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48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docx

中山石岐中学科研发展之路

石岐中学科研课题一览表

 

课题主持人

课题名称

立项级别

立项

时间

批准

单位

完成情况

获奖时间

田世兴

科研课题《适度学习负担与优质教学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

(子课题)

2003.1

中国教育学会

课题组评选

一等奖

2006.12

田世兴

石绮玲

科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

广东省“十五”科研课题成果三等奖

2007.4

田世兴

科研课题《创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研究》

中山市

2004.12

中山市教育局

中山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市三等奖

2008.3

田世兴

石绮玲

《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

中山市

2006.12

中山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市三等奖

2009.12

田世兴

《基于Moodle的教学、管理与培训的应用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2008.4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12

田世兴

《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师教学自我监控能力研究》

市级规划

2008.12

中山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2011.12

田世兴

石绮玲

《网络环境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

省级

2009.10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林容森

初中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中山市

2010.10

中山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韩毅

思维导图对初中生知识管理和运用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1.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萧嘉铭

《初中思品网络课程设计案例研究》

广东省思想(品德)政治科小课题

2011.6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

 

创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研究

 

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

现代学校培养的人不仅应具有宽广的知识,还必须有鲜活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精神的作用。

因此,探索构建学校精神的主要途径,构建学校精神已成为学校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两个全新的名词使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已经显示出了对国民人文素养的全面和整体提升的迫切心情。

因而,我们选择了“创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研究”这一课题并开展研究。

我们希望创建一种“既能使师生形成共同愿望,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又能振奋人心,引领人走向高尚,形成理想的教育理念和境界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

我们认为:

科学与人文融合主要是在知识层次上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渗透,形成综合、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寻找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在价值趋向上的整合点,协调好社会与个人在需要及发展等问题上存在的矛盾。

在思维层次上既要加强科学课程方法论教学,又要注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在观念层次促进科学学科人文化,形成“真”与“善“的有机统一,提升人文精神。

“精神成人”体现在促成学生成为能关注人、关注科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民族的现代国民,成为大写的舒展的人。

我们以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论、新课程的改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的科学与人文观点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从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活动、管理、文化等方面深入探索初中学校“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学科教学的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到“育人、学校精神层面上的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指导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评价。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研究课程和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2、探索初中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开展的科学与人文实践活动系列;

3、摸索校园科学与人文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4、构建人文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我们提炼出课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认识、基本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性较强的实验成果。

一、研究课程和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课程依托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三类课程并不是绝对割裂分开,而是相辅相成,正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需的食物、饮料和空气一样,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一总目标。

学生只有真正从三类课程中获得生活和学习的经历、经验,才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融合的内容】

1、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力求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容。

我们从科学课程中提炼美的价值,使科学课程内容生活化。

我们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挖掘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人文课程教学中我们首先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的。

其次,我们通过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

再次,我们加强求真、求善的教育,把科技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美的创造。

我们把科学与人文融合落实在每门课程中,力求以课堂教学在载体,寻找各学科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点,在知识、方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空间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如:

语文——实施科学美的教育;英语——科普英语阅读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历史——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学习;政治——宣传社会科学;数学——关注经济生活;物理——与文学融合;化学——化学美教育;生物——渗透生命意识教育;信息技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2、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注意把握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因素,不但开设了《机器人设计》、《诺贝尔学》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和《阅读经典》等人文学科的课程,而且开发了相当一部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如《科普英语》、《数学中的美》、《科学与生活》、《真善美论坛》等,一方面扩大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走出学科范围的局限,以综合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品格。

我们还开发了以“杰出人物——名言——思考”编排的“课内+课外”的“链接”式的《科学与人文读本》校本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到领袖的风范,英雄的足迹、科技的光芒、思想的魅力。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从社会关注的热点出发,立足学生的水平,筛选出兼有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专题内容(如环保问题,道德伦理等),让学生围绕专题设立具体的研究项目,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走向社会,熟悉生活,学会合作,从而强化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融合的方法】

