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53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docx

机掘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

山西怀仁南窑晋通砂石煤业有限公司

115-1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探放水

 

 

编制:

刘强

审核:

文玉柱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精神及2011年1月25日《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章防治水第251条、267条、288条、292条293条的规定,切实加强我矿水害防治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现制定《机掘115-1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探放水设计说明书》如下:

第一章、组织机构的建立

一、探放水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郝玉生(矿长)

副组长:

任进成(安全矿长)史志成(机电矿长)

李继忠(生产矿长)

文玉柱(总工程师)

白长将(通风区长)

成员:

常胜利(技术科科长)田志慧(通风科科长)

杨彪(安监科科长)郭万荣(调度室主任)

王金荣(机电科科长)朱志斌(物供科科长)

柴善仓(地测科科长)麻玉(探水队队长)

李兴盛(综掘队队长)

二、探水队组织机构

队长:

麻玉

副队长:

冯日军李大平

队员:

张三华刘利先湖海王宏李高宝曹日军石玉宏史三宝张玉润李中宝于成张果明

第二章、概况

探放水的工作面为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位于一采区东翼1077水平,115-103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南150m处,向东南方向开口综掘机掘进,掘进方位113°00′00″,掘进长度1100m(现已掘进800m),沿5-1煤层底板掘进,巷道断面为矩形,巷道规格为掘宽4.2m、掘高2.8m。

掘进断面积为11.76㎡、净宽4.0m、净高2.6m、净断面积为10.4㎡。

115-10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据《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和《采掘工作平面图》提供的资料。

北部为115-103回采工作面运输巷,东部、南部为实体煤田,西部为回风大巷,其对应上部3#煤层为采空区,层间距为54.0m,相对地面标高为1315-1345m,工作面标高为1109-1120m。

该巷担负着整个回采工作面的通风、辅助运输,行人避灾等任务。

其服务年限至115-103回采工作面采完为止。

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内大部为新生界地层覆盖,仅在沟谷中有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出露,因地表水流量很小,排泄又快,渗入地下条件较差。

井田内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壳潜水,冲积洪积潜水,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石灰岩裂隙水。

井田内主要水流为大峪河,发源于西部的葫芦峪,布山沟马道头分水岭一带,经黄家店吴家窑至大峪口,在井田内由北向南流过,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夏季山洪爆发时,其最大洪峰流量可达208m3/s。

一、井田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1)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为本区主要含水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岩溶裂隙带,并夹有少量泥灰岩。

井田外西北向3.27km处左云县铺龙湾煤矿水井资料,奥灰水静水位标高1185m,单位出水量480m3/d,埋藏深度690m,王坪煤矿平硐出水点标高1165m,刚穿透奥灰时,初期涌水量曾达700m3/h。

以后逐渐减少。

目前基本保持在240m3/h左右。

另据2004年4-5月芦子沟煤矿委托115煤炭地质队于施工的L5号水文孔资料,位于井田外东北向5.36km处,揭露灰岩厚度113.24m,灰岩顶界埋深385.17m,标高1107.55m,上部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薄层灰绿色泥质条带灰岩,裂隙充填铝土泥质岩。

中部和下部为深灰色、灰色石灰岩,400.05-405.95m断断续续有蜂窝状熔蚀孔洞,局部连通,最大直径1cm,一般3—5mm,405.95—498.41m为灰色,厚层状石灰岩,406-435m、440-443.11m、450-480m,岩芯破碎,裂隙发育且无充填物,岩芯完整段裂隙充填方解石和铝土质泥岩,以裂隙和溶洞方式充填,裂隙最大宽度2—3m,溶洞最大直径2cm。

清水钻进至470m时,钻孔漏水,终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299L/s.m,静止水位埋深185.70m,静止水位标高1207.02m,渗透系数1.1766m/d。

富水性中等。

水质类型:

HCO3.SO4-K+Na型水,矿化度0.4g/L,总硬度112.02mg/L,PH值7.78。

井田内奥灰静止水位标高为1166-1178m。

2)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4号煤层上部为灰白色粗砂岩,煤层见主要为砂岩带,并夹有少量砂质泥岩及泥岩,为良好的隔水层,砂岩胶结良好,孔隙性小,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205L/s.m,渗透系数0.056m/d。

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4号煤层上部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约14.0m左右,据领近576号水文孔抽水实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073-0.00092L/s.m,渗透系数K=0.0069m/d,又据领近羊圈头563号水文孔抽水试验证实其涌水量很小,为微弱含水层。

