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34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Word下载.docx

A.遥感技术B.虚拟现实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0.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电闪雷鸣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D.丁地阴雨连绵

11.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12.右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13.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5.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河南省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下图为河南省某食品集团产业联系简图。

完成16、17题。

16.影响面粉加工企业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条件B.环境状况C.原料D.劳动力

17.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图中肉类加工与食品制造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A.生产协作B.商贸联系C.科技与信息联系D.资金与技术联系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

完成18、19题。

18.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C.温暖期D.寒冷期

19.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

右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完成20、21题。

20.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21.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下图为我国2015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

完成22、23题。

22.2015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A.陕西B.浙江C.辽宁D.广东

23.图中可以反映出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

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

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

完成24、25题。

24.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

25.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特拉维夫高度集中了以色列大部分高科技产业,许多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设有研发中心,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

(1)图中A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特征是_____;

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成因是_____。

(2分)

(2)意大利多火山,火山灰为当地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地_____和柑橘等园艺作物种植较多。

2017年3月16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来自_____层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

(3)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数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经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B_____海峡进入欧洲。

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分)

(4)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拉维夫集聚,说明这种布局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冬季温暖,夏季炎热(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1分)

(2)葡萄(油橄榄)(1分)软流(1分)

【笔者注:

原答案是“橄榄”,是来自于湘教版课本内容,此处笔者订正为“油橄榄”,仅供参考。

(3)土耳其(黑海)(1分)经济政治(可互换)(2分)

(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降低生产成本;

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解析】

本题以地中海附近为区域背景,考查气候、农业、人口、产业集聚等地理知识。

(1)题,图中A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从大西洋大量丰富水汽,温和多雨。

【“橄榄”与“油橄榄”不是同一种树种类型。

橄榄(又名青橄榄、青果)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两广、闽、台、川南、浙等地。

而油橄榄,则原产小亚细亚(现在中东叙利亚),经希腊扩展到地中海沿岸地区及周边国家,目前,主产国为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法国等。

我国已经引种栽培油橄榄,如福建、台湾、云南和四川等地区。

但二者的果实、树叶、根系等均有很大差别。

橄榄主要用于制作蜜饯;

油橄榄果实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榨油。

(2)题,地中海地区的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合种植葡萄、油橄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

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第(3)题,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是地跨亚洲、欧洲两大洲的国家。

与此相似的还有埃及(亚、非)、巴拿马(南、北美洲)等。

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主要是因为叙利亚因战乱,生活贫困,而欧洲经济较发达;

而且政治动荡和战乱引发了移民。

第(4)题,此题考查产业的集聚优点,联系课本的产业集聚优点回答即可,平时要熟悉教材内容,加强课本要点的背记和理解。

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A是,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

(2)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

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重,导致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3)图中B(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冬季风较弱时,加之居民(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4)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西气东输(1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或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1分)

(2)增加(1分)地表(1分)

(3)秦岭(1分)地堑(1分)燃煤取暖(1分)

(4)人口密集区(1分);

河流交汇、铁路枢纽处(1分);

大规模商品集散地(1分)。

【解析】第

(1)题,观察图中的A资源调配工程走向和路线,可判断是“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始于我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此题强调“三大自然区”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否则,不得分。

(2)题,此题考查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

森林植被可以减弱地表径流的侵蚀,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根据题目描述的情景,回答即可。

第(3)题,秦岭是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是黄河流域(渭河)和长江流域(汉江)的分水岭。

渭河是由于岩层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成渭河谷地(平原)。

渭河谷地,冬季寒冷,燃煤取暖,排放粉尘颗粒物增多,如果风力弱、地形封闭,则雾霾更加严重。

第(4)题,一定注意本题题意的正确理解。

“城镇空间布局”与“城镇分布特点”的含义是不同的,不可以混为一谈。

城镇空间布局,强调与城镇强调“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城镇与人口、交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业贸易)的关系。

【参见必修2第28页,城镇空间布局的四个特点】。

而城镇分布特点更强调“位置、疏密”等。

此题说明,通读地理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导学生考前复习多回归地理教材。

【笔者注】①此题的“该市”是指重庆市的点状含义,不不是重庆整个区域的面状含义。

一定要加强地理概念的正确理解。

②从现场阅卷看,不少考生是从城镇分布特点回答,失分较多。

笔者认为,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考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二是此题的地图名称词语表述也有故意“挖坑”之嫌。

如果“重庆市示意图”改为“重庆直辖市示意图”,则表述也许更明确和科学,也减少考生对题意的曲解程度,提高得分率。

当然,从地理概念来说,“重庆市”与“重庆直辖市”的含义是一样的。

只是简写而已。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第28题表单位:

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

540.0

901.0

273.0

90.9

材料三:

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

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

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4分)

(3)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分)

28.【加试题】

(1)1月东北风(1分);

7月西南风(1分);

(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1分)。

(2)降水(1分)。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1分);

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1分);

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1分)。

(3)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

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

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

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答出三点,得3分)

(4)沿岸有寒流经过;

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任意两点,得2分)。

过度捕捞(1分);

导致资源枯竭(1分),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本题以西非地区为地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气候与自然带、农业生产、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等。

强调对图文信息的挖掘和整合,注重对题目设问角度的正确把握。

(1)题,受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南北移动。

1月东北信风带南移控制,7月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呈西南风。

(2)题,注意审题,正确理解题意。

图中的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气候、植被等差异,是由于降水量不同导致的。

不要错误理解成“纬度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热量”。

第二小问,②地是热带草原带,然后围绕“热带”“草原(注意草原的茂盛和枯黄的季节变化)”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

