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111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Word文档格式.doc

管理机构名称

霍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隶属关系

霍州市国土资源局

人员编制

35

科技人员

10

行政管理人员

工人

15

固定经费来源及数额(万元)

入山费、工商税收、罚没收入、资源保护费以及其它专项收入等。

2007年收入35万元,支出50万元。

现有固定资产(万元)

6000

自力能力情况

收入门票、资源保护费、自来水费、污水费、环卫费、以及其它专项收入等。

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及其保护现状

公园园区为山西省代表性地层出露区,其中太古界霍县群,元古界太岳山群,分布有年龄可能超过25亿年的变质岩系,下古生界长城系霍山砂岩和上古生界王庄剖面,这些都是以霍县及霍县境内的山体和地名命名的;

区内地质构造现象丰富,褶皱、断层、滑坡等皆比较发育;

第四纪塬、峁、梁、沟及冲积、洪积构造、河流堆积构造发育。

区内发育有山岳、峡谷、喀斯特、丹霞、瀑布和深潭、黄土、洪积、河流等地貌。

还有数处化石产地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太古代直到第四纪地层,地质构造现象,化石,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主要保护对象类型有:

1、构造与地貌类地质遗迹:

中小规模的褶皱与断层、发育于变质岩系中的丰富的小构造、地震遗迹,以及山岳、峡谷、喀斯特、丹霞、瀑布和深潭、黄土、洪积、河流等地貌对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

本类型的重点保护对象包括:

以金沟墁为代表的山体断裂形成的陡崖峭壁;

七里峪,陶唐峪混合变质岩中的柔皱、断裂等小构造现象。

以老爷顶、五龙壑为代表的霍山风光,黄土、河流、丹霞等地貌。

2、代表性地层与岩石类:

霍县群与太岳山群的变质岩系,长城系霍山砂岩,古生界王庄剖面,新近系南坛组。

这些地层和岩石都是以本地地名来命名的,同时对于山西南北方地层的联系与对比有重要意义。

霍山砂岩:

岩石命名地,可见典型沉积构造如层理、波痕、及风化特征等;

太岳山群与霍县群变质岩系:

地层命名地与典型剖面,典型变质岩类出露点,以七里峪-金沟-正南沟前寒武系剖面为代表,入选中国地层典;

王庄下古生界煤系地层剖面:

区域性地层剖面,入选华北区域地层表,包括古生界的不整合面,煤系地层出露完整;

新近系南坛组:

区域性地层命名地,入选华北区域地层表。

3、重要化石与遗迹:

区内化石产地分布有寒武纪海相生物化石、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群,及早期人类活动遗址等。

对于生物科学研究与探索自然有重要意义。

本类型重点保护对象包括:

古生代海相化石组合遗迹。

三叶虫、腕足、珊瑚、蜓等实体化石及遗迹化石;

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化石;

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组合:

这是本区保存非常完好和丰富的化石群,具有重要科研和科普价值;

以韩壁新石器人类遗址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遗迹。

由于大部分地质遗迹位于霍山群山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总体上公园地质遗迹保存良好,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开展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地质公园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内,依据国家《森林法》、《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受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保护。

但公园其余部分目前尚无政策性保护法规和专职保护机构。

目前急需要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有:

霍山砂岩、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群、王庄含煤地层剖面、七里峪和陶唐峪的峡谷、瀑布和深潭景观等。

自然环境状况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

拟建公园范围和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重叠,园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是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相互结合促进的最佳地理位置。

霍山又被称作“霍太山”或“太岳山”,位于山西省腹地,属太行山系,西至汾河与吕梁山毗邻,东至太(原)长(治)公路,与太行山绵延,霍山主峰五龙壑海拔2504m。

北起祁县,南达安泽,余脉至浮山县界与中条山县衔接,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长150公里。

区内交通方便,景区西距霍州市15公里,北距太原市210公里,南距临汾市60公里。

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横贯区内,省级公路纵贯市境南北,乡村公路辐射成网,四通八达。

本区位于内陆高原区,属北温地带,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受台风影响不明显。

地形复杂,气候炎热,雨量分布不均,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最大降雨量发生在7~9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510mm~750mm,多雨年可达1000mm,少雨年为350mm,≥0℃的年积温2500℃~3700℃,≥10℃的年积温2100℃~3300℃,年太阳辐射总量523kJ/cm2~543kJ/cm2。

