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76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阅读

提问学生

眼和耳

对了,其实除了眼和耳人体还有许多感觉器官。

如:

鼻、舌、手等等。

那么在众多的感觉器官中,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来看。

什么感觉器官在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离开了它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

非常对,在众多的感觉中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眼睛的结构。

活动:

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1、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2、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由外向内,由前向后。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请学生认眼球的结构图)

……

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眼球的结构,那么当我们看物体时它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看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倒立、缩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现在有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科学用眼使得自己的双眼变近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请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如何进行矫治、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要

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

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

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

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

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

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教材内容简析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

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①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②耳的结构与功能;

③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④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⑤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

皮肤温度觉感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眼的屈光调节。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可拆装的眼球模型;

眼球的剖面挂图;

眼球的屈光调节的动态变化装置;

视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2、耳的结构模型;

听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3、测定触觉的实验用具;

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图及味觉感受器的结构图;

皮肤中的感受器的结构图。

第一课时

导入:

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

你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感知到它的软哽度,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家人的谈话。

你的这些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复杂的感受器周围出现了辅助结构,以使它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我们把这种带有辅助结构的复杂感觉器称为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如眼、耳等。

板书课题。

你能说出上述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吗?

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活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复习“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完成”引出对“感觉形成”的学习:

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单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眼与视觉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占80%以下)。

视觉让你发现远处疾驶而来的汽车,及早避让;

视觉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色彩;

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

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让我们观察眼球的模型,对照课本示意图和大屏幕分析比较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学生活动(四人组)观察并准备竞赛。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顺序(从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准备竞赛。

安排一名学生计时,学生推荐本组代表。

抢答(拖动比赛)(利用课件竞赛)。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眼球结构的课件。

眼球的结构:

观察记忆

视觉的形成

如此复杂的眼球是怎样形成视觉的呢?

想一想:

传统的照相机成像与眼球的成像的有哪些相似之处?

观察课件、图、表、并回答。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

点评。

展示视觉的形成的大致过程:

录像文字(加图片显示在视网膜上成倒像),但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形成视觉看到的却是正立的。

走进生活

设置如下生活场景

1、进出影院(学生表演)。

2、猫的瞳孔(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出示图片展示猫的瞳孔调节。

观察

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展示的图片和文字。

探究实验:

在明处和暗处,我们自己的眼睛也要做出调整,请大家对照镜子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教师操作开灯→关灯→开灯。

观察瞳孔在亮处、暗处、亮处的大小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适量的光线进入瞳孔,这些光线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形成清晰的视觉。

近视及预防

近视的成因

生活中有不少同学戴眼镜,下面请观察柱状图所显示的信息。

自主分析原因。

安排卫生委员汇报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我班初中入学时的近视人数和现在的近视人数,结果呈上升趋势。

引导分析近视的成因是什么?

看电视、看书时间过长,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

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成因。

近视的矫正

图与动画的有机结合,正确演示近视眼的矫正,佩戴合适的凹透镜,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戴眼镜的同学讲述框架眼睛给自己带来的不便。

近视的预防

一双健康的眼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要始终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出示图片,展示“三要”、“四不看”,强调预防为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间一定要让自己的眼睛适当休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课外拓展:

引导展示课前收集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近视的资料隐形眼镜,妙在隐型,但对青少年不适合,因为他们的眼轴还没有定形;

准分子治疗近视,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技术,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

我的爱心奉献,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其实我也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

我的收获:

通过“填一填”“选一选”等练习,使学生树立“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懂得了”的自信心,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归纳总结,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们,我可以感知你们的音容笑貌,你们可以感知老师的一举一动,其中的奥秘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

那么,美妙打听的声音又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呢?

下节课我们就学习耳与听觉。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师手举一张CD碟片,问学生:

“同学们,这是什么?

学生看到老师手上拿着的是自己熟悉、喜爱的碟片,非常兴奋,精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萌生了极高的兴致和浓厚的探究欲望。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碟片”。

教师随即又问: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看到的。

教师问:

“用什么看到的,怎么看到的?

这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已学过的“眼与视觉”的知识,教师的这一方法非常巧妙、非常自然,一改过去那种直接提问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复习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复习完毕,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你们知道这张碟片中灌制的是乐曲还是歌曲?

(稍停片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索。

随后老师把碟片放入CD播放机中,轻轻一按“play”键,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优美的音乐声。

教师不失时机地插入:

“这下你们该知道了吧!

是乐曲碟片还是歌曲碟片?

