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27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专题0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0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2gO3所含电子数为1.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0.4NA

C.标准状况下,11.2LNO与11.2LO2混合所含原子数为2N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Fe3+

解析:

3.2gO3含0.2NA个氧原子,所含电子数为1.6NA,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B不正确;NO、O2都是双原子分子,二者物质的量和为1mol,故所含原子数为2NA,C正确;因Fe3+水解,Fe3+的数目应小于0.1NA,D不正确.

答案:

C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1mol乙烷分子含有8NA个共价键

C.58.5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解析:

A项,0.25molNO与0.25molO2将反应生成0.25molNO2,剩余O20.125mol,不考虑NO2转化N2O4,分子总数应为0.375NA;B项,乙烷的结构式为,

1mol分子中含7NA个共价键;C项,NaCl为离子晶体,无分子;D项正确,因CO

水解使得阴离子数增加.

答案:

D

3.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A

B

C

D

物质的

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

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

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

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

的气体体积

固体的

密度

溶液的体积

解析:

根据n=

、n=

、nB=cBV可知,A、B、D中都能求出物质的量.

答案:

C

4.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A.0.37mol        B.0.63mol

C.0.74molD.1.5mol

解析:

n(Mg2+)=

=0.75mol,

在MgCl2溶液中,Mg2+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n(Cl-)=2n(Mg2+)=2×0.75mol=1.5mol.

答案:

D

5.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B.a=2b

C.2a=bD.a=5b

解析:

n(CuO)∶n(MgO)=

=1∶2,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的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所以

,即2a=b,故选C.

答案:

C

6.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

NO

、SO

、Fe3+、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

)∶n(SO

)∶n(Fe3+)∶n(H+)∶n(M)=2∶3∶1∶3∶1,则M可能为(  )

A.Fe2+B.Mg2+

C.CO

D.Ba2+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M为+2价的阳离子,排除CO

,由于原溶液中存在SO

,根据离子共存知,其中不可能含有Ba2+,又因原溶液中含有NO

和H+,使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原溶液中不可能存在Fe2+.

答案:

B

7.有一真空瓶的质量为W1g,向该瓶充入氧气后的质量为W2g,在相同条件下充入某一单质气体,其质量为W3g,则此单质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

×32B.

×32

C.

×32g/molD.

×32g/mol

解析:

根据题意,该气体物质的量与氧气相同,有如下关系:

答案:

C

8.在标准状况下,若V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Vn/22.4B.22.4n/V

C.Vn/5.6D.5.6n/V

解析: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依题意,可得

×4NA=n,即NA=

mol-1.

答案:

D

9.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w1=w2B.2w2=w1

C.w2>2w1D.w1<w2<2w1

解析:

设溶液的体积为VL,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由c=

得:

a=1000ρ1w1/17,b=1000ρ2w2/17,因为2a=b,所以有2ρ1w1=ρ2w2,又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1>ρ2,代入上式得:

2w1<w2.

答案:

C

10.300mL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g,在该溶液中加入0.1mol/LBa(OH)2溶液300mL,反应后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4mol/LB.0.3mol/L

C.0.2mol/LD.0.1mol/L

解析:

n(Al3+)=

=0.06mol,则n(SO

)=0.09mol.加入的Ba(OH)2溶液中含Ba2+0.03mol,

反应后剩余SO

0.06mol,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mL,因此c(SO

)=0.1mol/L.

答案:

D

11.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这种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分别为(  )

A.18.4mol/L 34.7%B.20.4mol/L 38.5%

C.18.4mol/L 38.5%D.20.4mol/L 34.7%

解析:

NH3溶于水后虽然大部分生成NH3·H2O,但在计算时,仍以NH3作为氨水中的溶质;气体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密度均发生了改变,计算时应该用溶液质量除以密度求出其体积.设水的体积为1L,则有:

w=

×100%

=34.7%

氨水的体积为:

V=

=1.7L

故c=

=18.4mol/L.

答案:

A

12.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  )

①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②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③容量瓶 

④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 ⑤量筒(量取浓H2SO4用)

A.①②⑤B.①③

C.②④⑤D.①⑤

解析:

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有蒸馏水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容量瓶定容时仍会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B

13.某学生配制了100mL1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mol/L.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②③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量取,浓H2SO4被稀释,所取溶质H2SO4偏少,会导致浓度降低.②未洗涤烧杯,溶质H2SO4损失,会导致浓度偏低.③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溶质H2SO4损失,会导致浓度偏低.④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会损失H2SO4,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

D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

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解析:

A项:

根据公式

=n=

,可列式:

,可判断A项正确.B、C、D都未指明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是否相同,所以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A

硫酸化学纯(CP)

(500mL)

品名:

硫酸

化学式:

H2SO4

相对分子质量:

98

密度:

1.84g/cm3

质量分数:

98%

15.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据

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

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

C.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

D.向50mL该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mol

解析:

浓硫酸有腐蚀性,不能用橡胶塞,应用玻璃塞,A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为SO2,B错误.C项设硫酸与水的体积分别为1mL,混合后浓度为(1.84g/cm3×1mL×98%÷98g/mol)÷0.002L=9.2mol/L,但实际混合后溶液密度有变化,其浓度不等于9.2mol/L,C错误.D中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停止,被还原的硫酸小于

×0.05L×18.4mol/L,即小于0.46mol.

