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docx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

年段高负责编制:

沧浪区

教材

第10册

所属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1、体会文章对比衬托、首尾呼应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知道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意境更为深远,主旨更为深化,增强表达上的感染力。

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2、在诗歌和美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浓浓的春意,感受伟人早年的勤勉,感受少年儿童舒畅活泼的个性和朝气。

3、联系上下文或个人的生活实际,推想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4、结合语境,体会顿号、省略号等标点的用法。

深入感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结合语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揣摩常用修辞手法的妙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五下的第一单元,经过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经逐步适应高年段的学习方法,因此,根据语文素养第三学段培养目标,进行相关训练,如进一步深化对句子的品悟,深入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独特妙用;通过诗歌的学习,深入感受对比衬托、首尾呼应这些写作手法,体会并学习在文章中运用,习作中继续五(上)的观察训练,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变化特点写具体。

课标要求,高年段的学生除关注文本的内容、情感外,应该开始更多的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用到了“借物喻人”“托物言情”的手法,内涵颇深,要引导学生通过在文本中走来回,整体感悟,并尝试迁移运用至习作中去。

课题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这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变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语言

特色

1、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结合,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主旨更为深化,增强了表达上的感染力。

3、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4、课题中的“染绿”用词意蕴丰厚,凝练、生动、形象。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发展

目标

1、随文感受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再次回顾掌握“首尾呼应”和“对比”的写作手

法。

2、体味课题“染绿”的独特意味。

文章是围绕“染绿”一词而进行的。

文中的染绿第

一层意思是绿化荒山,第二层意思是植树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三层意思在植树中抒发的是孩子们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重点

教学

片断

教学建议: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也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当,富有亲切感。

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就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披上绿袍"“煎熬”"撑起大伞"咆哮"轻抚"),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荒山仿佛有了生命,变绿了,变美了,变多情了,从而领悟这就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

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但是从“向荒山野岭进军”到“走遍青山碧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明显的变化,抓住这一个突破口,我们就可以为文章的教学抓住了一条主线,同时也可以为“染绿”意蕴的品味提供最佳的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体味“染绿”的三层内涵,而且明白“染绿双脚”这句话的前后出现,不是重复,而是比照,内容上也有蹭升递进的作用。

诗歌中也有这样的对比点,如“咆哮”与“轻抚”。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植树者身上的对比,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是“我们”却是“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他们?

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

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作业设计

一、仔细品读下列句子,体会它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再试着仿写。

⑴一棵棵大树像一顶顶绿色的大伞。

()

⑵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

二、填空

植树前的山是,植树后是。

植树前的河水是,植树后的河水是。

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

通过我们植树造林,荒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你想到了、这些成语。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地喜悦和激动,让你又想到了、这些成语。

三、结合生活经验,写写你的植树经历。

如:

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

课题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

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儿童和春天里充满了旺盛生命力的海棠花,然后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说儿童就是春天,寓意深刻,语言文字所体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语言

特色

1、托物言情,写花就是为了写儿童,对花的赞美就是对儿童的赞美,这是“言在此而

意在彼”的写法。

(作者构思精妙,妙改诗句,点明文旨)

这篇文章很长,但是关键词就三个:

儿童,花儿,春天。

从题目看,本文就是写孩子的。

可为什么却用了很多的篇幅去写花儿呢?

原来,这里冰心就是把儿童当成了花儿。

而且,准确地写出了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多,旺。

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关联,体会“以花喻人”“托物言情”的独特写作手法。

冰心这篇文章发表于1962年5月6日的《北京晚报》,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祖国迎来了经济复苏的春天。

在祖国的春天里,儿童像花儿一样正走过寒冬,快乐的成长。

祖国充满了希望,作者为此而感到欣慰、骄傲。

背景资料的及时补充,能让学生把文本读厚读深入。

2、笔调欢快,富有儿童情趣。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4、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发展

目标

1、重点感悟作者托物言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独特写作手法。

2、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及其好处。

 

重点

教学

片断

教学片断:

如何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感悟作者托物言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独特写作手法:

  

1、出示第8自然段文字(“对,就是开得旺!

 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 

2、读后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在句中找关键词。

(生命力旺盛、新鲜美丽、快乐)——在屏幕上加着重号

朗读体会,读出“生命力旺盛”;再读,读出“新鲜美丽、快乐”。

3、媒体展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话——朗读,感受春天的气息。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第9段,讨论: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小结:

(a、因为少年儿童多处,就有自然春光;b、因为儿童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5 、板书:

儿童就是最美好的春光!

(出示冰心奶奶改的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6、揣摩独特的表达手法,写“海棠”实为写儿童,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在托物传情,在作者眼中,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与春景。

7、朗读体会,让孩子品味作者改诗之妙,点明了主旨。

作业设计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

1)成千盈百

2)座无隙地

3)儿童不解春何在

4)使出浑身解数

二、句子练习:

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

2、在冰心的眼中,儿童就像天使一样;像太阳一样,像花儿一样。

在你的眼中,儿童还像。

课题

3早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语言

特色

1、以花喻人。

蜡梅的特点:

茂盛、冰清玉洁、飘香、不畏严寒、无私奉献、争优争先,

实质为鲁迅人格的写照;

2、方位记叙有条不序(三味书屋)。

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可

称得上描写屋内陈设的典范;

3、由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三味书屋是一处颇具文化气息和纪念意义

的场所,是鲁迅幼年学习的地方,作者自然是触景生情,由眼前的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延伸出许多东西来:

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联想起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腊梅;四结构缜密。

因为深冬,才有后文关于梅花的描写;因为游览之地为三味书屋,才有后文的书香的猜测、关于鲁迅事迹的联想。

4、这三条足可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发展

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蜡梅的手法。

2、深入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从蜡梅清纯的特点入手感悟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

3、结合语境,体会顿号的用法。

 

重点

教学

片断

本课教学首先由文题《早》引入,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知,在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早”的来历等进行精读品赏,学习文章有条理地、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表现手法,理解花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回到文题,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片断:

如何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

(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开得最早的梅花,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

请同学们选感受深刻的一处交流。

“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等。

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

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美在哪里?

