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90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docx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精练(三)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

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

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

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

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

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

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

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

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

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

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

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

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

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生活轨迹

①我已经差不多10年,没有走进麦当劳了。

②此前我常去,因为儿子小时候特别爱吃西式快餐。

离我家不远的这家麦当劳店,就成了我常带他去打牙祭的地方。

路边靠窗的第二个座位,是我们父子俩常坐的位子。

他吃,我看着他吃。

③最后一次陪他去吃麦当劳,是他初中一次考试后。

自那之后,我虽然经常路过,却再也没有跨进去过半步。

路边靠窗的第二个座位上,偶尔也会坐着一对父子,像我和儿子当年一样,儿子吃,父亲看着他吃。

④与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儿子小时候,也特别喜欢去动物园玩。

老家的动物园很小,动物不多,连狮子和老虎都没有,但儿子还是喜欢得不得了。

后来,我们全家搬到省城,第一次带儿子去那么大的动物园,把儿子乐坏了,兴高采烈地玩了一天。

因为儿子热爱动物,我们一家人出外游玩,不管到哪儿,动物园都是必去的景点。

⑤儿子上中学后,学业紧张,我们再也没有过全家出动一起去动物园了。

⑥儿子读的初中在一条巷子里,对面是一个很大的居民小区。

从大路拐进去,一边是绿地,另一边是各种各样的店铺。

因为离家远,每天都是我开车接送儿子。

晚上去接他放学,比较费时间,因为我到了,他却未必下课放学,只能在校外等。

干等无聊,便闲逛、闲看。

边上的两家书店、一家文具店、两家小吃店、三家小卖铺,还有一家理发店、一家水果店、一家快餐店……我都弄得非常熟,比我自家小区门口还要熟悉。

我的身影,一次次穿梭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很规律、很频繁,仿佛会一直这样,永远这样。

⑦3年后,儿子初中毕业去读高中。

自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儿子初中的学校以及那条巷子。

那条巷子依然是热闹的,只是换了一茬人又一茬人而已。

⑧儿子上的大学,在成都。

在此之前,我没有去过成都,甚至连四川都没有到过。

儿子去报到,我和妻子都去了。

与其说是我们送儿子去读大学,不如说,我们是趁机到四川旅游。

虽然同样是第一次到成都,但儿子却像个老练的主人一样,领着我和他妈妈,看他们学校,游杜甫草堂,逛宽窄巷,那一刻,恍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他正如那羽翼马上要长满的雏鹰一般,即将展开翅膀飞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⑨如果把我们的生活轨迹标注出来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轨迹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轨迹;反过来,孩子的足迹,亦正是你反复踏足的地方。

⑩前几天,偶尔路过儿子读的小学附近,校园依旧,十几年前的那一天,我就是顺着这个墙根,牵着儿子的小手,送他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的。

我仿佛依稀看见,石板路上,一个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孩子,走在梧桐树荫下,走向远方。

⑾你和孩子轨迹重复的地方,是你的陪伴。

陪伴越多,爱越浓。

5.文章记叙了“我”陪伴儿子的生活轨迹。

阅读①——⑧段,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我”的生活轨迹

儿子小时候

“我”常去家附近的麦当劳,陪儿子吃快餐

儿子小时候

儿子读初中

儿子上大学

送儿子去读大学,游玩四川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他正如那羽翼马上要长满的雏鹰一般,即将展开翅膀飞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7.文章以“生活轨迹”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独腿人生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

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

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

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

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

若坐三轮,只需3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

”车夫说。

我当然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一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

“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2倍呢。

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

“上来吧,就收你3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

“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

“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

”他说:

“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

“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

他穿着这个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以上的年纪。

④车行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

⑤他失去的是右腿。

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⑥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和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

“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⑦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

“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

”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

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

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

车夫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⑧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

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⑨待他喘息稍定,我说:

“你真不容易啊!

⑩他自豪地说:

“这算啥呢!

今年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⑪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

⑫他说:

“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

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

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⑬车夫又说:

“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也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⑭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你下来吧。

”他说。

⑮我下了车,给他5元。

⑯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

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⑰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⑱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

“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⑲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⑳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

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

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了一个是一个!

你太老实了。

(21)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2)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

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8.第⑧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为什么?

9.“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

10.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2)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11.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车夫的形象。

(写出两个方面且语言通顺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2)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3)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5)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6)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7)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8)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

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9)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12.作者写柳,为什么一再强调高原环境?

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这株柳树是凭借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壮大的呢?

13.文章第五段具体描写了这株柳树,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赞美了这株柳树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在心头

赵汀生

⑴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

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

“这怎么行呢?

”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⑵我们班的自习课原本和其他班一样,没有老师,大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很是自在。

后来“眼镜”将大半自习课用于自习语文,他总是坐在讲台旁批改作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沙写字的声音。

⑶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压低嗓门说:

“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⑷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

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

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泳,幸福来得实在有点意外。

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⑸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

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一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

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一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

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

“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

“没关系。

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⑹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窸窣作响。

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陆续往河岸游去。

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

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

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⑺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战,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

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⑻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一张纸条给班主任。

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

“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

”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⑼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一分钱一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

“做个纪念吧。

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

”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突然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文章描述了关于曹老师的哪几件往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17.阅读全文,说说曹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

18.文末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只管向前奔跑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运动员们的训练。

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希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

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

“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

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的。

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

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

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前还有20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

然而,32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面对记者蜂拥而至的话筒,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

“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 

没错,在大千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19.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

为什么难过?

20.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21.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2.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改为“金牌”好不好?

说说你的理由。

早起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

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

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

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

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

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

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

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

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

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

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头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

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

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个躲猫猫的伙伴。

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

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鮮。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

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

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

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

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

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滿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

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23.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24.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5.第②段写其他人的早起,有什么作用?

26.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2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的记忆里,勤劳的劳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