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71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docx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

摘要:

当今世界,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插花是世界插花艺术的主流,这两种插花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细述了东西方插花艺术在风格特点、创作理念、构图要素、插作手法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在阐释异同点的同时,剖析了历史、文化、思想等因素在东西方插花艺术差异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就此预测了中国现代插花艺术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特点创作理念构图要素插作手法应用插花历史发展趋势和方向

 

插花艺术就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切花花材,根据造型艺术原理,通过摆插而表现其活力和自然美的造型艺术。

也可以说,它是以切花为主要素材,进行艺术造型的一项艺术创作活动。

1.插花艺术的范畴

1.1广义范畴

凡利用切花花材进行造型,达到艺术创作或装饰效果的,都可称为插花艺术,它包括展示的花艺作品、装饰环境用的插花作品和人们礼仪活动中的各种用花形式。

1.2狭义范畴

以使用器皿来插作切花花材的摆设花。

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生活插花之别。

艺术插花在艺术创作上不但追求造型的完美,更多追求精神内涵和意境的创作,多用于花艺展中。

而生活插花在花材、花器的选择以及造型上都比较自由和随意,更多追求形式美,主要用于增添生活情趣。

2.东西方插花艺术比较

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世界上的插花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艺术风格多姿多彩,艺术流派众多。

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

东、西方的插花形式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2.1风格特点

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意境美,选材简洁;色彩淡雅;构图以三主枝为骨架,以线条式为主;将插花容器及其配件看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插花讲究造型规则;追求人工美;花材量大;色彩艳丽;构图以几何图形为主;插花容器经常被花材覆盖。

2.1.1东方插花风格特点

(1)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第一宗旨。

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刻意造作。

形式自由活泼,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

以顺乎自然之理,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插花作品的最高境界。

(2)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作。

东方花不仅注重花材形体美和色彩美,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即追求插花作品内涵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让人在欣赏了作品外在的形态和色彩美后,进而深入欣赏其意境美,在作品内涵的广阔天地里遨游,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诠释插花作品。

(3)线条造型,重视个体的线条美。

东方插花选用花材十分考究而精练,不以量取胜,而以花材的姿态和质量为先,着力展现花材个体的线条美,所以作品中用花种类少,数量也少,色彩简单。

线条造型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花材线条的粗细、平斜、曲直、张弛、高下等变化,给人感官以不同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

东方插花作品外形轮廓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虽然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下垂式等4类基本构图形式,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不变格式,可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折各得自然之妙,形成变化万千的不对称式图形。

其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不受任何形式或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据主题或环境布置的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创作才能。

(5)花材人格化。

自古以来,人们在爱花、赏花中,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花为伴,以花为友,流传下来很多动人的故事。

如陶渊明与菊花、李白与牡丹、林和靖与梅花等。

中国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被赋予种种深刻的寓意,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

在插花创作中,根据主题选用,会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6)重视季节特色。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每个季节都有其代表性的花材。

表现季节的主题,就用代表那个季节的花材来插作。

这种应时的特色,使作品富有现实的感染力,使人真切感受到该季节的动人景象。

(7)重视作品与环境的统一。

东方插花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协调。

插花作品只有陈设在与其相适应的环境中,作品优美的形质特色以及主题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插花作品的创作,只有综合考虑环境的具体功能、体量、色彩、陈设位置、布置要求等情况进行设计,才能创作出合乎需要的优美的插花作品。

2.1.2西方插花风格特点

(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

古希腊人认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体,产生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为

本,宣扬人性,追求个性自由,喜欢开敞

外露的艺术风格。

这与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含蓄的“藏之愈深,其境愈大”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2)注重花材整体的色彩美、图案美。

不考究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只强调整体的艺术效果,着重欣赏整体华美的图案和色彩。

(3)基本构图形式为规整的几何图形。

西方插花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

如对称式的有等腰三角形、倒T形、扇形、半球形、球形、菱形、椭圆形等;不对称式的有不等腰三角形、L形、S形、新月形等。

花材排列较密集而整齐,形成丰满规整的各种图形。

(5)作品中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

西方插花作品,为完成色彩缤纷的规整造型,使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变化多。

作品在用色上十分考究,有较高的成就,给人雍容华贵、端庄大

方的感受。

(5)通过外表形式表现作品主题。

西方插花作品多直接用外表形式来阐明作品的主题,如用红色的心形作品,表现爱情的主题(用十字架形的作品,表示哀悼等。

2.2立意与构图

2.2.1东方插花立意与构图

东方插花主要以体现活泼多变的形式美与含蓄深邃、引人人胜的意境美,追求诗情画意为创作的最高目标与要求。

在主题表现方面,主要分为写意插花(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寓意清廉高洁,刚正不阿的君子之风)、写景插花(如“春江花月夜”—水面与花结合的浅盘式插花)、造型谐音插花(如“玉堂富贵”一一用玉兰、海棠、牡丹组合的插花)三大类;在造型上要掌握立体思维意识,讲究高低错落,俯仰结合,虚实相间,刚柔并济,技法严谨,技艺精湛。

