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15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文档格式.docx

C.削足适履匪夷所思毫厘不爽D.无所适从匪夷所思屡试不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会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热点话题。

B.如今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各种“山寨”如日中天,工商部门明确表示要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下大力气整顿经济市场。

C.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梨不仅味道清甜,还有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作用。

B.正在兴建的新时代国际广场是一座大型集商贸居住于一体的广场,位于原老县政府旧址。

C.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度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D.富有开拓精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①③C.④③②①⑤D.④①⑤③②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刘备。

B.鲁迅在《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中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件事触发了他先想“医学救国”,而后决定“弃医从文”。

C.“垂髫”“加冠”“而立”“花甲”“耄耋”在古时代指不同年龄的人,这五个代称是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

D.“说”是一种带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跟现代杂文相似。

8.古诗词默写填空(5分)

①史册有遗训,

②,慷慨悲歌白发新。

(陆游《哀郢二首(其二)》)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的诗句是。

⑤现在,人们常用《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比喻绝境中看到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

2、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谁的电话》,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6分,11、13题2分,其他每小题3分)

谁的电话

何燕

①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②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③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④“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

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⑤“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

”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⑥“哪有?

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

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

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

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⑦“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

”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

“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

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⑧老葛问:

“谁的电话?

毛毛吗?

接吧!

⑨主任一接通就说:

“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⑩“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

”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

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

扯不断。

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

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

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我家小若的!

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

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

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

“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小若吗?

”主任说。

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

”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

“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

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

“喂,这个月打一千!

”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

“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

“看到信息了吗?

打一千一!

”老葛气急地说:

“打错了!

”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

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

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

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

,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9.请根据文章内容和提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3分)

把酒话教子——()——()——()

10.老葛三次接电话时的反应各有不同,暗示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作简要分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1.小说中“接打电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12.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人物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请你从文中找出三处,谈谈你的看法。

13.小说以“谁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

1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文中看,老葛是一个任劳任怨、关爱孩子而又爱面子的人,他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学业进步,证明他教育孩子是非常成功的。

B.小说有明暗双线,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

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

这样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

C.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D.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

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二)阅读《人体中的“暗物质”》,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人体中的“暗物质”

①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它的样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蜕变过程,可能是动物王国中最富戏剧性的改变:

长出绚丽的翅膀,以及六条长腿,内部的器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毛毛虫与蝴蝶看起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但是它们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组。

那么,蜕变过程是由谁控制的?

②答案就连许多生物学家都感到吃惊:

毛毛虫变为蝴蝶的过程,实际上是由蛋白质控制的。

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组合成的聚合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由基因决定。

③在现代医学中,蛋白质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

通常认为,它们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组成肌肉、器官等等。

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事实上,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大约有40万种蛋白质影响着人体内的各个活动,它们总共占了人体重的15%左右。

例如,它们影响伤口的愈合、细胞之间的交流、免疫系统等。

许多人认为我们被基因所控制,但事实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蛋白质。

④但一个问题是,人体内大约有50%的蛋白质是我们完全不了解的。

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暗蛋白质,因为它们有点类似于宇宙中暗物质,不为人所知。

现在,我们才开始一点点地了解它们。

⑤蛋白质在人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要想完全了解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毕竟,一个细胞内可能就有上万个发挥着作用的蛋白质。

蛋白质比基因组复杂多了。

借助计算机的能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去探寻那些暗蛋白质。

⑥检测的方法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人体内的蛋白质都是基于写在DNA或RNA上的基因构建而成的。

通过分析人类基因图谱,研究人员可以找出人体能制造出哪些蛋白质。

现在,来自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根据这个方法,发现了数千种暗蛋白质。

但是,类似于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研究人员并不知道这些暗蛋白质在人体发挥着什么作用。

不过,首先要弄懂的是它们为何很难被发现。

⑦研究表明,许多暗蛋白质的行为与普通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例如它们很少与普通的蛋白质发生作用。

这种独立的性格,可能使得它们不容易被发现,这还可以解释为何它们更常常飘荡在细胞之外。

研究人员推测

,这些“流浪在外”的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交流以及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⑧发现人体中的暗物质,会对医学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它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那些由蛋白质引发的疾病,例如癌症、二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等等,而且人的衰老过程也与蛋白质有关。

⑨另外,暗蛋白质的发现还会带来新的研究领域。

事实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一个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暗蛋白质与一些抗体的产生有着联系。

