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44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8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示范文本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承包商义务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员工与群众的基础作用。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以承包商项目经理为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在本项目统一平台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领导下,参建各方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承包商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依托现有,资源共享。

以承包商现有的应急资源为基础,对本项目各义务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装备和物资储备等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参见各方间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参建各方各部门应当与事故发生方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并且根据施工环境和条件的改变,持续改进。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项目危险性分析

2.1项目概况

本项目由写字楼、酒店、办公楼及两层地下车库组成,项目占地面积为7.9万m2,建筑总面积约为27.8万m2,最大建筑高度为98.3m,办公楼21层,层高4.2m,办公楼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写字楼15层,层高4.5m,写字楼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酒店21层,层高3.9m,酒店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办公楼裙房商业2层,层高5.5m,采用框架结构。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5.5m,地下二层5.5m,地下车库办公楼及写字楼部分可以连成一体,通过在适当部位设置后浇带的方式解决伸缩变形问题,与酒店相连部分只有地下一层,此部分应设置沉降缝。

写字楼与酒店间屋面为不规则扇形,两边支持,两边悬挑,最大悬挑跨直线段85m,弧形,最小悬挑跨38m,拟采用网架结构,网架高6m,由于网架为两端支持,网架的内力及中部位移仍会较大,为减少位移,采用体外预应力体系。

由于本项目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人数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如果未能及早发现和消除、控制,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并可能殃及邻近多人,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主要存在的危险源如下。

2.2.1基础施工作业

危险因素:

边坡失稳;

行人通道、临边防护未按标准设置。

可能导致的事故:

坍塌;

高处坠落。

风险级别:

一般。

2.2.2脚手架和安全网搭拆作业

材料不合格;

未按标准搭设;

行人通道、临边防护未按标准设置;

搭拆作业未设警戒,特种作业未持证上岗。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一般;

较大。

2.2.3高处与临边作业

25*25cm以上洞口不按规定防护;

临边护拦高度低于1.2米,没用密目网遮挡;

电梯井未按规定安装防护门,井道内未按标准设水平安全网;

酒后高处作业;

电梯井内做垃圾通道和垂直运输通道;

出入口未搭设防护棚或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未经许可拆改防护设施;

未正确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抛、扔材料工具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吊运零散物散件未使用吊笼;

外挑平台堆料超高、超重;

未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等。

可能导致的事故:

2.2.4防水作业

危险因素:

防水作业区域未保证空气流畅;

易燃防水材料作业区域有明火;

使用有害有毒材料无防护用品等。

火灾;

灼烫;

中毒。

2.2.5施工用电

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脚手架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未达到安全距离并未采取防护措施;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或共存;

保护零线装设开关或熔断器,零线有拧缠式接头;

保护零线未单独敷设,并作它用;

使用保护零线作负荷线;

保护零线未按规定在配电线路做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大于10欧姆;

塔式起重机(含外用电梯、高大架子)的防雷接地电阻值大于4欧姆;

电力变压器的工作接地电阻大于4欧姆;

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

固定式设备未使用专用开关箱,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用铝导体、螺纹钢做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漏电保护器装置参数不匹配;

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符合要求;

配电箱的箱门内无系统图和开关电器未标明用途,未设专人负责;

电箱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多,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架空线路不符合要求;

电箱内的电器和导线有带电明露部分,相线使用端子板连接;

电箱未设总分路隔离开关、引出配电箱的回路未用单独的分路开关控制;

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记,引出线混乱;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电箱内有杂物、不整齐、不清洁;

配电线路的电线老化,破皮未包扎;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电缆架设或埋地不符合要求;

电缆绝缘破坏或不绝缘;

接触带电导体或接触与带电体(含电源线)连通的金属物体;

电工不按规定程序送电;

在潮湿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

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

灯具金属外壳未作接零保护;

手持照明灯未使用36伏及以下电源供电;

在高压架空输电线下方或上方作业无保护措施;

非电工操作等。

触电。

2.2.6保温作业

危险因素:

照明线路、灯具未远离可燃的保温材料;

不穿戴防护服及过滤面罩;

保温材料使用完后,未及时清理,集中存放等。

灼烫。

2.2.7机械作业

未采取消音、吸音措施;

中小型机械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有缺陷;

机械设备未做保护接零、无漏电保护器;

机械设备无漏电保护器;

设备无人操作时未切断电源;

设备未按时进行保养;

当发现设备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时,未按规定停止使用;

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

平刨和圆盘踞传动部位无防护罩;

使用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的多功能机械;

圆盘锯未按规定设置锯盘护罩、分料器、防护挡板等安全装置;

搅拌机的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达不到要求;

搅拌机无防雨棚和作业台不安全;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随意接长电源线或更换插头;

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未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

设备发生故障时,未切断电源,就检修;

倒灰工不戴防尘口罩;

电动工具不应在含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气体及潮湿等特殊环境中使用;

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作业;

搅拌机的料斗无保险挂钩或有挂钩不使用;

钢筋机械的冷拉和对焊作业区无防护措施等。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2.2.8场内交通运输