4)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中粗砂岩和砂硕岩,胶结较疏松,含水性较好之砂岩与杂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相间形成良好之隔水层。

其上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形成风化壳潜水储藏带,据领近576号水文孔抽水试验结果,其单位涌水量0.043-0.095L/s.m,渗透系数K=0.0112-0.0864m/d;本层深部含水情况据抽水结果证实含水性微弱。

水质无色无味、无臭,其离子含量固形物416-780mg/L,全硬度(德国度)8.34-17.50度,PH值7.7-7.9。

5)第四系冲积、洪积层:

沿沟谷分布,主要为泥、砂、硕石及碎石等,含水量较大,但厚度一般在2.0-5.0m左右,精查勘探时由于设备所限未能作抽水试验。

区内大部分水井均为本层出水。

综上所述,井田内所谓的含水层均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水位标高高出5-1、5、8号煤层局部地段,给开采煤层带来一定的影响或造成某种程度的隐患,因此,需引起足够重视。

隔水层

井田内所有地层中,下石盒子组杂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太原组砂质泥岩和泥岩,其发育较差,属薄层,隔水作用不明显。

仅在本溪祖底部的铝土泥岩,厚度较大,层位稳定,为良好的隔水层。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本区地下水运动受大气降水、地貌、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

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地形变化大,植被稀少,大气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只有少量补给地下水,其它形式补给地下水较少。

基岩裂隙水以东南向西北流,径流条件差。

地下水一部分顺倾向深部径流,一部分排泄于矿井。

奥陶系灰岩出露于大同煤田的西部和东部,面积236km2。

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量有限,主要补给源来自北部玄武岩裂隙水,通过断层侧向补给灰岩含水层。

奥灰水一部分向王坪平峒排泄,大部分向神头泉排泄,即奥灰水向东、向南径流,水力坡度0.003-0.01。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太原组2、3号煤层相隔较近,仅0.25-5.80m,平均2065m,故可作为同一水文地质类型,其直接孔充水含水层为其上部的K3砂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发育不稳定,局部缺失,使得2、3号煤层充水含水层为为山西组山4号煤层上部砂岩含水层。

另外大峪河在井田南部队3号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据本矿现采3号煤层资料,矿井涌水量小,断层及火成岩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因而2、3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同山4号煤层,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井。

太原组5-1、5、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5号煤层与8号煤层之间相隔21m左右的砂质泥岩,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5-1号煤层之上的中砂岩及含铄中砂岩,单位涌水量0.0205L/s.m,渗透系数0.056m/d,属弱含水层,其下部井田北部奥灰水位1178m,高于奥灰水顶界面168m,5号煤层隔水层有较厚度约70m,8号煤层隔水层有较厚度约40m,经计算,5号煤层隔水层有较厚度约70m,8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分别为0.029MPa/m和0.064Mpa/m,开采井田内5号煤层基本是安全的。

开采8号煤层在地表质构造区域有突水危险。

将5-1、5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F14断层处8号煤层直接与奥陶系灰岩接触,存在奥灰水和上覆奥灰水和上覆含水层水岩断层破碎带直接涌入煤层的可能性,因而将井田内8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划为三类二型,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一中等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二、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综合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井田断层的充水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由煤层上覆砂岩含水层水沿构造裂隙及采空导水裂隙带向下渗透入煤层。

据现生产2号井、3号井观测资料,山西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不强,在个别断层裂隙处在淋水现象,但水量一般不大。

5-1号煤层顶板为中砂岩,煤层最大厚度为3.4m(一采区内),采用全垮落发管理顶板,根据中硬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计算5-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Hf=100M/(1.6M+3.6)+5.6

式中:

M-煤层厚度n-分层层数

Hf=100X3.40/(1.6X3.4+3.6)+5.6=43.21(m)

5-1号煤层上距3号煤层39.06-59.96m,开采5号煤层,导水裂隙高度可能会到达3号煤层采空区。

5号煤层下距8号煤层21.16m,8号煤层厚度为5.76m,8号煤层导水裂隙高度会到达5号煤层采空区。

总之,开采下部煤层时要对上部煤层采空区积水采区排放措施。

2)来自奥灰水的威胁,据上分析,下部煤层在井田北部底板突水系数接近受构造破坏地段的临界值,且8号煤层在F14断层直接与奥陶系灰岩接触,导致奥灰水涌入煤层,对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

