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09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docx

冯瑞河《货币银行学》院考考试范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货币银行学》试卷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货币层次

2.金融期货

3.信用证

4.金融监管

5.证券交易所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简述利率的作用。

3.选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条件。

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5.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别阐述“社会利益论”、“金融风险论”及“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

2.评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货币银行学》试卷

(2)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2.金融衍生工具

3.基准利率

4.回购协议

5.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2.普通股股东在股份公司中享有的权利。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4.举例说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过程。

5.证券交易所市场与柜台市场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内容。

2.论述商业银行形式的演变以及中国金融经营模式的选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货币银行学》试卷(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准货币

2.信用工具

3.浮动利率

4.资产证券化

5.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

2.简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3.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4.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5.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2.中央银行存在的必要性。

A一、1.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2.金融期货指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

3.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4.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5.证券交易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有形场所。

二、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客观背景;新技术的推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推动;金融理论的推动。

2.简述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作用即利率的调节功能,包括微观和宏观调节两个方面。

A利率的分配导向功能①通过货币所有权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②调节和引导资金流量与流向。

B利率的调节功能。

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动,促进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进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

C利率的信息反馈功能①利率的变化能标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状况。

②利率变化本身能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信息。

③利率变化可以观测和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变化。

3.选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条件:

①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②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③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适应性:

中介指标的选取应同本国的经济、金融体制相适应。

抗干扰性:

选取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能够尽量避免来自于外来因素或非政策性因素的干扰。

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①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削弱了中央银行对本国货币的控制能力。

②金融业务的创新导致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同质化,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

③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功效发生改变。

Ⅰ传统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Ⅱ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在弱化。

Ⅲ贴现率的作用也在下降。

Ⅳ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④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5.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全能型金融企业,业务综合化,其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同时商业银行又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三、1.

(1)社会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机构追求盈利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同时增加,但通常风险成本并非由其自身全部承担,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来承担,从而致使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降低社会福利损失,需要由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授权机构来进行金融监管。

(2)金融风险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风险具有三大特性:

①金融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类风险,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扩张行为又加剧了其内在不稳定性,一旦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失去信任而挤提,其就可能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②金融业的危机往往不会仅局限在体系内部,而是快速蔓延至整个国家甚至引发区域性、全球性的金融动荡;③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正是由于金融业和金融风险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对其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

在现实金融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将可能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这一优势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为了给予投资者一个公平和公正的投资环境,需要进行金融监管。

2.评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

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苏弗克银行的改革。

以解决乡村银行劣币驱逐城市银行良币,要求乡村银行在城市银行存入足额存款,城市银行则按面值收兑乡村银行的银行券,维持其面额十足流通,保持了银行券流通的稳定。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买卖对象一般为政府债券、国债、外汇。

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运作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在于:

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协助再贴现政策的应用。

减轻由于财政收支造成的负面影响;协助政府的公债发行与管理。

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供应量有微调作用,一般在经济运行比较正常时使用得较多。

B一、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大于房地产。

2.金融衍生工具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3.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4.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

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5.跨国中央银行体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1.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量划分层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2.普通股股东在股份公司中享有的权利:

(1)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权

(2)利润分配权(3)优先认股权(4)剩余资产分配权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

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

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4.举例说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过程:

要理解商业银行体系如何创造存款,我们通过一个虚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

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

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

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5.证券交易所市场与柜台市场的区别:

交易所市场,一般来说是指二级金融市场,交易在投资者之间进行。

而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是经纪制,即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入交易所买卖证券,只能委托会员证券公司作为经纪人间接进行交易。

柜台交易市场:

交易在许多地点进行的市场;通信网络把投资者联系在一起。

比如:

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柜台交易市场,全球的交易商通过一个精细的计算机内部网络连接在一起。

从定义上就可以知道两种交易方式的区别.此外,前者是建立在固定的交易规则,后者的交易规定就比较松散。

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和符合各种条件才可以上市集资的。

而柜台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不需要符合很高的要求就可以上市集资了。

这么一来,后者的风险是明显的大很多很多了。

交易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而柜台交易所则不一样。

三、1.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内容:

现代货币数量论是货币主义的理论核心。

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大致可分为以费雪为代表的货币数量论和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数量论即现金余额说。

弗里德曼是沿着剑桥方程式来重新表述他对货币数量论见解的。

认为可以把剑桥方程式M=kPT=ky看作是货币需求函数,其中PT是货币需求中的两个变量,而把k代表所有其他变量,因此,在数值上不能看作是一个常量,把k当作包含其他变量的函数。

同早期的货币数量论一样,货币主义也承认货币数量在经济生活中起支配作用。

区别在于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

凯恩斯主义并不否认货币的重要作用,认为“货币也重要”,但他们更强调的是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

而货币主义从现代货币数量论出发,得出的是“货币最重要”的结论,认为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快和无规则的变化。

至于货币供应,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基本上取决于货币制度,即由法律和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量。

2.论述商业银行形式的演变以及中国金融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发展模式,向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综合金融发展。

尤其是1999年美国放弃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模式,向现代金融的综合经营模式转变,更使得综合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融的主流发展模式。

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事实上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了证券和投资业务。

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将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的背景下,我们应当认识到:

如果未来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继续保持过于严格的管制、分割,缺乏良性的资金互动机制,工具和业务品种单一凝固,将严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各自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在向其他WTO组织成员国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的压力下,我国银行和证券业各自的生存危机空前加剧。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适时地将我国的金融发展模式过渡到综合经营模式。

C一、1.准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2.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3.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4.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5.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二、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数量2.简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发行主体不同、收益稳定性不同、保本能力不同、经济利益关系不同、风险性不同3.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功能、金融服务职能4.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5.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1)外生性分析: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性,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现金发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方式来控制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

(2)内生性分析: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量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的。

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

三、1.论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古典理论:

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利率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利率(3)IS-LM的通过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各自的局部均衡决定利率。

对于利率的结构,又有以下三种解释理论:

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优先聚集地理论。

第一种理论对于收益率曲线大部分向上倾斜方面解释力欠缺。

第二种理论重点强调流动性溢价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第三种理论则关注不同的投资主体、资金类型的投资偏好,解释力最强。

对于古典理论,利率是在产品市场上决定的,其是由实际的储蓄和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的结果是实际利率。

2.中央银行存在的必要性

(1)由于银行卷统一发行的必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阻碍经济顺畅运行。

客观上需要统一、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3)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陷于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有时则因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

因而客观上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后盾,在必要时为它们提供资金,也即使流动性支持(4)银行业经营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它们在竞争中的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的动荡要大得多。

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