花材的整形加工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花材与容器讲究黄金分割,强调节奏与韵律,常用极具象征意义的花材抒发或传达作者的情感。

如牡丹象征吉祥富贵,竹子象征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君子之风,这些都是东方传统插花的精髓。

2.2.2西方插花立意与构图

西方式插花讲究的是花材的种类及数量。

花朵丰满硕大,构图多采用对称、均衡或规则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型、水平型、S型等。

追求块面和整体效果,极富装饰性和图案美,作品具雍容华贵之态。

2.3插作法则

2.3.1东方插花插作法则

东方式插花讲究写实、写意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插作中注重

(1)线条的运用:

认为线形花材更富生气、更能抒发情感。

(2)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即插花的比例与位置关系。

它包括花材之间、花材与容器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

“太繁”作品显的上重下轻;“太瘦”作品显得空洞。

(3)虚实结合,刚柔相济;东方式插花中的虚就是松、浅、模糊。

实就是浓、重、密。

刚就是劲、硬、挺。

柔就是软、温、绵。

插花中没有虚实就没有画面,没有刚柔就没有深度。

虚实配合好就有层次。

(4)呼应关系:

呼应主要指情势上和色彩上的呼应,注重花材的方向性,使花材在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浑然一体。

(5)对比关系:

东方式插花注重画面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使花材之间各自突出,构图显的生动活泼。

(6)注重宾主关系:

宾主关系的确立,可使主题集中,而不散漫。

东方式插花花型一般由三个主枝构成骨架。

第一主枝是最长的枝条,决定花型的基本形。

第二主枝是协调第一主枝,其长度是第一主枝的1/2或3/4。

第三主枝是起稳定作用的枝条,其长度是第二主枝的1/2或3/4。

从枝是陪衬和烘托各主枝的枝条,数量根据需要而定。

三主枝上下位置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造形。

主要有直立、倾斜、下垂、平展、直上、对称等。

2.4.2西方插花插作法则

西方式插花一般采用传统的几何形插法。

作品所用花材往往把花器全部遮掩住,容器不外露,只按摆设的位置或场地决定花型大小。

插作时注重:

(1)外形规整、轮廓清晰:

外形轮廓是由最外围花的顶点连线组成的,这些顶点连线呈现的形状就是插花作品的造型,如扇型、三角型、L型等。

(2)注重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各种形式的几何形插花不仅从正面看轮廓呈几何型,从侧面看也应呈规则的形状,如:

三角型插花,其实质应是一个三角形锥体。

花朵之间应分布在整个空间的不同层次。

(3)注重焦点突出、主次分明;焦点突出,作品稳定。

焦点花可以是一朵大花也可以是一组异型花,但不可空、乱。

西方式基本花型插作,按造型结构可分为,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作品的外形轮廓对称,如圆型、半球型、扇型、倒T型等。

不对称构图是外轮廓不对称,常见的有L型、S型,新月型。

基本型的插作首先确定造型,然后插出图形的基本骨架。

骨架插好后,定出焦点位置、插入焦点花,在轮廓线的范围内插入其它花朵,并用散状花、叶填充其空间,遮盖花泥,使各部分协调、均衡,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4.3插作技法应用的比较

(1)固定技法:

东方插花中,传统插花选用自然固定或花插,现代插花选用花泥(海绵);西方插花中,传统插花选用自然固定:

现代插花选用花泥或用试管、粘贴、铁丝等辅助材料。

(2)花材处理技法:

东方插花,对整体材料的处理,以去除影响造型的枝叶花为主,选用植物的自然状态;西方插花,对枝叶的处理,用串、绕、编等技法选用植物的一部分(如花瓣、短枝、果粒等)加以造型处理。

(3)造型技法:

东方以容器为主:

西方传统插花以容器为主,现代插花以构架为主。

3.东西方插花艺术差异化的原因

插花艺术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怡情娱乐、陶冶性情、点缀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此,在插花艺术活动中必然反映出作者对艺术、生活、人生、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与此相对应,插花艺术作品在构思、造型、意境等方方面面无不受作者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取向的影响,可以说插花艺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思想、文化的产物,思想、文化塑造了插花艺术。

