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95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docx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肖建龙岳阳市第六中学

《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肖建龙 岳阳市第六中学

课题批准文号:

XJK01AJ001

课题类别:

重点资助课题

学科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

课题名称:

网络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

肖建龙 校长 岳阳市第六中学

主要成员:

张 坚 胡仲南 彭晓波 汤移湘 刘月华 李 伟

万卫国 周 明 高志大 黄顺辉 陈 列 刘 婵 何小勇 谢小红

                          《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公报

                               湖南岳阳市第六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指导思想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教育的应用,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网络教育不仅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创新教育、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诱人前景。

网络教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能进行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可以作为主体参与或从事学习的理想。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网络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新的形式,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便于教师参与和操作,便于教师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开展网络教学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优势;积极吸收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应用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

目前,关于网络教学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

我校是岳阳市最先开通校园网的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教学经验。

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学校优势,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教育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新路子,为加快我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是我们应尽的基本职责和义务。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立足于中学网络教学的实际,通过网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探索网络教学与学科的整合,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开发最经济、最实用的校园网,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理论基础

①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

开展网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网络教学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良好方式。

②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试验”。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实现远程教育”。

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要求,提高学生素质,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育模式已不相适应,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师生互动提供学习平台。

④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交互协作,有助于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秀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网络教学和与学科整合研究

探索中学网络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如何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3)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实践与研究

探索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研究,有效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校园网络建设实践与研究

探索在普通中学层面如何建设高效的校园网络,提高使用效率。

2、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法:

进行了网络教学班与平行班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建立了实验基础。

(2)、文献法:

从资料、信息等获取信息加以归纳综合分析进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3)、调查法:

运用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

⑷、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践与研究,学习他人之成功经验,总结出自身发展的一些规律为课题研究找到有效途径。

⑸、行动研究法:

边实践边研究,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组成员培训

为了搞好课题的研究,我校从近200名一线教师中选出15人作为课题组成员。

从课题组织机构和分工上,确保研究工作深入持久进行。

每个子课题组都制订了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研究探索,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比较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课题组注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升了研究水平。

不仅对组员进行了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培训,还注重对教师在研究理论上的创新、提升。

(2)有选择的开展网络教学和与学科整合研究

“网络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首先把网络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有机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后,延伸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

课题组在教育局分配给我校的学生中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即初一175班,该班教室有电脑、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人员之一李伟老师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英语,周明老师任教语文,刘月华老师任教数学,教务主任彭晓波老师任组长,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建立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档案,由教科室专人管理,课题组每一个月开展一次实验研究会,研究会做到了“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定期进行理论学习,注重了实验的研究与总结。

(3)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实践与研究

网络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给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

该课题组运用网络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各班各年级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学校举办大型的“远离社会营业性网吧”的学生签名活动,同时,学校网络机房向学生免费开放。

对于个别痴迷上网的学生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制度,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我校近几年来,中学生犯罪率为零。

(4)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建设实践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钱从哪里来?

一是“争”,即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

教育局先后投资了44万元。

二是“借”,我们先后向银行贷款300万元。

三是“赚”,以创办计算机学校招收职业中专学生、举办计算机短训班等形式收取培训费,以教养教,滚动发展。

四是“省”虽然我们一用就是几十万元,但用去的每一笔钱都经过精打细算,要求一分钱用出两分钱的效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每次购置电脑和添置器材由教代会选派采购组,请专家指导。

如建校园网都是自己安装调试,顺利地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工作,并节约了大笔资金。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主要结论

(1)、总结出了网络教学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

①整合必备条件

a.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创新水平,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加强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通过努力,我校100%的教师能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90%的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

这是整合的前提。

b.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提。

为此,我校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还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班,同时向学生开放网络机房,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这是整合的要素。

c.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教育教学环境。

网络教育教学环境是教育教学创新的物质基础。

我校2001年就建成了岳阳市第一家Internet模式校园网(1000M快速以太网);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机房8个,电脑1000台。

2003年,又建起了电子阅览室,新增了VOD点播系统,升级了K12教学资源库;2004年实现了班班通。

②整合必要强调

a.强调学生自主、合作、质疑学习。

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之初,我们感到学生自主、合作、质疑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十分欠缺,已成为教育教学创新的瓶颈。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状态,其次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b.强调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总是在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互换信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多一点微笑、信任和宽容,平等互助的心态参与学生群体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表现自我,展示才智。

c.强调课前准备。

教师确定好目标,搞好设计,让学生做好预习,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在网上查找资料无从下手,花费大量的时间找不到课堂所需知识点。

所以,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整合必须注意

a.网络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实际操作。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网络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动手操作。

可以说,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网络教学应当正视这一点。

现在不少课件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在呈现一个问题后,教师按下“等待”键,电脑开始自动展现操作过程。