3)采空区积水的威胁:

该矿上部山4号、2号及3号煤层的南部地段已采空,虽井下涌水量不大,但采空区经长期积水,井田西部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估算为15000m3,井田中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估算为20000m3,对相邻区段及相邻煤层的开采存在潜在威胁,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在开采井田边界地带时应加强调查和探放水工作,以防发生透水事故。

4)河床水的影响,大峪河从井田西部穿过,在河床中,煤层埋藏较浅,在河床两岸有下石盒子组,山西组露出,在雨季洪水期间河谷中水可能通过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涌入井巷。

三、矿井涌水量计算

井田内2号井目前开采3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为21t/a,现实际生产能力21万t/a。

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80m3/d,矿井最大涌水量240m3/d。

平均日产吨煤正常涌水量r0.96m3/t。

,平均日产吨煤最大用水量1.12m3/t。

井田内3号井目前开采5-1、5、8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现实际成产能力已达到15万t/a,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40m3/d,最大涌水量为560m3/d。

当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0万t/a时,采用富水系数比似法进行预算其正常涌水量为:

Q=440X90/15=2640(m3/d)最大涌水量Qmsx=560x90/15=3360(m3/d)

随着开采深度,开采面积或者各种地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矿井涌水量得分变化,故在生产中要对井下涌水量进行观测和分析,并根据涌水量变化情况及时向地面抽排,以保证井下安全生产。

四、临近矿关系

整合后井田东北与小峪煤矿相接。

东邻王坪煤矿,西靠峙峰山煤矿和左云县水磨湾煤矿,南邻二南窑煤矿。

小峪煤矿位于本矿北部,现开采上煤组2、3号煤层。

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涌水量小,属低瓦斯矿井。

水磨湾煤矿位于本矿西部,现开采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涌水量小,属低瓦斯矿井。

二南窑煤矿位于本矿南部,现开采5、8号煤层,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涌水量小,属低瓦斯矿井。

该井田范围内尚未发现其他矿井越界开采的情况,但应经常互相交换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涌水情况,瓦斯情况等),并进行准确的井下巷道测量工作,防止因越界开采原因发生事故。

五、水害预测

1)地表水

因井口处于河岸边,受季节降雨影响,因此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加强地面防洪管理工作,防止地表降水涌入井下。

2)采空区积水

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3#煤层采空区积水的20000m3。

布置115-103掘进工作面时,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方针。

巷道掘进必须进行探放水,同时对物探圈定的积水范围及异常类型进行验证,保证施工的安全。

3)地质水

根据115-105回采工作面掘进巷道提供的资料,推断115-103回风巷道于在掘进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遇到小断层、岩墙以及裂隙发育的地带。

因此必须通过调查,探测的手段,进一步搞清井下地质构造的富水性,进一步加强对井下各类水源的分析及研究,进一步搞好矿井水防治。

4)其他

为防止突发事件造成对矿井安全的影响。

应加强排水设备,排水系统的检查。

维护管理工作,制定合理完善的措施。

保证矿井防灾,抗灾的能力。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劳动组织

一、施工方案

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概括,为了探明工作面前方、左右方、上下煤岩层的富水性,地质构造富水性以及采空区的积水,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必须进行探放水,即探水→掘进→再探水循环进行。

1、115-103工作面回风顺槽现已掘进800m,2010年12月我矿邀请河北环宇矿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我矿井田范围内进行瞬变电磁勘探,现已查明我矿井田上部煤层采空区范围和上部采空区积水面积及5、8号煤底板裂隙、富水性、位置。

为此,我们根据瞬变电磁勘探的成果资料,本着安全、准确、高效的做好掘进过程中的探放水工作,对我矿的原探放水设计进行修改,在掘进巷道的工作面迎头处巷道的右帮垂直巷道开口,硐宽4m、硐深4.5m作为掘进工作面探放水硐室,在硐室的西南角开挖一个南北长1.5m、东西宽1m、深1m的临时水仓,以便在探放水过程中的钻孔污水存放。

