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08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docx

临县南庄35KV线路Ⅱ回路6#7#加杆模板

S1712S-A0101-01

 

临县城北110KV变~南庄35KV输电线路Ⅱ回路6#-7#加杆工程

 

施工图设计

第一卷第一册

说明书及材料清册

 

山西银桥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

A214004157

二0一七年四月·吕梁

批准

审核

校 核

设计

施工图设计总目录

第一卷总的部分

第一册说明书、材料设备清册及图纸

目录

1总述1

1.1 设计依据1

1.2 设计规模及范围2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2线路路径3

2.1路径描述3

2.2工程地质概况4

3气象条件5

4机电部分6

4.1导、地线型号6

4.2导、地线的防振措施7

4.3绝缘配合7

4.4线路金具8

4.5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8

4.6防雷与接地9

5铁塔与基础10

5.1铁塔10

5.2基础10

6通信保护11

6.1本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标准11

6.2结论11

7施工简要说明及注意事项12

7.1施工及验收标准12

7.2电气部分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12

7.3结构部分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13

8全线材料清册15

8.1全线电气材料表15

8.2全线铁塔材料表16

1总述

1.1 设计依据

1)文件依据

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临县分公司设计委托书。

2)规程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通知)

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GB50064-2010《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GB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山西省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及《山西省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

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5219-2005《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DL5033-94《架空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规程》

《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

GB/T1179-2008《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国家标准》

1.2 设计规模及范围

1)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临县城北至南庄35KV电源Ⅱ回路线6#-7#塔加杆工程,线路全长1.023公里,原有通信光缆的拆除与架设1.023公里。

全线共新建杆塔1基

其中:

单回路耐张杆1基,占全线杆塔总数的100%。

2)设计范围

1.2.1、本工程为城北至南庄35KV电源Ⅱ回路线6#-7#塔加杆工程的本体设计,原有通信光缆的拆除与架设1.023公里。

1.2.2、线路本体对邻近通信线的保护设计。

1.2.3、编制工程概算书。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新建线路长度及曲折系数

新建线路全长0.37Km,曲折系数为1.0。

1.3.2线路所经地区海拔高度

最低海拔:

980米;

最高海拔:

1010米。

1.3.3导线牌号

JL/G1A-150/20型钢芯铝绞线(GB/T1179-2008标准)。

1.3.4地线牌号

地线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GB/T1179-2008标准)。

1.3.5地形地貌

全线所经地形为一般山地占50%,平地占50%。

1.3.6线路投资

见本工程概算书。

1.3.7主要材料用量(未计损耗)

材料名称

型号

单位

合计

导线

JL/G1A-150/20

0.701

地线

GJ-35

0.135

绝缘子

XWP-70

48

绝缘子

FXBW4D-35/70

1

接地钢材

0.08

铁塔

Q345

14.482

基础

C25

M3

22.81

基础垫层

C10

M3

地栓保护帽

C10

M3

0.85

地脚螺栓

Q235

1.148

基础钢材

HPB235、HRB335

0.807

1.3.8全线交叉跨越及障碍物拆迁

全线交叉跨越:

跨10KV线路3次、通信线路2次、河流1次、房屋2处,桥1次。

2线路路径

2.1路径描述

由于城北至南庄Ⅱ回路线路6#-7#塔在6#塔大号侧135米处为临县高级中学新建食堂(共四层,全高20米,加上水箱后高达25米),现有线路对距食堂一层地面为32米,但由于食堂建设需采用塔吊起料且塔吊距工作面为8米-10米,固现在线路将影响塔吊的正常工作,即对塔吊的安全距离不足,经实地勘测原线走廊实在有限,且几乎没有改迁的可能,现只能在原线路下边新建40米钢管杆将原线路挺高来满足工程的顺利施工,原通信光缆从余缆架上沿出。

本方案涉及线路全长1.023km,线路所经地形构成为一般平地占100%。

祥情看线路改线示意图。

(图号:

S1712S-A0101-02)

2.2工程地质概况

本次所拟选的线路,大部分是耕地,部分砂石地在山顶部均覆盖有第四系上更新黄土(Q3),下伏为厚度巨大的古生界石炭系砂岩、泥岩、泥页岩为主的煤系地层。

线路地形起伏较大,黄土沟谷纵横交错,沟谷两侧沟壁陡峭,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2.1区域黄土特征

线路沿线大部分地区被黄土(粉土Q3)所覆盖,黄土(粉土Q3)属于粉土类,含水量比较低,属于硬塑状态,具有湿陷性。

由于线路沿线地形起伏比较大,地形地貌以陡坎(梯田)为主,再加上地表植被稀少,黄土(粉土Q3)被雨水冲刷比较严重,冲刷后形成冲沟、落水洞继而引起小范围的滑塌多有发生。

