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9459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6%,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为80.23%,“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6.03%,小学毕业生基本进入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4.52%,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7.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87.73%,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3.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8%,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班)率为77.1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为35.45%,高中升学率为70.86%。

20至59周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4年,其中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

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教育公平。

多年来,在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但是,“两基”的基础依然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全县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较大;

边远乡镇的小学尤其是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留不住。

这样的情况,造成了边远偏僻地区的学生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基础教育的不公平。

通过调整布局、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大限度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二)整合、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效益。

由于我县校点分散,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较大困难,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各学科师资专业不能合理搭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难于整体提高。

通过布局调整,集中办学,进一步优化结构,师资得到合理配置,同时,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大幅度提高。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集中办学,被撤并的中小学校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或改造,国家及省市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可以集中用于保留学校的建设,能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大幅撤并校点,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调整布局,撤并校点,优化资源,中小学校点将大幅度减少,必将缓解由于校点分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的压力,将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大大减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县、乡各级对学校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五)提前规划,为跨越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赫章县已顺利完成了“普九”任务,但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入非常大。

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投入需求都难于满足,要靠上级部门或县级财政筹集资金新建高中、幼儿园,在短时期内显然不可能。

而通过布局调整,把撤并后的小学校舍用于兴办幼儿园、学前班,新划拨的资金用于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跨越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基础。

(六)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率。

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部分村小学及教学点,撤并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扩大县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后,城区的人口将会不断增加,必将有力地促进城镇化发展,适应县城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就近入学、适度集中;

资源整合、提高效益;

先建后撤、保证教学;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实现四个结合:

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与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等重大教育建设项目实施相结合。

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目标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达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中规模办学、逐步撤并规模较小的校点的目标。

全县布设中等职业学校3所,布设城区普通高级中学4所、农村完全中学1所,布设初中校点44所(个)(其中初级中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中学初中部2所;

民办学校4所),布设小学校点271所(个)(其中完全小学237所,教学点34所)。

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五、中小学布局调整具体规划

(一)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全县保留高中阶段学校10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中学校7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2所),即:

撤除县综合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和平山农业技术高级中学的普通高中,同时,在西城区新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以满足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硬件需求;

撤除赫章县第一中学初中部,新建赫章县第一中学新校区,把赫章县第一中学建设成为具有150个教学班、能容纳7500人左右的独立高级中学;

撤除赫章县第二中学初中部,使其成为能容纳3000人左右的独立的高级中学;

继续办好赫章县民族中学、赫章县野马川中学高中部;

新建规模为6000人左右的西城区高级中学;

鼓励社会力量继续办好赫章县英才中学、赫章县华兴学校的高中部;

撤除赫章县妈姑中学、赫章县第三中学、赫章县可乐中学等3所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办成独立的初级中学。

(二)初级中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保留现有的25所初级中学,即:

城关镇初级中学、赫章县第三中学(初中部)、水塘堡乡初级中学、水塘堡乡田坝初级中学(由田坝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独立出来)、达依乡初级中学、兴发乡初级中学、松林坡乡初级中学、雉街乡初级中学、珠市乡初级中学、罗州乡初级中学、双坪乡初级中学、辅处乡初级中学、铁匠乡初级中学、河镇乡初级中学、德卓乡初级中学、安乐溪乡初级中学、财神镇初级中学、朱明乡初级中学、结构乡初级中学、六曲河镇初级中学、古基乡初级中学、哲庄乡初级中学、野马川镇初级中学、古达乡初级中学、威奢乡初级中学;

新增初级中学3所,即:

平山乡初级中学、妈姑镇初级中学(由妈姑二小变更而来)、可乐乡初级中学(由赫章县可乐中学撤并建成);

赫章县妈姑中学撤除高中后,办成独立的初级中学;

因地域的特殊性,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即:

城关镇河边小学、双坪乡丰沟小学、双坪乡回水小学、双坪乡法都小学、河镇乡四方小学、德卓乡丰家小学、古基乡妥古小学、哲庄乡娃多小学;

新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即:

白果镇独山小学;

保留赫章县民族中学、赫章县野马川中学等2所学校的初中部;

继续办好赫章县英才中学、赫章县华兴学校、赫章县乌蒙山学校、赫章县珠市乡铁矿初中等4所民办学校的初中部。

撤除赫章县城关三小、卸旗小学初中部,并入城关镇初级中学;

撤销赫章县第一中学、赫章县第二中学初中部;

兴发乡铁柱小学初中部并入兴发乡初级中学;

妈姑镇天桥小学初中部并入妈姑初级中学;