翻斗车制动装置不灵敏;

翻斗车行车载人或违章行车;

驾驶员无证驾驶或超速行驶等。

车辆伤害。

2.2.9模板安拆、存放

现浇砼模板的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或支撑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

攀爬或扰动大模板;

随大模板(或平台)吊起提升;

各种模板存放不整齐、过高等现象不符合安全要求;

大模板场地未平整夯实,未设1.2米高的围拦防护;

清扫模板和刷隔离剂时,未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模板中间没有不少于60厘米的走道;

大模板不按规定正确存放;

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或堆料不均匀;

模板支撑固定在非承重架上;

拆除模板时未设置警戒线和无监护人看护;

模板拆除前无砼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1.1.1施工场所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

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

施工场所危险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②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③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

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④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⑤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⑥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危险源。

⑦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

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1.1.2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杜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

①临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项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坍陷、爆炸与火灾等意外。

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③临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④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⑤在高压线下、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切坡地段等设置办公区或生活区临建房屋,因高压放电、崩(坍)塌、滑坡、倾倒、泥石流等引致房倒屋塌,造成人员伤亡等意外。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

应急救援部总指挥:

总经理

应急救援部副总指挥:

主管安全副总经理

下设六个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现场抢救组:

安全保卫组:

医疗救护组:

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组:

后勤保障组: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

技术组:

2.2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2.3应急组织职责

2.3.1应急指挥部职责

①研究制定、修订本公司应对建设工程事故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②负责指挥特别建设工程施工事故的具体应对工作。

③分析总结本公司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对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④负责本指挥部所属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⑤承办上级应急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2.3.2应急救援总指挥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2.3.3应急救援副总指挥

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保持与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⑤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⑦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2.3.4现场抢救组

①抢救现场伤员;

②抢救现场物资;

③组建现场消防队;

④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5安全保卫组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

②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③负责现场车辆疏通;

④维持治安秩序;

⑤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2.3.6医疗救护组

①负责现场伤员救护;

②记录伤员伤情;

③协助120和上级部门对伤员的抢救。

2.3.7善后处理组

①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②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③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④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2.3.8后勤保障组

①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②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③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

④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2.3.9事故调查组

①保护事故现场;

②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③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2.3.10危险源风险评估组

①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②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③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④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⑤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⑥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2.3.11技术组

①根据各项目经理部及加工厂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②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3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①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出防控措施,并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严格执行现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程序,落实防控措施。

③加强现场巡视,对危险源进行辩识登记,掌握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④加强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对危险源防控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认真整改存在隐患和问题。

⑤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检查处罚,切实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⑦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⑧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确保安全投入。

3.2预警行动

3.2.1预警级别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预警级别。

3.2.1.1蓝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蓝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蓝色预警时;

②主要节日:

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③重大会议:

国家、省、各地召开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

④特殊季节:

夏季高温、雨季、汛期、冬季严寒;

⑤施工高峰期之前;

⑥日常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典型或带有普遍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后;

⑦上级主管部门下发蓝色预警后。

3.2.1.2黄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黄色预警后。

3.2.1.3橙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橙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橙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橙色预警后。

3.2.1.4红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红色预警后。

3.2.2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主要对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避免事故发生提前进行警示,有针对性地作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提示公司各施工项目认真分析和查找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深刻吸取已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经验,确保安全。

预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2.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各级预警由公司安全部门经主管经理和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发布和解除。

发布和解除形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两种。

3.2.4预警响应

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相应级别预警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规定进行响应。

蓝色预警响应: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坚持领导带班,昼夜有人值班,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根据情况,市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巡查。

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黄色预警响应:

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关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经总指挥批准,组织全市施工现场的安全排查。

市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与各有关单位保持联系,各类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

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严格制止并纠正违章施工现象,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密切关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隐患整改及自然灾害情况,各单位带班负责同志要随时掌握情况,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必要时调整施工时段或停止户外现场施工。

应急队伍随时待命,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进行抢险,建议市民避开有关工程。

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高度关注重大危险源及自然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

必要时,停止高处作业。

3.3信息报告与处置

3.3.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公司应急救援组织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

电话为:

XXXXXXXX。

②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

③为有效开展事故救援活动,现场项目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

火灾:

项目负责人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援。

急救:

项目负责人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④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

遇险人员人数;

现场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⑤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

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组成员下达赶赴现场指令。

⑥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指令的各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抢救排险。

⑦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3.3.2信息上报

①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最终由公司主管经理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

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③按照国家规定,在1个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3.3.3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现场项目负责人→应急值班电话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应急小组人员→公司有关部门。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按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一级(扩大救援响应)”和“二级(公司级救援响应)”两级。

响应标准如下(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1.1一级响应启动标准(扩大救援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①公司应急机、应急力量或资源不足,无力控制事态,需要上级增援的;

②事故后,有3人以上被困的;

③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的;

④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

⑤已经或可能导致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4.1.2二级响应启动标准(公司级救援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且本公司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启动二级响应。

①事故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