全年日照时数2400h~2600h。

春季27.2%,夏季29.2%,秋季23.6%,冬季20%,5、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

本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7℃左右,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25℃左右,出现在1月。

无霜期平均197天,最少150天,最多219天,初霜日期一般为10月17日,最早10月4日,终霜在来年4月17日。

风向春季以偏南为主,其次是偏北风。

春、秋、冬三季以偏北风为主,次之为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春季风速最大。

土壤地质方面,区内地形复杂,多断层峡谷,石质山地较多。

主要有片麻岩和花岗岩,山地丘陵区为黄土沉积物构成。

本区水平地带性土壤为褐土。

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及亚高山草甸土。

动植物特征方面,霍州地区植物区系应属泛北极植物区中的以落叶阔叶林和林灌草原为特点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而在山西省植被分区中,其属于晋东南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分布的各类植物约411种(包括变种)隶属73科。

209属,其中木本植物233种44科99属,草本植物187多种。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如金钱豹、原麝、黑鹳、金雕、胡桃楸、水曲柳、野大豆等,有着“生物多样性宝库”之誉,原始林,人工林与草甸生态系统都是科学与观赏价值的结合体。

人文景观资源方面:

区内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

重点有霍州署、霍州鼓楼、雁塔、千佛崖、祝胜寺、娲皇庙壁画、许村民居、周历王墓、宋代瓷窑遗址、隋唐古代战场遗址、韩壁新石器人类文明遗址等,无形文化遗产包括威风锣鼓、南庄莺歌等,对于区内人文、历史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公园区内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古寺名刹众多,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

公园所属行政区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临汾市北大门,东经110°

38′-112°

3′,北纬36°

26′—36°

42′,东倚霍山,与沁源县、古县毗邻;

西跨汾河,与汾西县接壤;

北接韩信岭,和灵石县交界;

南扼十五里垣,同洪洞县相连。

全市总面积768平方公里。

霍州市有217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

霍州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复线,大运公路,霍候一级路,大运高速公路贯穿霍州南北。

霍沁、霍汾公路连接霍州东西。

乡村公路纵横交织,辐射成网。

乡乡、镇镇、村村通油路公路里程达五百公里以上。

霍州围绕建设“电力大市、煤焦大市和化工大市”的目标,着力优化结构,提升总量。

现有霍州发电厂、霍州兆光发电厂。

生产能力分别为4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

全市煤炭年采量已超过千万吨。

中冶、韶钢、化工、紫云能源等焦化厂焦炭年产量总计达200万吨以上。

霍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市的支柱性企业。

霍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

以“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绿色板块为重点,逐步形成“沿山生态、沿路林果、沿河畜菜”三条带发展格局。

全市建有二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四万亩枣粮间作。

一万亩生态农业示范田、一万亩大葱基地,十一座规模养殖场,五百亩日光节能温室,三百亩节水池藕种植。

重点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红枣、核桃、梨湾小米、双龙面粉、城南大葱、大张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品牌农业。

霍州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旧貌换新颜色。

新汾河大桥连接城区东西,平坦、宽阔、迷人的滨河路、北环路、鼓楼大街,前进路、兴霍路,光明路全部美化、绿化、亮化。

“绿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蓝图已经变成现实。

“十五”期间,按照中央、省、临汾市等各级要求部署,霍州市全面加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67亿元,5年增长138.2%,平均增长15.7%,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24名上升到2004年的21名;

工业增加值达到20.85亿元,五年增长250.97%,平均增长28.54%;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五年增长127.2%,平均增长1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2.6元,五年增长112.9%,平均增长16.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40元,五年增长51.9%,平均增长8.32%,财政总收入达到70047万元,五年增长501.9%,平均增长43.2%,在全省排名由2000的39名上升到17名。

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队在临汾市的名次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5位。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1098名上升到2005年第334名。

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增长质量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初具规模。

一产方面,初步形成了“沿山生态,沿路林果,沿河畜菜”三条产业带发展格局。

粮食产量由6000万公斤增加到7000万公斤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42元增加到3900元以上,人均纯增加1300元。

二产方面,重点实施了一批大中型项目,全市工业基本形成了电力、化工、煤焦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