在这里,电脑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样我们培养的将永远是等待式的人才。

b.网络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想象。

大胆自由的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孩子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教师应当从各种途径去引发学生的想象。

c.网络教学更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

不能把网络教学单纯看作给学生看的直观教具或大量传递信息的机器,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信息的容器。

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跨越时空的特性,从多种通道激发学生思考。

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视听媒体的设计,都要贯彻思辨的原则。

如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布下疑阵,使学生产生悬念和探究心理。

“引导学生去重新发明他们能够发明的事物。

(2)、找到了一般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最佳方式。

a.建校园网不需要很多的经费。

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技术不断发展,为校园网的发展创造了美好前景,使原需百多万到几十万,再创十几万元的校园网成为可能,关键是要及时把最新的技术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找到最佳的构建方案,可大大提高校园网的性价比,节约大量资金。

b.校园网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

只要配置合理,大型的网络和小型的网络本质上是一样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也是一样的。

c.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调试完全可能。

在现在网络技术应用广泛,技术资料随处可查的网络时代,凭借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理念和经验,特别是在一个集体里研究,做好一个一般的校园网设计与安装调试是切实可行的。

这样不但锻炼了教师队伍,还为学校节约很多经费。

d.不必太担心“有路无车”现象。

网络建设重硬件、软件被认为是普遍现象,那是否就要投入很多经费来购买教学软件,那也不一定。

有了硬件平台,软件、资源来源方式多样。

我们经过调查知道,教师需用的教学资源,一般习惯于自己找,再加工制作,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来应用。

而相互间资源的共享与积累依赖于网络应用时间和技术熟练程度,不是一建网就能解决的问题。

⑶、探索出了利用网络扩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a、利用网络,扩展了学校德育途径。

学校政教部门集中有德育工作经验的老师,继“心理咨询热线”德育信箱(Email)、又在网络上开辟了BBS。

充分利用校园网组织学生在网上讨论、辩论,通过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并号召学生“远离社会网吧,远离不健康网站”。

一些学生还主动在BBS上发贴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实验证明,有很多学生喜欢在BBS上面发言,共同讨论。

一些平常不爱讲话的学生,也能在网主动回答问题。

通过交流学生的思想觉悟、是非的辨别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b、网络机房向学生开放,优化了德育环境。

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而学生因上网影响学习也越来越使家长、老师束手无策,一方面要他们学习应用网络技术,另一方面又要限制他们上网。

因为当今网吧中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不健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学生喜欢上网,这是众所都知的事实,为了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学校网络机房尽量向学生开放,在教师和机房管理员的管理下,充分利用网上及VOD点播服务器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健康、更安全地上网,同时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

2、创新观点

⑴提出了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遵循的原则

在网络教学的具体运用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缺陷,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方式上,过于追求形式;内容上,显得庞杂凌乱;角色上,学生被动驱遣。

根据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归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遵循以下原则:

a、网络辅助性原则。

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网络教学只是“辅学”的认识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

因此,计算机网络应定位在“辅助”上。

b、学生参与性原则。

运用网络进行科学课堂教学,必须使教学从教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查询、探索为主的教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领导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始终参与其中。

c、内容科学性原则。

一节课要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一两个重难点,不宜传输过多过杂的知识点。

因此,教学内容安排要有科学性。

⑵总结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

学校行政一班人在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之后,决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

成立了“网络家长学校”,邀请社会网络名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关心下一代协会的老同志来“网络家长学校”讲课,给家长们讲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同时强烈要求我市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市内的社会网吧的管理。

因此,我们学校德育环境得到了改善,学校德育空间得到了延伸与拓展。

⑶找到了网络教学与学科整合的三个切入点。

a.运用网络技术必须制作优质课件。

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形成促进每个学生愉悦、主动、高效学习的最佳环境。

自我校开展此课题研究来,首先要求老师学会制作课件,并成立了课件制作辅导小组。

这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件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创设了最佳情景氛围,拓展了教学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质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

b.运用网络技术必须更新教学内容。

没有课程内容的更新就没有真正含义上的“整合”,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

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再现那些更新知识涉及的情景,那么学生的感受,学生获得的知识,产生的探究欲望,思维火花是另外一番景象。

c.运用网络技术必须建好学习平台。

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化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来支持。

