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328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工作压力与沟通.ppt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阳光心态与生活工作压力调节,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大学教学医院王文强教授主任医师,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主要内容,何为阳光心态?

情绪介绍(功能、分类、表现形式等)影响阳光心态的因素快乐心情的营造情绪与压力管理(压力的概念、情绪与压力管理的方法、非言语沟通技巧等)职业小测验压力测验小结,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何谓阳光心态,阳光心态:

一方面是指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个体以积极的、乐观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面对或者处理在自己以及周围所发生的不愉快、挫折(不顺利)、重大负性或创伤事件,使自己保持一种相对平稳或愉快的心情,完成既定目标或任务。

另一方面是指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态或人生态度。

(积极心理学),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阳光心态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快乐而稳定的情绪,何为情绪?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当面临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情景时,产生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心理体验或反应,也叫情绪、情感体验,简称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5,情绪的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是进化的产物。

激发心理活动和动机:

情绪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

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为的动力。

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活动规律。

U型曲线-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工作效率)呈倒U型。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通过独特的无言语沟通形式,服务于人际沟通。

躯体语言,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6,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我国古代礼记“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1970s初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CE)11种基本情绪: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等。

三类复合情绪:

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疼痛-恐惧-愤怒等;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恐惧-内疚等。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7,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mood):

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底色”。

激情(intenseemotion):

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消极的激情;激情状态下的“意识范围狭窄”。

应激(stress):

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的变故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8,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

是指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身段表情(bodyexpression):

是指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呈现的状态,通常也称为“体语”或“身体语言/躯体语言”。

手势(gesture)。

言语表情(languageexpression):

是指情绪发生时在语音的语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绪的手段。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9,影响阳光心态的因素,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等个体的认知特征:

与个性特征相联系环境的影响:

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及工作环境同伴影响:

日趋受重视事件大小及其影响程度:

具有普遍性,主要是各种压力问题其他:

情绪的恒常性、个人情绪特征、个人情绪转换的灵活性等。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0,调节情绪、保持快乐心情、管理压力,快乐心情的特征:

使人心胸开阔,拥抱外部世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开阔思路,创新、百折不挠。

善于与人交往,既打开自己的心扉,得到他人的启迪;又帮助他人解脱思想困扰。

使人处于轻松(松缓)状态,得到享受与人和谐相处和享受自己成果的机会。

有益于健康,松缓状态使人得到休息,从紧张中解脱出来。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1,为了得到快乐,要做到,建立人生追求的目标,目标的实现是快乐最主要的来源;但要“知足常乐”,不求完美。

面对现实,尽可能的创造自身优越小环境。

诚实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对自己不放纵,不苛求;对他人不嫉妒,不疏离。

帮助弱者,心存善良,利他是快乐之本;宽恕自己的“敌人”是最难得的美德。

广交朋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爱好与兴趣,保持生活多样化,是舒缓紧张和压力的重要方法。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2,我们为什么会有压力和情绪反应,何谓压力?

广义上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

心理学上将压力定义为应激(stress),它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面临或遭遇的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或变化(这些刺激和变化心理学上也叫做应激源,有三个层面)。

个体因为应激源所导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称为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这种应激反应也常常被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response)。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包括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两个方面。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3,我们为什么会有压力和情绪反应(续),感知压力并对此作出相应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是正常人应有的自然反应。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刺激性的生活事件和压力,我们必须面对。

我们身体中存在着应激处理机构帮助我们作出反应:

如心理-神经中介机制,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心理-神经-免疫机制。

管理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人类寻求心理健康、文明进步的必然: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教育成长的需求;健康的需求;时尚的需求(如EAP).适度应激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4,压力和情绪反应会带给我们哪些变化,心理学层面的变化:

认知改变,应对方式改变,能力改变,人格改变,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改变等,重要的是发现了真实的自我。

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回避、退缩、适应等?

