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43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x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广阔领域,其实质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

为此,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专题,深入到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科技局、环保局、科协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紧紧围绕“效益农业三年新突破”和“加大城乡统筹、推进三农新跨越”的目标,突出以“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为重点,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和土地、水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畜禽污染治理面广量大。

畜禽养殖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全市畜禽存栏数503万头/羽,年产值达亿元。

其中:

规模养殖场(户)788个,存栏数351万/羽,散养户存栏数152万/羽,畜禽年畜禽粪便57万吨、畜禽污水78万吨。

从2002年开始,我市着手对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处理养殖污。

但全市只有131个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占规模养殖%,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治理率%。

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对鸡舍冲洗水基本随意排放,直接流入溪沟河道,形成饮用水源和河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部分养猪大户猪粪无处消化,堆在村头地角,甚至堆放在路边河岸,任其日晒雨淋,污水流入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环境。

部分猪场鸡舍建在村中心,设施简陋,没有硬化地基,畜禽粪尿和冲洗水随处溢流,无法收集处理,严重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因污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2、农业资源日趋紧张。

我市是一个山区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匮乏。

2016年,全市耕地总面积26万亩,人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

与1995年的30万亩相比,10年间减少了4万亩,年均减少4000亩。

另外,农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全市有万亩油菜秸秆实施田间燃烧处理,3万亩标准农田土壤结构状况未达到整理前水平,农用化肥有55%流失,农田抛荒现象还时有发生。

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农户,只占总农户的15%,与城镇居民相比低55个百分点。

全市大田经济作物面积万亩,而推广阳光塑料大棚面积只有万亩,占%。

3、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由于我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农田水利设施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渠系建筑物不配套,致使地下水位高,渠系水利用率低。

主要灌排渠道修年久失修,排灌混用,渗漏、淤积严重,达不到农田排灌要求,抗旱防涝能力较差,极易发生旱涝灾害。

据统计,由于2016年干旱,造成全市经济损失达亿元。

4、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面还不大。

全市农村年产生活垃圾1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893万吨,生活污水年排放COD3911吨、氨氮264吨、总磷104吨。

目前,全市还有256个村(占50%)垃圾无人收集、随意处置,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沟渠、路旁、村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的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质量,危及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在农村的一些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废弃物增多,生活垃圾成份复杂,处理方法简单,任意抛弃,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蚊蝇遍地、臭气熏天。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生活垃圾清扫、收集、清运、填埋无人问津。

针对这一状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投入,节能降耗;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农业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要求,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近年来,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通过全市上下的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适宜建德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主要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紧密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形成立体良性循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目前,全市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

⑴生态良性循环模式。

大同生态养殖场,年饲养生猪4000头,建沼气池容积368立方米,年处理猪场污水万吨。

沼液用于90亩鱼塘养鱼、养珍珠蚌,沼渣少部分拌和配合饲料喂猪,大部分用作125亩板栗园、3亩青饲料和菜地有机肥。

每年“三沼”综合利用增收节支10万余元。

⑵生态立体发展模式。

大慈岩镇黄泥岗农场,有果园48亩,养猪300头,养鸡2000羽,建沼气池容积52立方米,沼气、沼肥充分利用,不仅节约生活能源、节省了果园化肥,使用沼肥还加快了果木生长速度、提高果品产量,同时还改善了土壤肥力。

⑶“养殖—沼气—环保”示范模式。

大洋镇荷花村残疾人邵庆富从事养殖业,并投资6500元建起了容积55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化解了村民纠纷,而且沼气供给5户村民用,每年节约炊事、照明能源支出1800余元。

沼肥用作50亩鱼塘养鱼和珍珠蚌的饲料,节约成本4000元,加上沼肥养鱼、养珍珠蚌产生的增产效益,当年就收回了沼气池建设成本。

⑷“猪—沼—果”生态模式。

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建沼气池容积320立方米,年猪场污水排放量6500吨,全部经过沼气工程处理,并配备20立方米容积储气柜及脱硫、气水分离设备。