1、以教材和学科史为突破口。

我们将教材中能够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和教材原有的内容有机结合;结合学科史,介绍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念。

2、以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为重点。

培养学生相互融合的观念,在思考科学问题时要带有人文价值的眼光,而在对待人文问题时同时表现出科学的理性、思辨和冷静。

【融合的途径】

1、提升教师实践科学和人文融合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4、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

二、研究初中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开展的科学与人文实践活动系列

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点,营造一个崇尚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良好氛围。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已经形成的科学与人文实践活动系列。

活动分类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

艺术熏陶活动

欣赏艺术

感悟人生

①与经典为伴,和名著同行

②学生文学艺术节

③欣赏电影、话剧、音乐会、艺术表演

④参观中山系列博物馆、人文景点等

实践体验活动

参与生活

感受人生

①学生创新科技节

②体育运动会

③大课间体育活动

④家乡地理调查

⑤值周管理

⑥军训

⑦走进特校校园

⑧环境保护系列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修养

塑造人生

①中华经典诗文颂读及硬笔书法比赛

②迈好中学第一步——今天我以石中为荣(爱石中、做石中人)

③迈好青春第一步——我让青春但责任演讲(爱与责任)

④迈好人生选择第一步——石中为我骄傲(树立远大理想)

⑤“感恩教育”征文竞赛活动——“教师节”、“母亲节”书信征集

⑥嘹亮团歌、唱响青春——“五四青年节”大合唱

⑦献出一片爱心,共享美好生活——募捐活动

⑧《精彩人生——人民科学家颂》诗歌朗诵会

⑨我爱书香校园

⑩纪念日活动

三、注重校园科学与人文环境建设

1、校训、校歌、校徽,科学与人文的集中体现

2、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我们以人文关怀与科学知识为内容配置了八个橱窗、五个长廊,形成了六个文化场,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

3、行为文化表现科学与人文素养。

在行为文化建设上,我们一方面注重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把师生的生活搞得多彩多姿;指导师生在娱乐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和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营造一种崇尚敢于探索、不怕失败、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师生在校园“行为文化”中,“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四、构建人本化的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目标制定、组织设计也同样需要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所以我们构建人本化的管理模式。

1、关注师生自尊,体现管理的人本化

2、实施发展性评价,加强对教师的人本管理

3、优化机制,拓宽管理层面,注重“人”的发展

4、完善体制,突出管理的民主性,体现人文色彩

通过课题研究,使全体师生提高了科学与人文融合对自我成才成长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三年时间里,我们欣喜的看到,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学习更加有动力,更加关爱他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并知道如何关爱、如何珍惜、如何热爱。

精神层面的变化带来行为方式的变化:

校园更加整洁了,食堂买饭排队更加有秩序了,浪费粮食的现象少了。

行为方式的变化,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优良了校风学风,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

2005年教学质量评价由全市36名上升为全市22名,2006年提高到全市13名,2007年飞跃至全市第7名。

2005年6月,我们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而且成为了首批“中山市中学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

课题研究成果多和层次高。

其中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获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三等奖、中山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21篇),学生活动成果(24项)。

 

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

 

石岐中学2006年开展的《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使学校自然地走向了“文化育师”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该课题将研究目标确定为通过校本培训塑造“责任、进取、理性、和谐”的教师个体文化和“团结、拼搏、扎实、奉献”的教师团队文化;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一是校本培训内容与教师文化内容有效统一的研究;二是校本培训的方式与教师文化建设有效统一的研究;三是研究具有测定、评价优秀教师的一套教师成长的指导系统。

课题研究以“价值理念”为引领,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让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以“文化自我诊断”为起点,改变自己的行为,重塑教师文化;以“形成行为文化”为抓手,在反思中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以“教师文化工作室”为依托,扩展教师的教育经验库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行动效率;以“教师教育教学比赛”为平台,打造“文化育师”的“加油站”。

以“提升课堂教学文化”为主阵地,有意识地把教师自身的“特点”融进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自我培育与课堂文化的形成。