1)、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8米。

2)、由于线路沿线塔位地基土以黄土(粉土Q3)为主,粘性比较小,具有湿陷性。

容易遭受地面雨水的冲刷,在施工时,应注意阻止塔基周边地区雨水向塔基积聚,应有通畅的由塔基向外的排水通道。

所有塔基施工扰动回填的土,必须分层夯实。

3气象条件

通过对沿线通信线路、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冰害情况的了解,并对线路沿途覆冰情况进行了反复、详细的现场访问调查,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多为山地,通过综合分析,在110kV城北变电站至南庄段覆冰情况较轻,设计最大覆冰厚度取10毫米。

根据吕梁气象局提供的“临县气候概况”,结合临县电力公司目前临县城北110kV变~南庄35KV变35KV线路送出工程的运行情况,按《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本工程推荐最大设计风速取27m/s。

根据附近线路设计、运行资料,结合本地区电力设计的气象资料。

确定本工程按山西Ⅱ级气象条件设计:

序号

项目

温度(℃)

风速(m/s)

冰厚(mm)

1

最高气温

40

0

0

2

最低气温

-30

0

0

3

年平均气温

10

0

0

4

最大风速

-5

30

0

5

覆冰

-5

10

10

6

安装

-10

10

0

7

雷电过电压

15

10

0

8

操作过电压

10

15

0

9

雷暴日数

40(天/年)

10

冰比重

0.9(g/cm3)

注:

(1)冰的比重按0.9g/cm3。

(2)表中覆冰厚度为导线设计值;地线覆冰厚度按15mm进行设计。

4机电部分

4.1导、地线型号

4.1.1导线型号

本线路导线采用GB/T1179-2008标准中JL/G1A-150/20型钢芯铝绞线。

本线路导线的安全系数取2.5,其最大使用应力为107.72N/mm2,年平均运行应力最大为67.32N/mm2,不大于导线破坏力的25%。

4.1.2地线型号

本线路地线采用GB/T1179-2008标准中GJ-35普通镀锌钢绞线。

本线路地采的安全系数取3.0,最大使用应力为389.4N/mm2,年平均运行应力最大为292.06N/mm2,不大于地线破坏力的25%。

4.1.3关于导线初伸长的处理

根据有关规定,导线的塑性伸长采取降温法补偿。

本线路导线考虑降温15℃补偿设计(进出线档除外)。

本线路地线考虑降温10℃补偿设计。

4.2导、地线的防振措施

根据设计规程相关规定,本线路采用安装防振锤作为导、地线的防振保护措施,导线防振锤型号为FD-3,地线防振锤型号为FG-35。

详见《导线防振锤安装示意图》。

4.3绝缘配合

4.3.1线路污秽等级

根据山西省电力公司:

“颁发《山西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通知”,本工程全线按Ⅲ级污秽区考虑,采用的绝缘配置如下:

(1)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串:

采用1支FXBW4D-35/70型硅橡胶合成绝缘子顶部伞裙加大,跳线串加重锤2片,爬距比为3.8厘米/千伏。

(2)悬垂绝缘子双串:

采用2支FXBW4D-35/70型硅橡胶合成绝缘子顶部伞裙加大,爬距比为3.8厘米/千伏。

(3)导线耐张绝缘子串:

采用4片XWP-70(单片泄露距离400mm)型瓷质绝缘子,爬距比为4.57厘米/千伏。

(4)导线耐张绝缘子双串:

采用2X4片XWP-70(单片泄露距离400mm)型瓷质绝缘子,爬距比为4.57厘米/千伏,新建钢管杆全部采用双串。

4.3.2空气间隙

本线路的海拔高度为980~1010米,根据规程规定,在各种情况下的空气间隙如下:

项目

工频电压(V=30m/s)

操作过电压(V=15m/s)

雷电过电压(V=10m/s)

空气间隙(m)

0.10

0.25

0.70

4.4线路金具

本线路金具均选用国家标准金具定型设计产品。

导线悬垂线夹选用XGU-3型,导线耐张线夹选用NLD-3型;导线接续管采用JY-150/20液压型。

地线悬垂线夹选用XGU-1型,地线耐张线夹选用楔型NX-1;地线接续管采用JY-35G液压型,地线引流线采用2个并沟线夹JBB-1。

4.5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被跨越物名称

最小距离(m)