生理方面:

功能变化,潜能激发,引发疾病等。

情绪变化与疾病:

情绪作为疾病的诱因:

情绪可以作为致病的前提条件,通过两种方式起作用:

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如A型性格与冠心病,吸烟与肺癌等。

此外,情绪也可作为疾病的结果。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5,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情绪是压力的直接反映(压力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

体质、压力论;器官敏感论),压力对人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情绪的反应上。

所以,我们要认识压力,接纳压力;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反应,接纳情绪反应。

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可以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适应,通过对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达到调节身心健康水平、适应环境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要科学的认识人,认识人的情绪。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6,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A.认识我们的情绪:

情绪分两极:

正性情绪,负性情绪。

两种类型的烦恼:

必然的(客观的)情绪反应,自找的(主观的)情绪烦恼。

但是没有不应该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颜色我们可以改写。

情绪与以下因素有关:

认知的改变,心境的状态,预期的调整。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7,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快乐本身,而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认知,取决于我们的心境。

当我们体验到不确定感、不可预知、不可控感时,就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反应。

这时,调整预期就显得重要了。

愉快=(满足欲望的条件/欲望的高低)x(1/对欲望满足的预期),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8,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B.情绪需要表达给情绪寻找出路:

心理表达,躯体表达(肢体语言或衍生为症状)情绪的心理表达:

有五个层面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体验表达,升华表达。

理解负性情绪的过程性、不可控性、损害性;对负性情绪的转移(被伤害)予以理解;对正性情绪的转移予以利用。

伤害别人的人都是不幸的,不要与其计较。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19,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C.认识压力和接纳压力、管理压力:

适度的压力对人体身心健康有利,过度压力反而损害健康。

WHO在其一份报告中指出,工作紧张是影响员工健康的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身体和心理疲劳现象日渐增多。

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和反复出现不良情绪刺激的积累而形成的。

一旦超过了心理承受力和警戒线,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这时心理上表现为精神不振、心情不安、注意涣散、记忆,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0,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减退;生理上出现睡眠障碍(失眠)、消化不良,工作效率下降。

心理疲劳旷日持久,会产生偏头痛、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月经不调或性欲减退等慢性病。

有人在没有身体过累的情况下,却说“我真的过的很累!

”这也是一种心理疲劳,即持续受到忧郁和焦虑的困扰,也会出现上述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和疾病。

心理疲劳是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信号。

现代“经理综合症”就是心理疲劳的典型例证。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1,警惕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劳死”!

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进行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如下: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感觉不到有滋味;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6.一点小事也会烦躁和生气;7.经常头痛和胸闷;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2011.5.7,22,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13.喜欢吃油炸食品;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20.星期天也上班;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3,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27.最近工作造成失误或者发生人际关系不和。

上述27项中,7项以上:

有过度疲劳危险者;10项以上:

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

同时,第19项中占两项以上者或者第10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D.如何避免心理疲劳或过劳死?

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工作间隙转换活动内容,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4,改变一下环境,做点有兴趣的事情、锻炼一下身体、补充一些睡眠。

让疲劳的大脑细胞得到转换和休息,避免脑细胞损伤,使脑功能得到调整。

用大量吸烟、使用兴奋剂(咖啡、茶、药物等)等以刺激活力、勉强工作,都是不可取的。

学会一些缓解压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获取最大限度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5,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学会一些缓解压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获取最大限度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一)压力缓解的几个方式1.宣泄:

适度宣泄;向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或宣泄。

2.转移:

不想并转做其他的事情。

3.压抑:

通过意志努力,把不愉快的体验压下去。

4.投射:

内向投射,外向投射。

4.幽默:

通过幽默方式释放压力。

(苏格拉底)5.升华:

利人、利己、利社会的多赢方式。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6,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

(二)简单实用的压力(情绪紧张)缓解方法(传统训练法):

1.2-4-2呼吸放松法2.体育健身法:

注意时间、强度3.晨起训练法:

1530分钟训练法4.书法训练法:

软笔书法5.气功法:

鉴别真伪6.太极拳法:

复式7.音乐法:

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轻音乐8.个人自创的其他方法如阅读,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7,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沟通无处不在,沟通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沟通是一门学问,沟通有个体差异。

1.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的想法和看法、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2.审视自己沟通方面的欠缺,尽可能的弥补。

3.放下身段、低姿态,让对方产生优越感,化解妒忌和自卑。

4.真实的表达想法,不要掩饰已有的差异或矛盾,有不足是正常不过的事。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8,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5.首先争取家人、亲朋好友的支持,其次获得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耐心等待对方的支持。

6.只做不说,用行动或结果诠释自己的行为。

7.注意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提升自己的情趣品味,彰显独特的人格魅力。

真诚,实事求是,避免祸从口出,赞美别人、欣赏自己(惠人悦己),不传流言,学会倾听,不出风头,不搞内耗,不抢功争赏,敢承担责任等。

宽容、谦和、乐群、助人是重要的交往品性,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29,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8.注意应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增强沟通效果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交往中对对方的印象约90%取决于非语言因素,即对方的行为、举止、眼神、神态、表情、某些有特点的动作等,只有10%左右是由对方的言语因素决定。