以“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为保障,激励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一是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学校搭建多方面的培训平台,一支学习探究型、务实奉献型、才艺专业型的教师团队正在成长,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是整合了教师的群体智慧,课题的探索与实施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改变了教师以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产生出大量优秀的教学设计,学校涌现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007~2009连续三年荣获“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研究

 

2008年12月,石岐中学和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部合作研究的课题《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师教学自我监控能力研究》被确立为市级规划立项课题。

该课题从实践层面探求教学反思行动与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方法、途径,以及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促进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校本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课题研究将抽象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监控”转化为具体的可直接操作的“引领群”(行政引领、专家引领、专业引领、活动引领、自我引领、干预引领、信息引领)和“表格群”(反思框架、自我观察监控与反思训练表、合作的课堂观察表)。

经过三年的努力,课题研究工作按照预定的计划与目标顺利展开,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初步形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教学设计方式。

如右图:

把原来的教学设计表格改为《过程性自我监控和反思的教学设计表》,从而引导教师不断地反问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方案,不断回望自己的设计和落实状况。

2、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基于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学管理制度。

《石岐中学教师自我发展教学管理制度》包括:

以“自我发展报告书”的形式记录教师成长历程;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

该制度以“点与线”结合的形式反映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反映出教师集体的发展历程。

教师个体是一个一个的点,而集体便是每个点连成的线。

学校管理根据数据信息,关注教师群体或个人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之提出改进建议及专业发展目标,以利于他们在原有起点上进步发展。

也因此,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明了学校整体的师资建设,为组建学习型学校提出符合实际的策略布局。

3、制定了学校内部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石岐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增强了评价的实效性,有利于每个老师关注到自己与他人的中肯意见与建议,促进教师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反思。

从每一个独立的课堂教学案例及他人的评价,可以明了教师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根据这些进行继续教育与学习培训。

4、提炼出课堂教学自我监控十大要素:

①教学设计监控;②教学过程监控;③学生主体监控;④教师主导监控;⑤教师驾驭课堂监控;⑥课堂教学互动监控;⑦教师课堂关爱;⑧教学资源监控;⑨课堂活动成效监控;⑩教学特色与创新监控。

 

基于Moodle的教学、管理与培养的应用研究

 

《基于Moodle的教学、管理与培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立足于教育信息化支持教育系统变革与创新的立场,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使信息技术更加充分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训,提高应用的效益。

让魔灯(Moodle)这种全球顶尖级课程管理系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惠及每一位在校就读的学子;将魔灯(Moodle)的功能扩大应用于学校管理和培训中,以提高学校管理和培训水平。

课题实施以学校管理应用引路;以研修班教师示范带动;以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将研究活动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将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教研活动、公开课教学、教学反思等结合起来。

充分地将Moodle的功能应用于管理,应用于管理的每一方面;充分地将Moodle应用于教学,应用于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将Moodle应用于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校本培训的应用研究中确定基于Moodle的教师校本培训技术路线;构建基于Moodle教师集体备课研培互动的模式;构建基于Moodle的教师成长自主研修模式。

在教改、教研的应用研究中利用Moodle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研究质量;优化整合教学、教研资源和资讯;探讨有效的教研策略。

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利用Moodle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建立利用Moodle版学生成长记录系统;构建网络问卷测评系统;创新评价体系。

在“千校扶千校”行动中利用Moodle为帮扶学校的教师提供理论与观念的帮助;帮助帮扶学校的教师自学和反思;协助帮扶学校的教师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实验结果证明:

魔灯不仅为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信息化课程设计,促进高质量学习的理想平台。

通过Moodle我们有效的解决信息化时代,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在发展中的困难;通过Moodle这一平台,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理念更新速度、教学能力、反思能力、设计能力;利用Moodle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服务教学,创造出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教育,从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

课题研究带来了以下效益:

①优化、完善了学校信息化条件;②全面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培训中的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基于网络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促进学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学校特色;④建设了一批适应教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⑤打造了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⑥建立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信息管理水平,形成反映时代内涵、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发展特色;⑦打造了远程网络教学平台,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进行优质支援共享和帮扶,拉动了新一轮“校校通”建设。

