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15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docx

内蒙古战略发展前瞻

内蒙古发展战略前沿性问题研究

罗军

2012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隆重召开,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即将登上历史舞台,面对国际动荡变化的政治格局和金融危机以及国内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新的领导集体将会如何应对,吸引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

无可否认的是,求“变”是中国社会各界共同的期待,“变”是改革的深入,“变”是发展的必然,在举国关注“十八大”的背景视界下,省区发展战略也尤为突出并重要,因为在中国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势必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各省区如不有效整合资源,调整战略,着眼国际、面向未来,就会面临边缘化和弱势化,加剧国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着国家整体战略,也无益于本地区的民生幸福,甚至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和动荡。

基于以上背景和对内蒙古发展的多年观察研究,作者愿就未来内蒙古的地区发展战略做前瞻性探讨,以供决策部门和行政部门参考。

序论:

关于内蒙古发展战略几个前沿问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计划习惯,地区发展战略会跟从国家计划,一般是每五年规划一次,十八大之后部分,属“十二五”规划,这是行政计划思维,如果仅此来按部就班推进工作,就难免丧失发展机会。

因此,无论作为着眼未来的地区领导人或者地区决策行政部门,都有必要在战略思维面做前瞻性思考。

有关内蒙古发展战略思维至少有以下几个前沿问题。

1、时间问题。

世界相类似的资源型地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资源型地区的发展经历,是内蒙古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目标,基于资本主义几百年来的发展经验,内蒙古的战略设想在参考这些地区的发展利弊中,至少应该按“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进入战略思维的范畴,未来内蒙古的战略思维需要拉开时间范围,在整体方向正确前提下,才能使每一个“五年”更具有科学性。

2、空间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任何本国经济必然和其他国家相关连,内蒙古在传统国家地理思维中是“中国正北”,从而会加强对相邻国内八省区的经济往来,但从整个亚欧板块看,内蒙古属于“中北亚”,在亚洲中心靠北地区,东临“东北亚”,西接“西北亚”,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域广阔和资源富集区,具备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那么未来内蒙古战略思维应该充分利用在亚欧板块的重要区位优势,加重对外蒙古、俄罗斯的战略构想和设计。

3、内容问题。

传统的发展战略思维,过分强调经济因素,成为事实上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容易忽视社会、民生、环保等其他问题,甚至牺牲其他利益,这会使“发展越快,矛盾越多”成为一种惯性,恶性循环,而通过国家强制计划修补总不如社会和谐修补来的自然和体贴,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必然不会造成制度对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对经济发展必然形成助力,因为经济是“人对事和物的干预”造成的结果,自然带来一些“人和人”由于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如果从高层设计时,首先考虑各种要素,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其他矛盾。

从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意义的“人”必然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感。

经济是手段,幸福是目的。

发展不了经济,人民收入得不到保障,不能谈幸福;发展经济后如果带来环境恶化、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人民道德信仰水平下降,会严重影响人民幸福感,势必影响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幸福型社会”。

经济速度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符合科学规律。

4、理念问题。

内蒙古地区发展内部的不平衡性有历史、现实、环境、资源等客观因素,也有人和政策等能动性因素,这种不平衡要客观分析,要因人因地制宜,按客观实际来调控发展,有些资源优势地区要集中一切要素,提供发展政策和条件,集中一切资源来支持发展。

有些环境优美型地区,是另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甚至是世界性资源,比如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资源、阿拉善沙漠资源等,这里的水、草、沙、林、氧气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未来会更加稀缺,但目前换不来银子,要牺牲短期利益,要建立有些地方“目前不发展(工业)就是未来最好发展”的战略眼光,没必要最求每个地区都有独立的工业体系,要明白服务业更能创造高利润,更能解决就业的道理,要站在全球经济,亚欧经济的角度看到本地独特的资源来打造优美环境。

全区整体一盘棋,从工业经济发达地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赢得时间和未来的机遇,为人类留下环境遗产。

要建立“有先有后”的客观次序,建立“有失有得”的发展心态,不追求齐头并进,不期待“美丽与发展双赢”,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美丽就已经是发展,美丽就已经赢了未来。

5、布局问题。

目前内蒙古成型的区域工业布局有“呼、包、鄂一体化经济战略”(金三角战略);也有正在布局的“沿黄经济带战略”等,对应着“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优先发展区域。