第一,开得旺盛:

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可见蜡梅迎寒开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色泽之美: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色调和谐,给人美感。

第三,形态之美:

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梅花的形态是多么的圆润可爱啊!

第四,格调高雅:

蜡梅花“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意思是它有着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的风度、韵味、情致,格调是多么的高雅啊!

第五:

品性之美:

东风第一枝,花香报春。

c、朗读体会,让我们感觉到这种“美”。

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再读。

 过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梅花香飘送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开得最早,是报春的使者。

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指名介绍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师生经过交流、讨论,小结归纳:

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花与人都是“东风第一枝”)

f、这种手法就是——借物喻人。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

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

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品读,体味其中妙处。

作业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致”的意思有:

①集中于某个方面。

②达到;实现。

③招致。

④精细,精密。

⑤情趣。

“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

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2、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3、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朝霞网版权所有!

二、文章的第3自然段,按照()依次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请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地方。

三、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3、一寸光阴一寸金,

4、

5、

四、阅读链接——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

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语言

特色

1、诗中充满理趣。

《游园不值》采用了以少胜多的手法,使得后两句充满了理趣。

2、白描的写作手法使诗意更加浓郁,意境愈发高远。

3、深入体会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4、标题写出了诗的大概内容或揭示由头。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发展

目标

1、感悟诗中的理趣,体会“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

2、体会诗中的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重点

教学

片断

教学建议:

在学生初步读懂诗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

《游园不值》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让学生追究久不开的原因。

让学生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细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从而弄清“久不开”的真正原因,体会上下句倒装的关系。

接着又进一步抓住“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

心情怎样?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基础。

(二)抓住“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三)抓住三四句中“关”和“出”这一对矛盾对立的关键词去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这两句的深刻含义——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东西都阻拦不了。

教学片断:

与文字相遇:

1、这就是我们游园的所遇。

这样的一座普通的园,这样自然而然的景物,我们对此赋予了怎样的感情?

从这首诗中的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

(怜)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哪些景物的“怜”?

(学生在音乐中静静读,画,推敲……)

1)怜苍苔

2)怜柴扉

3)怜红杏

这个“出”和哪个字相对?

(关)(通过辨析“关”和“遮”的区别,让学生体悟到“关”就是牢牢地囚禁,从而也反衬出红杏力量的强大)

那“一”和谁相对(满)质疑:

红杏越多不更能说明春色满园吗?

(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让学生体会到:

出墙红杏越少越好!

越少就越想到多!

没有一哪来的“满”?

小结,朗读深化:

难怪后来,因这“一枝红杏”引出的“春色满园”成了一条成语。

把这两句连起来,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因“关”而“出”,因“一”而“满”的对红杏的特别的珍爱!

(朗读)

3、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

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业设计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春光在哪里?

走进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领略到:

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春光在红杏枝头——“”;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

此时,春天在我心中仿佛成了一个生命的精灵。

2、写几个赞美春色的成语:

3、写几句赞美春色的古诗句:

二、借鉴《黄鹤楼送别》、《但愿人长久》等文包诗的特点,试着根据古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创作文包诗。

或者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教材

第10册

所属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1.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成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科学研究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初步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体会场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3.领会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晰以及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手法。

4.初步认识设问、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结合单元学习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除打比方、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还有描述性说明(想象、联想等)、分层说明等;

4.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多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比较、对偶等,揣摩其特点和表达效果,并练习运用拟人、夸张、排比写句段。

学情分析

结合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初步领会说明文和通讯的写作特点,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的表达方法,感受场面描写的作用,着力认识排比、对仗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同时继续夯实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课题

5梦圆飞天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这是一篇通讯报道。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

语言

特色

1.切合通讯的特点。

有时间、有地点、有事情、有人物、有原因、有结果,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2.洋溢着动人的感情。

本文文字虽然不长,却处处含情、处处传情,富有感染力。

3.场面描写突出重点,排比与对仗的句式烘托激情。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发展

目标

1.初步认识通讯的特点,重点体会人们送行和飞船发射成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感受场面描写的作用,进行仿写。

2.体会排比、对仗句式所蕴含的情感,并学习运用。

 

重点

教学

片断

第一课时“送行”场面的教学:

指导朗读第2小节,关注“教练、专家、少先队员”脸上的神情捕捉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想象省略号中的内容;反复朗读杨利伟的话语,体会话语中的平静和信心,透过杨利伟眼神中“平静”想象他内心的波澜。

此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场面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发射”场面的教学:

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后交流发言。

1.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2.课件播放滴答滴答的秒针走动的声音,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3.朗读火箭升空的场面,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4.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5.“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无限的自豪”三个并列短语的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6.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7.引导学生将此段场面描写与送行的场面描写进行比较,认识到场面描写还可以渲染气氛。

第二课时“问候”的教学:

朗读杨利伟的第一段话,了解所用的排比修辞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感受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教学时,通过充分的朗读感受排比句式的特点和好处】

作业设计

一、写作借鉴。

1、采用对偶,使形式整齐,增强节奏感和韵律。

你能摘录文中的一个对偶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排比句。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方法叫排比。

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

你能摘录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下面的排比句。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三、写作实践。

(仿写)

(1)谎言——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