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02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池 州 市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docx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TOURISMDEVELOPMENTPLANNINGOFCHIZHOU

[2004-2020]

文本及图则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DepartmentofLandscapeScience&Tourism,TongjiUniversity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LandscapeScienceResearchInstitute,TongjiUniversity

池州市旅游局

TourismBureauofChizhouCity

二00四年三月

项目名称: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

池州市旅游局

项目承担单位: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

项目组成员:

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

王云才博士副教授

刘颂博士副教授

冯学刚教授

王兴斌教授

宋雁研究生

蔡光宇研究生

制图:

金秋爽本科生

丁玉华本科生

魏怡本科生

李晓霞本科生

文本目录

一总则…………………………………………………………………1

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1

三旅游发展战略………………………………………………………2

四旅游产品策划………………………………………………………4

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5

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8

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

八旅游基础设施规划………………………………………………12

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13

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4

十一分期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16

十二旅游发展管理工程:

机制、政策与法规………………………18

附则……………………………………………………………………19

 

图纸目录

现状图纸:

图号图名

1-01区位及空间联系图

1-02池州市行政区划图

策划规划图纸:

图号图名

2-01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2-02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图

2-03安徽省南部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图

2-04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

2-05池州市旅游区分区图

2-06池州市旅游发展功能结构图

2-07池州市旅游形象与主题塑造策划图

2-08池州市旅游产品与项目图

2-09池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

2-10池州市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图

2-11池州市旅游景镇景村建设规划图

2-12池州市旅游发展市场图

2-13池州市旅游服务中心与设施规划图

2-14池州市旅游发展近期建设图

2-15池州市旅游发展中远期建设图

 

分区规划图纸:

图号图名

3-01秋浦仙境旅游区分区图

3-02秋浦仙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3-03秋浦仙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

3-04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分区图

3-05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3-06大九华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

3-07尧舜圣境旅游区分区图

3-08尧舜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3-09尧舜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

3-10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分区图

3-11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3-12牯牛降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池州市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池州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年限为19年。

分为近、中、远三个阶段。

规划近期:

2002~2005年;规划中期:

2006~2010年;规划远期:

2011~2020年。

第3条规划范围: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池州市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贵池区、石台县、东至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

国家及安徽省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和重要文件、文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专业通则和标准。

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池州市及各区县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以及国家和其他省市的相关文献资料。

第5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互协调。

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

第6条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类型丰度上大体相当,属于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型。

在旅游资源类型中,自然与文化复合一体的旅游资源、自然特征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景城、景镇、景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此外,还有温泉、古徽道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以及古树名木、皖江及主要码头等旅游资源。

第7条池州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依据《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对旅游和景观资源的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共评出一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别为15处、18处、24处,分别占池州旅游资源总数的26.3%、31.6%和42.1%。

第8条旅游资源优势定位:

(1)自然旅游资源:

奇山异水,宛若仙境。

(2)人文旅游资源:

佛国九华,民族精粹,特色池州。

(3)城市山水文化:

具有千古杏花村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第9条旅游通道评价:

根据规划对池州市现状旅游特点和旅游通道的研究,对池州市域内的旅游通道做出评价,评出一级旅游通道8处,二级旅游通道2处,三级旅游旅游通道6处。

第10条客源结构:

池州市国内游客结构以江浙沪、广东、北京及当地游客、合肥、马鞍山等地的游客为主,国际游客以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以及世界华人和其他国际客人为主,随着维多利亚号游船在池州港的停靠,欧美游客逐年增加。

但国内旅游者占主体,2002年国内游客占池州游客总数的98.67%。

第11条客源地定位:

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并重,两个市场形成各有重点的市场格局。

国内旅游市场重点突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的三大片区以及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重点突破东北亚、东亚、东南亚、港澳台和欧美市场,尤其要重点突破韩国、欧美市场。

第12条池州市游客量预测:

到2005年,年接待国内游客320万人次,国际游客6.4万人次;到2007年,年接待国内游客400万人次,国际游客20万人次;到201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644万人次,国际游客96.6万人次;到202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国际游客240万人次。

