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87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0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花朗乡环岩小学

年级:

二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师:

梁华

2018年秋季学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

    眼睛课本距离一尺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1.观察下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朗读时身子怎样,两臂怎样,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复习要领,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

   4.指名几个学生摆正姿势,朗读一篇短文。

   5.集体评判。

   6.学生齐读已学过的课文,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

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

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

态度怎样?

老师要他干什么?

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

这是在什么地方?

家长要孩子干什么?

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

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态度怎样,姿势怎样?

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

   5.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

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小结三幅图: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识字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是1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臼”笔顺。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田字格黑板。

  主要板书:

识字一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默写词语、朗读字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韵文还记得么?

谁来背给同学听。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课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

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

   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秋霜)

   3.秋天到了,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棉花、稻子、高粱)

   4.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做什么?

(柿子、苹果)

   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丰收”,领悟意思。

     秋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棉花(),稻子(),高粱(   ),庄稼丰收了。

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    )的柿子,(    )的苹果,水果也丰收了。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霜”、“稻”、“丰”、“收”扩词。

  六.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与秋天的什么有关?

第二组词语属于哪一类?

第三组呢?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

   2.重点强化“梁”、“稻”的笔顺。

   3.学生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梁、稻”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

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菊花、桂花)

   2.体会“飘香”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认读。

正音。

   5.小结;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

  三.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

  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先说一说“桂、飘”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练写。

   3.认读课后词语。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教学反思:

 

《识字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尸”旁。

   2.知道大街两旁有哪些营业单位,警察叔叔是怎样指挥车辆及行人的,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识字二。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阅读韵文,默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投影,指导学生看图学字词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

    

(1).这是什么地方?

谁在指挥交通?

    

(2).马路上有什么?

    (3).马路边上有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2).指名认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范读课文。

   4.指导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做到:

正确、流利。

  二.再次看图,理解课文。

   1.理解词语“警察”。

   2.在图上让学生分别找出“黄灯、红灯、绿灯”。

简介这三种信号灯的由来和作用。

   3.说说图上的行人和车辆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4.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5.看一看,马路旁边有哪些单位。

  三.说话练习

   1.提供句式:

     马路上有(  ),有(  ),有(  )。

     马路两边有(  ),有(  ),有(  )。

   2.要求以“大街上……”为开头说一段话,可参照以上的句式。

  四.学写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重点指导“街”、“通”的写法。

   3.学生练习。

   4.作业

     复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朗读课文

   1.提示:

不能大这些词语读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要读出有序的感觉。

   2.训练朗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

   2.学习“尸”旁。

   3.重点指导:

商、局。

   4.学生练写。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灯(  )  绿(  )  街(  )  体(  )

     局(  )  房(  )  邮(  )

   2.抄写词语。

   3.组词。

     文(  )  气(  )  挂(  )  邮(  )

     交(  )  汽(  )  蛙(  )  油(  )

综合性学习

(作者:

cjzhoumo)

一、秋天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称秋天为“金秋”?

——凉爽的秋天,天空一片晴朗。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

秋天还常刮大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吹散了。

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树上的叶子黄了,风一吹,树叶落下来,像一片片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

人们经常用“金秋”来描写秋天。

——硕果累累的秋天,有很多好吃的,“菱角”就是其中之一。

它,一年水生草本。

夏末秋初开花,白色或淡红色。

果实可供食用及制淀粉,鲜嫩者可作水果。

实践活动:

二、搜集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示例: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果园里,硕果累累。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三、用自己的方式去找秋天,你可以写上一段话,可以画画------

我找到的秋天:

能力训练

 [基础练习]:

一、填空。

“归”共 笔,第三笔是 。

“夕”是____结构,共_笔,第二笔是_。

“苇”是__结构,部首是_,第一个大写字母是_。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再分别组词。

_(  )        _(  )                 

火            禾

  

             _(  )        _(  )

三、看拼音写词语。

ɡuīlái      lúwěi      yuèɡuānɡ     shuǐxiānɡ

     (      )     (   )         (       )         (        )

四、先给下列汉字扩词,再各选一个词造句。

  阳(  )(  )(  )                        

  歌(  )(  )(  )

                           

[能力提高]:

一、选词填空。

菊花 梨花 荷花 桂花 棉花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  )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我家院子里的(  )也开了,香味扑鼻。

燕子 鸽子 大雁 麻雀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和(  )飞往南方去过冬了。

二、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

树叶落下来了。

(一片片,金黄)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

⑴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

(蓝蓝的,雪白的)

⑵湖面上飘荡着渔歌。

(广阔的,优美的)

三、说一说,写一写,将词串的内容说具体,写出水乡如诗如画的景色。

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

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水乡真美啊!

