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42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3.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判断题

1.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解析:

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2.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里放3粒绿豆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3.植物种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植物种子发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选择题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时,两组绿豆种子保持相同的条件是(C)。

A.空气、水、土壤、光

B.水、土壤、温度、光

C.温度、空气、水、光

2.阳春三月,在下图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瓶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C)。

不洒水,放在橱柜洒一点水,放在橱柜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吗

B.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应该同时改变(A)。

A.一个条件

B.多个条件

C.可以一个条件,也可以多个条件

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1)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绿豆(√)水(√)冰箱()土壤()肥料()

吸水纸(√)盛放绿豆的容器(√)

(2)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B)。

A.光照B.水C.温度

(3)相同的条件有:

光照(√)水()温度(√)空气(√)

(4)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A.每天观察一次

B.只需要观察有水的那组种子有没有发芽

C.多天的实验中,第天加一次水就够了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有土壤和无土壤的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几乎全部发芽,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准备材料:

分别在两个不漏水的盒子里垫纸巾并按三个洞,每个洞滴入适量的水,在纸巾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将一个盒子放入保鲜袋内并挤出空气,另一个不做处理。

有空气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将一个盒子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常温下的绿豆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

一个盒子盖上透明的杯子,另一个盒子盖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下。

两个盒子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2.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3.把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植到花盆里,放到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要注意经常给绿豆芽浇水。

1.绿豆种子只要有水就能发芽。

2.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中,两组种子的数量可以不一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2.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C)。

A.土壤B.空气C.水分

3.五

(1)班科学小组在做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发现放在湿润纸巾上的种子发芽了,而放在干燥纸巾上的种子没有发芽。

如果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

么该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A)。

A.水分B.空气C.阳光

4.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B.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C.不能说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空气

5.为了让辣椒、西瓜等提早上市,农民伯伯在冬季会用温水浸泡种子和用塑料薄膜大棚催芽,这些做法主要改变的是(B)。

A.水分B.温度C.光照

奇妙实验小组正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现象如下图:

有水无水

(1)根据这组实验现象可以发现: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水分。

(2)求知实验小组的同学对这个结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的做法是:

把绿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几天后绿豆只是胀大了一些,没有发芽。

无水的绿豆种子也没有发芽。

所以,他们认为绿豆种子发芽应该与水分没有(填“有”或“没有”)关系。

(3)请你帮忙分析一下求知实验小组的水里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B)。

A.绿豆种子本身是坏的

B.水里空气太少了

C.绿豆种子吸水太多撑死了

(4)为了进一步研究求知实验小组新产生的问题,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两个盒子都滴水,A盒加封口袋密封,B盒不做处理。

几天后B盒绿豆种子发芽了,A盒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空气,能得到的结论是: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

(5)综合分析两组实验结论,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

1.3绿豆苗的生长

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准备两盆长势基本相同的绿豆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水和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

项目

高度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苗

短而直

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

粗壮

黑暗处的绿豆苗

长而弯

茎是白色,叶是黄绿色

很细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豆苗才能生长得更好;

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苗会生长不良,甚至枯萎。

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阳光的照射能使绿豆苗茁壮生长。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水分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张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

②在吸水纸的一端用滴管滴适量的水,使吸水纸滴水的一端湿润,中间有点潮湿,另一端水分较少,最后在上面再盖一层吸水纸。

③放置在有阳光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并保持吸水纸一端是湿润的。

④3~5天后,取走上层吸水纸,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靠近水源的种子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种子生长最缓慢。

种子裂开的部分都在一侧,它们的根都向水分充足的那端伸展。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水分。

3.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需要定期给绿豆苗浇适量的水。

4.绿豆苗的根部吸水,根会朝着有水的一侧生长。

5.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空气和土壤(养料)。

6.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7.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

