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88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正极

负极

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检验气体的实验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气体名称

氧气

氢气

气体体积比

1∶2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电解的示意图

 

【例题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的理论值应为1∶2,但小明实验所得数据小于1∶2,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大胆提出假设:

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解析】实验中要善于抓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差别进行探究,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理论上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通过实验发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实验现象后,不应主观上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答案】A

 

二、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点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相同点

纯净物

纯净物

实例

氧气、氢气、铁、红磷

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例题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①硫粉;②液态空气;③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所残留的固体;④氮气;⑤铜;⑥水;⑦氯酸钾;⑧四氧化三铁。

 

【解析】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现在可以进一步分类:

 

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而像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没有氧元素,也不是氧化物。

 

【答案】②③ ①④⑤⑥⑦⑧ ①④⑤ ⑥⑦⑧ ⑥⑧

 

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 )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后的剩余物

 

C.洁净的空气

 

D.纯净的食盐水

 

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 )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下列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这组物质划分为同一类别的是( )

 

A.氧气B.空气C.铜D.水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降低温度到0℃以下,水结冰

 

B.滴在玻璃片上的盐水,蒸发后留下白色痕迹

 

C.水电解

 

D.除去水中的泥沙

 

7.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8.超市里,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商品,往往把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将物质进行分类。

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硫粉⑤高锰酸钾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9.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试管B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C 2.D 3.A 4.B 5.D 6.C 7.C

8.①⑦⑨  ②⑧⑩  ②⑤⑧⑩  ③④⑥

 

9.氢气  氧气  2∶1 分解反应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

 

对象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质量都很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着;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不同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分成原子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解析】比较分子、原子质量大小,应指明哪种分子和哪种原子,否则无法比较,只能说“分子的质量大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分子集合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因此A、B、C是错误的,D是正确的。

 

【答案】D

 

二、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题2】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从上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写出两条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看图分析题,主要从微观、宏观角度描述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弄清图示给出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时可联想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构成等知识提炼有用信息,如:

 

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每两个水分子电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改变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⑥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每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或其他合理答案)

 

基础检测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新装修的房屋里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4.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中

 

B.分子运动速度变慢了

 

C.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6.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灯忘记盖灯帽,长时间后灯内酒精变少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7.为了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红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8.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____________最小粒子;原子是中的最_____________小粒子;______________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9.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气味,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液化贮存在钢瓶中,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填入空白处:

 

(1)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更容易压缩?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请你再举出类似的一个实例。

 

 

 

12.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个了有趣的实验。

如右图,取4根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将它们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穿在“树枝”上,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后,罩上大烧杯。

过了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盛开的桃花。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C 6.C 7.A

 

8.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原子

 

9.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

(1)水

(2)铜(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锌和铁的混合物

 

11.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所以气体更容易被压缩。

例如: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后体积缩小;或工业上把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贮存在钢瓶中

 

12.氨分子在空气中运动,与棉花接触后,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

关系

纯水

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

混合物,常呈浑浊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

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转化: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水

 

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C.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更好

 

D.自然界的水绝大多数是纯水

 

【解析】即使河水、井水是澄清透明的,也不能认为这样的水就是纯水,水中还有溶解的杂质。

净水器中加活性炭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活性炭和木炭都可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

 

【答案】B

 

二、水的净化

 

1.净化方法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

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等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2.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例题2】根据过滤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操作中要注意“两低、三靠”,其中两个“低”是指;三个“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操作中注意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答案】

(1)分离固体与液体

(2)引流(3)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例题3】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再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

“我终于制得了纯水!

”对此,你认同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水,还应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明矾是一种净水剂,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杂质形成沉淀。

过滤时应该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由于滤纸破损或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等。

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杂质,所以过滤后的水并不是纯水,还有其他可溶性杂质,应该通过蒸馏才能得到纯水。

 

【答案】

(1)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出滤纸边缘(3)不是纯水,还有其他可溶性杂质蒸馏

 

基础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蒸馏水C.矿泉水D.澄清的井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垢是水中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沉淀

 

D.静置沉淀可以使硬水软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B.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

 

A.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5.通过下列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的是( )

 

A.过滤B.吸附C.静置D.蒸馏

 

6.摄入铝过多对人体健康不利,明矾中含有铝,家庭炊具中很多都是铝制品。

下列做法中应该提倡的是( )

 

A.为了饮用洁净的水,常用明矾做净水剂

 

B.铝制品传热快,应用铝锅做菜

 

C.不宜用铝制饮料罐

 

D.家庭不能用铝制导线

 

7.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得到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8.有一次小明去农村的姥姥家,他发现姥姥家中的饮用水十分浑浊,不能饮用。

如果你是小明,怎么用学过的知识对浑浊的水进行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中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小明生病了,父母亲给他熬了中药,可倒出来的中药汤总有一些药渣,不便饮用。

你能帮他解决这一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C4.B5.D6.C

7.吸附 沉淀 过滤 蒸馏 蒸馏

 

8.将水放在水缸里,静置;向其中加入明矾,然后用纱布等进行过滤;将水煮沸

 

9.中药中的药渣,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以用丝网过滤,也可以用纱布蒙住药罐口过滤等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发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解析】水资源的储量非常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是有限的。

水是工农业及人和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海水蒸发后通过雨水降下来可以补充淡水资源,但雨水不是纯净物,因为雨水降落时会溶解空气中某些气体和粉尘。

 

【答案】B、C

 

二、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被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例题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每户居民安装节水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沿海地区可以不考虑节约用水的问题

 

【解析】节约用水既要改变生活习惯,树立节水观念,节约用水,同时还要改变农业、工业的生产方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海水不能用来浇灌植物,也不能直接供人畜饮用,沿海地区仍缺乏淡水资源,也要节约用水。

【答案】D

 

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水浑浊是混合物,矿泉水透明是纯净物

 

B.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很少,故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C.为了节药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工业用水要重复使用

 

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3.地球的表面大约3/4被水覆盖,但是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

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

请回答: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4年8月淮河汛期,安徽境内一些鱼塘的水面上漂浮大量死鱼。

小亮闻讯后赶去调查,发现是淮河上游流下来的“污水团”造成的,他连忙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样的能见度,然后过滤。

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B.烧杯C.玻璃棒D.铁架台E.酒精灯

 

(2)面对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对排入淮河的污水要预先进行处理;②引入清澈的湖水,把鱼池的污水冲走,使死水变活;③根据水样检测的结果,追究排出污水的企业责任,赔偿鱼塘损失;④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废水。

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

(1)生活污水和垃圾

(2)采用节水型马桶;洗菜的水用来浇花4.

(1)E

(2)②用湖水冲走污水,只会使污染面增大,增加了治理污水的难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能力提高

知识梳理

 

一、

(1)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通电时,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一过程可看作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2)

二、物质的分类

 

 

 

三、水

 

 

中考链接

 

【例题1】(2005·福建省厦门市)近来有研究报告称:

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

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中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所以“普通水”中溶解有部分氮气和氧气,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

水本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即使是除去氧气后的水还是含有氧元素,所以C不正确。

 

【答案】C

 

【例题2】(2004·海南省海口市)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单质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