三、旅游发展战略

第13条池州市旅游发展总目标:

池州市的旅游发展确立“以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佛教朝山与文化体验为龙头,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战略定性,“皖南北部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塑造“九华佛国,生态池州”的旅游战略形象,形成“战略产业与支柱产业并重”的产业战略结构,通过精心开发和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创建“佛教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三大品牌,把池州市建设成为“以佛教朝山、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第14条战略阶段与发展指标:

将旅游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近期旅游开拓期(2002—2005年)、近中过渡期(2006—2007年)旅游增长期、中期(2008—2010年)旅游高增长期、远期(2011—2020年)旅游成熟期。

各个阶段的规

划指标如下表。

表3-1池州市旅游发展指标(2002-2020年)

指标\规划期

2002

2005

2007

2010

2020

年旅游总收入(亿元)

5.78

10

13

21

60

旅游年接待人次数年增幅(%)

8—15

8—15

15—25

8—10

国内游客年接待规模(万人次)

225

320

400

644

1200

国际游客年接待规模(万人次)

2.81

6.4

20

96.6

240

旅游业投资利润率(%)

15

15

20—25

10

旅游业建设投入(亿元)

12

6

24

18

第15条各规划阶段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构筑成型,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皖南的重点旅游区。

近中过渡期旅游产业从目前的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由九华山单一点状发展向池州旅游的全面发展过渡,与黄山市共同塑造“两山一湖”紧凑型旅游区格局,形成安徽省的拳头旅游产品。

中期实现“皖南旅游的北部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地位。

远期成为安徽省的重要旅游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各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3-2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经济指标(2002-2020年)

年份

旅游业收入(亿元)

GDP(亿元)

旅游业收入/GDP(%)

2002

5.78

67

8.6

2005

10

100

10.0

2007

13

120

10.5

2010

21

180

11.7

2020

60

420

14.3

第16条为实现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实施以下战略工程:

“旅游强市”战略工程、“旅游富民”战略工程、“旅游社会化”战略工程、“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工程、市场营销突破战略工程、视觉景观形象战略工程、3P战略工程。

第17条战略措施:

重视规划;突出特色、强化个性、塑造形象;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突出重点、优者先行、滚动发展、带动全局;实现一体化建设战略;推进产业化发展。

四、旅游产品策划

1、旅游活动策划

第18条旅游活动策划总体思路:

一是依托旅游资源,建设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它是池州乃至皖南旅游吸引物的主体;二是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参与性极强的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是池州乃至皖南旅游吸引物的精品。

第19条主要节庆活动策划:

九华山国际地藏文化旅游节(暨九华山庙会)、池州国际傩文化节、池州秋浦——杏花村旅游文化节、池州国际尧舜祭祀节。

第20条其它节庆活动策划包括:

池州生态经济博览会、池州捕鱼节、池州洞穴旅游节、池州市民俗与餐饮美食节、池州水文化节、池州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销月、池州历史文化研讨会。

2、主要类型旅游产品开发

根据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开发九大类旅游产品。

第21条九华佛教文化朝圣游:

主要开展九华山佛教朝山游以及柯村中国佛教文化主题观光游。

第22条“奇山异水”观光游产品系列:

依托池州市的自然山水特色,开发九华山自然风光观光游、牯牛降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原始自然山水考察游、秋浦仙境—清溪河水上诗仙寻踪游、历山圣贤朝圣游、齐山—平天湖休闲度假游、神仙洞—鱼龙洞—神龙谷“两洞一谷”奇观游、仙寓山—红旗岭生态休闲度假游、香口温泉观光度假游、四岭水库观光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

第23条生态旅游产品:

为突出池州市的生态特色,重点推出以下生态旅游产品:

牯牛降原始森林奇观探险游、石台蓬莱洞、慈云洞、太极洞洞穴奇观探险游、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禽候鸟观赏游、肖坑-黄崖大峡谷探险游、大山富硒茶休闲度假游等。

第24条历史文化名城与山水园林城市旅游产品:

以池州市的历史文化挖掘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突出池州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主要产品包括:

杏花村观光休闲度假游、齐山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百荷公园—双塔休闲观光旅游、贵池十景观光体验游等。