植物

芭蕉

松树

仙人掌

生长环境

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阳光充足,降水相对较少的山地

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

叶片特征

叶片巨大,蒸腾旺盛,可消耗大量水分

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过多水分

叶子退化成刺,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8.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例如,将一个纸盒左壁挖个圆孔,另一个纸盒右壁挖个圆孔,使光能从圆孔中透入,将两盆绿豆苗分别放在两个纸盒正中间,一个星期后会发现两盆绿豆苗都朝着圆孔倾斜。

 

1.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绿豆苗的根系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养花时要尽可能多浇水。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水分过多时会使植物根部得不到充足的空气而导致死亡。

4.只要种子能发芽,就能茁壮生长。

1.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B)。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

B.茎细,叶子浅绿且细小

C.茎粗,叶子浅绿且细小

2.为了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要把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豆苗(A)。

A.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黑暗处,都浇适量的水

B.都放在阳光下,一盆浇适量的水,另一盆不浇水

C.一盆放在阳光下浇适量的水,另一盆放在黑暗处不浇水

3.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C)。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

4.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A)。

A.高大的水杉树B.崖壁上的苔藓C.低矮的灌木

5.菜市场里的豆芽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主要原因是(B)。

A.水太多B.在黑暗中生长C.空气充足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A.阳光B.温度C.水

7.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C)。

A.干燥,湿润B.有空气,无空气C.有光,无空气

做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需要探究的条件,C选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条件,无法形成对比。

连线题

将下列植物与其叶片特征及生长环境连线。

刺叶芭蕉降水相对较少的山地

阔叶松树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

针叶仙人掌干旱的沙漠地区

小科同学在三个同样的花盆里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水分

向阳处

20℃

充足

不充足

背阴处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B)。

A.甲B.乙C.丙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A)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比,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C)。

A.光照B.温度C.水分

1.4蚯蚓的选择

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②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内黑暗与明亮的交界处,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实验次数

待在明亮一

端的蚯蚓数

待在盒子中

间的蚯蚓数

待在黑暗一

1

10

2

3

9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1.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技巧。

4.其他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

动物

生活环境

适应环境的特征

企鹅

南极:

常年寒冷、植物稀少,但海洋生物丰富

①身体储存大量脂肪有利于抵御严寒。

②身体呈流线型,趾间有蹼,善于游泳,有利于捕食

天鹅

湖泊、沼泽:

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

①嘴坚硬,有利于挖出淤泥中的食物。

②善于长途飞行,会迁徙寻找合适的生活环境

青蛙

稻田、池塘等:

有水且生活有大量植物和昆虫

①体色与环境色致,有利于自我保护。

②舌长且速度快,有利于用舌捕食。

③冬眠度过寒冬

草原、森林、荒漠、丘陵等地

①换毛适应季节变化。

②具有锋利的爪和尖锐的牙齿,有利于捕食

蜥蜴

亚热带或热带,沙漠

①体色与环境色一致,有利于自我保护。

②后肢有力,奔跑速度快

1.在探究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我们只需要做一次实验。

为避免偶然现象的出现,应多做几次实验,以减小误差,从而得到较真实的结论。

2.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冬天会换上白色的毛,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4.青蛙和蛇等动物在冬天就会死去。

1.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B)。

A.黄泥浆里B.菜地里C.沙堆里

2.狗在春秋两季换毛是为了(B)。

A.换新鲜的毛,更干净、更美B.适应温度的变化C.没有作用

3.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A)。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

4.青蛙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很难被发现,这种体色有利于青蛙捕食和躲避敌害。

这种现象说明(B)。

A.青蛙影响环境

B.青蛙适应环境

C.青蛙依赖环境

5.蚯蚓喜欢生活在(C)的土壤中。

A.潮湿、明亮B.干燥、黑暗C.潮湿、黑暗

6.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A)。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

小科在抓鼠妇(俗称西瓜虫)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可以找到鼠妇,而在明亮、干燥的地面上找不到鼠妇。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是光亮程度还是潮湿程度?