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它破解了当今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如何提高应用绩效和教育绩效;不受时空和主体限制的技术优势并未在现实中彰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并未真正融合,教育信息化的各要素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信息时代的新教育范式尚未形成”三大难题。

在教育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进行的大胆探索,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真正发挥“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师资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石岐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科研兴校的要求,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校科研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接受上级教育领导机构和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指导与监督。

第三条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四条学校科研室由分管科研行政和各课题主持人组成。

第五条学校科研室的工作职责:

1、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及课题管理办法,推动本校群众性科研工作的开展。

2、组织本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实施、阶段审议、结题验收及评奖:

具体管理本校课题的研究全过程。

3、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并尽快将其转化为教育效益。

4、指导本校课题承担者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为研究工作的良好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5、组织本校教育理论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6、与教导处协调,指导和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深化课程改革。

7、接受上级部门下达的研究任务,协助市、区级课题在本校的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

第六条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在创建优质品牌初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使主导性办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全面完整的研究成果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进一步完善科研活动体系,将课题系列化、层次化、专题化,在备课组、科组以及学校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校本科研模式。

2、加强学校的课题群建设,形成“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重点(一般课题)——校级课题——个人课题”这种教师广泛参与的学校科研课题群,并保持较高的结题率和实效性。

采取前沿课题与一般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四个一”活动。

即每个教师在学校总课题的引领下,确立一个研究课题,重点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开一堂教学研究课,写一篇科研论文或经验体会文章。

使自己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同时,探讨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使主导性办学实验课题在研究中能取得较全面完整的研究成果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建立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使学校形成一支教育科研的积极分子队伍,并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对学校教科研成果实行效益奖,形成激励机制。

每年开展教师优秀论文评奖,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优秀课例评比;出版《石岐中学教研》刊物,在实践探索、交流启迪、成果推广中构建较为完整的教科研活动体系。

第四章课题管理

第七条科研课题主持人负责制。

课题主持人职责:

①承担并主持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②协调课题组成员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开展;③加强上下联系;④计划决定研究工作日程,有效使用课题研究的经费。

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聘请研究工作顾问或指导者。

第八条课题申报立项:

1、校级课题申报立项:

由课题组向学校科研室提交书面申请,课题方案和研究工作计划。

学校科研室对课题进行审批,批准后即为校级课题。

在学校开题会上颁发课题聘请书。

2、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

①由学校科研室向区教育科研部门报送项目申请书,并提交课题方案等相关资料。

②审查通过并开出立项通知书的项目为区级或以上课题,末通过的仍作为校级课题。

第九条课题开题:

l、课题开题工作是—项严肃慎重的工作。

开题工作由学校科研室与课题组共同完成。

课题承担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方案,并准备好如下材料方可开题:

①课题开题通知;   ②课题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  ③课题方案;   ④课题研究工作计划;⑤前期研究小结。

 

2、开题过程:

①宣读立项通知;②课题背景介绍;③介绍课题方案;④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⑤前期研究小结;⑥课题咨询与论证;⑦开题会总结。

3、课题开题应视其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涉及的问题要有记录,会议所有的材料均应存档,开题情况用简报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资料一式两份,由科研室和课题负责人保管。

第十条课题资料分类与管理要求:

一、资料的分类

(一)组织管理资料

1.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资料:

(1)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称、职务等)及分工(学校填写);

(2)科研室人员构成情况(学校填写);(3)教育科研机构工作章程(职责)(见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科研室制定)。

3.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年度总结(科研室制定)。

4.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办法):

(1)校级课题的申报评审制度(办法);

(2)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制度(办法);(3)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4)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审及奖励制度(办法);(5)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办法(学校制定)。

5.课题登记表:

(1)课题申报一览表;

(2)课题研究成果一览表;(3)课题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二)教改科研(课题)资料。

(以下资料由课题组收集整理归档备查)

1.课题申报立项资料:

(1)课题研究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