而“十二五”规划中限制发展区域(两区两带、两线五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尚处于理论规划阶段,有些地区已经进行破坏性开发。

由于不能在整体上形成思路,目前依然不能进行合理化布局,相关配套措施也不能有效运行。

此布局的缺陷在于,对于内蒙古的“腹部”经济(金三角、沿黄经济带)依赖过多,而对于内蒙古的“背部”经济,对蒙古国、俄罗斯的贸易经济和物流经济规划太少,对贯穿全区经济带和自然发展带的线条没有能进行有效连接。

6、转型问题。

资源性地区对资源的依赖性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转型之痛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切身之痛,决策者并不是不想转型,而是不能成功找到新的产业盈利点,又不愿牺牲现实的利益。

对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不重视和陌生是很多地方执政者的特征。

当今世界,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发展,高端服务业已经不再受地区和人才的限制,政策导向因素越来越高。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一般占到60﹪~80﹪,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在30%--50%之间。

服务业耗能低、解决就业率高、单位面积GDP高的特点是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服务业的发展不需要改变和放下现实的工业经济格局,反而是助推工业经济,是实现“双轮驱动”的最佳选择。

上述六大问题,是内蒙古发展战略中思维层面的问题,是展开发展战略研究的前提性、前沿性问题,在假定国际形势安全、国内政局稳定的前提下,作者愿就内蒙古发展战略做进一步深度阐述。

一、跨越时代----全球历史视野下的启示

纵观历史,我们以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几个相类似的资源型地区为参考,如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区、日本北九州区、美国西部区等,梳理这些地区近百年的发展,审视规律和成败得失,意图跨越时代,让全球的经验来裨益内蒙古。

上世纪20年代起,世界性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球性学术机构关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住区研究中心提出了资源型地区的四阶段发展理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建设期(Construction)、发展期(Recruitment)、转型期(Transition)和成熟期(Maturity)。

这个时期,资源型地区的单一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快速增长,资源枯竭后又迅速没落这一特征,已经引起当时人们的高度关注,学者用“飓风”来形容这种快速发展,快速衰退的现象,并且学者已经注意到由于高度的资源依赖性使得这些地区与周边以贸易和服务为特征的中心城区之间存在较强的“核心—依赖关系”,甚至是一种剥削关系。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资源流入中心地区,资本积累、产品附加值都在中心地区得到实现,而造成了资源型地区就业规模小、产品深加工能力弱、经济运行结构失衡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社会经济变革,学者们开始关注资源型地区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一些地区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和关闭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经济危机和跨国公司战略的调整使得资源型地区开始面临危机,技术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后福特主义的柔性生产代替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过度的生产分工,资源经济也逐步体现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征。

经济结构转型成为这个时代的资源型地区主要问题,一些地区开始在资源和非资源产业之间努力进行产业平衡。

比如发展金融产业、信息业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给一些资源型地区发展带来新的转机,资源型地区及产业由于可以高度吸引外资,并且可以大规模的进行产业规模提升和重组,资金和技术的密集进入,使得这些地区进入了世界范围内的“破坏性生产”。

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衰退、失业增加、房地产低迷、离婚比例提高以及一系列社会精神疾病等。

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重点和难点,执政者开始从资源开发、地区发展、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化建设、文化多样性等多个柔性指标上统筹考虑发展战略。

纵观100多年来世界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过程,至少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资源型地区在起步期如果不注意发展贸易、物流、和服务业来配套资源开发,容易被周边核心城市边缘化、剥削化。

2、资源型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要注意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平衡发展问题,努力引进如金融业、信息业、地产业及其他高端服务产业等。

3、资源型地区在产业重组、提升时期,要高度注意和杜绝“破坏性生产”,重视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精神疾病和居民稳定等问题。

4、资源型地区可持续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要研究和重视环境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为未来留发展空间。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富集区,也是世界范围内“后发”而起的资源型地区,面积广大,各类资源丰富,但发展的阶段不同,可以说上述问题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存在,甚至是交叉存在。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没有必要重蹈覆辙,因此如果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待内蒙古发展,必须做未来100年甚至更远的战略设计,一定要未雨绸缪,因地制宜,使发展战略能体现跨越时代的精神。