A

明亮区域

B

中间区域

C

黑暗区域

为此,他进行了探究。

他在一个长方形的铁盘上,布置了A、B、C三个环境区域(如图),鼠妇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移动。

然后在铁盘的中间区域放入15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域中鼠妇的数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在探究什么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光亮程度。

(2)小科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B)。

A.没什么原因,随便拿的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

(3)小科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三个区域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

“该研究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

”这个结论(B)。

A.科学B.不科学C.无法判断

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问题。

(4)经过10分钟后,小希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A)。

A.鼠妇会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B.生活环境对鼠妇没有什么影响

C.生活环境决定鼠妇的外形特征

(5)如果小科想继续探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那么A和C区域应该设置怎样的环境?

分制设置潮湿和干燥的环境,其他条件相同。

1.5当环境改变了

1.四季的变化与青蛙的行为

春夏秋冬

蝌蚪青蛙捕食青蛙挖洞青蛙冬眠

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

炎热

茂盛

幼虫→蛹→成虫

蝌蚪→青蛙

凉爽

枯落

产卵,死亡

挖洞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

2.丹顶鹤适应环境改变的行为

(1)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

(2)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3.其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1)麻雀的脂肪和毛量在冬天会变多,以抵御寒冷。

(2)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随季节变化:

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毛量变多;

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毛量较少。

(3)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

冬季羽毛为白色,与雪地一致;

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

1.变色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身的颜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2.冬天温太低,青蛙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x)

3.冬天,冬青的叶子不会掉落,所以它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

(X)

每种生物应对季节变化的方式不同,不是所有的树木在秋冬季节都会落叶。

冬青的叶子表面有厚厚的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及养料散失,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1.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A)。

A.抵御寒冷,隐藏自己B.好看C.求偶

2.下列属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改变的是(C)。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鸭子游水C.变色龙变成岩石颜色

3.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C)。

A.筑巢、配对B.长出厚厚的羽毛C.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1.6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例如,“蝉→螳螂→黄雀”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它缺少了绿色植物(生产者)。

6.田野里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又为周围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9.生物之间的关系

以“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为例,假如蛇灭绝了,那么以蛇为食的老鹰会大量减

少,而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田鼠过多又会导致水稻大量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失衡。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2.老鼠被猫吃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老鼠→猫”缺少了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只能是.条食物链的消费者。

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6.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把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C)。

A.食物链B.生物链C.食物网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食物链是(B)。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树→螳螂→蝉→黄雀

3.在草原上,蛇捕捉田鼠和小鸟,生产者是(A),消费者是(C)。

A.草B.蛇C.蛇、田鼠、小鸟

4.如图,下列是稻田里的食物链的是(C)。

A.小飞蛾→青蛙→蛇

B.青蛙→小飞蛾→水稻

C.水稻→小飞蛾→青蛙

5.母鸡能下蛋给人们吃,它属于(B)。

A.生产者B.消费者C.A和B都属于

生产者通常指植物,母鸡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所有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B.所有的生物都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C.任何生物的灭绝或大量繁殖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7.下列三组生物都能作为生产者的是(A)。

A.水稻、蒲公英B.蚯蚓、车前草C.蔷薇、知了

探究题

蚯蚓的选择

在研究“蚯蚓的选择”时,小旭采用以下实验装置:

将长方形纸盒里面涂黑,并铺一层湿润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

(1)纸盒的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做纸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

(2)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

(3)待选择的蚯蚓放在(C)比较好。

A.盒子明亮的一端B.盒子黑暗的一端C.盒子中间

(4)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B)比较合适。

A.1分钟

B.5分钟或更长

C.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

(5)通过小旭的多组、多次实验,可以发现: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

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B)。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

剪开桶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

(1)找一个透明的大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装人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注意:

①放入桶中的小动物要少一些。

②放入顺序应是水→植物→动物,如果先种水草后装水容易将水草冲起来。

3.制作生态瓶的材料要透明,保证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放入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养料;

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

桶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些动物的栖身之所。

4.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

5.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