第25条文化与圣贤朝拜祭祀游:

以文化与圣贤为主题开发以下产品:

东至历山至德文化朝拜游、东流古文化区观光旅游、古石城遗址探秘游、仙寓山古徽道古战场寻踪游、“青阳人家”观光休闲度假游、陵阳—沙济古民居观光游、明王禅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观光休闲游等。

第26条民俗风情游:

以池州独特的民俗风情为核心,开发以下旅游产品:

刘街傩戏探秘游、南溪古寨观光休闲度假游、肖坑生态经济与乡村民俗游、“富贵陵阳镇”古镇寻梦游、“风流谢家村”民俗风情游、五溪山色与休闲度假游。

第27条现代生态经济旅游产品:

以池州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市场买点,重点开发以下产品:

社会主义新村与生态示范村、池州市农业旅游产品、池州市工业旅游产品等。

第28条边境贸易与特色购物游:

突出池州市的边贸与购物特色,开发以下产品:

边贸城镇龙泉镇、皖西南茶叶香菇大市场、沙济旅游购物专业市场、青阳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池州城区旅游大基地。

第29条爱国主义教育旅游:

旅游产品包括:

翠微亭、烈士陵园、许世英故居、茗山青少年军事基地。

第30条观光旅游路线主要突出池州市三大主题旅游路线:

“莲花佛国、九华圣境”游、奇山异水仙境游、文化秘境游。

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上,要充分利用“两山一湖”规划的旅游区域合作背景,重点突出与黄山等皖南区域旅游地的合作旅游路线、皖江黄金水道旅游路线。

 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

第31条总体功能分区:

形成大九华圣境旅游区、秋浦仙境旅游区、牯牛降自然生态旅游区、尧舜圣境旅游区四大功能区。

第32条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形成“一城四区、一环二走廊”。

一城是指池州市区,作为池州市旅游产业的集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成为池州市旅游发展的大基地。

四区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建设,突出不同特点,成为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

“一环”是指池州市境内联结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太平湖之间的国道和部分省道构成的池州市大环线。

“二走廊”是指由铜陵入境,过贵池区、东至县,进入江西的EN-WS走向的沿江高速公路、安景高速公路以及合九黄高速公路共同形成的沿高速公路两侧的旅游产业经济带。

两者共同构成池州市旅游产业布局中的经济发展带,带动整个池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33条旅游城镇建设:

池州市旅游城镇建设重点突出“一个中心、三个据点”。

以池州市中心城市为池州市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确立池州市大旅游服务基地的地位,依托东至县城尧渡镇、石台县城七里镇和青阳县城蓉城镇三个独立旅游功能区的二级服务中心,建设三个特色旅游镇,成为池州市旅游服务的三个据点。

第34条旅游通道建设:

池州市的旅游通道建设重点突出“一江三河、三路一环”。

“一江三河、三路一环”将“一个中心、三个据点”以及各个旅游景区在空间大格局中有效联结起来,形成高效流动网络的“大通道”体系,是池州市旅游交通的主体框架。

大通道体系由水陆通道“一江三河”(皖江、秋浦河、清溪河和尧渡河)、“三路一环”(沿江高速公路、安景高速公路和合九黄高速公路和池州市交通大环线组成)。

此外,应重点突出铜九铁路、旅游支线机场对外联系的重要作用。

2、大九华圣境旅游区

第35条策划理念:

以池州市为旅游基地,以九华山山岳风光与佛教朝山旅游为中心,结合九子岩—将军湖景区、青阳县城、南阳两洞一谷景区、陵阳-沙济古文化区为一体,以青阳县城为“两山一湖”和大九华旅游区的旅游接待、旅游商品集散、休闲会展和交通枢纽中心为依托,建设成为以“九华圣境,莲花佛国”为主题形象,自然与宗教旅游为一体的皖南核心旅游区。

第36条功能结构与分区:

功能结构为“一山一城一走廊”,九华山、青阳县城、合九黄高速公路、池州市至九华山、太平湖沿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在青阳县周边形成的旅游产业经济开发带,成为池州市重点旅游产业经济开发走廊。