”“是乐曲碟片。

“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听到的。

“怎么听到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探讨的话题——耳与听觉”

新颖好奇的引入,拔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新课学习

(1)教师演示:

耳的结构(挂图或课件)

(2)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或课件,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这一步要求学生自主看书、独立思考、寻找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一改“讲解—讨论—交流”的套路,注重了实效性。

(3)分组互助学习:

组内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互助学习:

每小组依次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

为了调动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可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答对1题小组加10分,看哪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准确率最高。

同时为了鼓励小组提出问题,凡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加20分。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之间(或同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

(5)分组完成拼图游戏:

教师分发“耳的结构”拼图,讲清游戏规则。

按拼图的快慢顺序分别给以小组加不同的分数。

先拼起的小组优先观察“耳的结构”模型,看完后依次往后传。

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6)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

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巩固,并得到老师的认同,从而树立起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7)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复习已学内容,并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为学生学习、理解“听觉的形成”这一重点、难点打下基础。

如复习以下知识:

然后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8)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全体学生共同评出优胜者,并给优胜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让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让台下的学生积极关注本组的赛况,在关注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不用老师操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听觉的形成”这一重、难知识点。

(9)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展示:

听觉的形成。

同时邀请上述优胜者的一位进行讲解,其他优胜者进行补充。

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眼、耳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为主,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教具准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过程

游戏导入:

填图

出现一张带有各种色彩的图片,先让学生记忆2分钟,然后请几个小组代表上来填色,看哪组快。

同学们刚刚对色彩的感觉最先是通过哪个器官啊?

眼睛。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睛和耳朵都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

你知道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先让我们学习眼的有关知识。

(一)眼睛的结构

演示:

出示眼球结构模型,将模型分开逐一讲解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并配以板书说明。

眼睛最重要的结构是眼球,眼球由两大部分组成,眼球壁和内容物,其中眼球壁分三层,分别叫做外膜、中膜、内膜。

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负责“外膜”、“中膜”、“内膜”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阅读课本和观察模型来完成黑板上表格的剩余的部分。

(给学生三分钟阅读,每个小组的代表上来填空,检查并且边讲解边修改。

外膜的角膜是光线最先到达的地方,透明的:

巩膜是坚固的保护眼球的外膜。

中膜的睫状体是两条可以伸缩的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虹膜就是眼球里褐色的环形,中间有一个孔叫做瞳孔,看课本上的图片,这个美国人的虹膜是什么颜色的呢?

蓝色的。

是的。

还有红色的虹膜呢,兔子的虹膜就是红色的。

中间的孔叫做瞳孔,接下来观察同桌的瞳孔,我把教室的灯都关了,窗帘拉上后,其瞳孔有没有什么变化?

变小(变大)

过渡:

眼睛的结构这么复杂,我们是怎么看到物体的呢?

接下来学习视觉的形成。

(二)视觉的形成

用动画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并配以语言描述。

物体的光线首先进入眼睛的角膜,依次分别是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内膜上还有视觉细胞,视觉细胞接收刺激,将这刺激经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

所有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形成的。

板书:

进入眼睛的光线——经过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接收刺激——沿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三)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课件演示:

近视眼和正常眼的结构、成像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

提问:

1、近视眼和正常眼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2、近视眼和正常眼在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成像地方上有何不同?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矫正:

近视眼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来自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使光通过眼镜先发散,再通过晶状体会聚,使会聚点后移到视网膜上。

(四)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远视眼和正常眼的结构、成像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

1、远视眼和正常眼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2、远视眼和正常眼在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成像地方上有何不同?

远视眼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来自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的后面,采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使光通过眼镜先会聚,再通过晶状体会聚,使会聚点前移到视网膜上。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碟片提问

同学们,这是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用什么看到的,怎么看到的?

你们怎样才能知道这张碟片中是乐曲还是歌曲?

二、学习新课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1、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学会耳朵有哪些结构。

2、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

耳廓外耳道外耳位听神经半规管前庭耳蜗内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中耳咽鼓管锤骨砧骨镫骨听小骨耳外耳中耳内耳

耳廓:

收集声波外耳道:

传播声音鼓膜:

鼓室:

听小骨:

产生振动咽鼓管通到咽部传导振动半规管前庭耳蜗: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内有听觉感受器

二)、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鼓膜)→()→()→()→()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内形成听觉。

耳廓外耳道锤骨砧骨镫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的形成大脑皮层人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

(一)气传导:

外界声音→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骨传导:

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一种是神经性的,是由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

另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器官发生了障碍而引起的。

耳聋分两种:

三)、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1、不能用脏手掏耳朵;

2、不能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3、遇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4、感冒时,不能用力擤鼻涕。

5、洗头或游泳时有水入耳,要及时排出。

探究活动: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提出问题:

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

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

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1、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2、3号水槽,然后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高于室温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

2、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持续10s左右;

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

(2)右手皮肤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温;

(3)1~2s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温;

右手皮肤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健康及其条件》教案

(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学生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珍爱生命。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1)通过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活动,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