二、开拓空间----“中北亚”经济版块崛起

历史上,把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叫做“凿空”,意思是凿开一个空间,这一壮举开拓了西汉王朝的战略纵深和空间。

也说明,边境贸易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而事实上,在内蒙古的发展中,对俄罗斯、特别是对蒙古国的作用认识不够,被大大低估和弱化了。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有两块版图和中国血缘最近,一块是台湾,是中国领土,尚未统一;另一块是外蒙古,原来为中国领土,后来独立,和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同根同源,文化相通,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外蒙古资源丰富,人口稀少,领土面积是台湾的52倍,大部分边境线和内蒙古接壤。

早在清朝时期,外蒙古就是重要的对俄罗斯商业通道,晋商曾经开通了一条从福建,经过国内各省、呼和浩特、二连、外蒙古,一直到俄罗斯的“茶叶之路”,被称为继“丝绸之路”后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因此,就战略作用而言,蒙古国是内蒙古最近,最直接,最重要的国际通路和战略伙伴国家,对内蒙古作用影响巨大,对中国国家作用巨大。

传统的国家地理思维认为内蒙古是中国正北,而放到世界的版图上看,内蒙古恰好是亚洲中北,西接西北亚,东连东北亚,战略思维如果把蒙古国设计进来,这里将称为世界一个重要经济板块----中北亚资源板块。

在不涉及政治敏感性前提下,就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言,蒙古国其实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战略后方和纵深地,也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发散地。

所以,内蒙古发展战略的“出口”空间维度不仅仅考虑相邻的国内8省,更应该把蒙古国和俄罗斯作为重要的目标。

目前内蒙古虽然有二连、满洲里这些国际口岸城市,但无论城市规模、结构、功能或者经济总量都不能和深圳、厦门等品牌型口岸城市相比。

作者为此强烈建议:

1、应努力把内蒙古对外口岸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问题。

从意识形态看,蒙古国目前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甚至韩国的重要政治军事战略目标,但从经济上看,没有任何国家具备有中国这样的地理和血缘相近优势,建立强大而且繁荣的边境口岸城市带,符合我国战略,也对蒙古国有巨大的经济吸引力。

国家从政策上要大力支持,要像对台经济政策那样同等对待对蒙古国的工作。

2、建议将目前发改委口岸办改为独立的口岸局,统筹内蒙古对蒙古国,对俄罗斯、包括对国内各省的出省通道建设,要按建立大城市、大通路的目标来设计内蒙古口岸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内蒙古至少要在二连、满洲里、乌拉特中旗建立三个人口目标在100万以上的国际化品牌口岸大城市,通过政策设计,吸引国际国内投资者,重点拉动国际贸易、物流、旅游、文化、清洁能源,交通运输等产业,建立世界性的陆路口岸,把蒙古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引进,把国内产品通过口岸城市输送到欧亚各国。

要扩大和完善目前的所有陆路口岸,做好交通配套和服务配套,在此基础上建立在二连—集宁(贸易物流一体区)、满洲里—海拉尔(贸易物流一体区)、乌拉特中旗---临河—阿拉善(能源加工区)三条城市经济通道,支撑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在边境线发展壮大品牌城市,则对内可以引进商业产品,对外可以补充资源,扩大内蒙古的整合能力,打造世界能源之都,使中北亚经济版块崛起成为现实。

要与国内相邻8省建立出省大通道,建立出省贸易物流区,并重点打造已有的临海工业区(河北曹妃甸),使得国内物流通畅。

要建立内蒙古大交通网,扩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联通国内口岸和国际口岸,建立与蒙古国、俄罗斯国交通相连的大物联网体系,保障物流交通通畅。

凿通“中北亚”,将使内蒙古成为世界的一个新经济版块。

三、倒置设计----建立幸福型社会为目标

地区发展战略经常被侧重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源于一个很传统的说法:

“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

而事实是没有经济的“合理适度”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地方政府对环境、民生、社会保障及教育、医疗等福利性事业发展基本采用政府资金救济的方式,这就不可避免把这类事关人民幸福的事业定位为“支出”,而发展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成果自然就成为“收入”。

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有理由为任何发展经济而忽略人民利益的事情找到理由,认为是只有经济发展了,有钱了,才能给予人民幸福,自然就会带来社会矛盾。