分区包括九华圣境游览区、南部自然与人文生态游览区和青阳旅游经济带。

第37条服务设施建设:

大九华旅游区的服务基地本着“一主一副”的建设格局,在构建“大九华”理念的框架下,合理规划服务设施的区域分布等级和建设规模。

将开发齐山、平天湖和池州市旅游设施作为重点,将其建设成为大九华旅游区和整个池州市旅游服务的一级接待中心。

将青阳县城建设成为大九华旅游区和“两山一湖”旅游区接待的副中心,作为大九华圣境旅游区的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接待、旅游商品集散、休闲会展基地。

将五溪建设成为大九华旅游区的门庭,柯村作为九华山重要的引景区和游客进山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和佛教主题文化园区。

第38条主要开发方针:

树立大九华旅游的概念,抓住“两山一湖”旅游区建设的契机,以九华前山为龙头,抓好九华山的全面保护和重点开发,协调与九子岩、贵池李白游踪线和南阳“两洞一谷”景区的关系,通过九华山内环线的建设,形成九华山的整体品牌,延伸九华山游程。

依托九华山和“两山一湖”的发展,挖掘青阳南部旅游优势的潜力。

3、秋浦仙境旅游区

第39条策划理念:

诗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和皖南田园乡村文化是秋浦仙境的文化内涵,诗文化是秋浦文化的核心且融合于水文化和酒文化之中。

第40条功能结构与分区:

功能结构为“一城二河一江一走廊”,由池州市区、秋浦河、清溪河、皖江和沿江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经济走廊,构建秋浦仙境的旅游支撑体系。

功能分区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游览区、秋浦仙境游览区、李白游踪游览区、十八索湿地游览区。

第41条服务设施建设:

以自身的区位条件优势和良好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以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重点通过旅游城市、旅游城镇和通道建设为突破,提高旅游区的接待、交通水平,加快旅游产品生产和会展基地建设。

将殷汇镇建设成为秋浦仙境旅游区的重要旅游镇,刘街、梅街、万罗山建设成为清溪河上重点文化旅游镇(点),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

第42条主要开发方针:

重点进行旅游道路建设,治理工业采矿与工业污染,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

提高池州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品位和城市旅游功能。

重点打造刘街傩文化旅游村、棠溪曹村李白诗文化村和肖坑生态经济村。

加大皖江游的组织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将码头及其周边的景点串连在一起,加强与东至的合作,形成皖江游的品牌。

4、牯牛降生态旅游区

第43条策划理念:

以牯牛降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石台县境内)为主体,与石台县内环绕牯牛降周边的溶洞、峡谷、水库为一体,建设具有“真山真水真人间”写照的生态旅游区。

第44条功能结构与分区:

功能结构为“一山一城二洞一走廊”,依托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石台县城七里镇、蓬莱洞和太极洞以及公路生态走廊,构建石台县旅游空间支撑体系。

功能分区包括牯牛降原始生态游览区、洞穴山水游览区。

第45条服务设施建设:

以开发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蓬莱仙洞、石台县县城、公路生态旅游通道以及旅游设施作为重点,将其建设成为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和整个池州市旅游服务的接待中心之一、旅游购物据点和品牌旅游地。

将七里镇建设成为本旅游区的旅游中心镇,将占大镇建设成为石台南线的旅游服务镇,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

第46条主要开发方针:

重点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开展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开发,积极培育和挖掘石台东、西两片的旅游资源潜力。

5、尧舜圣境旅游区

第47条策划理念:

积极开发中部以历山为中心、与尧渡河共同形成的尧舜仙境,北部以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南部以龙泉河为中心的龙泉胜景旅游区。

第48条功能结构与分区:

功能结构为“一山一湖一河二镇一走廊”,依托历山、升金湖、尧渡河、东流镇和尧渡镇以及安景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经济开发走廊构建尧舜圣境旅游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功能分区包括尧舜圣境游览区、升金湖生态游览区、龙泉胜景游览区。

第49条服务设施建设:

开发历山、尧渡河、升金湖、尧渡镇、东流镇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设施与游客服务中心,以旅游设施作为重点,将其建设成为尧舜圣境旅游区和整个池州市旅游服务的一个接待中心和品牌旅游地。

将尧渡镇和东流镇建设成为旅游区的旅游中心镇,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

第50条主要开发方针:

以历山为龙头,并重点建设升金湖、东流古文化区、香口码头——香口温泉度假区、南溪古寨——红旗岭区、明王禅寺——皖西南大市场区、龙泉镇旅游。

积极建设皖江黄金水道旅游功能区。

注重生态农业旅游及工业旅游的发展。

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

1、池州旅游品牌形象策划

第51条理念形象:

九华至信,秋浦至文,尧舜至德,牯牛至纯。

第52条精神文明形象:

诗文之地,至德之邦。

第53条景观形象:

生态家园、绿色池州。

第54条池州市总体旅游形象:

佛国九华,生态池州;莲花佛国山,千古杏花村。

第55条旅游分区形象: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形象为“九华圣境,莲花佛国”。

“秋浦仙境”旅游区形象为“千载诗人地,十里杏花村”。

“尧舜圣境”旅游区形象为“江南鹤家园,万古圣贤乡”。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形象为“生态大观园,溶洞奇世界”。

第56条池州市旅游宣传语:

朝九华佛国圣境,游池州真山真水。

佛国仙境,生态池州。

莲花佛国山,田园杏花村。

莲花佛国,生态池州。

真山真水真人间,佛国诗地圣贤乡。

池州——中国生态经济示范区。

莲花佛国山、千载诗人地,万古圣贤乡、生态大观园。

千载诗人地,十里杏花村。

第57条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宣传语: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九华山——世界佛教道场。

九华山——东南第一山。

九华凤凰松——天下第一松。

九华山——莲花佛国。

天河挂绿水,秀山九芙蓉。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朝佛山、拜地藏、观卧佛。

第58条秋浦仙境旅游区宣传语:

千载诗人地,十里杏花村。

池州——“襟江抱湖枕名山”的山水园林城市。

昭明钓台——中国十大钓台之一。

池州石城——千古石头城。

杏花枝上暮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

杏花村——天下第一村。

天河一桥通,府邸居神仙(大王洞)。

生态肖坑——离我们并不遥远。

游清溪河,寻诗仙游踪。

第59条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宣传语:

生态大观园,溶洞奇世界。

牯牛降——绿色的自然博物馆。

到牯牛降原始森林探险去!

梦幻奇异,蓬莱仙境(蓬莱仙洞)。

第60条尧舜圣境旅游区宣传语:

江南鹤家园,万古圣贤乡。

东至升金湖——江南鹤乡。

东至历山——尧舜之乡。

东流——长江此折东,由此向东流。

寻圣贤遗迹,赏烟雨尧渡河。

2、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战略

第61条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以韩日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和港澳台、东南亚地区为一级目标市场,西欧、北美及澳洲市场为二级目标市场

第62条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以皖南“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辐射圈、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为一级目标市场,华中、西南、东北地区为二级目标市场。

第63条入境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采用展销团、博览会、庆典、网络、广告出版推销,以及公众推销、媒体推销、组团来访等形式进行市场营销。

采取销售代理制、同国外旅游商合作、请主要批发机构及旅游市场开发的负责人到池州考察访问、同国内知名的旅行社合作、同长江游船公司合作,开发长江黄金水道旅游等销售渠道战略。

第64条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采用塑造池州旅游新形象、树立整体促销的意识、细分市场,有的放矢的市场促销策略。

采用媒体促销、在重点旅游城市设立办事处等销售渠道战略。

3、打造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同盟

第65条努力打造“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同盟,形成无障碍旅游区,依托地缘优势,组织周边著名风景旅游区,如千岛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等,形成旅游经济共同体。

在黄山市和池州市两市之间建立旅游营销一体化,进而形成“皖南五市”的无障碍旅游区,主要包括黄山、池州、铜陵、宣城和芜湖,形成旅游市场一体化。

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66条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与推广现代旅游企业制度,推动旅游资源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推动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旅行社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