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06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

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D.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故工业上常用此方法制取氧气B.登山、气焊、潜水、宇航等都是利用氧气可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没有用途可言D.空气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等领域

4.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出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5.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6.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

A.①④B.①③C.①⑤D.②③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B.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橡皮塞

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如图中选取的装置最佳组合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10.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

B.

C.

D.

11.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

1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的原因是()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②氧气易溶于水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⑤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①③④

13.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A.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C.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

14.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1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和一团棉花B.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后集中给固体加热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17.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装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⑥⑤C.③①②④⑤⑥D.①③②④⑥⑤

18.下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①试管水平放置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部④实验开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20.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三氧化二三氧化二氧化铜二氧化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三氧化二铁B.三氧化二铝C.氧化铜D.氧化锰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工业上用的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变化;而实验室通常可在二氧化锰存在下加热制氧气,这种变化属于变化.

2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3.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1)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已经变质成.

(3)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

(4)通过以下两种操作都可以产生氧气: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试管中;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所选用的操作是(填序号).

24.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

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KMnO4制取氧气,指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

、、.

实验完毕,停止加热前应该先,再.

2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③,④.

(2)改正图中的错误:

①.

②.

③.

④.

⑤.

2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端导管通入,空气由排出。

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端导管口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端导管通入,

水从端导管排出。

2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9.实验室有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其中包括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做此实验的时候,验证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满的方法:

30.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D.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解答】解:

任何液体都有各自的沸点,工业上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制取氧气。

先对空气降温加压使其成为液态空气,因为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液态氮的沸点低于液态氧的沸点,所以加热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变为气态出来,剩余的就是氧气。

故选: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解答】解: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B、过氧化氢不加二氧化锰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不过分解速率慢;故错;C、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对;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不能深入集气瓶中,故错。

故选:

C。

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故工业上常用此方法制取氧气B.登山、气焊、潜水、宇航等都是利用氧气可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没有用途可言D.空气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等领域

【解答】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A说法不正确;B、登山、气焊、潜水、宇航等都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B说法不正确;C、通电时稀有气体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霓虹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做保护气,C说法不正确;D、空气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等领域,D说法正确;

故选:

D。

 

4.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出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解答】解: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

D。

 

5.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解答】解:

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

故选:

A。

 

6.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解答】解: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故选:

B。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

A.①④B.①③C.①⑤D.②③

【解答】解:

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②;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③或

⑤;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够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不能选用④。

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①④。

故选:

A。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B.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橡皮塞

【解答】解:

A、高锰酸钾制氧气用到的仪器有: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因此不用烧杯,玻璃棒,故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制氧气用到的仪器有: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因此用到试管,集气瓶,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制氧气用到的仪器有: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因此用到酒精灯,铁架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制氧气用到的仪器有: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因此用到导管,单孔橡皮塞,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如图中选取的装置最佳组合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解答】解:

A、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B、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项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项错误;D、加热装置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氧气不如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0.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该是长进短出,故错误;B、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应该短进长出,故错误;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故错误;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D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正确的。

故选:

D。

 

11.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

【解答】解:

①②是排水法;故可以;③④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可以;⑤⑥是向下排空气法,故不可以。

故选:

D。

 

1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的原因是()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②氧气易溶于水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⑤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①③④

【解答】解:

氧气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这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故选:

C。

 

13.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A.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C.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

【解答】解: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故选:

B。

 

14.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解答】解:

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集气瓶内部可能含有较浓的氧气,验满会不准确,故不正确;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正确;C、因为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伸入瓶中也不能验满,故不正确;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故不正确。

故选:

B。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解答】解: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故选:

C。

 

1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和一团棉花B.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后集中给固体加热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B、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错误;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

酒精灯,故D正确。

故选:

B。

 

17.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装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⑥⑤C.③①②④⑤⑥D.①③②④⑥⑤

【解答】解:

记住口诀:

“查装定点收移熄”: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①装入药品;

②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⑤停止加热;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②④⑥⑤。

故选:

B。

 

18.下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①试管水平放置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部④实验开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解答】解:

①为了防止药品因受潮加热时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③铁夹应夹持在试管口处或试管的中上部,故错误;

④为使装置不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故选:

C。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解答】解:

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B正确;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

故C错误;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故D错误。

故选:

B。

 

20.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三氧化二铁

三氧化二铝

氧化铜

二氧化锰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三氧化二铁B.三氧化二铝C.氧化铜D.氧化锰

【解答】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氧化铜作催化剂所用的温度较低,所需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越易操作。

故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氧化铜。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实验室通常可在二氧化锰存在下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

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生成

其它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氯酸钾;化学;

 

2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解答】解: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

 

23.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1)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

(2)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已经变质成水.

(3)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氧气.

(4)通过以下两种操作都可以产生氧气: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试管中;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所选用的操作是②(填序号).

【解答】解:

(1)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

催化

(2)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若过氧化氢未变质,将会有

氧气生成,会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过氧化氢变质,剩余的物质是水.故答案为:

木条复燃;水

(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

氧气

(4)①所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在一起,产生氧气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反应在持续、匀速的发生,得到的是平稳的氧气流.

故答案为:

 

24.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

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会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等新物质.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高锰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解答】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高锰酸钾本身会产生氧气,故不是催化剂

(2)从催化剂的概念分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本题中高锰酸钾分解了,那么本身的化学性质改变,自身分解了,质量当然也就发生了改变.所以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由于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锰,这样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在受热时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就能够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的作用其中的二氧化锰改变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充当催化剂的是二氧化锰,而非高锰酸钾.

故答案为:

(1)高锰酸钾会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等新物质

(2)高锰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3)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