利用沼气用作猪舍和管理房加温、照明,为附近20个农户提供炊事、照明能源;利用沼气替代石油液化气,采用喷火枪对母猪产房进行消毒灭菌;利用沼气发电,解决了饲料加工、抽水、高压泵抽吸沼肥动力能源;利用沼肥种植140亩果园、10亩茭白、莲藕等,多余沼液还提供当地农民种菜。

在“三沼”综合利用上的高效、创新途径,成为我市在规模养猪场推广的一种示范模式,也成为省内外同行和环保系统参观学习的典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示范。

2、高效作物间作套种主要模式。

立足现有耕地资源,以节约耕地资源为中心,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积极推广高效作物间作套种模式。

⑴“草莓—稻”轮作模式。

全市草莓面积达2万亩,其中有万亩草莓田实施“草莓—稻”轮作技术,不仅实现亩均增收800元,而且有效改善地力土壤结构,降低草莓病虫危害程度。

⑵“草莓—网纹瓜(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草莓—纹瓜”面积400亩,大棚草莓中套种网纹瓜亩均收益达4000元。

“草莓—蔬菜”间作套种推广面积达900余亩,大棚草莓套种蔬菜以丝瓜和苦瓜品种为主,蔬菜套种亩均收益达3500元。

⑶种养混合模式。

莲田养鱼,推广面积200余亩,比纯莲田亩均增收500元;桑(果)园兼养畜禽,亩均可放养土鸡150羽、可实现增收1000元。

“鸭—稻”共育,每亩稻田可放养水鸭12只,鸭子收入可200元。

⑷大棚嫁接西瓜模式。

推广面积达300亩,亩均产值达8000元,比常规栽培高出5000元。

3、节水灌溉主要模式。

⑴节水示范模式。

杨涯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位于杨村桥、下涯两镇,被列入2001年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计划,示范区建设面积2057亩,其中微灌面积1024亩、渠道防渗灌溉面积1033亩,总投资302万元。

据杨涯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梓溪畈现场实测,渠系水利用指数从提高到,采用滴灌后使用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以上,年节水31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67万元。

⑵渠系配套模式。

三都镇镇头水库灌区南北干渠,全部采用“三面光”混凝土衬砌,受到了灌区老百姓的欢迎,效果显著。

原来的南渠从水库放水到黄泥山村,总长8公里,现已衬砌公里,放水时间由原来3天缩短到2小时,而打开启闭机拉杆由原来25个丝距却降至11个丝距,如果全部衬砌完成,则放水时间更短。

⑶高山蓄水模式。

新安江街道高岭村筹资52万元,兴建高山蓄水池63只,蓄水量6500m3。

水池建成后,年增收达84万元。

不仅解决了高山村人们的生活用水,使过去的“保命水”,变成了如今的“文明水”、“生财水”。

4、太阳能综合利用主要模式。

⑴太阳能热水器模式。

我市是全省第一个普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1991年列入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利用太阳辐射能发展农业生产,阳光塑料大棚草莓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新安江城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基本达到户均一台;主要城镇居民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普及率约70%。

⑵阳光塑料大棚模式。

利用阳光塑料大棚种植草莓,可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品质;种植蔬菜,可使夏菜早熟丰产,缓和“春淡”市场供应。

⑶地膜覆盖模式。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每亩年增温节能可达5吨标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再利用主要模式。

⑴垃圾填埋模式。

全市农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22个,其中垃圾处理卫生填埋场8个,易垃圾填埋场14个。

实行垃圾村收集、镇乡集中卫生填埋的有105个村,占20%;实行垃圾村收集、送镇乡垃圾填埋场简易填埋的有155个村,占30%。

⑵垃圾制砖模式。

建德恒明环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利用垃圾生产环保型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砌块项目已经启动,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可及时总结推广。

⑶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

确定5—10个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示范村,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⑷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模式。

推广无害化三格式化粪池、无动力厌氧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可用于农田灌溉的排放标准。

全市农村居民万户,建成卫生厕所99281座(其中三格式户厕44084座),占%。

建成生活污水无动力厌氧净化池211座,容积13600m3,对新村和部分公共厕所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市)之一,有着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大有可为。