可乐中学、可乐乡大坡小学、可乐乡中心小学等三所学校的初中部并入可乐乡初级中学;

野马川镇金山小学初中部并入野马川镇初级中学;

平山乡长冲小学、平山乡后山小学、平山农业技术高级中学等三所学校的初中部并入平山乡初级中学。

调整后,初中校点由55所(个)缩减为44所(个),进一步整合了初中教育教学资源。

(三)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通过布局调整,将现有的371所小学校(点)(其中完全小学294所,其它学校附设小学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21所,小学教学点53个)按照区域进行合理布点,最终布设校点271所(个)(保留并扩建完全小学236所,逐步撤并规模较小、办学效益低的完全小学65所、保留教学点和由完全小学变更为教学点的学校共计30所,撤并教学点40所,建成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1所,新设教学点4所)。

具体撤并情况为:

(1)城关镇:

保留现有的完全小学共计13所(含县直学校),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2)白果镇:

保留完全小学8所,即:

白果镇第二小学、白果镇第三小学、白果镇独山小学、白果镇关地小学、白果镇石板河小学、白果镇犀牛塘小学、白果镇新田小学、白果镇中心小学;

朝阳小学、柜子岩小学并入关地小学,大湾子教学点并入白果镇第三小学,发营小学并入独山小学,河口小学并入白果镇第二小学,双山小学并入中心小学。

(3)水塘堡乡:

保留完全小学10所,即:

合心小学、捞地小学、马圈岩小学、草子坪小学、杉木箐小学、水潮小学、塘口小学、田坝小学、新河小学、中心小学;

砂坝教学点并入草子坪小学,新都教学点并入田坝小学。

(4)达依乡:

保留现有的完全小学共计10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5)兴发乡:

大街小学、东风小学、兴彩小学、石丫小学、铁柱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野里小学、鹰嘴小学、营盘小学、中营小学及中心小学;

撤并大山教学点、石板教学点、新营教学点、小海小学、丫都小学。

(6)松林坡乡:

保留小学10所(其中完全小学8所,教学点2所),保留完全小学即:

大梁子小学、刘家坪小学、倮柱小学、胜利小学、团结小学、窝崩小学、则雄小学及中心小学,花苗寨小学由完全小学变更为教学点,新增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不存在但实际存在的教学点1所,即:

箐营教学点;

撤并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不存在但实际存在的教学点4所,即:

红砖教学点、岔河教学点、蛇倮冲教学点、郑家寨教学点。

(7)雉街乡:

保留现在所有校点共计11所(其中:

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8)妈姑镇:

保留现在所有的完全小学14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9)罗州乡:

保留现在所有校点共计15所(其中:

完全小学14所,教学点1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10)双坪乡:

保留所有校点21所,但中心小学、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回水小学、丰沟小学、法都小学)小学部不断扩建,优先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保留大石教学点、高明教学点、石六岗教学点;

其余村级完全小学只保留一、二、三年级,实际撤并为教学点,学生到四年级以后,就分别就近到中心小学、回水小学、丰沟小学或法都小学就读。

(11)珠市乡:

保留小学校点10所(其中:

完全小学8所,教学点2所),即:

德块小学、光明小学、矿山小学、诺素小学、铁矿小学、团结小学、以那小学、中心小学及汞山教学点、陆坪教学点;

上寨教学点并入诺素小学。

(12)可乐乡:

保留完全小学9所,即:

春乐小学、大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大山小学、高坪小学、麻腮小学、农场小学、新民小学、营盘小学及中心小学,撤并大田小学、丰收小学、高枧小学、海子小学、金光小学、矿山小学、牧场小学、双龙小学、铜厂小学、新泉小学共计10所,其中双龙小学变更为双龙学前教学点。

(13)辅处乡:

保留现有的完全小学共计9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14)铁匠乡:

保留现有的完全小学共计8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15)河镇乡:

保留现有校点共计16所(其中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16)德卓乡: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9所,即:

德卓小学、德胜小学、丰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甘河小学、炉元小学、沙泥小学、水炉小学、田坝小学、中心小学,保留现有教学点3所,即:

大营教学点、老厂教学点、元角教学点,新增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不存在但实际存在的教学点3所,即:

马路教学点、水塘教学点、尖山教学点;

大山教学点并入水塘教学点,煤洞教学点并入大营教学点。

(17)安乐溪乡:

大茶小学、甘河小学、高桥小学、花秋小学、佳林小学、平顶小学、青山小学、碗厂小学及中心小学;

撤并丰岩教学点、坪上教学点、瓦窑教学点、营上教学点及小河小学。

(18)财神镇: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5所,即:

坪地小学、营竹小学、鱼塘小学、中田小学及中心小学;

小结构小学、红岩教学点并入坪地小学,集发小学、营坝教学点并入营竹小学,大山小学、大路边小学、拉苏小学、集乐教学点并入鱼塘小学,岔沟教学点、大营教学点、营山教学点、马鞍小学并入中田小学,发纳教学点、咪途教学点、岳家坡教学点、石龙小学、银厂小学并入中心小学。

(19)朱明乡: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4所,即:

发开小学、汇龙小学、磨角小学和中心小学;

撤并安甲小学、安坪小学、白营小学、江子小学、木营小学、女牛墟小学、坪子小学、双河小学、新民小学、新营小学等10所完全小学和营盘、则安、中寨等3所教学点。

(20)结构乡: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6所,即:

大寨小学、多魁小学、毛姑小学、清江小学、沙坝小学和中心小学;

拨拉教学点、大山小学并入大寨小学,沙锅教学点、平坝小学并入多魁小学,岔沟小学并入毛姑小学,松林小学并入青江小学。

(21)六曲河镇: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3所,即:

拉乐小学、新店小学、中心小学,其余学校全部分别就近撤并到上述三所学校。

(22)古基乡:

保留现有校点共计11所(其中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所),不再作任何布局结构调整。

(23)哲庄乡: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8所,即:

阿穴小学、场坝小学、麻塘小学、苏奶小学、雄都小学、罩子小学、中心小学及娃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撤并边沿小学、大寨小学及环山教学点,其中边沿小学改为苏奶片区幼儿园,大寨小学改为娃多片区幼儿园。

(24)野马川镇: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15所,即:

车浪小学、大田小学、尖山小学、金山小学、利河小学、毛栗小学、山脚小学、石板小学、双河小学、乌木小学、新场小学、新田小学、中心小学及私立学校华兴、乌蒙山的小学部;

花角小学并入毛栗小学,青山小学、黄泥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不存在但实际存在的)并入山脚小学,三院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不存在但实际存在的)并入金山小学,碗厂小学并入中心小学。

(25)平山乡:

保留现有完全小学7所,即:

岔河小学、江南小学、前东小学、水塘小学、中心小学、长冲小学及后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新建平山乡第二小学;

撤并平山农业技术高级中学小学部、常兴小学(私立)、农庄小学、清塘小学、双塘小学、中山小学、中寨小学。

(26)古达乡:

保留现有校点共计12所(其中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1所),即:

安啷小学、古达二小、发河小学、发科小学、高峰小学、观音小学、和平小学、石板小学、响水小学、新田小学、中心小学和新龙教学点;

田坝小学并入发科小学。

(27)威奢乡:

只保留中心小学1所,其余校点全部撤并到中心小学。

六、学校布局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省市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优化结构、集中办学,省市必将有相应的政策安排及资金支持。

加之目前世界经济衰退,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及省市将加大教育等民生工程投入,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需要的建设资金将会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有资金保障。

(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近年来,许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就读,导致县城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在校生规模年年增长,县城区幼儿园、小学、初中现有办学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大幅度提高。

(三)有利于地方政府减负。

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节约了教育资源,同时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办学负担,教育经费紧张、教师及后勤工人编制不足等矛盾可得到有效缓解。

(四)加快危房改造步伐。

全部排除中小学现有危房,改扩建学生生活用房,完善运动场等配套设施。

通过集中办学,被撤并学校的危房无需进行改造,国家及省市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集中用于保留的学校排危,从而可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尽快排除中小学危房,消除安全隐患。

(五)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集中办学,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师资结构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也必将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各乡镇、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并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宣传,积极动员。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耐心、细致、深入地做好校点撤并中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协调,争取扶持。

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危房改造及新建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

同时,整合寄宿生补助、贫困生救助、民族生补助等助学资金,大力发展勤工俭学,扩大学生受补助范围,尽可能缓解家长的经济压力,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边远偏僻地区的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四)分段撤并,稳步推进。

力争用3年时间,采取分年级分阶段或整校撤并的方式,条件成熟的可优先撤并,把教学点、村小学和部分规模较小的完小逐步并入中心完小。

(五)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投资较大,计划分阶段实施,即:

2011—2015年完成全县“十二五”规划的433113㎡教育系统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2016年—2020年,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完成全县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所争取的项目建设任务。

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对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和谐赫章意义重大,而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所涉及到的不仅有资金投入的问题,还有很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做好这一造福子孙万代的教育发展工程,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一二年八月八日

第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