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972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形象设计的策略(1)Word文档格式.doc

城市旅游市场建发展的定位主要指对所在城市旅游市场发展趋向的总体规划和系统确定,它包括对城市旅游市场的行业层次、发展重点、相关企业的发展形态、旅游产业的地域分异等若干要素的确立。

旅游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立足于三个基本的定位范畴,即:

城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城市服务业业的发展定位和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向。

1.2城市旅游形象以及城市旅游设计的概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

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景观(视觉)形象。

城市旅游设计是指基于建筑学的若干原理,注重与城市规划的结合,以美化城市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设计。

可分为:

城市旅游标志的设计、城市旅游空间的形象设计和城市旅游文化的相关设计。

2合肥市旅游发展定位

2.1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依据

  确定一个城市地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中长期内旅客的旅游产品需求;

二是本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

关于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许多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业层次。

观光游览属于最基本的层次,提高层次是指娱乐和购物,而专业层次则包括疗养、会议、宗教、考察、商业等多种活动类型。

对于特定城市来说,旅游活动类型可能是综合性的,但更有可能表现为:

在城市不同时期的旅游发展空间上,某一种或几种旅游活动类型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居于次要地位。

这些居于主导地位的旅游者需求行为演变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

  发展城市旅游不同于普通的景区旅游建设,除了要具备充分的景点资源外,还必需考虑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城市旅游的建设是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发展。

一个城市发展城市旅游需要对照上述条件对自身进行权衡,根据自身条件设计符合自己的城市旅游发展道路。

  

2.2合肥市城市旅游发展的考量因素

  城市旅游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单一型,也称资源型。

这类城市往往是以某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如自然山水、人文遗迹昭著于世,并以此作为旅游吸引物。

如广西桂林就是因其美丽如画的山水风光而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

二是综合型,也称混合型。

这类城市往往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如科技、教育、文化、金融、外贸和工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吸引八方来客。

例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城市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又具备很高的的经济实力。

这类城市旅游的活动形式比较丰富,呈观光购物、娱乐休闲、商务考察和会议展览等复合状态,并且不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根据合肥市的城市条件,笔者认为,合肥市的城市旅游定位应致力于满足游客三个层次的旅游需求,成为以旅游业为标志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上述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南濒巢湖,是安徽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市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合肥具有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所有这些都为合肥成为综合性的旅游城市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资源优势合肥市是著名的绿色城市,合肥市重视环境治理,改善城市卫生,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旅游事业。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71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56平方米。

在对环城园林作进一步绿化的基础上,于环绕古城的“绿色锦带”上新辟建了四处自然景区,被誉为“一根项链,四颗明珠”。

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的基础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瑶海公园、清溪公园、银河公园等,加上城内城外数处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世界。

1992年,合肥市被评为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具备特定的区位优势旅游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处于同一旅游带的区域或城市双赢效应大于竞争效应。

旅游者出行一次,总是尽可能多游览各个景区,因此一个地区成为旅游胜地也推动邻近地区的旅游发展。

合肥地处皖南黄金旅游带上,同时又是安徽的中心之地,向内可以幅射到整个安徽内陆旅游区。

另外,从西方国家发展旅游城市的经验看,城市旅游区与其它旅游区有很大不同,这就是城市旅游区具有旅游形象鲜明,具有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这也为合肥成为综合性旅游城市提供了条件。

3合肥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如果说旅游发展定位确定了方向,那形象设计就是具体的实施。

通过具体的形象设计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

3.1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原则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

一是个性鲜明原则。

这个原则体现了形象区分度的要求,必须首要满足。

同样是园林城市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大家都围着“绿”字转,所谓的个性反而变成了共性,是无法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独特地位的。

可以说,没有了个性鲜明的特点,城市的旅游形象立与不立没什么区别。

二是文化先行原则。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旅游地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必然要注重文化内涵深层次的挖掘。

3.2合肥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标准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塑造绿色城市新形象在对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点,合肥也不例外。

合肥的城市特点是绿色城市、园林城市,除广阔的人造绿地外,在市区及其周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公园,这些公园至今也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开发出来。

如果将这些公园绿色资源很好的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升合肥的城市旅游形象。

合肥另一个优越的旅游资源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合肥市肥西县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山体景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变。

