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1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课题:

当代神农氏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当代神农氏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

教育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

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方法

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

(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

(板书:

袁隆平)。

人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片断一:

奇思妙想;片断二:

迎难而上;片断三:

艰难寻找;片断四:

终获成功。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五、学生感悟课件出示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

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教学

反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四部分定了小标题,迅速抓住主要内容,效果较好。

围绕问题学生品读词句,深入品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又是比较成功的。

 

第七单元        课题:

当代神农氏         课时:

第2课时         

内容

当代神农氏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

教育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

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方法

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

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2)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你体会到了什么?

2.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朗读这句话)

4.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你体会到了什么?

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对待的?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教学

反思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增添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袁隆平试验难

之大。

体会袁隆平坚韧不拔的精神,往往是震撼人心的。

 

 

第七单元    课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一个这样的老师

1.自主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正确评价。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以事例写人的方法,练习习作.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情感

教育

体会我对怀特森的美好情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更加热爱自己的老师!

重点

通过品读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学生们在课上表现,领悟怀特森老师的独特教学方法;

难点

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初步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方法

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

看来每个同学喜欢的老师真是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老师——《一个这样的老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

请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尝试自读,了解大意。

2.集体交流,了解学情。

(生交流“黠”的写法,“觑”的词义。

(1)出示课件:

检查生字新词

警惕  饶有兴趣  郑重其事   狡黠  面面相觑

三、自主品悟,导学悟情。

1.读悟结合,初步感知。

怀特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2.以学定教,导学深悟。

(1)教学预设: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用心良苦、教法独特,教给我们学习方法,说到做到,会教学,善于引导,影响深远的老师。

(2)交流汇报:

a师:

你从哪件事体会到这位老师与众不同?

(板书:

教法独特)

b你还从哪件事上看出了他与众不同?

(3)师:

对于怀特森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你怎么看?

①“从来没有过?

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

②“但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

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

怎么回事?

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我瞧瞧周围的同学,似乎每一个同学都不及格,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

发生了什么事?

过渡:

是啊,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同学们不仅不理解怀特森老师,甚至于还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所以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

四、你真会读书,抓住了标点体会出同学们的不理解。

你能体会着这种不理解读出这种愤怒吗?

是啊,这位老师通过教给我们错误的知识让我们自己领悟出学习要有怀疑的精神,真是与众不同阿(板书:

引领质疑)此时,同学们理解怀特森老师了吗?

教学

反思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

 

第七单元    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课时:

第2课时         

内容

一个这样的老师

1.自主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正确评价。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以事例写人的方法,练习习作.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情感

教育

体会我对怀特森的美好情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更加热爱自己的老师!

重点

通过品读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学生们在课上表现,领悟怀特森老师的独特教学方法;

难点

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初步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方法

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过渡:

此时,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捉弄人的老师已经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是怀特森老师却平静的和同学们解释了一切。

1.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给孩子们带了什么呢?

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学习方法——“新怀疑主义”

2.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相机出示)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看来新怀疑主义也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4.师总结:

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法不仅使我们学会了质疑,还敢于质疑了,可见他还是一个带给学生影响深远的老师。

(板书)

  二、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你看,思想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怎样生活。

你喜欢这样一位老师吗?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喜爱崇敬……

(2.师:

现在看来同学们真的是读懂读透了,明白了他是一个这样的老师。

(擦掉文号)

3.我们知道,全文作者是通过两件事写这位老师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不是可以删掉呢?

师总结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侧面描写。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师:

同学们,当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时,也被深深的震撼了,一种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就写下了一首小诗,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师配乐读):

  染绿思想的春风|怀特森像一座灯塔,|用他的思想化成了一缕光辉,|洒满我人生的航道,|铸成了指引我前行的航标!

|凯蒂旺普斯和小轿车事件,|似泉水洗涤了我的灵魂,|震荡了我的心灵,|也净化了我的情愫!

|引领质疑与学会探索,|这科学的精神如一股春风,|敲开了我的心扉|也染绿了我的思想!

作业设计

四、小练笔:

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眼中的怀特森先生》

  2、《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4、自拟题目写作

教学

反思

这堂课留给我更多的是遗憾:

学生对老师的愤怒越深、误解越深,越能表现老师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独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课堂上这种对比还显得不够强烈;学生的朗读仅仅浮在表面,层次感的体现苍白无力,说明老师的指导方法存在很大欠缺;

第七单元               课题:

詹天佑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詹天佑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情感

教育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方法

讲解、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他自幼酷爱学习。

1872年……终年58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

“挠”“竣”;“要挟”。

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四、理解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以“杰出”为例,“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

在课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词的意思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轰动、藐视、嘲笑、勉励。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

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4.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反思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

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七单元               课题:

詹天佑           课时:

第2课时

内容

詹天佑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情感

教育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方法

讲解、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二、学习第一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杰出  爱国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

2.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课件出示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五、学习课文第五段。

1.自由读第五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六、总结全文。

詹天佑的杰出贡献集中反映在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险恶环境,能想方设法、依靠群众,战胜重重困难,修筑了京张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干。

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教学

反思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

第七单元               课题:

詹天佑           课时:

第3课时

内容

詹天佑

1.学习作者总分式布局谋篇的方法。

2.鉴赏语言、吸收语言。

3.发展技能,进行说、写训练。

情感

教育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方法

讲解、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目标完成过程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从结构上设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詹天佑的?

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体会总分式布局谋篇的方法。

(2)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引导学生再次认识过渡句。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这个句子虽然不长,但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上文的小结,又向我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我们也可利用过渡句分别摘取上、下文的段意。

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认识排比句式层层推进以加强语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感染力。

③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

课件出示:

a.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b.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止)。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运用学习本文先概括后具体布局谋篇的方法说一段话。

程序:

自己说——同位互说——集体交流。

教师先给出概括的一句话: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

学生可围绕这句话接下去从几个方面说如何轰动。

(2)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篇短文。

中心句:

××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

教学

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仪篇课文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第七单元          课题:

床头上的标签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床头上的标签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情感

教育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方法

讲解、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字词、内容

二、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

本文的三个特点课件:

  

(1)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

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

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

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

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

一处是:

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

第二处是:

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

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

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

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

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

(联系综合活动开展)

教学

反思

教学《床头上的标签》整堂课,我设计了培养学生静心读书、仔细思考和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加强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迁移的能力;重点抓住两处。

一处是:

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

第二处是:

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

是这样写的,“他把……揭下来,装在镜框里,……让朋友们看”。

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第七单元     课题: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

教育

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方法

讲解、交流、讨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他是什么人?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3.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思考:

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四、课外延伸

1.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2.在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

他们都有些谁呢,谁能介绍?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