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

成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幅射面不广、推广不快,且存在科技含量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基层干部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知之甚少,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公众参与力度不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缺乏载体,从开发、利用上,还有较大潜力,需寻找有效载体,在拉长循环链上下功夫;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生活垃圾乱倒和污水乱排现象普遍,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就必须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佳选择。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6年,建成一批农业循环发展的示范工程,重点乡镇(街道)、重点产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排放量显著减少,农业资源生产率提高,形成比效完善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努力创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市。

其主要任务是: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推广现有成功模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创新载体,建设循环经济型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农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作为建设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有效抓手,强化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推进节约型农村建设。

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让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是紧紧抓住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的契机,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单位、安全食品基地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以提高全社会成员参与意识。

2、抓规划,制定政策。

一是围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问题专题研究,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参照省、杭州市有关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承载容量,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

二是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农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制定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如投资、财政、产业等政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企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促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节约,激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广泛吸入社会资金,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用水管理,改革用水制度,建立用水收费制度。

3、抓典型,示范推广。

一是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开发模式。

大力发展沼气产业,将畜禽粪便通过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供热等生产、生活,利用沼液、沼渣发展种植业,达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凡年出栏商品猪50头或年出栏仔猪100头以上,年饲养蛋鸡500羽、年出栏肉鸡3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都必须配建沼气工程,使畜禽粪便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规模效益。

凡新建、改建、扩建养猪、养鸡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配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沼气工程,并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交付使用同步进行。

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养殖污染,对按标准配置沼气工程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助,对不配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的,按照国家规定收缴排污费,排污严重又屡教不改的要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据村镇规划,逐步解决人畜混居问题,建立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农村生态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推广以农田为主的粮经作物种植模式。

通过抓点做样,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样板示范户,充分运用现有的亮点,继续抓好完善巩固,使农民看有样板、学有方向,不断扩大“草莓—稻”、“草莓—纹瓜”、“草莓—蔬菜”、莲田养鱼、桑(果)园兼养畜禽、“鸭—稻”共育、大棚嫁接西瓜全程覆膜等模式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各类作物的需肥规律,全面实施和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的盲目性,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为载体,通过耕地地力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农作物配方施肥、农作物废弃有机物综合利用等途径,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对水的污染和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为核心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模式。

在乡镇所在地(包括已拆并乡镇)建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市共40座,使收集填埋生活垃圾的村达70%以上。

在离垃圾填埋场较远的片、区和大村,建设简易填埋场20座就地填埋。

在建德恒明环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利用垃圾生产环保型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砌块项目取得成效后,总结推广。

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划定垃圾卫生填埋、简易填埋、就地处理区、片和村,严禁乱倒垃圾。

建立收集、中转、填埋机制,健全队伍,做到及时清扫、定时清运填埋,推广使用“杭州篮”,减少“白色污染”,以保持农村环境清洁优美。

继续推进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抓好农村旧房户厕改造,对乡镇所在地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和新村集中建新房户的生活污水经无动力厌氧净化处理后排放。

四是推广以节能为重点的农业灌溉节约型用水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模式。

要按照“双千万双百公里”渠系工程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推进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广各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节水灌溉工程质量。

要严格执行节水灌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要继续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阳光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等技术,并结合生态市建设,积极引导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特别要加大推广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等亮化工程项目的力度。

4、抓培训,提高素质。

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发展视野,依靠农民的自身力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乡镇和农村干部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组织的作用,逐步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三要强化“机关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服务观念,不断改进部门工作作风,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要强化科技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使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5、抓项目,增加投入。

一要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引导作用,投入扶持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

二要整合部门资源。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整合部门资金、技术等资源,筹措落实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狠抓项目落实,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使农业循环经济走上滚动发展的轨道。

四要通过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特别是省、杭州市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资金的支持,加快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化水库达标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居民改厕工程、畜禽粪便(尿)综合利用和治理沼气工程、下山脱贫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更好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6、抓考核,明确职责。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如农办、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环保、科协等,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

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任务,确定专人负责。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列入部门、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确保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各乡镇(街道)要按照长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广适宜本地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切实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真正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型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