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所有社会性事业要根据情况,提出政策,实行“社会事业由社会办理”,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社会福利性企业,国家给予土地、财政、税收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一方面节省政府支出,减低政府压力,另一方面,解决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即由发展社会产业来和谐修补。

所以,建立地区发展战略的前提是要弄明白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建立幸福型社会,应该是政府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我们追求的绝不是单一的财富指数提高,而是幸福指数提高。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一种量化,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

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

也就是说,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他还把影响效用的因素分为物质财富、健康长寿、环境改善、社会公正、人的自尊五大类。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库克则将幸福指数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幸福指数,包括人们自己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在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社会参与、未来保障等方面;另一种是国家幸福指数,包括人们对国家当前的经济形势、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状况、政府、商业形势、国家安全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可以看出,人民的幸福来源绝不单纯来自经济发展,而是个综合复合因素。

不仅仅来自欲望,也来自效能。

所以,作者建议,今后,内蒙古的发展战略设计上应该采用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的“倒置性”设计,即以物质财富增加、健康长寿保障、环境状况改善、社会公正透明、人民自尊自信为五大目标,来倒置设计全社会的发展战略。

物质财富增加目标,包含经济发展部分,重点是经济发展指标要和人民收入,财富增加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挂钩体制和量化评估。

任何一项经济发展,如果看不到和人民经济利益增加的后果,就要停止设计。

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一定要适度合理,要根据地区资源、配套、考虑人民承受水平,该快则快,不失时机,该慢则慢,否则带来社会问题不好消化。

健康长寿保障目标,要把人民医疗,卫生、居住及环境、社会福利、教育、体育、社会培训、安全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等一切涉及的领域指标化,建立对应的发展战略和量化指标,适合放开交给社会来办理的领域全部放开,给予政策支持,把由政府“养”变成政府“扶”。

搞活社会领域,能由人民自己办理的就自己办理。

环境状况改善目标,要把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及其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纳入考评指标,建立发展指标,建立量化和可持续的任务体系,要鼓励社会中介、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各类社会型单位进入领域,把目前有关环境型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建立监督和考核目标,变政府全面投入到政府全面扶持,只要条件政策合理有利,会有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环保领域,促进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公正透明目标,要主动把政府及所属部门决策、实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反腐创廉、行政不作为等人民关注事项建立指标,建立公开透明体制,把是否公正行政作为地区发展战略公平指标,分阶段落实,逐步有序的实现网上政府,透明行政的目标。

因为最求正义公正是人的天性,也是正义政府的天职,不仅要执行程序正义,还必须关注实质正义,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主动要求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这样就有利消化社会焦虑和流言,有利于社会稳定。

人民自尊自信目标。

针对不同社会阶层,要拿出不同的”社会尊严”方案,承认社会差距,不强求社会平均,而追求社会平和。

对于社会高收入阶层,中产阶层、和低收入弱势群体,要分别拿出社会尊严方案。

比如对企业家群体,要拿出企业家应该有的政治参与权、监督权、资源平等享受权、安全健康权、受尊重权,改变现在社会一边倒的“仇富”心理,鼓励企业家群体发展。

对老师、医生、国家工作人员及社会各阶层都拿出相应的基本人权保障和人权尊严,通过社会行业组织讨论,集中共识,建立人民自尊自信保障目标,层层落实,让人民有感觉,有体会。

发挥各级人大机关作用,积极立法立规,积极监督落实。

对于特别弱势群体,(包括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政府应该建立多个劳动密集的公益型企业,任何下岗失业或生活无着落人员,都可以凭劳动进入工作,实行计件计时制度,把单纯政府补贴,变成变相“在岗”,体现人民尊严,让人民在劳动中得到群体感觉,感受团体温暖,不会形成被边缘化的感觉。

总而言之,发展战略目标从起点就和人民幸福目标挂钩,内容上要相互支援和补充,最大程度减少政策对立,降低矛盾,是一种简便但又非常有用的方法。

否则“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就会被空洞化,或者不可操作。

四、逆向思维----转型打造服务型内蒙古

如果把内蒙古资源从经济利用阶段划分,可以分为目前可用资源和未来可用资源,目前可用资源,包括煤炭、矿产、土地、森林、草原、沙漠等一切可见的、并且能由此产生经济利益、形成相关产业的资源。

