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14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docx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

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七——化学与函数图像题

1、(2015•佛山)下列4个图形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

B.②向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

C.③加热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

D.④向一定量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分析】A、稀硫酸和NaOH溶液中都含有水,则根据反应开始时纵坐标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知道,锌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D、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一开始就反应,会有沉淀生成。

【解答】A、在反应开始时,稀硫酸、NaOH溶液中都含有水,所以混合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A错误.

B、向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Zn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ZnSO4溶液,则溶液是质量增加,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K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则反应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

C.

2、(2015•东营)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分析】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条件与实际操作,然后与图象反映出的关系相比较,进行判断.这类题的特点是借助数学模型,利用图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和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的信息应用到化学问题中。

【解答】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故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因此其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显碱性,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但是不会显酸性,故错误;

D.相同的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后,镁产生的氢气多,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镁最先反应结束,故正确。

故选:

D.

3、(2015•烟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分析】A、根据碱性溶液稀释pH减小解答;

B、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解答;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解答;

D、根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解答。

【解答】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等于7,错误;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则镁和氧化镁全部反应,由于等质量的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小于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镁生成的硫酸镁,正确;

C、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毕,硝酸铜开始反应,故生成铜的质量不会是从0开始,当硝酸铜反应完毕,铜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从0开始,错误;

故选:

BC.

4、(2015·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

对于化合价相同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

【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铁的前面,锌比铁活泼,但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铁比锌多。

故选:

B.

5、(2015•绵阳)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A

B

C

D

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分析】A、根据锌粉、镁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

C、根据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关系据此分析。

【解答】A、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镁反应产生氢气的斜率大于铁反应产生氢气的斜率;等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提供的氢元素相等,产生的氢气相等,符合坐标,故选项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坐标不符合,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坐标不符合,故选项错误;

D、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

CO2,反应消耗一分子的氧气,则产生一分子的二氧化碳,因此气体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坐标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

A.

6、(2015•南充)已知:

2KMnO4

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会逸出,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会增加,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A、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正确,故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应该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因此质量分数也为0,加热开始分解后,二氧化锰慢慢增加,而固体质量在减少,因此质量分数增加,但到高锰酸钾分解完不再增加,因此坐标错误;故选项错误;

D、没反应时没有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因此图象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7、(2015•凉山州)下列图象与所叙述的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C.

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D.

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转化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B、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解答;

C、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解答;

D、根据混合溶液间的反应解答。

【解答】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能继续溶解至形成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直至不变,正确;

B、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酸碱中和,则酸性减弱,当氢氧化钾过量,则溶液呈碱性,正确;

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开始不是零,错误;

D、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硝酸消耗尽则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故沉淀不会是从0开始,正确;

故选:

C.

8、(2015•岳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分析】本题是图象题,图象题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

【解答】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

C.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

故选:

C.

9、(2015·益阳)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分析】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解答;

B、根据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的变化解答;

C、根据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解答;

D、根据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解答。

【解答】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开始时并没有氢气,故氢气应该是从零开始,错误;

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酸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错误;

C、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且其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是零,错误;

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二者接触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的质量从零开始,当二者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故选:

D.

10、(2015•衡阳)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

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酸碱中和会生成盐和水;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解答。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A错误;

B、酸碱中和会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B错误;

C、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故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锌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斜线陡,故C正确;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

C.

11、(2015·郴州)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电解水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分析】根据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关系、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酸碱盐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剩余溶液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故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应该是直线,故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首先发生的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即开始不会产生沉淀,等把盐酸消耗掉才会出现沉淀;故图象正确;

答案:

D.

12、(2015•宿迁)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分析】A、根据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A、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从零开始,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沉淀不会从零开始,故B错误;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从零开始,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

B.

13、(2015•无锡)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C.

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

【分析】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但不会变为碱性;

B.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加二氧化锰的作用使反应变快,与不加产生氢气一样多;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不会有沉淀;

D.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加,溶液饱和后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但不会变为碱性;故图象错误;

B.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加二氧化锰的作用使反应变快,与不加产生氧气一样多;故图象正确;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不会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故图象错误;

D.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加,溶液饱和后质量分数不变;故图象错误;

答案:

B.

14、(2015•盐城)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分析】A、根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应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立即产生硫酸钡分析。

【解答】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因此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因此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

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因此是同一条斜率;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Fe+2HCl═FeCl2+H2↑

562

Zn+2HCl═ZnCl2+H2↑

65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

D、硫酸应该和氯化钡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因此起点应该是0,故坐标错误;

故选项为:

B.

15、(2015•北京)已知:

2KClO3

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有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答案:

A.

16、(2015•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分析】解答本题可首先分析图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其次分析图象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正确,最后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是否合题意即可。

【解答】A.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但稀盐酸过量时pH小于7,所以图象正确;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升高,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温度最高,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所以图象正确;

C.没有滴加稀盐酸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零,随着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钠越来越多,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当二者完全中和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增加,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图象正确;

D.当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HCl的物质的量为零,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稀盐酸,HCl的物质的量增加,且随着稀盐酸加入的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故图象错误。

故选:

D.

17、(2015•河南)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不会显中性、酸性;

B、根据铝与氯化铜的反应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D、根据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由图示可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最终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符,最终溶液的pH不会小于7,只能接近于7,故A错误;

B、由铝与氯化铜的反应2Al+3CuCl2═2AlCl3+3Cu可知,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小,不会增大,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固体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C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应该先与稀硫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起点不应该从原点出发,故D错误.

故选:

D.

18、(2015•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

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

D.

19、(2015•新疆)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气体,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才开始产生气体,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C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

C.

20、(2015•绥化)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后顺序进行解答;

C、根据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pH小于7解答;

D、根据根据结束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

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解答。

【解答】A、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错误;

B、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等到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盐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氯化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正确;

C、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pH小于7,故正确;

D、锌比铁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当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铁少,故错误.

答案:

BC.

21、(2015•青岛)下列图象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D.

向两个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分析】首先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各自代表的量,然后根据已有的溶液稀释、物质间的反应先后顺序以及物质反应的质量关系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则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一接触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从0开始,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等于7,错误;

D、向两个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开始是盐酸量不足,故加入等量的盐酸生成等质量的氯化镁,

Mg(OH)2﹣﹣MgCl2MgO﹣﹣MgCl2

58954095

故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氧化镁产生的氯化镁的质量大,图象错误;

故选:

CD.

22、(2015•黑龙江)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