在人际沟通中,言语的作用仅占不到20%,而非言语的动作、表情等躯体语言的作用高达6080%,其他则是沟通时的语言技巧、服饰等起作用。

但在压力缓解上,语言交流是情绪疏导的最通畅的渠道,最佳方法,同时还要注意非言语动作的作用。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0,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一些动作、姿势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OK手势:

英语国家:

一切搞好了;法国:

零或什么也没有;日本:

钱;地中海国家:

是“孔”的信号,往往用来表示这个男人是同性恋。

竖起拇指:

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三层含义:

免费搭乘便车并对方同意,拇指向上抖动是侮辱性信号“免开尊口”;希腊:

够呛;意大利:

数字1;美、英、澳:

数字5。

拇指结合其他姿势还表示权威和优越感,“别担心”或者“没关系”。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1,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V手势:

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

免开尊口;手掌向内的姿势:

胜利,手掌向外的姿势:

侮辱;欧洲许多地方:

数字2。

手与脸结合,食指放在脸颊上,中指压在嘴上,拇指支撑着下巴:

批评性姿势;或不同意、不喜欢对方讲的话(加手臂、双腿的动作)。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2,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成人撒谎动作:

先手捂嘴,然后手从脸上下滑,作出触摸鼻子的姿势。

诚实的手势:

张开手掌;但若同时瞳孔收缩、眉毛竖起、嘴角扭曲,则为伪装诚实。

脸部的信号与身体的姿势不一致,常代表着掩盖谎言。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3,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距离产生美:

不同的关系,交际与沟通的距离不同。

亲密距离:

1545厘米,即68英寸:

情人、父母、配偶、子女、亲朋好友。

个人距离:

46厘米1.22米,即1848英寸:

鸡尾酒会、办公室聚会、社交场合和朋友聚会上的距离。

社会距离:

1.223.6米,即412英尺:

陌生人、维修工人、邮递员、商店老板、新的职员和不大了解的人。

公共距离:

3.6米以上,即12英尺以上:

同一大批人打交道的时候,这个距离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4,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手掌的姿势:

掌心向上:

顺从;掌心向下:

霸道;单指指认:

咄咄逼人。

握手的姿势:

控制性的握手:

掌心向下;顺从性握手:

掌心向上;男子汉式的握手:

掌心相对。

手套式握手:

政客的握手方式,仅适用于非常熟悉的人。

死鱼式握手:

普遍不受欢迎的握手方式,冷冰冰、软绵绵、潮腻腻。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5,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钳子似的握手:

力大幅度大,好战。

避免捏手指的握手:

对自己缺乏信心。

握手辅以抓腕、抓臂、抓肘、抓肩:

显示越来越好的情感,只能在非常熟悉的人用。

但事实上老道的政客、推销员以及新政客常用其笼络人心,结果却适得其反。

手插口袋拇指外露:

霸道、侵略性;性感?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6,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抓耳朵、揉眼睛、挠脖子:

不感兴趣,不想听、厌倦乏味了等消极否定、怀疑情绪。

把手指放进嘴里:

需要安慰;性挑逗。

双臂胸前交叉姿势:

抗拒、保护或否定;露出拇指向上则是优越感、自信的表现。

部分的双臂交叉壁垒:

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一群人中,或者这个人缺乏自信。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7,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眼神的信号:

瞳孔放大:

喜欢;黑暗。

瞳孔缩小:

光刺激,攻击。

凝视的行为:

不诚实或隐瞒情况时的谈话,眼神相遇时间不会超过谈话时间的三分之一。

超过三分之二时间时,有两种情况:

你有魅力或很有趣,对方似乎喜欢你了;对方对你采取敌对态度,可能发出一种非言语的挑战,此时常会伴有瞳孔缩小。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8,面对压力和情绪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三)学会沟通的技巧,缓解压力反应(续)凝视区域划分:

业务性的凝视区:

双眼与额中;社交性的凝视区:

双眼与嘴之间;亲密性的凝视区:

双眼与胸部或乳房之间(近距离时)或双眼与胯部之间(远距离凝视时)。

凝视时间:

无具体规定。

个人经验普通十几秒,亲密3040秒或以上。

斜视:

感兴趣或敌意。

斜视加眉毛微竖或微笑:

感兴趣,求爱信号;斜视同皱眉、眉毛下垂或嘴角下垂结合:

反映怀疑、敌对或批评的态度。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39,(四)、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要有健康的意识当前国民的健康意识有四种水平:

聪明人投资健康,主动健康,这好比人生增值120%;明白人关注健康,储蓄健康,人生可保值90%;,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0,普通人貌似健康,实则随心所欲,人生贬值为70%;第四种是糊涂人,往往是中年白领、社会精英、企业老板、科学家们,他们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价值浓缩为50%60%.您是哪种人呢?

2、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包括: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1,

(1)有规律的起居。

为心理活动储备体能。

(2)合理的饮食。

营养元素的缺乏易引发心理问题,如缺乏钙质可能会使人得抑郁症。

(3)坚持运动。

要注意晚饭后、睡觉前运动有害于健康。

(4)杜绝不良的嗜好。

不抽烟、适量饮酒。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2,建立对自己有效的促进健康的方法亲近大自然、社会、朋友、音乐、艺术、体育、旅游等。

控制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影响人类健康,无法进行简单的控制时,较有效的控制办法是:

适当降低动机的强度,以一种较为平常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

不要太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也就是弱化自我意识。

适当进行身心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等。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3,防止工作倦怠影响身心健康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俱疲容易导致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

如某人出现精力不济、极度疲乏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极有可能是患上了职业枯竭。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4,职业枯竭的好发人群是:

心理咨询师(40%)教师(20%)第三位是新闻工作者、警察、医护人员等。

职业枯竭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中国社会已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许燕,2004).,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5,职业人群中健康护理者和社会福利工作者,较容易因为压力而感到疲倦,这种压力来自于他们需要不断的和有各种问题的人接触,以及始终高强度的工作,亦即工作倦怠(jobburnout)。

工作倦怠是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综合症,通常发生在那些需要不断同病人客户和公众进行高强度接触的职业当中。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6,工作倦怠者人际关系糟糕,工作成绩极少,家庭不和,健康不佳。

现代社会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而更多关注利益,因此造成了劳动者中工作倦怠的发病人数众多。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劳动者和健康从业人员的问题,它反映了我们社会机能上的问题,需要工作组织部门重新检查制定目标,价值,职业道德,工作奖励办法等。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7,对于面向公众服务人员以及社会分工中从事医护和健康管理的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休假制度,合理的日程安排来减轻压力;还可以通过团队的方式代替个人单独与病人客户/公众的接触;经常得到工作成果受到肯定的反馈信息等有助于缓解职业枯竭。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8,对职场人士的一些建议,与领导相处其实很容易:

维护上司的面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前程;和上司较劲,你永远没好果子吃;和上司抢功劳,你的前程令人担忧;擅自做主,就别怪上司翻脸无情;你保持清高,你就永远清寒;巧妙应对那些事多的女上司;你也有选择权,选择老板需谨慎;,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49,和老板谈公平?

你该清醒一下了;视无良上级为知己,只能让你很受伤;不要越级报告,这是很危险的行为;领导的有些话你不必太当真(表扬与批评、正反两个方面、表态与内心想法要理性区分)。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50,同事之间相处有学问,同事之间相处莫太近,距离产生美;表里不一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改变自身态度,变竞争者为合作者;莫在背后议论领导或公司的是非;不要得罪单位里的任何一个同事(?

);踩在别人肩膀上往上爬注定会摔跤;优秀的人都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对同事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播散流言飞语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做示弱的强者,不做示强的傻瓜。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51,管理者也要修炼成精,要想得人心,你得先投资;适时糊涂才是精明的管理者;管理者应当不吝于激励自己的下属;忘记别人的缺点,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一诺千金,不要随意给下属允诺;乐观的心态才是成功之道;演好角色,公共场所要提高警惕;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角色的转变;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是你的责任;划清界限,不要越俎代庖;你最终的目标:

取胜才是硬道理。

2011.5.7,王文强2011图书馆心理讲座课件,52,单位里为人做事的说道,既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演戏”;苦劳的背后一定要有功劳;成功之处,于细节之处见真招;职场红色警报:

不把制度当回事;职场中的红灯:

好汉不提当年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要带着情绪来上班;坚持自我,又要学会放弃自我;积极主动永远比消极等待吃得开。

201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