历史上,东西方文明虽有交融,但在很大程度上,东西方社会是按照自己文化、思想形态发展演化,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是一种早已既成的历史存在。

东西两大文化艺术体系在本质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二大基本倾向,或者说两大基本类型(模式),它们在二千余年的世界历史中互相补充,构成人类文化的整体。

因此,深受思想、文化影响的插花艺术也在东西方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系,交相辉映与东西方。

3.1中国文化思想对东方插花的影响

3.1.1宗教及哲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主张勿贪,忌杀生。

即使佛前供花的花材也是尽量地少。

这影响到中国插花艺术中花材量少而简洁的特点.道家老子的宇宙观是阴阳创造世界,后人运用到插花艺术上,指出叶表是阳,叶背是阴;向上的枝条或大枝是阳,向下的枝条或小枝是阴;红色是最吉祥的阳色,绿色代表阴.每一个插花作品的构图中都贯穿着均衡和谐的阴阳理论。

如两枝花枝相配,则一枝要大些、长些,但两枝的总体积要相仿,插瓶时不宜在同一水平上,一俯一仰,相互呼应.三枝则代表天、地、人,而人在天地之间,常构成三种水平的三角形.四枝代表四季和罗盘的四个方位。

五枝代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是古代认为宇宙基本组成成分的概念。

此外,道家提倡“自然无为”,讲究“虚无清静”,对中国插花艺术风格中讲究保持花材原始自然美,不矫揉造作,起了很大作用.道教的八仙中的何仙姑常被视作花神在艺术品中出现,肩扛花锄,锄端挂着花篮.

3.1.2花木传统象征的影响

悠久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及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不乏与花木相联系的内容,而花木的象征意义及人格化,使插花作品在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于精神上的意义,并反过来更添美感。

如梅、兰、竹、菊代表“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作为恭贺春节的“岁朝图”中,水仙、南天竺、山茶和灵芝表示吉祥、长寿和繁荣昌盛。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表示“玉堂富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为纯洁和崇高的象征,当作佛教圣花,佛像之座也作莲瓣形,菊花象征高雅、孤傲,具有崇高的品格,表达名士斯文、联谊友情及长寿;梅花和腊梅严冬开花,不畏冰雪,象征坚韧不拔;桂花是官运享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春兰的幽香象征忠诚,高尚的友情,即友情如兰芝之香醇;松的苍劲古雅象征老人的智慧、威严和长寿。

此外,作为中国插花艺术中的果实和其他配件也都具象征意义:

苹果示“福”、石榴多子示“禄”、桃实示“长寿”、佛手是幸福和赐福的象征、葫芦象征丰饶和好运、灵芝是福和寿的象征、如意代表吉祥、古币表示富有等。

由于有众多的象征意义,中国插花作品在精神上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因此,中国插花作品既具花材的自然美,又有作品构思表达的精神美。

3.1.3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赋、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作为东方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东方插花艺术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

它们无论在结构布置、线条处理还是在表情达意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插花构思也遵循着绘画艺术的一般原理。

尤其到唐朝开始盛行花鸟画,其中不少作品表达了中国插花简洁、概括、线条优美、用材节约。

宋朝的花鸟画已臻登峰造极。

当时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已盛行,富具文学意味。

以菊为题的花卉画虽创于晋,但盛于宋。

画梅在唐朝早有,至宋朝才维妙维肖,并有画梅专著《华光梅谱》。

宋朝的花卉画和插花弧调自然的抒情、奔放的美和浪漫的意境。

有时更为概括。

明朝花鸟画及插花对画意及观赏美的要求更甚于象征意义,重视色彩及漂亮的设计.清朝花鸟画不拘一格,尤其是扬州八怪的作品更是如此。

在邹一桂的《小山画谱》中已记载草木花卉110余种,王概辑的《芥子园画传》中也不乏花卉画,提及80余种花卉。

从古代留下的绘画、印刷品、漆屏风、织锦及瓷器上的中国古典插花作品都是探索中国插花艺术的泉源。

3.1.4儒家学说的影响。

公元前200多年,我国插花艺术发展的先秦原始阶段,这时期孔子的儒家学说已经形成,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极深,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导作用,讲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长习性或特点喻意人的品性之风开始流行。

这种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的观念主导了中国近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封建文人深受儒学经典精神浸染,总是企望“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价值,但为官仕途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仕途受阻,内心郁闷时,插花艺术把人的情欲导向了内在反省,这在人生情操的自我修养上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们寄