备注

居民区

7.0

非居民区

6.0

交通困难地区

5.0

步行可到达的山坡

5.0

风偏净距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3.0

风偏净距

建筑物

垂直距离

4.0

风偏净距

3.0

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

垂直距离

4.0

风偏净距

3.5

果树、经济作物

3.0

电气轨铁路至轨顶

11.5

最大弧垂按+70℃计算

公路

7.0

不通航河流

3.0

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6

至冰面

弱电线路、电力线路

3.0

4.6防雷与接地

4.6.1防雷设计

本工程按原设计全部架设架空地线作为防雷的主要保护措施。

单回路杆塔的保护角不大于25°;双回路铁塔的保护角不大于15°。

在+15℃气温、无风、无冰时,档距中央导、地线间的距离S满足:

S≥0.012L+1米

式中:

L为档距,米。

杆塔上两地线间的距离不超过导、地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4.6.2接地设计

本工程所有杆塔均需四角接地。

接地方式采用方形环加放射线的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采用φ12热渡锌圆钢,接地体及入放射线采用φ12圆钢。

埋设深度不小于0.8米;全线杆塔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

5铁塔与基础

5.1铁塔

5.1.1铁塔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3)《送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GJ136-1997);

(4)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专业报告。

5.1.2杆塔选型

单回耐张钢管杆35-J1-40。

5.1.3铁塔材料及防盗、防松、防腐措施

铁塔主材、斜材均采用热扎等肢角钢,Q345钢,斜材及其它材料为Q345钢。

螺栓采用4.8(M16)级和6.8(M20,M24)级两种;焊缝采用E43、E50焊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6.1.1.5规定:

所有铁塔头部的连接螺栓均加装防松垫(标准采用GB805—88),铁塔自地面10m以上范围内的塔身、塔腿段均安装螺栓防盗保护器。

所有铁部件均采用热浸镀锌防腐。

5.1.4本工程沿线为VI度地震裂度区,根据规程规范的要求,不需对铁塔做抗震验算。

5.2基础

5.2.1基础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

(3)山西院编制的《铁塔基础设计软件》;

(4)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专业报告和铁塔基础作用力;

5.2.2基础选型:

全线主要采用施工简单,承力可靠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铁塔基础型式、几何尺寸、耗量指标详见《铁塔基础图》。

5.2.3基础材料:

基础均采用C20混凝土,保护帽、垫层采用C10混凝土浇制;底脚螺栓采用Q235钢、钢筋采用HPB235、HRB335钢;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6通信保护

6.1本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标准

本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标准、计算公式等均执行国家标准及各有关部、局颁布的规程、规范、标准。

(1)《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影响的允许值》(GB6830-86)

(2)《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技术规程》(DL/T5063-1996)

(3)《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技术规程》(DL/T5033-94)

6.2结论

根据现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本线路与通信光缆均为交叉跨越。

经计算表明,本线路对影响范围内的二级及以上通信线路无干扰影响和危险影响。

7施工简要说明及注意事项

7.1施工及验收标准

本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除按照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进行外,还应遵守有关行业标准。

7.2电气部分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

7.2.1线路施工后,有关本线路的杆号牌、相序牌、警告牌、宣传牌等,请运行单位自行确定,本设计不再出图。

7.2.2施工单位在复桩过程中必须同时复测交叉跨越物的标高、跨越距离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7.2.3施工单位在开挖基础和接地槽时,如发现地下文物、地埋管线、地埋电缆、坑道及灌溉水管等时,须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设计代表,待明确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7.2.4本线路在挂线施工前,施工方应再次核对两侧变电站图纸中的相序是否对应,如有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7.2.5所有与金具相接触的导线处均需加缠铝包带,以防损伤线材。

7.2.6导、地线防振锤的安装距离为以杆塔位明细表为准。

多个防振锤安装时按等距安装。

7.2.7耐张、转角、终端塔无跳线串的跳线弧垂按0.85米施工。

7.2.8当转角度数大于20°小于45°时外角加装单串跳线串,当转角大于45°时外角加装两串跳线串。

7.2.10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设计以外与本线路有关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设计人员及时到现场解决问题。

7.3结构部分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

7.3.1施工前必须先恢复塔位,应复测档距、高差、线路转角度数。

在复测结果与图纸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在取得设计处理方案后方可施工。

7.3.2铁塔整体或整片提吊时,请计算起吊点位置,吊钩请挂在结点处,对大柔度杆件应有临时加固措施,以免发生过大变形。

7.3.3安装铁塔时严禁强行组装,不得用气割烧孔或扩孔。

7.3.4直线塔不作锚线作业,,锚塔和紧线塔的临时拉线点设在横担端部的安装孔(或节点)上,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大于45°,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