4.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巧妙过渡、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赏了夕阳,尽管有的同学还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完整地表达出来,但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简短的话语里,都流露出这样一种感觉:

那就是——夕阳真美,到底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夕阳的美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细细体会。

二、品读课文,感知夕阳美

(一)整体感知“夕阳美”

1、傍晚,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也就是去看夕阳,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了夕阳的美,找到后多读几遍。

2、交流。

(都在2、3、4、段中产生)

3、老师发现了,你们找到的描写夕阳美的句子就是课文的2、3、4三个自然段,(出示)

(二)感受夕阳的“动态美”

1、夕阳的美都藏在这些文字当中呢!

用心的孩子啊,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得到。

老师读了这三段话,觉得真是有趣,在老师的眼里,夕阳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顽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夕阳呀,也可爱动呢!

不信,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三段话,看看,夕阳的位置呀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交流,相机板书: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板书:

西斜

B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板书:

下沉

C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板书:

落山

(三)感受夕阳的“颜色美”

1、小朋友们读书可真细心,一下子就读出了夕阳位置的变化,夕阳仅仅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吗?

细心的小朋友,快从这三段话中再去找一找,看看夕阳自己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板书:

不刺眼

B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板书:

涨红

C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板书:

更红

3、理解“刺眼的光芒”(出示词卡)太阳的光芒在什么时候给你感觉是很刺眼的?

(在一个晴朗的中午,太阳光很强烈,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人们看它的时候都要眯着眼睛,那个时候太阳发出的就是“刺眼的光芒”,读词,这么刺眼的光芒被西斜的太阳给收起来了,这下太阳光就不刺眼(板书)了,而是变得很柔和,我们可以抬头清楚地看到它的样子,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4、理解“涨红”小朋友们,什么时候你们的脸会涨红啊?

(开心、激动、生气、运动完……)

夕阳呀,也跟人一样,这时的它,也涨红(板书)着脸呢!

谁来读好这个词(板书上的“涨红”)

5、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它的脸变得更红了。

(板书)呀!

这个时候的太阳啊红扑扑的小脸蛋,真有点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6、这三句话写出了夕阳自己本身的变化,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你们可要读出其中的变化来哦!

(四)感受“魔术师”的神奇

夕阳还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呢!

它不光自己在变,还能让身边的景物也跟着它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呢!

A第二段

1、自由读读第二节,看看太阳西斜时,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2、天空和西山变得怎么样了?

△天空:

出词卡深蓝怎样的?

(蓝得很深,就像大海的颜色一样)读好“深蓝”,此时天空中深蓝不是一点点,而是——一片深蓝。

想看看这一片深蓝的天空吗?

让我们来欣赏,学生观看课件,这天空怎样?

天空好大好蓝,一起读好句子“天空一片深蓝”。

△西山:

课件:

这就是连绵起伏的西山,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

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你们看西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一座连一座,绵延几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想想看如果这连绵起伏的西山披上了夕阳的余晖,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你们想不想看一下(演示,学生观看后,说一说,你看到的西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夕阳的余晖就像给西山披上了一件美丽的金纱,夕阳把西山变成了桔黄色……)看到这番景象,你想说什么?

此时的西山是那么的壮观而且那么的美丽,这就叫——壮丽。

这不是一般的美丽壮观,不是一般的美丽,而且——十分壮丽,读好了词,相信你一定能把西山的壮丽读出来,自己练读写西山壮丽的句子。

△指名读(随机评点)齐读。

3、太阳西斜时,柔和的光线,深蓝的天空,起伏的西山都那么美丽,让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太阳西斜时的壮丽景色。

齐读

B第三段

过渡:

西斜时太阳把天空、西山变得更美了。

那么当太阳慢慢下沉,又把什么变得更美了呢?

