灌浆达不到设计压力,而注入量达到5t/m时,待凝4小时后,扫孔并作压水试验,当透水率小于10Lu时,合并到下一段灌注;

如果透水率大于10Lu时,应对本段进行复灌,复灌的开灌水灰比根据透水率大小确定,一般应逐级由稀变浓进行。

吃浆量过大的孔段,增大浆液密度,掺加外加剂水玻璃等;

也可以间歇灌浆,以2.5t/m、1.5t/m逐渐减量控制,间歇时间30~60min。

(2)灌浆过程中如发生串浆,应将串浆孔封住,继续灌注。

10、化学灌浆施工

根据灌浆试验结果,为了保证灌浆帷幕能够满足设计防渗要求,在中间排的Ⅰ、Ⅱ序孔,采用先进行化学灌浆,然后再进行水泥灌浆的施工方案,这样既保证砂层和冲积层的灌入,又能对大孔隙地层进行有效挤密灌浆。

10.1化学灌浆浆材

综合围堰防渗的具体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化学灌浆浆材为碱性水玻璃。

10.2化灌浆液配制

①配制原则

施工中,水玻璃浆液的重要控制指标为浆液浓度和胶凝时间,基本原则是在能够满足灌浆要求的情况下凝结时间尽可能短。

②材料计量

水玻璃和水采用体积法计量,胶凝剂采用重量法称量,并确保材料计量准确。

胶凝剂要求在干燥房间内事先称量,计量器具要求每4小时校验一次,并将白天和夜间所用不同重量的胶凝剂分装两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袋中待用。

③浆液配制

采用现有水泥制浆设备进行制浆。

a、水玻璃浆液每次配置400L;

b、水和水玻璃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确保每级加料均能搅拌均匀。

10.3水玻璃浆液灌注施工

①灌浆方法:

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纯压式灌浆,要求射浆管一定要下设到孔底。

孔内射浆管要求采用花管,花管长度宜为150cm,管端用锥形头封闭,为了射浆管能顺利下设到孔底,可以在底部开一个水口。

②钻孔及压水试验:

具体要求同水泥灌浆施工细则。

当钻孔内有砂沉淀时,为防细砂堵塞灌浆管,可边冲水边下设射浆管至孔底,直接压水并灌注水玻璃浆液,不必进行返砂处理。

③灌浆段长:

覆盖层灌浆段长根据压水情况确定,对于压水吕容值>15Lu的灌浆段,段长采用2.5m;

对于压水吕容值≤15Lu的灌浆段,并在成孔条件好的情况下可合并到下一段灌浆。

基岩段不进行化学灌浆,直接进行水泥灌浆。

④灌浆压力:

水玻璃灌浆最大压力按表4执行。

表4水玻璃灌浆压力上限采用表

3~10

10~20

>20

灌浆压力(MPa)

0.4

0.6

施工中发现,一些孔段达到结束标准时浆液的注入量在300L/m左右,相对偏低,为了保证砂层化学浆液的扩散范围和灌浆效果,将化灌灌浆压力在原压力的基础上提高了0.2MPa。

⑤灌浆过程注入率控制:

水玻璃浆液注入率应严格控制在10~20L/min之间,不得采用大压力、大流量灌浆。

⑥灌浆结束标准:

水玻璃浆液灌注量已达800L/m,或在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2L/min并延续10min,即可结束该段灌浆。

10.4水泥灌浆

①水泥灌浆时间控制

水玻璃灌浆正常结束,确认孔内水玻璃已经凝固,即可扫孔冲出孔内水玻璃凝胶体,进行水泥灌浆。

②水泥灌浆其它参数

水泥灌浆工艺、灌浆压力、变浆标准、结束标准等技术参数仍按水泥灌浆细则执行。

11、施工质量检查

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检查应以检查孔注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施工记录、成果资料和检验测试资料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

11.1施工工序质量检查

施工工序质量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和质量标准,见表5。

表5施工工序质量检验项目表

序号

项目

检查方法

质量标准

孔位允许偏差

现场测量

不大于10cm

孔深偏差

不小于设计孔深,入岩不小于1.0m

孔斜率

现场测量、计算

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冲洗

现场控制

5

压水试验

现场控制、自动记录

符合规程要求

使用压力

符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