三产方面,加大旅游宣传和开发力度,“华夏州署”、“中镇霍山”形成较大影响,霍州署、陶唐峪、七里峪景区的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且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服务和交通运输的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亿元。

实施了林业四大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解困等工程。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

教育“两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次复验,农村学校危改成绩突出,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临汾市前茅;

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疾控中心业务楼等国债项目的建设,提高了霍州市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

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

霍山古称霍太山,史称中镇,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五岳五镇)之一。

史载古时华夏名山有五岳、五镇,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为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中镇霍山。

“中镇霍山于霍州”,名排五镇之首。

据《禹贡》记载: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谓太岳之阳。

又曰: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周礼•职方》:

冀州,镇曰霍山。

《尔雅》:

西方之美者有霍山,多珠玉。

《唐六典》:

河东道名山曰霍山。

《祀典》谓之中镇明洪武中,建中岳庙,祀霍山。

至此,中镇霍山神崇名美号,历代有加。

山中有关举行祀典的建筑及佛道文化建筑如中镇庙、兴唐寺、慈云寺、真武庙、广胜寺、红崖寺、喝石庵等也随之遍布其间。

时至今日,霍山仍然是山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中镇霍山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这些资源构成了地域文化的自然基础,有重要的地质、地貌和生物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观光旅游资源。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也就迫在眉睫。

拟建霍山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霍县岩群”是本区最古老的一套区域变质岩石,其形成时间在26亿年前。

“霍县岩群”作为典型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入选了《中国地层典》。

霍山是该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和层型剖面所在地。

“霍县岩群”由山西省地质局区测队和山西省地质局213队于1973年共同命名。

命名地点为霍县金沟—大河滩、义城—古县大南坪以及古县下冶棚沟。

“霍县岩群”主要分布在山西省霍县社沟—金沟一线以南,出露面积350km2。

岩性主要是各类片麻岩、变粒岩,夹有少量石英岩、浅粒岩、长石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的片岩,以含石榴石、夕线石和石墨为特征。

该岩群的次级分组单元均以本区内典型出露地点名称命名,如正南沟组、金沟组、黄梁组等。

在霍山地区,作为区域最古老岩层,可与北方其它地区的相应地层对比,如西北的贺兰山群、太行山的龙泉关群、吕梁山的界河口群等岩群对比。

在太古界地层研究、区域变质作用研究、华北古陆核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在地貌上也形成独具特色的变质岩地貌,如各种奇峰、象形石、峡谷等,也具有很高的景观美学价值。

2)霍山是华北区域地层“霍山砂岩”的原始命名地和标准剖面,“霍山砂岩”主要分布在霍山——太岳山主峰的东侧。

“霍山砂岩”,系日本人山根新次于1924年命名。

该岩层为区域性特征地层,在晋、陕、冀、豫、鲁都有分布,而本地区是该地层的原始命名地和标准剖面,具有重要的地史学和沉积学研究价值。

“霍山砂岩”以灰红色—浅紫色—灰白色,中至厚层状中细粒石英岩状砂岩为主,因而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加上其岩性坚硬,颜色独特,故构成的地貌景观颇为壮观,如岩石“城堡”、绝壁断崖等都有分布。

作为华北古陆的最早盖层沉积,长期以来,有关其形成时代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3)王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是华北区域的代表性地层,石炭-二叠纪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以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的含煤地层一直是古生物学、地层学和煤田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霍州王庄的石炭-二叠系剖面虽不及太原西山剖面的知名度高,但其完整的层序,丰富

的化石和岩性的代表性也充分地反映了其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特点。

与该组地层命名地太原西山相比,本剖面是晋南含煤岩系最典型剖面代表。

在煤层特征、石灰岩层数、沉积环境、顶底板岩性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该剖面底部可见明显的古风化壳,由于整个华北地台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与中奥陶末普遍抬升并经受了长达一亿多年的剥蚀、风化作用。

因此,在奥陶纪灰岩的基底上发育了及具特色的、分布广泛的古风化壳,也就是著名的本溪组和“山西式铁矿”的主体。

在霍县王庄同蒲铁路一侧出露的剖面以其可接近性、直观性、代表性真实地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4)公园区内广泛发育的盖层沉积中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如海相的寒武纪一奥陶纪地层中丰富的的三叶虫、头足类、牙形石。