未来可用资源包括空气、优美环境、及未来发现的、尚未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产业的资源。

而这些都是有形资源,有形资源的特点是有限利用资源,如果说有形资源是内蒙古“家底”的基础,内蒙古发展的“王牌”,那么顺向的发展思维是依托资源,打好经济基础后,再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实现转型。

但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先发展,后转型是一条代价极高的不归路。

因为有些发展是破坏性的,有些资源是一次性的。

而逆向思维模式是,暂时“放缓”发展现有有形资源,做好资源整理和规划,另辟蹊径,从短板入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不发展就会有失去机会的风险,不发展就会落后。

问题是发展什么?

怎么发展?

对于那些资源富集、配套加工齐全、交通便利、服务也相对发达地区(如呼、包、鄂)应该集中全区优势,加强产业升级与精细化作业,加大配套投资,给予政策扶持,合理发展资源型相关的工业产业;而对于那些风景优美世界性的人类自然遗产区,如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阿拉善沙漠等地区,发展工业由于配套产业奇缺,产业成本加大,交通极不便利,环境破坏恢复性差,发展方向应该避免上工业产业,重点加强服务业,比如交通、旅游、物流、贸易、信息产业、现代金融及社会福利型产业,打造美丽山川,为未来发展创造空间。

发展服务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产业,是未来内蒙古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因为服务业创造的价值都属于“无形资源”,逆向思维操作,把产业发展目光投入到服务业,是内蒙古发展战略一个重要转折点。

怀疑的问题来自:

服务业能否挑起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担?

服务业能否赚大钱?

服务业最不可或缺的人才、信息资源欠缺是否能成为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纵揽全球经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是20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

服务业水平高低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也越发达,服务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据统计,1980年至2011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4%,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以下。

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发达国家凭借在金融、航运、教育、卫生保健、科学技术、贸易、旅游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来称霸或控制世界。

  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1990修正),服务业大类有11类:

包括商业及零售业,酒店旅游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经济活动、公共行政与国防、教育、医疗及相关社会服务、其他社会社区服务、家庭雇佣服务、国际及跨国组织;小类有19类,反映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在经济活动中重要性增强的国际背景。

以上事实至少表明:

1、服务业涉及面宽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地位提升的标志性指标;2、服务业在现代产业链利润中处在“上游”地位,而非“下游”,成为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抽血机”,利润非常高。

3、重视服务业是政府必走的道路,早布局比晚布局好。

4、服务业不仅拉动经济发展,还能解决就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那么,内蒙古人才缺乏、远离信息聚集区,能否发展起服务业呢?

根据全球发展经验,现代服务业由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已经不受地域和人才和资金的限制(比如印度软件业),实践表明,真正限制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是政府的管制政策,真正发展也来自与政府支持和重视。

传统的分头管制、多重管制以及过渡管制的政策框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在服务业扩张中,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作用,直接决定了市场进入的机会,并决定了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程度。

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转向放松管制及其政策框架调整,包括允许混业经营、业务交叉等,予以现代服务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从而导致更多的企业进入,带动了相关的投资以及竞争活力,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而内蒙古服务业一个最大优势是首先可以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制造业中延伸出部分服务业,把这部分服务业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内蒙古可以利用地域空间富裕的优势,提前布局包括互联网信息产业、现代金融、保险、社会福利产业、教育、医疗、旅游、物流、国际贸易、环保、影视产业等各类服务产业。

给予政府扶持和配套投入,使服务业成为内蒙古新的增长极。

五、布局领先----决胜未来世界经济

产业布局,一般有两个误解,一个误解是仅仅指工业产业布局,另一个认为是战术问题,不是战略层面考虑的问题,事实上,产业布局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战略考量,是战略中最难,最具前瞻性的问题。

好布局则心中一定有时空观、有大局观;布局一定要合理有效,有先有后,一定要有得有失,做到“落子无悔”。

基于对上诉内蒙古现状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应该是“腹背布局,龙形链接”。

所谓“腹背布局”即沿着内蒙古版图“腹部”和“背部”各建立三大版块经济区。

“腹部”三大版块包括:

(1)建立以“乌海、鄂托克、吉兰泰为核心的西部三角工业区”,连接我国西北宁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