并配比5KW的水泵2台,2寸排水管300m。

设备全部到位后方可安装钻机进行探放水。

以后每向前掘进100m在巷道的右帮开挖探放水硐室(探放水硐室见附图)。

2、为了使工作面前方经常有一段,可靠安全的煤柱保护,探水钻孔超前工作面的距离不小于30m。

外斜眼距巷道邦不小于20m,即每次探130m掘100m,并且做好钻孔进度记录,在钻探水硐室内做好钻孔探放水标志。

每探一次布置4个钻孔,钻孔1、2、3、距工作面底板0.5m。

1号孔布置在巷道中心,2、3号于1号孔的两边,间距为0.3m,4号孔布置在1号孔上方0.3m处。

1号孔方位角113°,倾角与巷道底板平行,孔深130m;2号孔的方位角102°,倾角与巷道底板平行,孔深130m;3号孔方位角122°,倾角与巷道底板平行,孔深130m;4号孔方位角113°倾角与巷道底板间夹角0°30′,孔深130m;见钻孔布置示意图

(一)。

如遇物探圈定的异常区,应增加的钻孔的数量,调整钻孔的方位和倾角,对物探结果进行验证。

3、为了探放工作面上方3#煤层采空区积水,沿巷道掘进方向每隔10m布置一个垂直于顶板的钻孔,终孔深度54m(以钻进3#煤层或采空区为准)见钻孔布置示意图

(二)。

如遇物探圈定的采空区积水范围,应增加的钻孔的数量,调整钻孔的方位和倾角,对物探结果进行验证。

4.、当预估水压达到0.1Mpa时,必须预先安装孔口管及控制闸阀。

进行耐压试验。

套管的长度不得小于5m。

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应当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法进行钻进。

5、钻机、钻杆、钻头配置

本次探放水使用ZYJ-270/170型架柱式液压回转式钻机;钻杆长度1m直径42mm的钻杆150根;直径65mm的钻头2个。

6、探放水硐室支护方式;

探放水硐室顶板支护采用锚网加锚索联合支护,锚杆的间排距700mm,锚杆直径18mm,锚深1900mm,用树脂锚固剂锚固。

硐室两帮支护采用锚网支护,支护排数每帮为3排,间排距1000mm,锚深1900mm。

用树脂锚固剂锚固。

金属网采用ø2.8mm的铅丝编制而成,网幅为5000mm×2800mm菱形铁丝网,网格为50×50mm,网与网之间采用勾接,压茬长度为100mm。

锚索采用ø15.4mm×6.3m的钢绞线配合锁头、托盘制作;其中锚索锚深长度为6.0m,锚索外露300mm。

每孔使用3卷MSZ23/60的树脂锚固剂固定,锚索的布置位置在巷道与硐室的开口处两根,间距为2400mm,,硐室中间布置一根锚索,锚索的锚固力不低于200KN/根;托盘用300×300×10mm的钢板加工,并在上面钻一个直径不小于16mm的圆孔。

(锚索的布置方式见附图)

二、劳动组织

1、作业方式

本次探放水工作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早班(6:

00-14:

00)二班(14:

00-22:

00)夜班(22:

00-6:

00)。

2、劳动力的配备

每班配备3人,其中组长1人,成员2人。

每班向矿调度室进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汇报出勤人数及钻探进度。

同时向地测科、探水队等单位报送探放水记录。

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一、探水安全技术措施

1、巷道在掘进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

2、探水前,必须加强探水附近巷道的支架,背好顶、帮,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以防高压水冲跨煤(岩)壁和支架。

3、施工前,电工必须对钻机检查维修,保证钻机完好,设备不失爆,将钻机运到位,接好钻机后,并做到风电闭锁。

4、风筒必须接至打钻地点,并保证足够的风量,保证巷道的正常通风,打钻时,必须有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保证施工地点及打钻过程中瓦斯浓度都不得大于1.0%,否则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处理,正常后方可正常作业。

5、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水沟,并在附近安装直通调度室电话。

6、打钻时,班组长必须携带便携式报警仪,并悬挂在钻机上方,加强对瓦斯的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7、开始打钻时,严格按给定的参数进行开孔,保证钻孔符合施工要求。

8、打钻时,要先给钻机上水,钻孔中水流出后,在进钻,严禁干打眼。

停机时,先停钻后停水。

9、开钻后,要做好钻孔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深度、岩性、见煤位置、煤层厚度、见水深度、水量、瓦斯涌出量等,并填好记录。