另外,深度使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年降水量数值等图像信息也十分重要。

第(3)题,注意题干的设问关键词语是“农业生产”,而不是“花生生产”,一定要注意。

根据甲地的“降水特征”,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安排、农作物生长等角度进行分析。

注意对答题要点进行多角度地理内容的“横向整合”、“深度梳理”。

(笔者注:

就该题的设问词语看,“影响”应该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

第(4)题,题干中的“分析”引领两个问题,都要注重条分缕析,不能简单的只写出结论词语。

第一小问,注意细化词语要点,强调“寒流”、“上升流”、“营养物质”等;

第二小问,材料三中的“支柱性出口产品”、“快速增长”等文字,揭示了当地的过度捕捞问题,导致渔类枯竭、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

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

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

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4)根据图3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29.【加试题】

(1)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1分);

生产规模扩大;

集约化水平提高;

交通等条件改善。

(2)气温低;

降雪量大;

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3分)。

饲草储藏增多;

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

(3)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

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

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

(4)如图(2分);

西北(1分)。

本题以内蒙古地区的东部为区域背景,考查畜牧业的变化、气象灾害、产业活动的联系、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内容。

(1)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和阶段演化。

从“游牧”向“定居后牧业”转变,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注意答案中的“动态性”词语,对应题干设问的词语:

“变化”。

如果能够发散思维视野,获得满分(即2分)还是足够的。

当然,畜牧条件的变化,还包括劳动力、资金、生产装备等投入增加,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政策、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牲畜养殖技术的提高等等。

(2)题,第一小问,首先要正确理解“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材料;

这也是选修教材明确给出的地理概念,注意平时要熟悉地理教材;

然后要注意“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

第二小问,要抓住“抗灾能力”这个关键词。

抗灾能力包括牧业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冬季饲料储备情况、牲畜棚舍建设情况、当地居民的抗灾意识和救灾能力等方面。

第(3)题,根据材料二中的“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的内容介绍,可以正确把握题目的答题要求和设问角度。

注意强调三者之间的“链条”关系。

第(4)题,首先,根据材料三“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推导出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纬度数值,计算出当地的纬度值是北纬45度。

然后根据“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当地的经度值是东经116度,求算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

根据求算出的观察地经纬度(450N、1160E),判断出当地位于赤峰的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地理试卷【解析】

1.C【解析】山西、内蒙古等地将能源输出由煤炭为主转为火电为主,对于输入地而言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不会减少全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故①错;

电力输出采用高压输电线路,不占用交通运输线,故利于减轻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交通运输压力,故③错;

煤炭转化为火电,延长了产业链,利于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但火电加剧输出地的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等压力,故②④正确。

2.A【解析】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减少汽油和柴油的燃油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利于改善大气环境。

3.B【解析】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②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③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④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

故B正确。

4.B【解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利于聚落(城镇、乡镇等)建设,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5.B【解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必须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依赖粮食进口,不能作为最主要措施,故A、C选项错;

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难以重新再回流至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故D选项错;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

6.D【解析】从人口迁移角度来看,农村的未成年人和老人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在城市生活,是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方面之一,故①正确;

未成年人和老人均属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均无影响,故②③错;

未成年人和老人给教育、医疗卫生和交通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故④正确。

7.B【解析】注意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材料提示,人造天体(不要误解为地球人造卫星!

)定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该人造天体与地球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角速度相同,故AC项错误。

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在地球一侧观测,会出现从金星经过日面的现象(太阳、金星和地球三点一线,称为凌日),但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在地球一侧观测,不会出现凌日现象,故D错。

图示显示其与地球的距离为150万千米,远超月球与地球的距离38万千米,该人造天体位于宇宙空间(人造卫星位于高层大气范围内,绕地球公转)。

太阳风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人造天体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近,可以提前获知太阳风强度。

8.A【解析】注意题干中“获取”“传回”等关键词语。

人造天体获取宇宙空间的信息并传输数据属于航天遥感技术,故A正确。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VR技术)是数字模拟的现实场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范畴,故B错。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获取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信息输出表达,故C错。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来对地面的某一点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其必须在观测对象设置用户系统(带有GPS模块的客户终端)方可获取定位信息,故D错。

9.C【解析】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

甲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10.C【解析】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

乙地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故B错。

丙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风雨交加,故C正确。

丁地位于高压区的边缘,且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干燥,故D错。

11.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

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12.A【解析】仔细观察图示信息是分析判断的关键。

仔细观察图示,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

这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和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故A选项正确。

13.D【解析】图示显示,该城市二孩出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均处于较低水平,较高生育率年龄段集中在33岁以前,且以一孩生育率占主导,故①正确。

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则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时父母年龄越大,则生育二孩的意愿会更弱,故②错误。

二孩生育率越高,则自然增长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故③错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

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由此降低,故④正确。

14.C【解析】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

15.A【解析】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正确。

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错误。

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D错。

16.C【解析】图中的产业联系简图显示,面粉加工与小麦种植联系密切,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粮食产量高,原料丰富,故影响面粉加工企业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

17.A【解析】根据图示,肉类加工的“产品”是食品制造的“投入”,组成“工业生产过程”的生产协作联系(投入-产出联系),故A正确。

商贸联系体现的是产品的位移,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