7.3.5基础分坑和浇注前,应再次核对基础根开和底脚螺栓间距。

7.3.6基础基坑挖好后,需会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槽。

若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反馈信息。

7.3.7基础施工完后对剩余的石子、砂做防污处理,能运走的运走,不能的就地开挖深埋处理,完工程后对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处理。

7.3.8施工完成后要保证塔基排水的顺畅,必要时做排水沟引流。

7.3.9全线转角塔基础预偏值Δh由下面公式计算:

0°~15°转角时,转角塔向转角外角方向预偏铁塔基础根开的2‰~3‰;

15°~30°转角时,转角塔向转角外角方向预偏铁塔基础根开的3‰~4‰;

30°~60°转角时,转角塔向转角外角方向预偏铁塔基础根开的4‰~5‰;

60°转角以上时,转角塔向转角外角方向预偏铁塔基础根开的7‰。

预偏时要求基础柱顶面也按预偏的角度倾斜,以保证塔脚板与铁塔一致地向转角外侧倾斜,使铁塔构件不产生附加应力。

7.3.8施工复桩时,需降基面的塔位:

降基面高度以中心桩为准,并按下图验算上拔基础的安全距离:

即S≥C+A+B/2;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请通知设计单位重新核定塔位或降基面高度。

图中:

B---基础底板宽;

h---基础兜土深度;

A=h*tgα式中:

α---基础计算上拔角,一般取20º;

C---边坡安全距离,按以下原则选取:

直线塔取1.5m;转角塔取2.5m;

S---基础中心至稳定边坡的距离。

7.3.9降基面塔位被开方上侧的边坡体,应留有一定的安全坡度,粘土类(坡高在5m以内)按1:

0.75~1:

1放坡系数允许值(高宽比);碎石土类(坡高在5m以内)按1:

0.35~1:

0.5(密实)、1:

0.5~1:

0.75(中密)、1:

0.75~1:

1(稍密)放坡系数允许值(高宽比)的要求进行放坡。

组塔前应清理干净其上的浮土、浮石,以免危及铁塔安全。

8全线材料清册

8.1全线电气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小计

重量(kg)

9串

单重

合计

挂线部分

1

U型挂环

U-10

12

0.54

6.48

2

U型挂环

U-7

2

0.44

0.88

3

球头挂环

QP-7

13

0.27

3.51

3

平行挂板

PD-10

6

0.27

1.62

4

碗头挂板

W-7A

1

0.8

0.8

4

直角挂板

Z-10

6

0.8

4.8

5

碗头挂板

WS-7

12

0.96

11.52

7

绝缘子

FXBW4D-35/70

1

6

6

8

绝缘子

XWP-70

48

5.4

259.2

9

悬垂线夹

XGU-3

1

3.2

3.2

11

铝带

10X1

m

32.2

0.027

0.8694

12

耐涨线夹

NLD-3

6

4.6

27.6

13

耐张线夹

NX-1

2

1.2

2.4

14

钢线卡子

JK-1

2

0.18

0.36

15

U型螺栓

U-1880

1

1.08

1.08

17

直角挂板

Z-7

13

0.56

7.28

21

联板

L-1240

12

4.43

53.16

22

延长环

PH-10

6

0.49

2.94

23

防震锤

FD-3

6

5.6

33.6

24

防震锤

FG-35

2

1.8

3.6

26

重锤片

ZC-1

2

15

30

27

重锤挂板

ZG-1

1

1

1

28

重锤座

ZJ-1

1

15

15

32

导线

JL/G1A-150/20

km

1.2765

549.4

701.3091

33

避雷线

GJ-35

km

0.4255

318.2

135.3941

35

螺栓保护器

0.27

二、

接地部分

1

螺栓

M16*35

4

0.086

0.344

2

角钢

∠50*5*2000

4

7.54

30.16

3

垫圈

M_16

4

0.01

0.04

4

扁钢

40*4*140

4

0.62

2.48

5

接地引下线

φ12

m

8

0.88

7.04

6

接地体

φ12

m

80

0.88

70.4

8.2全线铁塔材料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35-J1-40

小计

单基

1基

1基

1

塔重

G345

KG

14482.16

14482.16

14482.16

2

铁塔基础

C25

M3

22.81

22.81

22.81

3

地栓保护帽

C10

M3

0.85

0.85

0.85

5

地脚螺栓

KG

1148.4

1148.4

1148.4

6

基础钢材

KG

807.7

807.7

807.7

8.2光缆材料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小计

1

光缆耐张串

ADSS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