因此教师制作一个非常精美的专题学习网站,在网站中,为学生准备好学习过程中要用到的大多数学习资源软件,如网页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学习软件、相关网站的名称,提供了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⑷总结出了提高网络使用率的三点经验。

a.终端设备必须跟上。

网络中心建设是校园网的核心,校园网要靠客户端电脑来应用,所以终端设备要跟上。

b.应用技术计算机教师要领路。

要经常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与引导,计算机教师不但要带头应用,还要找适合一般教师应用的技术方案帮助推广应用。

c.网络设备要适时更新升级。

网络设备的更新是为了利用新设备、新产品提高网络性能,适应发展需要,但更新设备要把握时机,以应用为主。

某设备价格不高,用上它就可以明显改善网络性能,就应采用。

3、突破性进展

⑴搭建好了一个平台。

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探索经验,利用网络搭好教与学的平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进一步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搭建了师生“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网站动手操作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这样,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认知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⑵形成了两个共识。

a.教与学内容的突破与创新。

传统的教学,多数的情况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与学的内容。

书本便是教与学内容的主要来源,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突破了这一局限。

信息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展了知识的领域,丰富了教与学的内容,学生可自主探索、探究,教师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增强相互交流互动。

b.教与学手段和过程的突破和创新。

信息技术的出现便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

它能再现知识存在的具体活动场景、情景和相关的文化历史氛围,实行情景化教学,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更具体可感,教学质量和效益更高。

它能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由于教学课件的引入,网络的使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助手。

网络教学能创设更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

五、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1、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2003年我校通过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2004年3月岳阳电视台对我校网络建设以“网络先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校成为岳阳市计算机信息技术分会主持学校,每年多次接待主持市级各学科教学竞赛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

2、课题研究为兄弟学校提供了经验。

近几年,省内外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索取“网络实践与研究”的有关资料。

2002年为岳阳县城关一中组建了校园网,2003年岳阳中学到我校考察并采用我校建网模式组建了校园网。

六、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

1、社会声誉越来越高。

2004年10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作了“创建计算机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介绍。

朱俊杰副厅长对我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

万卫国老师的物理示范课和李伟老师的英语示范课,得到会专家给予好评。

从2002年到2004年,岳阳市全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我校进行,我校共培养了近6000名教师。

2、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2002年为82.94%,为市直中学第二,有36人考入岳阳市一中和湖南师大附中;2003年为83.2%,为市直中学第一;2004年中考语数外三科总分300分以上的达35人。

2002年对口高考179人参考,166人升入大学,其中25人考入本科院校,录取率为92.7%。

2003年对口高考261人参考,上线232人,上线率88.9%,其中本科一批上线29人。

2002年首届高中毕业班在生源很差的情况下,通过精心育人,245人参考,上线221人,上线率87.7%,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59.7%)2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78人,黎桑同学(应届理科)576分,高出重点本科线(501)75分。

2004年职高对口高考再创佳绩,169人参考,上线167人,上线率99%,其中本科45人,杨良同学602分,高出本科线(527)75分。

近三年来,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奖励23人(次)、市级奖励81人(次)。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深圳市大型跨国公司鸿海集团三年共在我校招聘了360多名毕业生,其中武伟、孙霞年薪近10万元,上海市计算机培训中心向我校毕业生招聘计算机辅导教师多名,28名毕业生陆续被选入塔山英雄部队通讯技术部。

3、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课题组的带动下,全校教师熟悉了计算机的操作,掌握了基本的网络知识和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技能。

不仅搜集到大量的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而且自己动手制作了丰富的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课件,形成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并完善了学校网站,开发了学校的教学论坛。

广大一线教师还将开发的各类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资源开发的新途径,丰富了学科教学的新形式。

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起来的教学资源库使学校教学工作受益无穷,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近三年来,教师教学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人(次)、市级奖励45人(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96篇,其中国家级奖励16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62篇,其中国家级报刊上发表18篇。

教师共撰写网络教学实践论文68篇,其中在各报刊上发表12篇。

七、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第一期,《实施科教兴校战略,创建信息技术教育品牌》肖建龙。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第一期,《基于网络环境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彭晓波。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第二期,《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遵循的原则》汤移湘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第二期,《经济型千兆校园网方案》 胡仲南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年第十二期,《基于计算机情境模拟的数学体验教学》李建新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年第十二期,《开拓教育思路,创建生动活泼的新课堂》

《湖北中小学实验》2002年第五期,《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万卫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年,《外语视听教学CIA课件的分析》盛育红

《云梦学刊》2004年《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田径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姚中益

《湖南工人日报》2004年5月28日,《浅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刘荣林

《岳阳晚报》2005年4月,《用鼠标点击绚丽人生——记全国劳模胡仲南》刘克秋

《岳阳晚报》2005年4月《六中,在拼搏中崛起》刘克秋

《岳阳晚报》2005年5月《浅谈网络时代与道德》刘克秋

《中小学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生物图例教学服务》谢小红

八、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网络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

网络教学的效果到底怎样?

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的标准如何?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

二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网络教学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如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九、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现代教育全书》;

3、方展画:

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基础教育的应答   《人民教育》1999(10);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人民教育》1999(10);

5、李连宁:

面向未来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人民教育》2000

(1);

6、王靖  朱小蔓:

网络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教育科学》2000

(1);

7、刘峰:

校园网及其应用   《中国教育报》2000(4);

8、郭善渡:

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技术   《人民教育》2000

(2);

9、教育部重点课题: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研究成果述评  《当代教育论坛》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