情于插花艺术当中,逃避现实生活,却也丰富了插花的内容。

3.2西方思想文化对西方插花的影响

3.2.1理性思维方式的影响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回溯到古埃及。

古埃及的金字塔及这种几何形的建筑给西方文化极大的影响。

西方哲学始终是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看待一切事物都是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的,如“黄金分割”的美学原理,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寻找美的因素,想用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模式来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强调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推崇几何图形等等。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艺术又接受了解剖学、色彩学和透视学等科学成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反映在插花艺术上,形成几何形、图案式插花,强调理性和色彩,以抽象的艺术手法把大量的色彩丰富的花材堆砌成各种图形,表现人工的数理之美,装饰性强,节日里摆设更增添热烈气氛。

3.2.2古典主义的影响

古典主义,是由于学习古代、崇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

古典主义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塑造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古代艺术规范进行创作,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重视构图而忽视色彩;重视形式的统一与调和,表现明确,轮廓明晰,以理智、调和为理想;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风格,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在技巧上追求宏大的构图和庄重的风格与气魄。

古希腊人认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体,产生于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为本,宣扬人性,追求个性自由,喜欢开敞外露的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注重个性表现和革新创造。

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从构图灵活多变、色彩丰富、色调饱满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创作。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色彩强烈,富有运动感,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3.2.3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人民信仰基督教,人们将鲜花视为最圣洁、最美丽的东西。

因此在教堂圣坛上都要供奉鲜花,并以花卉做为特定的象征物。

如睡莲花是传说中女神艾西斯的化身;月桂枝编制的花环代表胜利;橄榄枝编制的花环代表和平等。

为插花艺术的意境增添了丰富的内容,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五世纪后期,教堂插花比其他场合插花发展得快,而且都用金色金属瓶做容器,以玫瑰花、百合花、橄榄枝等为常见花材。

3.2.4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插花艺术也进入了发展时期。

如鲍斯切尔特的绘画作品,在圆拱形的窗框里摆放着插花。

容器是广口金色金属瓶,大量花材组成对称的圆拱形轮廓,水仙、铃兰、万寿菊、郁金香、鸢尾、芍药等多

种花卉安排得错落有致,基部插有两朵大而圆的芍药花,使整个作品达到均衡的效果。

花材中铃兰、水仙、白芍药等白色花朵调和了整个

作品的色彩。

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插花构图和色彩方面正向完美和成熟发展。

4.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本属于地域范畴的思想文化借助于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介,冲破了地域的藩篱,在全球舞台上激荡、交融。

“地球是平的”,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既加快了现有文化思想的整合、提炼,也更有力的促进了文化思想创新。

面对全人类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深受其影响的插花艺术将随之做出调整,而作为东方插花艺术代表的中国插花艺术在现代也将有新的发展。

4.1进一步发掘地域特色

各个国家却有属于自己本国的特色,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与插花相融合,才能找到艺术立足的基点。

中国地域广大,从北到南,由西向东,各个地方都各具自己的地方特色。

北方大气豪迈,而江南一带则精巧细致。

只有融入地域性特色,才能使不同地方的插花作品具有自己的特点。

融入本土特色使现代插花艺术更具生命力。

4.2了解中外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

中外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趋势是作为现代插花的理论指导融入本土特色使现代插花艺术更具生命力。

现代插花不只是单纯地表现自然界的和谐,而是扩展至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一种价值的体现。

插花者通过创作插花作品,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意念,使这种艺术担负起调和生活的社会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淦释,传统的插花艺术表现的是目的;而现代插花,既有艺术表现的成份,创作者可通过直接或抽象的方式来抒发个人的见解。

用花传递出个人的情感,表现出民族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4.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往,各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吸取东、西方插花出现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东西方插花各有特色,中国现代的插花艺术应该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之路。

既要继承中国古代精湛的插花技艺,优美的线条造型,深邃的插花意境,又要学习、借鉴西方插花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和内涵,或用中国插花艺术的技法去反映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表现中国插花艺术的精髓,在继承中国古代插花理念和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插花的理念和技法,走出一条即有中国传统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花艺之路,中国的插花艺术将会呈现更广阔地发展空间。

总之,东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殊途造就了今天东西方插花艺术各领风骚、交相争辉的盛况,插花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是思想、文化的产物。

然而,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允许东西方插花艺术像以往一样在自己的圈子内孤芳自赏。

“学古不似仿古,创新有本始为新”,只有表现民族精神,提炼东方插花精髓,同时融入西方插花技艺,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