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47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

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木炭

[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

红色褪去

原因: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

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

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

  (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例如:

3、c60

1)结构:

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2)用途:

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总结:

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

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

指具体的物质,如:

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

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

  +

  o2

  ====

  co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c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

2)还原性

实验:

演示[实验6-2]

装置:

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高温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原理:

c+2cuo===2cu+co2

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co2===2co(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空气充足:

空气不充足:

2H2+o2====2H2o

还原性

  +co2===2co

H2+cuo===cu+H2o

作业:

新学案

教后:

课题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及多媒体

器材:

锥形瓶

  试管

  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

石灰石

  碳酸钠稀盐酸

  稀硫酸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在第二单元我们制取过氧气,今天再来探究制备二氧化碳,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

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石灰石等)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

  ,把

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木条

  。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

  ,说明co2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标况下,co2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5、co2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讲授新课: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活动探究:

步骤

现象

1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2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3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速度适中

4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停止

结论: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难于进行;

碳酸钠与酸反应瞬间结束,不便于收集。

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板书)

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

  固体和固体反应

  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反应

  发生

  液体和液体反应

装置

  反应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下排气法

  装置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

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溶解度

co2

o2

分析:

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

各种仪器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设计: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

活动:

各组修改各自的装置。

第二课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如何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一瓶二氧化碳,需要哪些步骤?

三、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板书)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

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讨论总结:

四、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板书)

1、检验方法:

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由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学生活动:

制二氧化碳并检验、收集一满瓶二氧化碳。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写出本次的探究活动报告。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物理性质

倾倒二氧化碳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塑料瓶变扁了

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1.977g/L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

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

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板书)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编号

操作

石蕊+

稀醋酸

石蕊+水

石蕊+co2

石蕊试液

+co2

加热

紫→红

不变色

红→紫

分析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

(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

(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

跟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

H2co3==co2↑+H2o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2==caco3↓+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

火盆,这是为什么呢?

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c+o2==co2

  co2+ca2=caco3↓+H2o

co2对生活影响

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

3、工业原料

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产生:

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

(2)危害

3)防止措施:

阅读课本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导入新课:

  (情景设计)

  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

3、讲授新课: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板书)

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

课本第79页

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2、化学性质(板书)

(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

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

  2co2

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

多媒体[实验6-9]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cuo===cu

  +co2

对比氢气与氧化铜;

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

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

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

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

  3co+Fe2o3

  2Fe+3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板书)

  2co+o2====2co2

  +c

  2co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

课本第117页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

课本第100页第1、2、3题,《学习指导与训练》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