另有腕足类、海白合及藻类。

海陆交互相及陆相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中的植物化石。

尤其重要的是霍州北部的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群,以其属种多保存完好而著称。

该化石群指霍州安乐水淋沟新近系保德组的三趾马动物群,据童云生等人的研究属混合型的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也就是说其中既有低冠、食嫩叶的类型,也有三趾马型的食草动物。

而在南潭组下部地层中,虽然已知的化石不多,但以鹿科、猪科和葛氏羚羊等森林生活的动物为主,而没有发现典型的草原生活的动物。

该化石群产地对于研究整个华北地区自古近纪以来的生物群面貌及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5)公园位于太岳山隆起南段,受新生代以来东南亚地区环太平洋活动带的影响,太岳山断块强烈隆升,临汾盆地大幅度沉降,受构造控制和河流深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本区地貌复杂、山川雄伟峻秀的山岳景观。

区内峡谷成群,谷深险幽,潭瀑交相辉映。

这些峡谷和山地,景观独特,观赏性强,国内少见。

此外,在古老变质岩中发育的各种韧性、脆性断裂构造,不同方向的节理,和岩浆侵入体使得像七里峪大峡谷这样的景区内形成了峰谷交错、长脊、长崖、奇峰异岭、雄伟壮观的变质岩山地地貌景观。

因此,区内雄险挺拔、峡谷幽深的峡谷群地貌对研究区域构造运动和太岳山地区地貌的演化上,均具有典型性和重要的地质地貌研究价值。

5)霍州地区所在的水系属黄河水系,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地势,使公园所在地区河流较为发育,作为黄河著名支流的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本区,而汾河的支流则以山区水系中的沟谷水流为主。

水的来源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次为断层裂隙水。

由于山区河流的深度下切,形成峡谷,加上横切河流的断层和节理,在谷底形成众多的跌水坎、叠瀑和锯齿状的岩壁,经水流冲刷形成系列的水蚀旋潭,如七里峪正南沟的飞瀑,悬泉山的断崖,陶唐峪的滴水崖等,这些遗迹不仅具有极好的观赏性,也是新构造运动的重要形迹。

公园内奇特的地势,丰富的水流,使公园内形成多种瀑布和泉水。

公园内峡谷成群、瀑布水体与之交相辉映,具有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霍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遗迹具有以下特点:

1)面积大,地质遗迹类型丰富,露头多;

2)地质遗迹跨越地质历史较长,从太古宙-新生代都有分布;

3)地质遗迹在地学研究上具有代表性,是很多地层单位的原始命名地和保存区;

4)研究历史悠久,在国内尤其华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5)地质遗迹与地貌景观结合形成优美的旅游资源;

6)地质遗迹保存较完整;

7)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良好,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显然,为进一步促进霍州市的旅游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为了保护该地区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就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地发展而言不失为最佳的举措。

地质公园与其他保护机构的关系

霍山及其周边有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太岳山森林经营局管辖;

霍州市市区也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0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属霍州市文物局管辖;

公园内有三个旅游景区管理处,属霍州市外事旅游局管辖。

1992年11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林批字(1992)200号文件批准,山西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

园区涉及七县二市,总占地面积达6万公顷,为山西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有木本植物233种,隶属44科,99属;

草本植物62科,500多种;

古树名木有“油松之王——九杆旗”、二仙传道、一佛二菩萨、一炉香、三大王、茅庵杉、红岩松等,这些古树不仅树龄古稀,生长高大,而且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野生动物有166种,其中兽类46种,鸟类120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二类保护动物有林麝、红脚(猫头鹰),三类保护动物有黑熊、岩羊等。

其中和霍山地质公园相关的主要有七里峪林场和小涧林场。

2005年起,霍州市在政府牵头下,由外事旅游局统一协调旅游事业的发展,制订了总体规划,招商引资也走上了正规路线,霍山风景区的旅游正呈现高速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现霍山旅游区已经成立了三个管理分支机构,即七里峪景区管理处、陶唐峪景区管理处和悬泉山景区管理处,负责旅游的管理工作。

霍山风景区的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四个部门负责:

太岳林局、环保局、林业局和文物局。

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由霍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公园所在地行政上属霍州市,但太岳林局为省林业厅直属,对林场区域行使具体管理,为避免矛盾,2004年霍州市政府与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就合作开发七里峪景区签署协议,2005年市政府正式接管经营,取得了七里峪景区的旅游开发经营权,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同时悬泉山景区经营权移交给太岳林局小涧浴林场。

公园所在其余地区分归霍州市下属的李曹镇、冯村乡、三教乡和陶唐峪乡。

2005年成立了“七里峪旅游开发公司”,隶属于霍州市政府。

现霍山旅游区已经成立了三个管理分支机构,即七里峪景区管理处、陶唐峪景区管理处和悬泉山景区管理处,直属于霍州市旅游外事局。

拟建立的霍山省级地质公园包括七里峪风景区、陶唐峪风景区和悬泉山风景区三个景区,总面积达400平方公里,重要地质遗迹保护面积100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将由霍州市人民政府、霍州市旅游局、霍州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由国土资源局成立专门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各景区旅游管理处协作来共同完成。

拟由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地质公园管理处主任,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将由地质公园管理处来统一负责。

科学研究概况

霍山由于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形成了跨越漫长地质年代的地质遗迹和鲜明的地形地貌,对霍山的学术研究历史悠久,有很多地学研究问题至今仍有争议,是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研究的天然博物馆。

1、古代的地球科学研究概况

霍山及其周围汾河流域的水文、矿产和地形地貌研究较早。

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尔雅》,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多珠玉焉。

《水经注笺》上说:

“彘水出东北太岳山,即霍太山,又西流经观阜(即现上乐平乡的观堆村)北,故百邑也”。

又“彘水又西南流,经永安县故城南,向西南流,注入汾水。

”这可能是对霍州水系的最早描述。

尔后,无论是明《霍州志》,还是清朝的霍州志,对水系都有记载。

如霍岳堆云:

即霍山高大,为州巨镇。

每云生其上,卷舒变化,莫可形状。

一或酿而为雨,山色益奇。

州人恒以为雨征。

元王恽诗:

老涧湾环两翼分,一川草木气如薰。

土人为说山灵异,欲雨先占顶上云。

东岭夕晖:

在州东,即蛤蟆岭。

屹立山表,每日将暮,群阜深黑,而此岭独受其返照,锦霞绚彩,色象可观,斯亦奇也。

《霍州志》等还记载了一些发生在霍山、霍州及其周围县、州的地震事件及其对本区的危害情况。

318年,霍山(今霍县东南)《元帝大兴元年》霍山崩(《晋书》卷102《载记.刘聪》)。

大德七年(一三○三)地震倾圮。

(明)《霍州志》。

十分简略地记载了1303年发生在洪洞的8级大地震对霍州署的破坏情况。

由上述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的史书古籍记载中,反映出了霍山及霍州的多泉水、多地震灾害发生,而且由于霍山的存在,也是自然景观优美多姿,所以有“陶唐谷在州东三十里,中有玉泉西流,《汉书》瓒注永安唐城尧所都也。

东去彘十里,群峰四合,孤泉独喷,丛壑茂林,绣错殊状。

相传尧尝游此”的记载,不仅留下了尧帝的足印,也留下了如今陶唐峪的尧祠。

霍州泉水遍布,山水合一,留下了与同样发育太古代变质岩系的泰山、五台山和嵩山很不一样的,除岩峭壁林立、“嵯峨平势倚中天”的山景,“遥从云朔起嶙峋,西华东行近接邻。

”(元,胡谧)其形胜中原外,幽幽清泉长年流淌而更增添了霍山的独有胜景!

2、近代的地球科学研究概况

霍山区内地质工作始于一八七○年。

德人李希霍芬于一八七○年由河南之沁阳县入山西,经晋城、沁水、临汾、霍县、平窑、徐沟、寿阳、平定、昔阳,达直隶之井陉县;

一八七一年,李氏由察哈尔入山西,经大同……、灵石、赵城、临汾……、渡黄河,达陕西之潼关县。

李氏曾对出露于霍山的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及其地层做过较粗略的研究。

1917年至1923年间,王竹泉等为测制全国百万分之一地质图,先后到山西省调查五次。

1921年夏,王竹泉等在山西西南部之汾阳、汾西、灵石、霍县等十六县进行地质调查工作。

他们都较笼统地称霍山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