合肥又是有名的果蔬产地,渔产品异常丰富。

在当今提倡环保的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很好切入点。

如果把这些转化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那又是合肥城市旅游中个色鲜明的特色旅游。

  倡导自然和谐和人文关怀,体现天、地、人、海和谐统一在崇尚自然的今天,城市旅游却被赋与更多的人文因素。

城市旅游不同于野外探险,城市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更是人与人的交流。

旅客来到这个城市除了观赏优美的风景外,还要体味城市带来的精神体验。

作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合肥的城市魅力应更多的融入人文因素,提倡一种人在绿色间,景美人更美的境界,在突出绿色美景的同时,展示了合肥市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合肥具有良好的文化历史底蕴,民风纯朴。

合肥人沉稳好客,热情而宽容,如山如水般的品质都是合肥人文精神的体现,如果这一切能够发扬光大,合肥的城市形象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追求城市发展,做到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完美结合一个形象的创立和深入人心需要一系列的甚至是全方位的软硬件配套建设。

由于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长远规划与建设的协调也是形象定位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关注一个旅游城市,首先第一印象应该是对城市的概念,其次才是对景区的感觉,旅游城市的形象设计应完全融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过程中。

旅游因城市兴旺,城市因旅游而发展。

合肥的一些新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现在合肥是省会、科技名城。

也正是有了这些优势,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会议在这里定期召开,商务会议成为了合肥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

虽然商务旅游是合肥旅游产业的一部分,但与一些优秀旅游城市相比,这部分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发展合肥城市旅游的策略

4.1确定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

合肥有发展综合性城市旅游的能力,但目前合肥的旅游资源更多地用来满足旅客的第一层次需要。

要想提升合肥旅游的服务水平,必须将合肥城市旅游的发展于综合性城市旅游的层次,大力开发第二、第三层次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娱乐休闲和商务考察等旅游需求。

深度挖掘工业资源潜力,做强工业游。

围绕滨湖新区建设,开发滨湖游。

围绕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发展科教游。

争办更多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展览和经贸活动,促进会展游。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休闲产业,培育旅游节庆品牌,提升文化游。

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精品,组织多种形式的美食文化活动,丰富美食游。

结合新农村建设,培育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发展乡村游。

4.2加强城市形象建设

合肥市的城市形象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本身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城市的管理和规划要合理设计旅游产品,建设和保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还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知名度,以城市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建设旅游强势品牌,是旅游企业的最高追求,旅游品牌就是生产力,对提升区域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区,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合肥有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特色突出的景区或景点并不多。

在今后的资源开发中,合肥在突出绿色城市共性的同时,要着力建设几处国内闻名的旅游景点,充分体现合肥的旅游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游客吸引到合肥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实施从“两山一湖”到“三大板块”、“城、湖、山联系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

4.3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合肥有河流湖泊和广袤的中部平原,生物多样性很丰富。

合肥还具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发展合肥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带动合肥的经济发展,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扩大对外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

合肥以其天然淳朴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合肥旅游资源神奇独特,繁华都市中镶嵌着一座座城市公园,象绿宝石。

苍茫中耸立的大蜀山,一望无际的田园,还有国家4A级森林公园紫蓬山的奇特地形地貌,旅游者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绿色之美。

4.4建设具有特色的滨湖旅游带

滨湖城市,通江达海。

合肥滨湖新区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主城区东南部,紧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作为合肥构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点睛之笔,合肥滨湖新区将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东向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对合肥构建安徽省会经济圈及打造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意义深远。

滨湖区沿湖近城,依山傍水,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越,建成后将汇集合肥大部分旅游资源,此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优势,拥有巢湖风光最精华的部分。

 

应确立"

滨湖即旅游"

的全新理念,坚持城旅一体化,把旅游业作为滨湖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来思考,把整个滨湖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定位,按照"

建一物添一景"

的思路和要求,彰显滨湖旅游特色。

我们需要围绕建设"

历史名城、科技名城、绿色名城和旅游度假中心"

为总体目标,整合旅游资源,完善要素配套,培育品牌特色,提升旅游水平,努力把滨湖区打造成"

山水生态胜地、休闲度假天堂"

,全面展示"

合肥是个好地方,好就好在滨湖游"

的整体形象。

因此,建设具有特色的滨湖旅游带已成为合肥城市旅游发展必然的走向。

参考文献:

[1]熊元斌,黄浩.论城市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9)

[2]赵伟兵.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桂海论丛,2008(6)

[3]李芸.区域旅游的竞争及其联动发展.南京师大学报,2007

(2)

[4]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200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