10、钻孔当班一次不能施工结束,必须将钻杆退出5m用水将钻孔内的岩粉冲洗干净,以防卡钻。

11、一个钻孔施工结束,无水涌出时,必须用黄泥将眼口封堵,防止瓦斯涌出造成瓦斯积聚或超限。

12、探水时,如遇到钻孔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应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钻杆,严禁移动钻机或拔出钻杆。

13、探水眼深度不到5m即穿透积水区时,所有受水威胁地区人员全部撤出,并汇报矿调度室,等待指示后行动。

14、出现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受水威胁地区人员,并向上汇报,采取措施处理,透水预兆有:

(1)、工作面温度降低,人感觉发凉;

(2)、空气潮湿,湿度增大;

(3)、煤壁出现“挂红”(水锈)、“挂汗”(渗水)现象;

(4)、前方听见“嘶、嘶”的水叫等声音;

(5)、工作面压力增大,支架变形、煤壁片帮、顶板冒顶、底鼓等现象;

(6)、淋水、涌水增大等异常现象。

15、发生水灾时采取的措施:

(1)、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及受威胁区域人员到安全地点。

(2)、立即组织救护和其他人力物力救援被淹人员、受困人员。

(3)、抢救人员时应搞清水量,水流流动路线,被困人员及位置,注意防止二次透水。

防止被困人员地点瓦斯积聚,及时疏通或强行排除被困人员所在地点的积水、浮煤、淤泥。

(4)、水量太大超过矿井排水量时,主要排水设备要采取一切办法进行保护,并立即向矿领导及有关领导汇报。

16、跟班矿长必须现场指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二、放水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放水时要有专人监视观察水情,并携带报警仪,当出现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矿调度室。

2、放水人员填写好放水记录,记录内容有水量大小、水量变化、水量变化时间、有毒有害气体情况、水色的变化、本班抽水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并认真进行交接班,出班后填写记录,并向值班汇报,便于矿领导分析水量情况。

3、放水过程中,出现钻孔堵水、水量变小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将钻孔疏通,保证出水正常,采取措施水仍然变小或不出水,重新钻孔进行放水,直至水流不出为止。

4、放水过程中,遇紧急情况,马上发出警报撤出受水威胁地点人员。

5、瓦检员加强瓦斯检查,瓦斯超限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接近老空区巷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1、探水巷道的掘进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独头巷道掘进受水威胁时,采取双巷施工的方式掘进,并及时用联络巷联穿,保证一条作为退路。

2、上山方向的水害威胁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下山以下的地点暂停作业,水害消除后方可安排工作。

3、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巷道掘进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以免造成超前距和帮距缩小而遭遇老空透水,如因地质变化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放水。

4、合理选择巷道掘进的爆破方法,在保持超前距和帮距时,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保证巷道煤体的稳定性。

5、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即炮眼或掘进工作面有出水征兆不装药,超前距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不装药,掘进工作面支架不牢或空顶距超过规定时不装药。

6、老空放水后允许恢复掘进时,当掘进到离老空3—5m处应先打2—3个检查孔进行一次再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已放净后方可揭露老空,揭露老空时,要先由小断面从放水钻孔上方与老空打透,透老空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当发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在受水威胁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出现透水时所有人员必须按避灾路线立即撤离,不得在井下滞留。

8、掘进中各班班长必须在掘进工作面交接班,剩余允许掘进距离必须交接清楚,严禁超掘。

9、全体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突水预兆,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出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嗅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0、与矿井贯穿的原有老窑要封闭严实,若不能封闭严实,要在原老窑井口修筑拦水坝,并开挖引水道,将能流经老窑的水流引离。

第六章、避灾路线

一、发生透水事故后,不同地点井下人员,严格按下列路线撤离。

工作面→回风大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工作面→轨道大巷→5#甩车场→副斜井→地面

二、突水来势凶猛,特别是上山出水,来不及躲避时,不可采取顺势下行的方法,要仅靠邦壁抓牢支架棚梁,待卸洪稳定后,方可按照避灾路线行走。

人员撤到地面上应清点人数,向领导汇报。

第七章、设计说明书的实施

一、本说明书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工作中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二、定期召开组织机构协调会,进行水文条件分析、水害分析,讨论设计方案适合与否,并进行修改。

三、认真履行探放水职责,防止水患事故的发生。

四、一旦发生预想不到的水患事故,按照《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程序,逐级上报,请求救援。

本说明书从即日起执行。

本说明书未提及处及与《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相抵触的地方,必须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山西怀仁南窑晋通砂石煤业有限公司

2011年3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