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91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 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9.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的剧烈变革

C.诸侯争霸的需要D.大量杰出人物的产生

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

13.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4.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B.②③C.①D.①②③

1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16.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A.大一统B.统治者施行仁政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

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1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9.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

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

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20.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

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

2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

”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

2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2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5.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26.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27.某中学高中历史班学生在课余探讨“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8.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A.明朝后期B.鸦片战争时期C.维新运动时D.新变化运动时期

29.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需要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3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3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2.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

A.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

B.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

C.君主专制日益强盛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

33.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王权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3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民贵君轻”孕育的实际上是一种民主思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35.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农业发展的需要  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6.《齐民要术·

序》中说到: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7.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38.中国现存较早的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39.中国四大发明哪一发明传入欧洲后直接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40.明清时期我国之所以未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主要原因是

①封建自然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发展的推动力

②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的条件

③明清统治者依然推行重农抑商及其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④由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日趋淡薄,传统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41.(共4道大题,共40分)

(1)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

(12分)

历史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孔子

董仲舒

朱熹

42.材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上述两材料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4分)

(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6分)

4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3分)

(2)促使他们反思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分)

(3)他们的反思包括了哪些主要内容?

44.材料一《韩非子·

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选做题(共两道选做题,每道10分。

任选其中一道做答,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一、

1

2

3

4

5

1.“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4.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5.儒家《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

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

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不同

选作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历史第二次大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A

D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仁”“礼”“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实行“仁政”

融合阴阳家、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方法,“存天理,灭人欲”

吸收佛、道思想,确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42

(1)材料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2)答:

两则材料反映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思想。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3.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分)

(3)经济上:

批判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上:

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44.

(1)战国。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选作一

选作二

(1)材料一:

宣扬君权神授。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黄宗羲的观点在继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