研究人员从一些暗蛋白质上分离出了700多个肽链,发现这些肽链可以有效杀死细菌,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根据这个发现,在未来我们可以发明出一种全新的抗生素。

15.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16.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讲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蛋白质在生物蜕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

B.本文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已知蛋白质说到未知蛋白质,使说明更有条理。

C.人们通常认为,蛋白质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组成肌肉、器官等等,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D.发现人体中的暗物质,会对医学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

具体地说,它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那些由蛋白质引发的

疾病;

还会带来新的研究领域,促进发明全新的抗生素。

17.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这些“流浪在

外”的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交流以及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2)事实上,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8.第③段中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名之者谁之:

指醉翁亭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

指山水之乐

B.宴酣之乐乐:

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乐:

欢乐

C.行者休于树于:

在……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于:

D.其西南诸峰其:

滁州城外的山颓然乎其间者其:

众人(众宾)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1.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前呼后应”这些成语都出自本文,其中,“水落石出”现在比喻真相大白。

B.第三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

的景象。

C.文章末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D.有人说“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很显然,第二种说法是错误的。

22.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下面对本词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B.本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及物是人非之感。

C.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词人,构图优美,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惜时伤春的情怀,这是运

用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D.“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没有对上片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落花”和“归燕”的意象构筑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余韵悠长。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2分)

四.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高大挺拔的大树很美丽,矮小青翠的小草也散发着生命的美丽,波澜壮阔的大海很美,平静无澜的湖面亦拥有着安宁从容的美丽。

生活中,一事一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体会。

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作文。

(2)《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第十期的主题词是“味道”。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择题目

(1)的,先将题目填充完整,然后作文。

选择题目

(2)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

”代替。

2017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2.C3.D4.C5.A6.A7.A

8.(5分)①无贻来者羞②淋漓痛饮长亭暮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小题1分,错漏一字扣0.5分)

(一)(16分,11、13题2分,其他每小题3分)

9.(3分)

孩子来电话——老葛拒(掐)电话——醉酒思得失(每空1分,内容合理且字数符合要求的其他答案也可)

10.(3分)

满心欢喜。

(老葛看到是女儿的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气愤和寒心。

(“老葛气急地说:

‘打错了!

’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暗示老葛得知女儿来电只是要钱,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感到羞愧。

(“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

‘讨债的,别接!

’”暗示老葛担心女儿的表现被主任知道,内心不安)(每点1分,只写心理活动不分析的各

给0.5分)

11.(2分)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丰富人物的形象;

(3)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4)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12.(3分)

(1)老葛对女儿的疼爱与女儿对老葛的冷漠相对比,让人反思感恩心的培养。

(2)老葛的无私付出与女儿无休止的索取相对比,让人反思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3)老葛女儿的冷漠与主任儿子的孝顺对比,让人反思孩子品格的培养。

(4)老葛的“成功”与主任所谓的“失败”相对比,让人反思成才的内涵。

(5)老葛女儿的来电备注与主任儿子的电话铃声对比,让人反思亲情教育是否成功。

(答出三点即可,一点1分)

13.(2分)

第一,以“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二,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将两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

第三,“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

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

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

第四,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14.B(3分)

(二)(12分,每小题3分)

15.(3分)

人体内我们完全不了解的的蛋白质(人体中的暗蛋白质)(1分)。

它们很少与普通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不易被发现);

可能在细胞间交流以及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16.B(3分)

17.(3分)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暗蛋白质性格独立,不易被发现,常常飘荡在细胞之外的特点。

(2)“主要”一词说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大部分任务,并不是全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每句1.5分)

18.(3分)

举例子。

(1分)列举蛋白质对伤口的愈合、细胞之间的交流、免疫系统影响的事实,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一)(12分,每小题3分)

19.D(3分)

20.(3分)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那是)太守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

(注意“名”“自谓”的意思及“名之者”的翻译)

21.D(3分)

22.(3分)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

(答出两点即可,1分)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4分,每小题2分)

23.C(2分)

24.(2分)

(1)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2)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2分,选择一个方面作答即可,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25.作文评分标准及说明

内容

结构

语言

卷面

一类卷

45-50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符合作文要求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

用语准确

简洁得体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二类卷

40-44分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语比较准确

书写规范

三类卷

35-39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不偏离作文要求

层次清楚

结构比较完整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四类卷

30-34分

内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