答案:

D

16.对于1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

A.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即可得1mol/L的氨水

B.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

C.将1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

D.将1mol/L的氨水与3mo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解析:

A项,因氨水以起始溶入的氨为溶质,故将1mol氨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项,由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可有以下表达式:

=1mol/L,又由于氨水的密度ρ<1g/cm3,故w>1.7%;C项,若将1mol/L的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浓度为0.5mol/L,由于氨水密度比水小,则相同质量的氨水的体积比水大,故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D项,因氨水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则等质量混合时,3mol/L的氨水所占体积比1mol/L的氨水大,故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mol/L.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7.(7分)

(1)将40gNaOH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甲,甲的浓度为     mol/L(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空格,下同).将50mL甲加水稀释至100mL后,得溶液乙,乙的浓度为     mol/L.将10mL乙溶液与质量分数为9%、密度为1.11g/cm3的NaOH溶液10mL混合,该混合溶液丙的浓度为    mol/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混合溶液丙能与    mL0.5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

选项

A.4

B.1

C.2

D.90

E.45

F.35

G.4.25

H.2.25

(2)若12.4gNa2X中含有0.4mol钠离子,Na2X的摩尔质量是    ,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解析:

(1)n(NaOH)=

=1mol,

c(甲)=

=4mol/L;

c(乙)=

=2mol/L;

c(丙)=

=2.25mol/L,丙中NaOH的物质的量等于HCl的物质的量,n(HCl)=2.25mol/L×0.02L=0.045mol,

V[HCl(aq)]=

=0.09L(即90mL).

(2)n(Na2X)=

n(Na+)=

×0.4mol=0.2mol,M(Na2X)=

=62g/mol,M(X)=62g/mol-2×23g/mol=16g/mol,

因此,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答案:

(1)A C H D 

(2)62g/mol 16

18.(12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0.1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    0.1mol/L.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解析:

(1)五种仪器分别为烧瓶、量筒、分液漏斗、胶头滴管、容量瓶,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要烧杯、玻璃棒.

(2)容量瓶不能用于贮存、加热溶液,它只有一个刻度线,也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3)因无450mL的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只能用500mL的容量瓶,m(NaOH)=c·V·M=0.1mol/L×0.5L×40g/mol=2.0g,定容仰视刻度线,造成加水较多,浓度偏低,洒落溶液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4)由稀释前后物质的量相等,V(浓)=

L=

L=13.6mL,选用15mL的量筒最好,误差小.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

(1)A、C 烧杯、玻璃棒 

(2)B、C、E、F

(3)2.0 小于 小于

(4)13.6 15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9.(6分)常温下,将20.0g14%的NaCl溶液跟30.0g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

(1)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

(2)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3)在1000g水中需加入    mol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溶液浓度相等(保留1位小数).

解析:

(1)混合溶液的质量为:

20.0g+30.0g=50.0g,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0.0g×14%+30.0g×24%=10.0g,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2)n(NaCl)=

V(溶液)=

c(NaCl)=

×

=4.0mol/L.

(3)

×100%=20%

n(NaCl)=4.3mol.

答案:

(1)20% 

(2)4.0 (3)4.3

20.(10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制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100mL,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    (填写代号,下同).

A.等于8.0gB.等于8.00g

C.大于8.0gD.等于0.2g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的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另一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边搅拌边慢慢倒入烧杯中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配制1L0.1mol/L的BaCl2溶液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4)某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    ,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

解析:

(1)称量NaOH固体时需用小烧杯盛放,故天平读数等于(8.0g+烧杯质量).

(2)注意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2mol/L,并不是精确配制浓度为2mol/L的溶液.(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要紧扣c=

,分析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4)根据容量瓶的常用规格可知,应配制2mol/L的Na2CO3溶液1000mL,所需Na2CO3的质量为:

1L×2mol/L×106g/mol=212g.

答案:

(1)C 

(2)AD (3)AC (4)1000mL 212g

21.(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

相同体积酸性不同的两种二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

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

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如下:

Ⅰ.①配制浓度均为0.5mol/L的H2SO4和H2C2O4溶液.

②用    量取10.00mL0.5mol/LH2SO4和H2C2O4溶液分别于两个锥形瓶中.

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并系于铜丝末端.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按图连接好装置.

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后,记录    .

⑥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ymL.

Ⅱ.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密度为1.84g/cm398%的浓H2SO4,配制浓度为250mL0.5mol/L的H2SO4溶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烧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

(2)以下是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使乙、丙中液面相平;②将装置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    .

(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 

               .

解析:

Ⅰ.②根据量取溶液体积的精确度要求可知使用酸式滴定管;⑤比较H2SO4、H2C2O4反应速率可通过观察气泡或完全反应所用时间长短.Ⅱ.

(1)配制溶液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250mL的容量瓶),定容时需用到胶头滴管.

(2)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应该先将气体冷却到室温,所以应该先进行操作②,然后调整液面使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最后正确读数.(3)如丙(量筒)中的液面高于乙的液面,应将丙向下移动.(4)因为H2SO4是强酸、H2C2O4是弱酸,故同浓度的两溶液H2SO4中含氢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快.若铜丝接触溶液,则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Ⅰ.酸式滴定管 反应所需时间

Ⅱ.

(1)250mL的容量瓶 胶头滴管

(2)②①③ (3)下移丙

(4)氢离子浓度不同 易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干扰实验的测定

22.(8分)将10g复盐CuSO4·x(NH4)2SO4·yH2O加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的氨用100mL0.5mol/L硫酸全部吸收,多余的硫酸用2mol/LNaOH溶液中和,用去NaOH溶液25mL.已知复盐中SO

的质量分数为48%,则x=    ,y=    .

 

10g复盐中n(NH

)=2×(0.5mol/L×0.1L-2mol/L×0.025L×

)=0.05mol

n(SO

)=

=0.05mol

n(Cu2+)=0.05mol-0.05mol×

=0.025mol

n(H2O)=

=0.15mol

n(CuSO4)∶n[(NH4)2SO4]∶n(H2O)

=0.025∶0.025∶0.15=1∶x∶y

得x=1,y=6

答案:

1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