快去读读第三小节,找一找。

1.学生自读第三段。

2.交流,把云变美了。

3.云儿的颜色只有三种吗?

还有什么颜色?

(让人觉得暖暖的)原来有那么多颜色啊!

那课文怎么只写了这三种啊,其他颜色都藏到哪去了?

(……)省略号的作用可真大啊!

4.这么多颜色铺满天空,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媒体播放)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云儿颜色的多而美。

5.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读读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6.能用词儿概括颜色的多而美,本领不小,要是能读出颜色的多而美,本领就更大了,试试吧。

(自读——指名读)

师生比读,齐读

评价:

老师听出来了,“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仿佛看到了……

8、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太阳慢慢地往下沉的这一段,(读中指导:

同学们,太阳沉得快吗?

是慢慢地往下沉的,只有慢慢地,我们才能把太阳的脸看得很清楚,再读)

9、夕阳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它沉呀沉呀,离地面越来越近了,当它沉到西山背后时,我们就将看不到它那红扑扑的脸蛋了,可这时的夕阳还不忘把最后的美奉献给天空,那就是它那

——灿烂的霞光,(看图)读出它的万道金光,读出它的光芒四射。

夕阳让天空变得更美了,因为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谁来读好这个词?

(评价)

10、词语读得那么好,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句子读好,先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评价:

轻轻地)齐读

(五)整体品读

夕阳真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不停地往下落,夕阳又是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悄悄地躲到西山的背后,夕阳还是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周围的景物变得那么美,这三段话每一段都写得很美,你最喜欢哪一段,就美美地读一读,一会儿老师请你起来把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指名三人读,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记下来,让夕阳的美永远留在自己的心里。

(六)、引读最后一段,看着这一切,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

“夕阳真美呀!

”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

(夕阳映红了他的脸,爷爷老了,但他的身体还很健康,奶奶陪着他一起散步一起看夕阳,他老人家觉得晚年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他这是高兴呢!

所以满面红光,情不自禁地望着奶奶说:

“夕阳真美呀!

”你们能了解爷爷的心情吗?

谁来读一读爷爷的话。

三、情景交融、升华主题

人们通常把老人比作夕阳,让我们祝愿老人的生活也能像夕阳一样红红火火、美好幸福。

从同学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深深地沉醉了。

我想你们这时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指课题)夕阳真美!

让我们大声地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爱的蝈蝈的情景,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

“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其情感之真挚,其祝福之美好,其心地之善良,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结合自己的感悟,增加适当的情节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会写“您”“领”“童”“难”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背诵。

2、指导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面有词串,一面写有“说话训练”内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过渡,前面我们己经初步学习了这首小诗,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来啦!

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两排词语:

好蝈蝈 绿色 田野 唱歌 乐呵呵 

盲婆婆 童年 往日 难忘 喜滋滋

2、学生读词串。

]

二、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一)品读一、二小节

1、抓“盲”字,奠基础。

(过渡,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盲婆婆想单独出来和大家打打招呼。

学生齐读"盲婆婆":

师:

盲下边是个什么字?

(目)

师:

“目”指什么?

(眼睛)

师:

你用眼睛能干什么?

(生交流)

师:

出示风景图片,并小结,“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书、写字,还可以欣赏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一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看不见了,那她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心情又会怎样呢?

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

〈学生交流〉

(过渡,多可怜的婆婆呀!

幸好,邻家小男孩为盲婆婆送来了一只蝈蝈)。

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节(自由读)谁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2)这是一只绿色,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心理一定会非常高兴,对吗?

你从哪两个词中看出来的?

(乐呵呵,喜滋滋),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样的词语吗?

想想小男孩“乐呵呵”、“喜滋滋”的样子,再读读一定能读得好。

(指名读)。

3)(出示实物蝈蝈)多可爱的蝈蝈呀!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你心理一定会怎样?

(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来"乐呵呵"、"喜滋滋"再读读。

3、品读第二小节

(过渡:

从你们的读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给了盲婆婆)。

1)他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

请小朋友自己小声朗读诗的第二节。

(自由读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

(小组读)

4)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知道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是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

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爱他人。

小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想想平时不上学的时候,你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

(生交流)。

5)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